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25年秋-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物态变化》提升卷
- 2025年秋-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物态变化》基础卷
- 2025年秋-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光的世界》提升卷
- 2025年秋-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光的世界》基础卷
- 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提升卷
- 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基础卷
- 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物态变化》提升卷
- 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物态变化》基础卷
- 2025年秋-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质量与密度》提升卷
- 2025年秋-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质量与密度》基础卷
-
1、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600m,他去上学时,前100s的路程平均速度为1.5m/s,为了不迟到剩下的路程平均速度为3m/s,他上学的整个路程平均速度为( )A、1.25m/s B、2.4m/s C、4m/s D、1.3m/s
-
2、我们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减小,不能消除。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小误差的是(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B、尽量选用分度值小的测量工具 C、尽量减小物体的长度 D、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
3、图中为甲、乙两把刻度尺同时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则甲、乙两刻度尺的读数分别为( )
A、甲3.80cm,乙3.80cm B、甲2.80cm,乙2.8cm C、甲2.80cm,乙2.80cm D、甲2.8cm,乙2.8cm -
4、雨后小豪看到一只蜗牛在教室外栏杆上爬行,想到物理课上刚刚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就想研究一下蜗牛爬行速度有多慢,于是在蜗牛爬行的路径旁放了一把刻度尺,记录蜗牛在一定时间间隔爬行的位置如图所示,请你结合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识和他一起完成速度测量操作。
(1)、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2)、蜗牛从A运动到B通过的路程为mm;(3)、实验中小豪测得蜗牛从A到C的爬行时间为50s,则蜗牛在AC段爬行的平均速度为mm/s;若在测量AC段平均速度时,过了C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C会(选填“偏大”或“偏小”);这个过程中蜗牛做的(选填“是”或者“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
5、小青选择蜂蜡、海波来探究“不同的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器材有:①温度计、②石棉网、③装水的烧杯、④酒精灯、⑤分别装有蜂蜡和海波的试管,还缺少一个重要的测量工具是;(2)、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3)、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若按照C的角度读数,会导致测量值偏;(4)、丙图是小青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像,图中(填“AB”“BC”或“A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6、下列光现象与日偏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
筷子“折断”
B、
手影形成
C、
水面倒影
D、
雨后彩虹
-
7、甲火车的长度为120m、速度为72km/h,完全通过一条隧道用时50s。求:(1)、隧道的长度为多少m?(2)、若甲火车在上述速度匀速行驶的过程中,另一列长度为180m、速度为108km/h的乙火车与其相向而行,它们从相遇到相离需要多长时间?
-
8、货车司机要将一车货从A城拉到距离A城260km的B城,司机先将车开到距离A城140km的服务区,耗时2h。为了防止疲劳驾驶而发生交通事故,司机在服务区休息了30min,后又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到B城。求:(1)、汽车从A城到服务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2)、汽车从A城到B城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
9、如图所示,小组同学完成以下三个声现象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所示,该装置中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将实验现象放大,这种实验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法;(2)、如图乙所示,随着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小明听到罩内正在响铃的闹钟铃声的越来越小,若罩内的空气完全被抽出,将不能听到铃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3)、如图丙是一根足够长的直铁管,铁管中无水,若小明在其一端敲击一下,处于铁管另一端的小军将一只耳朵贴在铁管上,他能听见次敲击声。 -
10、如图所示,小明为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运动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2)、实验中,除了如图所示的器材以外,小明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3)、本实验中为了减少时间的测量误差,应该选用坡度(填“较小”或“较大”)的斜面;(4)、如果小车从静止开始下滑,测得AC段的时间为4.2s,AB段的时间为2.2s,BC段的路程为cm,BC段的平均速度是m/s;(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研究AB段的运动时,如果小车车身越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会偏(填“大”或“小”)。 -
11、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王同学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落的时间可能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落的时间可能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三:物体下落的时间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几位同学用三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序号
材料
物体质量m/kg
下落高度h/m
下落时间t/s
1
铁球
1
20
1.96
2
铁球
1
30
2.47
3
铅球
1
20
1.96
4
铅球
2
1.96
(1)、选择实验序号1和3的数据可知:物体下落高度与物体的材料关;(选填“有”或“无”)(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择实验序号:由此得出的结论是:。(3)、为了验证猜想三,第4组缺失的数据应为;(4)、该实验中利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12、按要求填空。
(1)、如图甲是用刻度尺测量铜丝直径的实验图,根据图判断和计算: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L的长度为cm,其中准确值为 , 铜丝的直径为mm。(最后一空的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小明练习使用机械停表时,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的情景,请你帮他判断:大盘每一小格代表 , 此时的秒表所示的时间是s。 -
13、甲、乙两名运动员在泳池里练习游泳,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横纵坐标刻度均匀)。他们同时从泳池的同一端出发,游泳路径均为直线且不计转向时间,他们第一次相遇用时50s,则该泳池的长度为m。
-
14、如图所示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上,“数字火炬手”和第六棒火炬手以全球首创“数字融合”的方式点燃主火炬塔“钱江潮涌”的情景。主火炬以废碳再生的“绿色零碳”甲醇作为燃料,甲醇燃烧时是将能转化内能。

-
15、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该小球在整个过程中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小车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m/s。

-
16、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由两车的图可知(如图所示):甲车的速度为km/h;图像中横坐标上的s。

-
17、某校学生去华鉴山进行红色研学旅行,在乘车途中,小兰同学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她是以(选填“地面”或“车”)为参照物的。当车辆行驶至某一隧道口时,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则车辆从进入隧道到出隧道至少需要min。(车的长度忽略不计)

-
18、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km,则它的速度为m/s,若它以此速度再运动50s,通过的路程为m。
-
19、宋代诗人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述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此诗句中的“蛙声”是由青蛙的两侧的鸣囊产生的,而“蛙声”是通过传到诗人耳中的。
-
20、如甲、乙两图表示三位运动员比赛时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其中乙图是:(选填“同时间比路程”或“同路程比时间”);而除了这两种方法外,还可以比较速度,它与的方法相同(选填“甲”或“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