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冬天,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上会出现一层水雾,导致看东西不清楚。下列物理现象与该现象属于同一物态变化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闷热潮湿的夏天,自来水管冒“汗” C、秋天,早晨草叶上的霜 D、冬天冰雕渐小
  • 2、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图所示装置将重为1000N的材料从地面上匀速送到8m高处,所用拉力为400N,用时为20s。不计摩擦和绳重。求:

    (1)、工人做的有用功;
    (2)、工人做的总功;
    (3)、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4)、动滑轮的重力为多大?
  • 3、下列关于质量相同的0℃的水和0℃的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物体没有分子动能 B、它们温度相同,所以内能一样大 C、他们质量相同,所以内能一样大 D、冰熔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因此水的内能更大
  • 4、如图,是我国古代锻造铁器的过程。其中“加热”是通过的方式改变铁的内能,“锻打”是通过的方式改变铁的内能。

  • 5、目前,“节能减排”已引起全球的关注.如何减少能耗,提高汽车发动机的效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多数家用汽车的发动机均为汽油机,它把汽油燃烧产生的内能部分转化成机械能,再通过传动机构将动力传给车轮使汽车行驶.小明的爸爸新买了一辆小汽车,小明坐着这辆汽车行驶216km,用时2h,消耗汽油20kg,其发动机的功率为45kW.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求:
    (1)、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汽车的平均牵引力多大;
    (3)、汽车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4)、20kg汽油完全燃烧放出多少热量;
    (5)、汽油机的效率是多少;
    (6)、若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能使多少kg的水从20℃升高到100℃.(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 6、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半导体

    物质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固体、液体、气体、等离子体等。通常把导电性差的材料,如陶瓷、橡胶、玻璃、人工晶体等称为绝缘体。把导电性比较好的金属如金、银、铜、铁、锡、铝等称为导体。把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称为半导体,如锗、硅、砷化镓等.

    半导体导电性能会受温度、光照和掺加杂质等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掺杂可改变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和导电类型,这是其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基本依据.一些半导体,在温度升高时,导电性能迅速增强.利用这种特性,可以做出体积很小的热敏电阻,用来测量温度的变化.还有些半导体,在没有光照时不容易导电,有光照时则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用它们做成的光敏电阻可以用在需要对光照反应灵敏的自动控制设备中.

    从电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来看,以半导体为代表的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半导体芯片通常也可称为集成电路,是指在半导体片材上进行浸蚀、布线、制成的能实现某种功能的半导体器件.不只是硅芯片,常见的还包括砷化镓、氮化镓、碳化硅等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制造的过程就是“点石成金”的过程,主要是对硅晶圆的一系列处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外延生长、光刻、刻蚀、掺杂和抛光,在硅片上形成所需要的电路,将硅片变成芯片.半导体在电子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除计算机之外,手机、家电、航天、光纤通信等所有与现代文明相关的高技术产品几乎都离不开半导体材料.

    (1)、金属导体内有大量(选填“原子”、“电荷”或“自由电子”),所以容易导电;
    (2)、把称为半导体;
    (3)、光敏电阻利用了一些半导体的特性,用在需要对光照反应灵敏的自动控制设备中;
    (4)、绝缘体(选填“可以”、“不可以”)变成导体。
  • 7、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吊着玻璃片从水中向上提起,在水中上升过程中测力计示数(选填“大于”或“小于”)玻璃的重力,理由是玻璃片受到了水的力。在玻璃片离开水面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突然(选填“变大”或“变小”)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的原因

  • 8、有甲、乙两种不同品牌的保温杯,为了比较这两种品牌的保温杯盛水时的保温效果,小明按照科学探究的程序,明确了具体的探究问题,选择了适当的器材,在控制变量的前提下,在室内进行了实验,得到了一段时间内,甲、乙两种保温杯内水的温度的实验数据,根据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丙所示,请你根据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探究的问题的自变量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保温杯的品牌 B、水的温度 C、水冷却的时间
    (2)、请比较甲、乙两种保温杯的保温效果: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乙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好 B、甲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好 C、甲、乙两种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一样好
    (3)、请估计实验过程中第6小时时,是否可以热传递 , 你判断的依据
  • 9、图甲是演示手握金属棒可以产生电流的实验装置,位于左侧的铁棒、铝棒和铜棒分别与检流计的正接线柱相连;位于右侧的铜棒、铝棒、铁棒分别与检流计的负接线柱相连。实验装置中六根金属棒跟检流计的线路连接方式如图乙所示。通过检流计可以观察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及方向。小云用该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的步骤如下:首先用左手握住左侧的铁棒,右手握住右侧的铝棒,发现检流计指针发生了偏转;然后,左手仍握住左侧的铁棒,右手握住右侧的铜棒,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与第一次偏转方向相反,请你写出小云所探究的问题是

      

  • 10、小明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煤油和水加热(如图甲),以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加热10min,水吸收的热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2)、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由图像可知,的吸热本领大,煤油的比热容是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3)、小明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物质种类 B、升高的温度 C、加热时间
  • 11、如图所示,瓶内装有少量的水,水上方是含有水蒸气的空气,塞紧瓶塞,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时,观察到瓶口附近有白雾出现,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做功时,能转化成瓶塞的能,瓶内空气降温,遇冷(填物态变化的名字)形成小水滴。

  • 12、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放入一小团干燥的硝化棉,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观察到硝化棉燃烧,向下压缩的过程中,活塞的能直接转化成(选填“筒内空气”或“硝化棉”)的能;硝化棉燃烧说明它的内能 , 温度升高,达到了着火点,硝化棉的内能是通过(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改变的。

  • 13、用力将端面已锉平的两块铅柱紧压在一起,然后将他们悬挂起来,并在下方挂一重物,发现两铅柱不分开(如图甲),对此观点,小金有疑惑:两铅柱不分开的原因是大气压力造成还是分子间引力造成?于是小金将图甲所示的铅柱与重物固定在一个玻璃钟罩内(如图乙),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

    (1)、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则(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2)、如果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铅柱也不分开,则(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 14、如图所示,某同学用滴管向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 , 这属于扩散现象。

  • 15、小明根据下表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c/[J(kg)1]

    4.2×103

    2.1×103

    酒精

    2.4×103

    砂石

    0.92×103

    煤油

    2.1×103

    0.88×103

    水银

    0.14×103

    0.39×103

    A、水的比热容最大,其物理意义为:1k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B、液体的比热容一定都比固体大 C、同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可能变化 D、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负电荷定向移动能形成电流 B、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C、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D、只要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 17、有关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同时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 C、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
  • 18、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熔点高 B、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在2-6分钟内能是不变的 C、由图乙可知,冰的比热容比固态石蜡的比热容和水的比热容都小 D、图甲中两试管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冰和石蜡升高相同温度
  • 19、两铝块,初温相同,甲的质量是乙的3倍,使它们分别放出相同热量后,立即接触,则(     )
    A、热量从甲传给乙 B、温度由乙传给甲 C、甲、乙之间无热传递发生 D、热量从乙传给甲
  • 20、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正电,B不带电,如图甲所示,用一根带绝缘柄的铜棒把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球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连接的瞬间有(     )

    A、正电荷从A向B移动 B、电子从A向B移动 C、电流从B向A移动 D、电子从B向A移动
上一页 1833 1834 1835 1836 183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