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C、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频率太小 D、观看音乐晚会,能分辨歌曲的演唱者,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 2、爸爸开车送小明上学的过程中,小明发现一个现象:人在车内,车窗关闭时,汽车前挡风玻璃上很容易起雾。小明想:“如果向玻璃吹热风,把玻璃吹热了,就不会起雾了。”某一次,当玻璃上刚刚起雾时,小明让爸爸打开热风吹向玻璃,结果发现热风吹向玻璃的时候,玻璃上起雾的现象反而更严重了。请问;小明的想法有没有道理?为何实际情况与他的想法不符?
  • 3、小明用设计了图甲、乙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

    (1)已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400℃,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3.5℃,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 , 此方案的优点是

    (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了实验:小明观察到盛有干冰的容器壁出现一层白霜,白霜是(填“容器中的水”“容器中的水蒸气”“容器外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凝华形成的。

  • 4、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①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选填“A”或“B”);调整好器材,用酒精灯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几分钟后停止读数;②小明观察到:第2min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乙中(选填“C”或“D”)图;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④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1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2)、当水沸腾时,水的温度(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选填“空气”“水蒸气”或“二氧化碳”);
    (3)、水沸腾后,水面上出现大量“白气”,如果突然停止加热几秒后,水面上出现的“白气”相对(选填“多”或“少”)一些;若用圆底烧瓶烧水,水停止沸腾后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将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丁所示,结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瓶内水蒸气(填写物态变化名称),(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气压降低,沸点(选填“升高”或“降低”),水又重新沸腾;

    (4)、星期天,小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如图能正确反映小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______。
    A、 B、 C、
  • 5、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探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小军同学作出了以下猜想:

    【提出猜想】

    猜想①:与蔬菜所处环境的温度有关

    猜想②:与蔬菜的表面积有关

    猜想③:与蔬菜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关

    【进行实验】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军按如图进行了四次实验(实验中的胡萝卜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剖开的胡萝卜均为均匀剖开)。

    【分析论证】

    (1)、在上述实验中,实验C的探究方法不正确,原因是
    (2)、这四次实验中,实验可验证猜想①是否正确。
    (3)、实验B中发现剖开的胡萝卜比未剖开的胡萝卜干瘪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一条即可)

    【拓展应用】

    小军突然想到:下雨后,大雨地面干得慢,小雨干得快。于是他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把相同温度的水,分别装人两只相同的玻璃杯,一杯水多,一杯水少。实验发现水少的杯中没有水时,另一杯中还残留一些水,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理由是 , 经过多次实验和精确测量,小军发现当放水少的杯中无水时,放水多的杯中减少的水量总是与放水少的杯中原来的水量相等,由此可知:水蒸发的快慢和水的多少(选填“有关”或“无关”)。

  • 6、小明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
    (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像,得出结论:冰在熔化前,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当固体冰完全熔化后,如果继续加热下去,当烧杯中的水保持沸腾时,试管内的水(填“会”或“不会”)沸腾;
    (4)、实验中使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被加热物质 , 还可以延长固体熔化时间,方便记录温度,以下措施中不能延长固体熔化时间的是

    A.增加水的质量

    B.降低水的初温

    C.减小火力

    D.增加固体的质量

  • 7、两名同学用图甲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绘制了a、b两杯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上覆盖硬纸板只是为了防止水溅出 B、实验中,如果出现大量水泡且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的现象,说明水已经沸腾 C、此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可能低于标准大气压 D、两名同学所用水量相同,初温不同
  • 8、下列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唐·白居易《秋雨夜眠》)霜的形成凝华放热 B、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曹丕《燕歌行》)露的形成升华吸热 C、凭栏明日意,池阔雨萧萧。(唐·李商隐《明日》)雨的形成熔化吸热 D、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雪的形成凝华放热
  • 9、下列措施中,可以加快蒸发的是(  )
    A、将湿衣服展开晒在向阳处 B、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 C、用完酒精灯后盖上盖子 D、晒粮食时,将粮食摊开
  • 10、假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温度-加热时间曲线如图乙所示,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乙可知M、N肯定都是晶体 B、第12min时M物质是固态 C、M物质在10~25min内因温度不变,没有吸热 D、“水浴法”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 11、关于物态变化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是由于水升华吸热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 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 D、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
  • 12、为响应国家教育要求,某中学开办了厨艺课程,学生煮完煲仔饭后掀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固后熔化 C、先熔化后液化 D、先汽化后液化
  • 1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如图所示(环境温度低于0℃);当烧杯中的冰块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儿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 14、甲、乙两图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冰在BC段处于液态 B、图甲:冰熔化的时间为10min C、图乙:此时水的沸点为98 D、图乙:t=4min时,水停止吸热
  • 15、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试管中的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往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5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实验时为1标准大气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管中的物质是一种晶体,熔点是80 , 这次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15min B、BC阶段,试管中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且固体越来越少 C、CD阶段,试管中的物质处于液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D、该物质熔化过程所用时间为40min
  • 16、如图所示,下列四个图像中表示晶体材料熔化的图像是(  )
    A、 B、 C、 D、
  • 17、我国的最低气温是零下50℃,最高气温达到44℃,图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能用表中的物质作为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测量我国各个地区气温的是(  )

    物质

    乙醚

    酒精

    水银

    熔点/℃

    114

    117

    39

    0

    沸点/℃

    35

    78

    357

    100

    A、乙醚 B、水银 C、酒精 D、
  • 18、下列关于常用温度计原理与使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细一些可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测量液体温度读数时若俯视,测得的结果偏小
  • 19、新能源电动汽车正在充电时,蓄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行驶中的汽车要右转弯时,驾驶员推动方向盘下面的拨杆,汽车的右转向灯闪烁起来,拨杆相当于电路中的。(前两空均填电路元件)若前转向灯坏了,后转向灯仍能正常工作,这说明前后转向灯是 (选填“串”或“并”)联的。
  • 20、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且能量的转化是有方向的,下面几幅图按能量转化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③①② D、②①③④
上一页 1838 1839 1840 1841 184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