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甲,在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将空气注入水球,形成一个中间充有气泡球的水球。透过这个水球我们可以看到航天员王亚平“一正一倒”两个缩小的像。

       

    (1)凸透镜(填“能”或“不能”)形成的正立、缩小的像;

    (2)水球形成倒立、缩小的像,这与(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工作原理相同;

    (3)若气泡球与水球的球心都在O点。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图乙所示,其中球心O与入射点O1的连线为法线。则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填“①”“②”或“③”);

    (4)刘伯明为聂海胜拍摄的照片如图丙。刘伯明保持相机镜头的位置和焦距不变,聂海胜乘机械臂去更远的任务点,他在相机中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在空间站外执行出舱任务时,相隔很近的两位航天员也需要通过无线电交谈,这是因为

  • 2、某地98号汽油每吨降价200元,换算为零售价格,相当于每升降价0.15元,一个容积为50m3的油罐最多可以装的98号汽油的质量为(  )
    A、37.5t B、36.5t C、36t D、35.5t
  • 3、在探究某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与液体体积V的关系如下表所示,烧杯的容积为100m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液体的体积V/cm3

    40

    65

    70

    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g

    60

    m1

    84

    A、空烧杯质量为20g B、液体的密度为0.9g/cm3 C、表中m1的数值应该为76 D、烧杯装满水的总质量为128g
  • 4、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②测出烧杯和倒入盐水的总质量;

    ③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盐水的体积;

    ④测出量筒中剩余盐水的体积;

    ⑤将量筒中一部分盐水倒入烧杯中;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⑤④②⑥ C、⑤③①④②⑥ D、②④⑤①③⑥
  • 5、下列关于成像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教室用的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图乙:当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时,成放大的虚像 C、图丙: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移动,透过玻璃瓶一定看到笔变长变粗 D、图丁:拍完半身像后再要拍全身像,被拍同学到相机镜头的距离应该减小
  • 6、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一定不会出现的是哪幅图(  )
    A、    B、    C、    D、   
  • 7、如图所示现象中,不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潭清疑水浅 B、海市蜃楼 C、利用太阳灶烧水 D、光的色散
  • 8、如图所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小红同学头部的后上方,小红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视力表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检查时,镜中“视力表”到小红同学眼睛的距离是5.0m B、镜中的“视力表”与小红身后的视力表大小相同 C、若小红只能看清“视力表”上最大的一排字母,则她应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D、为了让镜中的“视力表”更明亮,可用灯光照射平面镜
  • 9、下列有关热现象的描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化石油气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将气体变为液体,便于储存和运输 B、舞台上喷洒干冰后雾气飘渺,仿佛仙境,“雾气”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由于身体表面的水蒸发吸热 D、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冰块来自松花江,江水凝固成冰的过程要放出热量
  • 10、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烧水时,壶口附近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此过程放出热量 B、清晨,蜻蜓和植物上的露珠是空气液化形成的,此过程放出热量 C、冰雪消融是熔化过程,此过程放出热量 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此过程放出热量
  • 11、如图所示,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关于这种“水瓶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C、7个水瓶发出声音的响度大致相同 D、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 1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四个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图乙: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C、图丙:倒车雷达采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D、图丁: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目的是阻断噪声传播
  • 13、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甲车出发时向东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0~20s内,甲车比乙车的平均速度大 B、在第30s时甲乙两车的速度大小相等 C、在第45s时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 D、50~60s内,甲车比乙车的平均速度大
  • 14、如图所示,小明和小红坐在停靠在站台上还未开动的同一节火车车厢里,他们分别向各自所在这一侧窗外看,小明说火车是静止的,小红说火车是运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他们选择的参照物一定不同 B、小明可能是以窗外行驶的火车为参照物 C、小红可能是以站台为参照物 D、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是运动的
  • 15、根据生活经验,以下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dm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C、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1.1m/s D、武汉市一月份平均气温约为32
  • 16、如图所示是我国的三峡大坝,它集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为一体,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建筑之一。三峡大坝坝体为混凝土,总重高达4100万吨,全长2335米;坝顶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近年来,三峡大坝也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它展现了人类工程建设的伟大成就和自然风光的融合。请回答下列问题:(g取10N/kgρ=1×103kg/m3

    (1)整个坝体所受重力为多少N?

    (2)水位处于正常蓄水位时,河床受到水对它施加的压强是多大?

    (3)三峡大坝的上游每年在夏季时降雨量较多,而在冬季则降雨量较小。请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三峡大坝在夏季和冬季中哪个季节发电量更大?(假设发电机组均没有达到最大功率工作)

    (4)在浇筑大坝时,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由于发生化学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使得坝体内外温度不一,这可能会导致坝体开裂。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设计一个能使坝体内部混凝土降温的方法,并说明物理原理?

  • 17、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小球和弹簧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与探究(不考虑空气阻力,g取10N/kg),让小球从某高度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如图甲),在刚接触轻弹簧的瞬间(如图乙),小球速度为5m/s。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至最短(如图丙)的整个过程中,得到小球的速度和弹簧缩短的长度Δx之间的关系如图丁所示,其中A为曲线的最高点。已知该轻弹簧所受压力每增加0.1N,弹簧的形变量就增加0.01m,并且轻弹簧在全过程中始终发生弹性形变。

    (1)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动能的变化情况是 , 小球机械能的变化情况是

    (2)小球运动到速度最大时,弹簧对它施加的弹力大小为N;

    (3)小明想要让小球下落到最低点时,弹簧的压缩程度更大,你给出的建议是;请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明你这样建议的理由:

  • 18、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来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

    (1)将电路连接完成后,闭合开关前,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处;

    (2)某次实验中,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A;

    (3)实验中,滑动变阻器起到的作用是控制不变;

    (4)多次实验后,小明将所得数据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图像,他通过图像形状得出: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电阻成反比的结论。他得出结论的这个过程是否严谨?。理由是:

    (5)实验后,小明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实验中需要改变电阻R的阻值多次实验,选择更换定值电阻而不用滑动变阻器的原因是:

  • 1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器材有:粗细相同的可伸缩吸管两支、带支架的玻璃板。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将玻璃板竖立于水平桌面,然后将吸管A竖立在玻璃板前,由于吸管容易倾倒,可以采取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可任意添加器材);

    (2)成功将吸管A竖立在桌面上,在玻璃板的(选填“前”或“后”)侧可观察到它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然后将吸管B放置在玻璃板后,调整吸管B的位置及长短,直至它与A所成的像

    (3)若要得出吸管A的像与吸管A的大小关系,接下来应比较 , 从而得出结论;

    (4)将吸管A上端向右弯折(如图乙所示),从装置的前面来看,应将代替像的吸管B上端向弯折(选填“左”或“右”),才能使其与吸管A的像完全重合。

  • 20、如图所示,一个铝框放在蹄形磁铁的两个磁极之间,铝框可以绕竖直的转轴自由转动。转动手柄使磁铁绕竖直的转轴旋转,可以观察到铝框会随之转动,请解释铝框也会转动起来的原因。

上一页 1760 1761 1762 1763 176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