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从17世纪开创近代物理后的几百年来,人们对物质结构的探索日益深入,目前,人们认识到的微观世界的尺度大致如图所示,其中Y应该是(       )

    A、中子 B、原子 C、电子 D、元素
  • 2、物质M因吸热发生物态变化,M在该物态变化前后都具有流动性,则这种物态变化为(  )
    A、升华 B、凝固 C、液化 D、汽化
  • 3、如图甲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滑下。

    (1)、该实验的测量原理是
    (2)、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m/s;
    (3)、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
    (4)、实验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选填“大”或“小”);
    (5)、如图乙所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0.005s。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则该同学的身高为m(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6)、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音乐与公路的结合展现出别样的魅力。山东省某景区的“音乐公路”上,当汽车以36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匀速驶过时,车轮会在路面上“演奏”《歌唱祖国》。若其第一个音符“sol”的频率为392Hz,汽车发出这个音时,所对应的相邻凹槽间的距离是多少?(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解题过程及最后结果)
  • 4、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小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听到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一边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小明选择方案,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响度

    较响

    较响

    距离/m

    1.5

    3

    0.5

    (4)、实验过程中应将声源响度适当(选填“调大”或“调小”),因为声源响度越大时,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选填“大”或“小”),导致实验在教室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声源响度应(选填“随材料而改变”或“保持不变”)。
  • 5、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时,用“水浴法”加热,这是为了。试管里应装有适量的较(选填“大”或“小”)的冰块。
    (2)、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物质的温度是℃,如果俯视读数,测量结果会偏
    (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图丙中折线ABCD图像,由图像可以推知冰是体。第8min时,物质处于态;冰熔化经历了min。
    (4)、制冷时,用0℃的冰比用0℃的水效果好,是因为
  • 6、冬天到了,生活在赤峰地区的小明发现爸爸除了给汽车换上冬季坐垫外,还给汽车更换了防冻型玻璃水。

    (1)现有如下图甲、乙两种防冻型玻璃水,它们的规格和参数如下表格中所示,根据赤峰当地的实际需要,你认为小明爸爸应该选择(选填“甲”或“乙”)玻璃水;

    规格与参数

    容积(升)

    1.35

    1.3

    凝固点°C

    -40

    -15

    主要成分

    水、酒精、活性剂

    水、酒精、活性剂

    (2)通过查阅资料小明知道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因此小明知道了防冻型玻璃水的防冻原理是在水中加入了凝固点更低的酒精,从而降低了玻璃水的

    (3)喜欢探究的小明还想知道如果在水中加入盐后凝固点是否会发生变化?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什么关系?为此他找来一些实验器材:三只烧杯、水、盐、玻璃棒、三只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并按照下面步骤进行实验;

    ①为获得不同浓度的盐水,小明在三只烧杯中装入同样多的水,分别加入(选填“同样多”或“不同样多”)的盐,用玻璃棒充分搅拌让盐全部溶解,从而获得三杯浓度不同的盐水;

    ②在每个烧杯中都放一只温度计,然后将三个烧杯置于冰箱冷冻室内;

    ③记录三杯浓度不同的盐水凝固时的温度,下表是小明同学记录的数据;

    盐水浓度

    淡盐水

    中等浓度盐水

    浓盐水

    凝固点/°C

    -1

    -3

    -6

    小明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4)小明根据该实验还能解释为什么下雪后,环卫工人会向没来得及清除积雪的路面上撒盐,撒盐的目的是

  • 7、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时,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泡沫小球被 , 这说明 , 泡沫小球的作用是
    (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气,听到的声音将 , 由此推理可知:
    (3)、如图丙所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并逐渐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快,听到的声音越来越高,这说明声音的与声源振动的有关;
    (4)、如图丁A、B是钢尺的振动输入示波器后我们看到的波形图,其中图是响度较大时产生的波形。
  • 8、小红在物理课上学习了许多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下面是她的一些练习记录。

    (1)、如图甲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为cm,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2)、如图乙,机械秒表显示的是小红测量一位同学跑完400m所用的时间,为s。
    (3)、小红感冒时测量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为℃。
  • 9、周末,小刚一家驾车外出游玩,他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小刚告诉妈妈,倒车雷达是利用(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后,0.01s接收到回声,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障碍物距离汽车m;
    (2)、行驶中,小刚看到如图所示路标,知道汽车在该路段行驶的最快速度不能超过 ,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净月最快需要min;

    (3)、如果以爸爸开的车为参照物,小刚和妈妈都是的。
  • 10、如图是某建筑工地扬尘、噪声监测设备。

    (1)、PM2.5指直径不大于2.5(填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颗粒物;
    (2)、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噪声104.0的数字,其单位是
    (3)、若显示数字为0.0,则此时声音,该装置吸收和减弱噪声的作用;(选填“有”或“没有”)
    (4)、建筑工地周围设有隔音墙,是为了在减弱噪声。
  • 11、在保温杯中装适量0℃的水,从冰箱的冷冻室里取出一小块冻了很长时间的冰,放到保温杯中,保温杯是绝热的。过一段时间,冰和水的温度相同。在这个过程中(       )
    A、水的温度降低 B、冰的温度不变 C、水变少了 D、冰变多了
  • 12、如下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B、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C、从第3s开始vA>vB , 5s末A、B相遇 D、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 13、地震时某些动物能感觉到地震之前发出的声波,而人耳却听不见,这是因为此声波(       )
    A、不具有能量 B、为超声波 C、振动频率低于20Hz D、不能在空气中传
  • 14、某百米短跑运动员在比赛时前50m内的平均速度为8m/s,后50m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8.88m/s B、8.89m/s C、9m/s D、9.1m/s
  • 15、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       )
    A、佩戴耳塞 B、禁止鸣笛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在学校周围植树造林
  • 16、如图甲所示,盛有水的圆柱形薄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 , 现用弹簧测力计将浸没在水中的长方体物块A从容器底部缓慢竖直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块A下表面离容器底部的距离h的关系如图乙ρ=1.0×103kg/m3。求:

    (1)、物块A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物体A的体积;
    (3)、物块A的密度;
    (4)、物块A出水前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 17、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将于今年下半年在衡阳举办,目前各大景区都在进行提质改造,某景区为了增加游客的游览体验感,准备购置一批绿色环保车辆,若该车满载时的质量为1500kg , 正常行驶时牵引力为满载时车重的0.1倍,轮胎与水平地面的接触总面积是0.1m2(g取10N/kg)求:

    (1)、电动观光车满载时的重力;
    (2)、电动观光车正常行驶时牵引力;
    (3)、电动观光车满载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 18、如图所示是小陶子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因素”的实验,除②图烧杯中装的是浓盐水外,其余烧杯中装的都是水,且①②③④中探头所处深度相同。

    (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检查装置是否漏气的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组装完好的压强计中的U形管(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
    (3)、比较②③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深度相同时,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4)、比较①③④三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与探头方向(选填“有关”或“无关”)。
  • 19、小明在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时,使用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两个相同的铁块、长木板。

    (1)、将铁块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铁块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铁块受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N;
    (2)、如图乙所示,将两个铁块叠放在一起,重复上面的操作。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3)、比较乙和两次实验,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
    (4)、实验后小明和同学交流讨论时发现:在实验中很难使铁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于是小明设计了丁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优点是该装置(选填“需要”或“不需要”)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 20、如图所示,放在斜面上的水杯中漂浮着一个材质均匀的小球,请在图中画出小球受到的浮力。

       

上一页 1881 1882 1883 1884 188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