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学习声学时,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如题图①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此实验中乒乓球起到放大实验现象的作用,这个研究方法叫
    (2)、如果将题图②实验装置搬上月球,敲击右边音叉时,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 弹起(选填“会”、“不会”或“有可能”);
    (3)、如题图③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她听到闹钟声音逐渐变小。这个现象说明声音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____。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 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 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4)、如题图④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 2、

    (1)、如题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物块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填“A"或“B”),刻度尺的分度值为cm,物体的长度为cm
    (2)、 观察题图乙的停表,此时的停表所示的时间是s
    (3)、一条纸带厚薄均匀,小华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中,如题图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 (选"A”或"B")。在实验时纸带需紧密地环绕在铅笔上,否则会使测量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3、向题图甲所示的试管中吹气,其中试管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题图乙所示的波形图中,音调响度最低的是图 ,响度最高的是图 (均选填“A”、“B”或"C”)。

  • 4、
    (1)、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广场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
    (3)、如题图所示倒车雷达在汽车中得到广泛应用,倒车雷达装置发出的是(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 5、如题图,小明找一支用完了的牙膏皮,用嘴对着牙膏皮口吹气,这是由于牙膏皮内正在振动,吹气时用手不停捏牙膏皮的不同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原因是卡片振动的不同。

  • 6、校运动会马上就要举行了,百米赛跑中,观众是以相同的方法,物理学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这种方法与运动会中观众用的方法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
  • 7、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小布记录了它们的运动的图像如题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发车4秒,丙在甲前方4米处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车有3辆 C、运动最慢的是乙车,其速度为2.5km/h D、以乙为参照物,甲车在向后退
  • 8、如题图所示,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老师在探究声音的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内空气柱长度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 9、2024 年 3 月,小米 SU7 发布后备受关注,如图,小米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 8m/s 的速度行驶 500s,紧接着在长为 2km 的模拟公路上行驶了 100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的平均速度。
    (3)、该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 10、某同学计划将自己练琴的房间改造成隔音房间,以免练琴时打扰邻居。方案实施前,她设计实验来测评材料的隔音性能。器材有:一个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毛毡布、泡沫板、闹钟和两个相同的盒子。实验如下:
    (1)用相同的方式把毛毡布、泡沫板分别布置在两个盒子内;
    (2) 接下来的操作是:分别用两个盒子进行两次实验,将盒子 ,把响铃的闹钟 ,在盒子外 , 读出声级计的示数;
    (3) 比较两次声级计的示数,如果用泡沫板布置的盒子实验时 ,则说明泡沫板的隔音性能好。
  • 11、小提琴是由两端固定的琴弦产生振动而发音的,如图 所示。为了研究同一根钢制琴弦发声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可利用图 11 右所示实验装置,一块厚木板上有 A、B 两个楔支撑着琴弦,其中 A 楔固定,B 楔可沿木板移动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将钢制琴弦的末端固定在木板 O 点,另一端通过滑轮悬挂不同个数的相同重物,重物个数越多,琴弦绷的越紧。轻轻拨动琴弦,在 AB 间产生振动,并用仪器测出发声频率。

    (1)、某小组同学得到了表格中的数据,则第次实验中琴弦发声的音调最高;

    次数 

    长度 L/m 

    重物/个数 

    频率 f/Hz 

    0.4 

    375 

    0.8 

    170 

     

    265 

    (2)、分析数据可以发现,该小组同学研究的是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和弦的松紧程度这两个因素的关系;
    (3)、当表格中的空格数据为时,可用 2、3 两次实验来研究弦的音调和弦的的关系;
    (4)、分析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松紧程度相同时,弦越 , 弦的音调越低;
    (5)、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他们又选用一根与钢制琴弦粗细相同的长为 0.8m 的尼龙弦,来探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则可悬挂重物个数为个;
    (6)、该实验探究过程中用到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
  • 1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昆十中初二年级的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如图 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1)、如图 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此研究过程中用到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
    (2)、如图  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不能传声,用到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
  • 13、小明在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 9 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 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A、 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是 小时∶分∶秒” )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小”),目的是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cm,tBC=s,vAC=m/s;
    (4)、实验中小车做(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5)、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偏(填“大、小”)。
  • 14、
    (1)、图甲中物体的长度是cm;图 乙中物体的长度是cm。

    (2)、如图所示,在某课外活动中,小明从左至右用同样的力吹 3 个瓶子,发现 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变高,请分别用直线画出图中另外两个瓶子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震波

    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候风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利用地震波报告地震的仪器。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地震波对地震进行预警的技术已经实现。 地震发生时,主要会产生两种地震波,一种是速度约为 7km/s 的纵波,破坏力较弱;一种是速度约为 3.5km/s 的横波,破坏力较强。地震预警就是利用地震发生后,纵波与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以及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磁波传播速度,提前对破坏力较强的横波尚未到达的地区进行预警。

    2023 年 12 月 18 日,中国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甘肃积石山地震,给了宁夏回族自治州 12 秒的避险时间,该地震是我国自 2011 年连续成功预警的第 80 次破坏性地震。

    (1)、地震波中横波的传播速度约为km/s;
    (2)、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3)、图 乙为纵波和横波传播的路程与时间图像。地震发生后,距震源 140km 的地区会在s 后受到纵波的影响;若中国地震预警网需要 5s 钟的时间将地震预警信息发送到该地区,那么该地区的人员有s 的准备时间防止受到横波的损害。
  • 16、 抖音”App 是一款社交类的软件,这款软件可以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以 2 倍的速度快速播放,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 2 倍,则“抖音”播放的音频的((选填 响度”、 音调”)比正常声音的高,声波传播速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7、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记录是 25.2 mm、25.3 mm、 25.1 mm、24.2 mm、25.3 mm,则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 18、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能够传声。古代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缘故(选填 快”或 慢”)。
  • 19、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实验,如图 5 所示,在图右伞柄的 A 处挂一块机械手表;把另一把伞放在如图左所示位置后,在 B 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聚音伞”的作用是增大声音的 , 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

  • 20、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m/s。
上一页 1801 1802 1803 1804 180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