相关试卷
- 江苏省初中物理中考真题专项复习-电磁学:电能和电功率
- 江苏省初中物理中考真题专项复习-电磁学:电路和欧姆定律
- 江苏省初中物理中考真题专项复习-电磁学:电磁相互作用
- 江苏省初中物理中考真题专项复习-电磁学:电荷、电磁波
- 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国庆节学情反馈物理试题
- 广东省珠海市九洲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 山东省淄博市2025年中考物理真题
-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兴宁市实验学校、兴宁市宁江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 天津市蓟州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 青海省西宁区2025年中考物理真题
-
1、郝闻进行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
(1)、郝闻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测出长方体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的注意事项:木板平面应放置;用手通过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使它保持运动。(2)、郝闻在实验探究前提出了以下猜想:A.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B.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郝闻利用图装置和相关器材进行了实验探究,并把实验探究情况记录在表1中。
表1
序号
实验条件
测力计示数/N
长方体木块的放置
表面情况
压力N
1
平放
木板
10
1.5
2
平放
木板
15
2.0
3
平放
木板
20
2.5
4
侧放
木板
20
2.5
5
竖放
木板
20
2.5
6
平放
木板上铺棉布
10
2.0
7
平放
木板上铺毛巾
10
3.0
郝闻由序号为1、2、3的三次实验,可验证猜想(填字母);要验证猜想B,应选取序号为的三次实验;要验证猜想C,应选取序号为的三次实验。
(3)、完成实验后,郝闻通过讨论评估,对实验方法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如图所示。将长木板B置于水平面上,长方体木块A置于长木板B上,一轻质弹簧测力计右端固定,左端挂钩与长方体木块A相连,弹簧测力计处于水平,沿水平方向用力向左拉动木板B使其向左运动,长木板B(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长方体木块A受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N,方向水平。
-
2、(1)、如图所示,平直的硬棒上紧密地缠绕了一组均匀金属丝。郝闻用刻度尺测出这组金属丝的线圈长度为cm,该金属铜丝的直径为mm。如果金属丝缠绕不紧密,则测出金属丝的直径。
(2)、郝闻在利用图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应选取一块较(选填“厚”或“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木板上;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应选取两支形状的蜡烛:探究中,在蜡烛所成像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
3、
(1)、郝闻用一凸透镜进行实验探究,请在图甲中画出通过凸透镜后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折射光线所对应的入射光线。(2)、郝闻将一物体放在斜面上,请在图乙中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重心O点已标出)。 -
4、郝闻测得一枚金色实心纪念币的质量为31.6g,体积为 , 则该纪念币所含物质的密度是 , 受到的重力是N。
-
5、《资治通鉴》中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说明我们的祖先就会把粗糙物体打磨作为镜子,方便梳妆打扮等。如果郝闻站在平面镜前1.5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m,若他向镜面远离1m,则镜中像的大小。
-
6、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它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演员演奏时轻敲或重敲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不同;如果亲临某演奏现场时,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见编钟,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
-
7、郝闻与物理科代表并肩走在学校运动场上,他们俩之间是相对的;郝闻在一次1500m长跑测试中,用时6minl5s,则他在该次测试中的平均速度为m/s。
-
8、郝闻和班长沿同一条直线同向运动,其运动相对同一参照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以下推理论证正确的是( )

①从图像可知,郝闻和班长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
②从图像可以发现,郝闻比班长推迟了6s才开始运动
③从第6s后开始, , 在10s时郝闻和班长相遇
④从图像可得到,10s内,郝闻和班长的平均速度相等
A、①②均正确 B、②③均正确 C、①③均正确 D、③④均正确 -
9、郝闻用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加工制作零件 , 材料都不剩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若都做成实心零件,则铝零件质量小于铁零件 B、若都做成实心零件,则铝零件体积小于铁零件 C、若都做成外形相同的零件,则铝零件必是空心 D、若都做成外形相同的零件,铁零件空心体积大
-
10、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儿童放飞风筝的画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儿童鞋底制作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B、放飞在空中的风筝飞得时快时慢不需要力的作用 C、越飞越高的风筝的运动状态只有运动快慢的变化 D、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是方向相同的 -
11、2023年12月16日,部分地区出现了寒潮、降雪等天气,郝闻的朋友用照相机拍摄了雪景照片,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相关于凹透镜 B、照相机的镜头相关于凸面镜 C、照相机的镜头相关于凸透镜 D、照相机的镜头相关于平面镜 -
12、如图,郝闻在乒乓球比赛中,不小心将乒乓球踩瘪,但没有破裂。乒乓球内的气体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体积 B、密度 C、形状 D、质量 -
13、如图,下列光现象中,主要是由于折射产生的是( )




A.杯弓蛇影
B.海市蜃楼
C.凿壁偷光
D.小孔成像
A、A B、B C、C D、D -
14、对下列物理量的认识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初中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80dm B、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10cm C、一名中学生的正常体重约为50N D、生活中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
15、在1500m跑步比赛过程中,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出发,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作匀速运动,经过50s甲同学通过的路程300m,此时乙同学发现落后甲同学100m;接着乙同学以5m/s的速度追赶,经过90s没有赶上,然后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前10s到达终点。求:(1)、甲同学比赛中的速度是多少m/s?(2)、乙同学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3)、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
16、小明一家约上朋友一起去游玩,由5辆车组成了一个车队,车队总长 100m,以 36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现要通过一座长 150m 的桥。求:(1)、这列车队全部通过这座桥用时为多少?(2)、这列车队全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为 多 少?(3)、车队上的小明观察到自己通过桥的时间为多少?
-
17、小华一家驾车到重庆西站乘高铁去成都旅游,小华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到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所示,去西站行程中观察到路边的交通标志牌如图13所示。求:

车次 重庆西开 成都东到 运行距离 G1346 8:38 9:40 240km G1692 8:49 10:05 240km G1482 9:41 11:01 240km (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他们从交通标志牌处到达重庆西站所用的最少时间;(2)、若他们乘坐的是高铁G148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 -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上;(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如图12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不变”),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3)、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填“上”或“下”)方移动;(4)、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凸透镜的(选填“左”或“右”)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到立的像(选填“正”或“倒”);(5)、小超同学在一次实验中用“F”光源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的清晰的像,爱动手实验的小超在光源和凸透镜之间放了一个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需要将光屏远离透镜才能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
19、在体检时晶晶发现检查视力时用到了平面镜成像的知识,于是她利用图所示的装置将玻璃板垂直架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
(1)、在实验时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室内光线应(选填“较暗”或“较亮”);选择玻璃板实验的目的是方便确定;(2)、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填“虚”或“实”)像;(3)、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某同学无论怎样调节蜡烛B,发现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4)、本实验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____ (选填序号)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5)、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把玻璃板沿CD水平向右移动,可以观察到像相对于蜡烛A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 -
20、在“探究小车运动快慢”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10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下滑,B为AC的中点,C处立有一金属片,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分别如下,则:
(1)、该实验是依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目的是延长运动时间,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m/s,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5)、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选填“A”或“B”)处静止释放,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