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回答问题: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按照各个节气所反映的现象不同可划分为以下3类:天文类、气候特征类和物候现象类。

    按天文类是如何划分的呢?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太阳光在地球上某地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在不断变化,如图甲所示,这个夹角叫太阳高度角,也叫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太阳高度越大,光束越集中,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当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角为90°,辐射强度最大。如图丙所示,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达到赤道和北回归线时,分别是春分和夏至;由北向南达到赤道和南回归线时,分别是秋分和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也是按天文类划分的,表示每个季节的开始。

    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了气温的变化情况;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白露、寒露、霜降反映了水蒸气的液化、凝华现象,也反映出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

    第三类是反映物候现象的,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人们可以根据物候现象从事相应的农业活动。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高度越大,光束越集中,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就
    (2)、“瑞雪兆丰年”,其中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而形成的;
    (3)、下列节气的命名与物态变化无关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夏至 B、白露 C、大雪 D、霜降
    (4)、根据文章,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过程中,处于北半球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应是气温逐渐。(填“升高”或“降低”);
    (5)、根据文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白露、寒露、霜降反映了水蒸气的液化、凝固现象 B、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 C、谷雨节气是按照物候现象进行分类的 D、从白露、寒露到霜降三个节气反映的气温依次升高
  • 2、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路程(s)与时间(t)图象如图所示。求:

    (1)、2~4分钟乙的运动状态是
    (2)、0~2s内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多少?
    (3)、甲物体匀速运动至第6s时距离乙有多远?
  • 3、小明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冷水加热,发现温度计的示数渐渐上升,他突然有个疑问: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是均匀的吗?他进行下列3种猜想:

    【猜想1】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由快到慢再快;

    【猜想2】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由慢到快再慢;

    【猜想3】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是均匀变化的。

    (1)、他组装了题图甲的实验装置,其中有一处错误,造成错误的原因是铁夹(选填“B 太高”或“A 太低”);
    (2)、为了完成探究,除了图甲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增加的器材是
    (3)、纠正错误后,开始实验,他观察到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情况是(选填:“乙”或“丙”),此时气泡的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4)、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丁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知猜想是正确的,影响开始加热时温度上升速度的原因可能是:
  • 4、如图甲所示,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能看到玻璃板后面有它的像。

    (1)、再拿一只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目的是;实验中,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无论怎样移动,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2)、解决上述问题后,图乙是同学们经过三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通过处理和分析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一条即可);
    (3)、移开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处,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
    (4)、实验过了一段时间,蜡烛A变短,则蜡烛A的像的大小将
    (5)、本实验应该在较(选填:“暗”或“亮”)的环境下进行。
  • 5、             
    (1)、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cm;温度计的示数为℃;停表测得时间为s;
    (2)、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在该实验中,一需要保持斜面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二需要测量时间的工具应该选择(选 填:“停表”或“石英钟表”)。若秒表每格为1s,根据图中的数据可计算全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m/s, 实验中,小车从斜面滑下过程中是做(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 6、
    (1)、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入射光线如图所示,请依次画出经两个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传播方向;

    (3)、如图所示,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烛焰S点的像S',并画出眼睛A点看到像S'的光路图。

  • 7、研究物体运动时常利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即在暗室中采用闪光灯每隔相等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此时物体运动的位置。如图是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甲、乙竖直下落时的频闪照片,据此记录,两球均从a处下落到b处时,则甲下落的路程乙下落的路程;则甲下落的时间乙下落的时间;属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前二空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后一空填:“甲”或“乙”)

        

  • 8、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非常大,当海豚发出了60000 Hz的声波时,此声波属于声波,这种声波人耳(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如图题图所示,海豚会利用回声寻找沙丁鱼群,假如经1 s后海豚听到回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 m/s,海豚和鱼群运动的速度忽略不计,则此时海豚与沙丁鱼群的距离为m。


                

  • 9、一物体在一段平直路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下图所示,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10m/s B、12m/s C、12.5m/s D、15m/s
  • 10、中国设计制造的高铁列车,其平稳性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有外国记者将硬币竖立在车厢的窗台上(如图所示),发现硬币能长时间保持静止,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站台 B、铁轨 C、车厢的窗台 D、路边的树木
  •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能分辨鸟鸣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B、“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物体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 12、阅读短文,回答相关的问题:

    2017年9月15日22时04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T2火箭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升空(图甲)。长征二号F-T2火箭通过燃烧固态氢燃料,喷出高压燃气从而使火箭获得推力,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火箭的顶部,火箭由于高速行驶与大气发生剧烈的摩擦而产生高温,所以天宫二号外部用整流罩包住,以防因温度过高而损坏,当离开大气整流罩包与天宫二号分离(如图乙),最后整流罩坠落在陕西并压坏陕西民居。

    (1)、火箭利用固态氢作为燃料,主是是利用了它的大(选填:比热容、密度、热值)的特性;
    (2)、火箭升空获得的机械能来自燃料燃烧所产生的能;
    (3)、整流罩包与天宫二号分离后下落过程中,它的机械能 , 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高压燃气把火箭推向太空过程中,其内能会(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其原理与热机的冲程相同;
    (5)、本次长征二号F-T2火箭升空共燃烧了450吨的固态氢,若固态氢的热值是2×108J/kg,则能够放出热量为J。
  • 13、氢燃料具有清洁无污染、效率高等优点,北京冬奥会运行超1000辆氢能源汽车,配备30多个加氢站,车型包括氢燃料电池大巴、氢燃料电池小轿车、氢燃料电池特种车等。已知q=1.4×108J/kgc=4.2×103J/kg , 求:

    (1)质量为0.6kg的氢燃料完全燃烧放出多少热量?

    (2)某辆氢燃料电池大巴以140kW的恒定功率匀速行驶了5min,完全燃烧了0.6kg的氢燃料,氢燃料电池大巴车的效率是多少?

  • 14、学为学生供应开水,用锅炉将200kg的水从25℃加热到100℃,燃烧了6kg的无烟煤。假设无烟煤的热值是3.0×107J/kg。c=4.2×103J/(kg•℃)求:
    (1)、锅炉内的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无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3)、此锅炉的效率是多少。
  • 15、某同学使用电流表测量通过某一灯泡的电流的实验。

    (1)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下列几点要求中没有必要的是

    A.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该是断开的

    B.每处接线都必须接牢

    C.必须从电池的正极开始依次连接电流表、开关、灯泡,最后连到电池的负极

    D.连接完毕,对照电路图仔细检查电路,确认无误后再闭合开关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如图所示的位置,于是他立即断开开关。则测量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3)该同学为了完成实验,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16、如图所示是四个热学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解决相关问题:

    甲:演示气体扩散,其中A瓶中装有无色的空气、B瓶中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乙:两块表面平整光滑的铅块压紧后可吊起重物;

    丙: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冲起软木塞;

    丁:用弹簧测力计拉玻璃板,玻璃板的下表面与水面接触未分开,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1)甲实验中,使两个瓶口上下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然后抽掉玻璃板。上面放置的是(选填“A”或“B”)瓶;

    (2)其中两个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这两个实验都可以表明:分子间存在力;

    (3)丙这个实验虽然简单,却基本展示了的工作原理。在这个实验中,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传给水和水蒸气;塞子受到水蒸气的压力而冲出去,水蒸气的能转化为塞子的动能。   

  • 17、
    (1)、根据图甲中的电路图,连接图乙的实物图;

    (2)、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连接图在虚线框中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 18、如图甲所示是外卖骑手在疫情期间骑着电动车为居家隔离的人们送餐的情景。在送餐的整个过程中,电动车的牵引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和电动车运动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乙、丙所示。从能量转化角度来看,电动车主要将电能转化为能。由图象可知,t=2min时,电动车受到的摩擦力为N,此时物体的运动状态(选填“改变”或“不改变”)。

  • 19、在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应将电流表在电路中(选填“串联”或“并联”),若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则说明连接电路时,电流表的 , 矫正错误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示数为A。

  • 20、水的比热容是4.2×103焦/(千克·℃),人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天大概要喝8杯水,当喝掉半杯水后,剩下水的比热容(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这与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有关,因为它可以使地球昼夜及四季的温度变化(选填“大”或“小”),从而有效的调节了气温,若水的质量为2千克,温度升高5℃,则水吸收的热量为焦。
上一页 1765 1766 1767 1768 176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