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物理与家庭教育】据《家庭教育》报道:“很多爸爸妈妈大概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陪孩子期末复习时,总会控制不住‘洪荒之力’,时间长了,就会觉得自己离练成‘狮吼功’也不远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孩子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Hz到2000Hz之间 B、平时说的“女高音”,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C、爸妈运用“狮吼功”,在孩子看来是乐音 D、孩子听到爸妈的“激励”,说明声音传递了能量
  • 2、小明同学用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分别制作了完全相同的四个隔音盒子,他把同一闹钟依次放入四个隔音盒子,然后测得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位置与盒子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进行实验收集到的数据为:

    材料

    泡沫塑料板

    玻璃

    木板

    硬纸板

    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实际距离(m)

    0.3

    0.6

    0.4

    0.5

    由上表所列数据,可以知道,按隔音效果由好到坏依次排列( )

    A、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 B、泡沫塑料板、木板、硬纸板、玻璃 C、玻璃、硬纸板、木板、泡沫塑料板 D、木板、泡沫塑料板、玻璃、硬纸板
  • 3、【物理与传统文化】古筝被称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如图所示是表演者弹奏古筝的情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时用力拨动琴弦,音调升高 B、演奏时拨动琴弦越快,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C、演奏前需要调弦,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D、演奏时的声音悦耳动听,细琴弦发声的响度大
  • 4、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C、“金光闪闪”说明金子是光源 D、射击瞄准的原理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
  • 5、a、b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南运动,如图甲是a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乙是b车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s内,a车和b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4~6s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南运动 C、a车在0~2s的速度小于4~6s的速度 D、0~6s内,a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猎豹飞奔、地壳运动使珠峰高度变化都是机械运动 B、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时,若“0”刻度线没有对准课本一端,测量结果一定会偏大 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就能使误差消失 D、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大
  • 7、某学习小组的五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分别为18.50cm、18.51cm、18.515cm、18.80cm、18.49cm,剔除掉错误、无意义的数据后,计算出该物理课本的宽度值为( )
    A、18.50cm B、18.58cm C、18.563cm D、18.51cm
  • 8、下列有关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以地面为参照物,水流向下运动 B、诗句“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运动是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 C、歌词“巍巍青山两岸走”,“青山走”是以河流为参照物 D、歌词“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以云朵为参照物,月亮是静止的
  • 9、【物理与日常生活】在安静的考场里,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中比较舒适的温度是36℃ B、监考老师从你身边走过,速度约为5m/s C、你呼吸一次约为1s 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是0.1cm
  • 10、小明在科技馆内看到,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便会一根根竖起,形成“爆炸头”的有趣现象,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头发丝(     )

    A、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B、带同种电荷,互相吸引 C、带异种电荷,互相排斥 D、带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 11、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20

    0.3

    0.5

    40

    0.5

    尼龙丝

    30

    0.5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琴弦的材料为 , 长度cm.

  • 12、下列有关声和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 B、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声音和光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13、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喇叭,经3s后,司机听到回声。(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此时汽车距山多远?
    (2)、还需多少时间才能开到山脚下?
  • 14、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1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即粗细)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填字母);

    (2)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

    (3)某同学选择琴弦b和c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是否可行? , 原因是

    (4)如图2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 , 响度相同的是

           

  • 15、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响里传出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来电后交响乐又响了起来.小吴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什么原因使得烛焰摇曳呢?

    (1)通过仔细观察,烛焰没有受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的影响所致,说明声音具有

    (2)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有关;

    (3)固定放同一首曲子,固定蜡烛到音箱的距离不变,突然开大音量,烛焰摇曳得更明显,说明音量控制的是声音的什么要素?这里采用怎样的研究方法?

  • 16、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说明。此实验中悬挂着的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实验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丙)所示,用两个圆纸盒、一根棉线做成的“土电话”是靠把声音传给小女孩的,这个例子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
    (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将听到 , 并由此可推知
  • 17、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超声波可以在中传播,若经过5s接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 18、如图所示,用一个纸糊的箱子盖在音响的喇叭上,然后把一个玩具小矮人放在纸箱上,当用这个喇叭播放音乐时,小矮人便会翩翩起舞,这说明声音具有;如果增大音量,会发现小矮人舞蹈时跳得更(选填“高”或“快”).

  • 19、智能音箱可以模仿很多动物的声音,该音响主要是模仿声音的;休息时,智能音箱可以播放轻音乐舒缓身心但音量不能过大,是指声音的要适中,以免影响听力。(两空均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 20、大象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交流.关于这种“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声音”是一种超声波 B、这种“声音”人类听不到,因此没有响度 C、每头大象发出的这种“声音”的音色相同 D、这种“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上一页 1638 1639 1640 1641 164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