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背上行囊出发,你将在长长的旅途中遇见画中的风景,邂逅书里的故事,结识故事里的人与物……所有行走,皆为成长;所有旅途,均是履历。伴随着你的旅途的,一定有泪水与汗水,也一定有过欢笑与歌声。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请联系自身经历,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自主立意,内容具体充实,情感真实;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不要扩写材料;④不得透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氏山房藏书记

     苏轼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

    (节选自《苏轼全集校注》,有删节)

    (注)①柱下史:掌管王室藏书的官。老聃曾任东周王室柱下史。②季札聃:人名。③上国:中原地区的诸侯国,此指鲁国。④倍蓰:超过数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B、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C、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D、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观书        而泻出两峰之间 B、生于是时        前人述备矣 C、欲求《史记》《汉书》不可得        博学笃志 D、无穷之求        如土石何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

    (2)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

  • 3、纽       扣

    〔日本〕内海隆一郎

    ①在路边上有个无人售货亭。杉田把自家的萝卜、小油菜、胡萝卜等蔬菜摆在约有半张席大小的货架上。

    ②蔬菜一袋从一百元到二百元不等,买菜的人把硬币投到用铁丝吊着的空罐头盒里即可。

    ③到无人售货亭来买菜的多为农田前面小区或对面公寓里的人。因为这里的蔬菜比站前超市便宜得多,所以每天摆出的蔬菜从来没剩过。

    ④“嗨,又有一个。”

    ⑤黄昏时,杉田从铁皮盒往外倒硬币时说。他的手指闪着一个比百元硬币大一圈的黑色圆形纽扣。这颗纽扣好像用黑色贝壳做的,中间有呈井字状的四个穿线孔。放在明亮处, 纽扣闪着美丽的光泽。

    ⑥“真不像话,用纽扣代替钱。”

    ⑦这一个月以来,已经发现三颗同样的纽扣。虽然没什么用处,但扔掉可惜,所以用胶带纸黏在墙上。这是第四颗。

    ⑧在此以前,发生过几次拿走菜不给钱的事。杉田贴了张纸条,上写“拿菜不付钱就是小偷”!从那以后,再没有丢过菜。

    ⑨“肯定是看错了。”杉田生气地想。用纽扣来换精心种养的蔬菜不合道理。

    ⑩“准是那个老太太。”

    ⑪他眼前浮现出在田里干活时经常看到的那个老太太。她清瘦,高个,有点驼背,拄着手杖,摇摇晃晃地走着。从那走路的姿态,可以看出,她以前是个风姿绰约的女人。

    ⑫可是,只要她来买土豆、胡萝卜,钱盒里肯定有纽扣。

    ⑬“她是怎么想的?难道以为纽扣是百元硬币?”

    ⑭话虽然这样说,但总不能在她往钱盒里投纽扣的刹那间把她抓住。

    ⑮“也许她真把这纽扣当成了百元硬币。”

    ⑯杉田看着那纽扣,突然想起了十几年前死去的母亲。

    ⑰——妈妈在处理旧衣服和衬衫时,总要把扣子剪下来。各种各样的扣子装了整整一点心盒。

    ⑱也许这个老太太把扣子盒误认为贮钱箱了!

    ⑲当杉田平静下来时,许久不见的女儿回来了。

    ⑳“嗨,这是怎么了?”女儿兴致勃勃地指着墙上的扣子说。

    ㉑女儿从设计专科学校毕业后结婚,现在在一家室内装修店打工。

    ㉒杉田阴沉着脸把事情讲了一遍。女儿两眼闪光。

    ㉓“给我吧。”

    ㉔“这是卖菜的钱,一个相当一百元。”

    ㉕“我给你四百元。”

    ㉖“什么?扣子值那么多吗?”

    ㉗“这是用黑蝶贝做的纽扣。雕工也好。原来肯定是用在高级礼服上的。”

    ㉘“这么贵重?”

    ㉙“现在买,一个的价钱就吓你一跳。这样高级的扣子,可以卖……”

    ㉚杉田边听边想起了那个老太太走路的姿态。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杉田,小说写了杉田卖菜,写了杉田认为老太太误把纽扣当成钱,主要塑造了杉田的形象。 B、文中“她清瘦,高个,有点驼背,拄着手杖,摇摇晃晃地走着”说明老太太年老体衰,变得贫穷、孤独,过着无依无靠的生活。 C、文中通过侧面描写来塑造老太太形象,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产生丰富的思考和联想,构思非常巧妙而合理。 D、最后一段杉田“想起了那个老太太走路的姿态”呼应前文,暗示了老太太从前的身份地位,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⑴这颗纽扣好像用黑色贝壳做的,中间有呈井字状的四个穿线孔。放在明亮处,纽扣闪着美丽的光泽。(作者详细描写这颗纽扣有何用意?)

    ⑵这样高级的扣子,可以卖……(句中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3)、文中画线的第㉑段有何作用?
    (4)、小说的题目是“纽扣”,请结合文意,探究题目的作用及意蕴。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转角便是晴天

    人生千回百转,命运千奇百怪,人生中总是会出现许多个岔路口,许多个转角。俗话说:“不能一条道走到黑。”一个转角,可能就是海阔天空,“长风破浪会有时”,只待我们“直挂云帆济沧海”。

    青鸟遭遇飞不过的高墙,转角,可能便是浩渺的天空;蚂蚁面临爬不上的玻璃,转角,可能就是一个逃生的缝隙。希望可能就在灯火阑珊处等你去发现。

    转角,可以摆脱困境,绝地重生。美国CKN公司曾一度陷入困境,各位董事束手无策。此时,一位经理临危受命,他改变经营方式,重新调整计划,制订了一套全新的战略方案,打破以往一成不变的旧模式,终于将CKN公司拉出困境,迎来了经济的繁荣,此后,他便成为了CKN公司的董事长。不论是经营一家公司还是做一件事,当你在一种方法上行不通时,换一种全新的方式看待问题,以另一种方式解决事情,很可能就畅通无阻了。转角,就是换另一个角度看问题,那么绝地重生就不再是幻想。

    转角,可以让你发现自己,成就自我。刘伟遭遇不幸失去了双臂,但他并没有绝望。他打破了一贯用手弹钢琴的常规,用脚趾弹奏属于他的华美乐章。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刘伟独特的演奏方式和高超的技巧获得了无数人的赞叹,成为第一季“中国达人秀”总冠军。他用另一种方式谱写自己的人生,成就了自己的辉煌。转角,就是换一种表现方式,让精彩的自我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转角,可以发现生命的本质,实现人生的价值。这就像幼虫吐丝作茧,蚕蛹羽化成蝶,最终获得新生。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16岁就在战斗中身负重伤,23岁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只能终日蜷缩在床榻上。可是他不甘心躺在床上碌碌无为,为了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他转向了文学创作,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创作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享誉世界的名著。他也从一个革命战士转变成了一位文学巨匠。转角,让奥斯特洛夫斯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启迪了一代代人思考生命的意义。

    也许你正遭遇阴霾,切记不要消沉,也不要盲目执着不知变通,转角之处是一片晴空,正等待我们去发现。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转角,就是换另一个角度看问题。 B、转角,就是换另一种表现方式。 C、转角便是晴天。 D、转角,可以发现生命的本质,实现人生的价值。
    (2)、下列对论证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伟遭遇不幸失去了双臂,但他并没有绝望,他打破了一贯用手弹钢琴的常规,用脚趾弹奏属于他的华美乐章。(对比论证) B、青鸟遭遇飞不过的高墙,转角,可能便是浩渺的天空;蚂蚁面临爬不上的玻璃,转角,可能就是一个逃生的缝隙。(举例论证) C、俗话说:“不能一条道走到黑。”一个转角,可能就是海阔天空,“长风破浪会有时”,只待我们“直挂云帆济沧海”。(引用论证) D、转角,可以发现生命的本质,实现人生的价值。这就像幼虫吐丝作茧,蚕蛹羽化成蝶,最终获得新生。(比喻论证)
    (3)、下列不能用作本文正面论证材料的一项是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穷则变,变则通。 C、杨振宁放弃实证物理研究,转攻基础物理,最终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5、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

    在2022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学校图书馆志愿者的小明,对古籍保护很感兴趣,收集了相关资料。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很早就注重书写的国家。与印度、伊朗以史诗传唱、经典传诵为主要传播方式不同,中国人更相信书写下来的文本,并以文本的形式传播自己的文明。中国是最早发明纸张的国家,这就为书写提供了廉价而又实用的书写载体,相比羊皮、简牍、石板、铜器,纸张能够书写更加丰富的内容,承载数量更多的文字。而且中国还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书籍文本利用印刷的手段大量复制出来,使得中国的典籍比世界其他文明的典籍更早地大量复制,并流传广远。此外,中国还是一个喜欢收藏图书的国度,举凡官府、学校、寺庙以及个人,都喜爱收藏,各朝各代都有公私收藏,保存了大量的图书典籍;而这些公私机构还组织抄书、印书,使得中国的古籍既得到保存,又不断推陈出新,因此,时至今日,海内外都有大量的中国古籍的留存。

    (整理自荣新江《展望古籍整理研究的明天》)

    材料二:

    保护好古籍,对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各地纷纷开展古籍普查工作,普查范围逐渐扩大,突破了传统的图书馆、档案馆系统,拓展列文化博物馆等新领域。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跨越式、系统性进展,一大批“大部头”古籍得到发掘、整理、校勘、刊布,焕发出新的文化光芒。

    数字化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让古籍走进人们的生活。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杨秀清表示,在当前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要针对古籍、壁画等活性文化遗产,积极构建科学的数字化保护利用体系,打造国家古籍资源数据库。

    保护古籍,人才是根本。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建议,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有效整合现阶段相关学科资源,为古籍保护事业打造源源不断的生力军,让古籍保护更科学、更规范、更可持续发展。

    (整理自朱羿《加强古籍保护绵延中华文化》)

    材料三:

    从整个古籍整理与保护来说,我们不但要对重要典籍进行整理、出版,还可以做深度注释、研究,乃至外译。另外,还要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使古籍中的精华为大众所熟知。

    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引发了古籍新热潮,古籍保护及推广实践活动越来越多、许多地方积极组织古籍保护培训班,开展古籍保护与修复主题讲座,举办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活动等;各大短视频平台也推出大量与古籍相关的视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围绕古籍展开二次创作。古籍经典正引发新的关注,激荡着更多青年的灵感。

    材料四:

    “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国在古籍的普查、整理与出版、修复、数字化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下表例举部分项目及相关成果。

    领域

    项目

    相关成果

    古籍普查

    汉文古籍普查

    已普查到的汉文古籍总量为270余万部,占预计汉文总量的90%以上

    古籍整理与出版

    国家传统文化典籍整理工程

    推进历代海洋文献、石刻文献等的整理与研究,累计出版近200册

    中华再造善木工程

    《中华再造善木》(续编)出版,共计收录583种珍贵典籍

    古籍修复

    清宫“天禄琳琅”等国家珍贵古籍重点修复项目

    古籍修复总量超过370万叶

    古籍数字化

    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建设

    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数字资源10万部(件),实现免登录在线阅览

    (整理自《光明日报》等报刊)

    (1)、关于中国古籍大量留存的原因,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中国是很早就注重书写的国家,只用书写下来的文本来传播自己的文明。 B、纸张的发明,为中国人提供了廉价实用的书写载体,有助于书写更多内容。 C、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中国的典籍比世界其他文明的典籍更早地大量复制。 D、中国人喜欢收藏图书,公私机构组织抄书、印书,使中国古籍得到保存。
    (2)、下列说法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
    A、古籍普查工作指的是对现存的典籍文献进行发掘、整理、校勘、刊布等。 B、专家杨秀清和陈红彦在古籍普查、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C、只有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才能在古籍保护领域取得更多的成果。 D、各地开展了丰富的古籍保护与推广实践活动,加深了人们对古籍的了解。
    (3)、小明将材料四与其他材料进行对照,做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已普查到的汉文古籍总量有270余万部,古籍普查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B、在整理与出版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古籍还可以扩大影响力。 C、设立国家珍贵古籍重点修复项目,目的是让人们关注古籍修复的技艺。 D、古籍数字资源免登录在线阅览,突破时空条件限制,实现了资源共享。
  • 6、成宜高铁南溪北站于2023年12月26日正式通车,南溪北站迎来了第一班“和谐号”。邻居周大爷想去一趟自贡,假设你已帮他买好了高铁车票,准备把车票交给周大爷。请根据下面提供的车票,告诉周大爷主要的乘车信息,并提醒他带好身份证,提前半小时到达高铁车站。请你写出这段话,100字左右。

  • 7、选出下列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xǐ)闹          (wǎnɡ)然     伛(lǔ)            自吹自(léi) B、(huī)下        (zhé)守       (zhuó)意        (ɡōnɡ)筹交错 C、(nǎn)        广(máo)       (zhù)立          山肴野(sù) D、(ɡuàn)冕       (chī)笑       宽(yóu)          (qì)而不舍
  • 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写作。

    “后盾”意即背后支持和援助的力量。生活中,亲朋是后盾;学习中,师长是后盾;行动时,伙伴是后盾;疲惫了,信念是后盾……

    请以“你是我的后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内容充实具体,情感真实;(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不要扩写材料;(4)不得透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 9、下面对《红星照耀中国》中三位红军领袖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龙——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性格很急躁,但是很谦虚。 B、徐海东——他是一个有着远见卓识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也是一个接地气的“辣粉”。 C、周恩来——他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知识分子,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D、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很有才智。
  • 10、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问题。

    哨所的扁担

    戴墨

    ①那个夏天,我在哨所看见了那条扁担。

    ②我蹲点的哨所,不显山不露水,像长在深山之中的一条筋脉。哨所班长是个四级军士长,姓廖,个儿不高,很敦实,在哨所十几年了。

    ③风徐徐吹过哨所,所到之处一片耀眼的青翠。就在那一排耀眼的青翠里,我惊讶地发现了担在廖班长肩上的扁担!一个小战士小声告诉我,从哨所到洞库往返40多分钟的路程,都是廖班长一个人挑,别人换他也不肯。

    ④整齐的队伍又出发了。蜿蜒崎岖的山路上,有一个担着扁担的身影格外醒目。他肩挑的姿势,让我看到的不只是重量,还有那个快被许多人淡忘了的姿势。

    ⑤山中的月色清凉如水,晚上睡不着转到院子里,月光一角,我摸到了白天见到的那条扁担。这条竹制的扁担,已多处皴裂了,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兵。在这沉寂的大山深处,没人说得清扁担的年轮。

    ⑥记得有一天,我曾傻傻地问廖班长,想过当将军吗?他老老实实地回答,没有。说话间,他蹲下来,拨拉着脚边的豆秧说,这是今年新开的一片地,土是从山上松林里一袋袋背下来的,等到成熟时节,战士们就能吃上毛豆了。哨所后的坡地是草莓,草莓年年自己串根,有四五千棵了,每年6月初开园。以前有个四川兵,在6月12日过生日。后来,哨所就把草莓开园的日子隆重地定在了这一天。

    ⑦廖班长说,那个四川兵真是个好兵,可惜因留队名额少没能留下。那一瞬间,我捕捉到他脸上掠过的惋惜。我理解一个班长的心情,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他就像一个“望子成龙”的母亲。

    ⑧我想起大刚昨天讲的,他第一次探家的事儿。到家当天,他就迫不及待地系上围裙下厨房,准备露一手。老妈一脸“诚惶诚恐”,以前在家是饭不盛到碗里都不上桌的儿子,离家两年真出息了?老妈不放心地过来看了一眼又一眼,直到色香味俱佳的“可乐鸡”“糖醋鱼”“拔丝地瓜”一一摆上桌。老妈夹起一块“拔丝地瓜”,说尝尝儿子的手艺,不想那扯老长还扯不断的亮晶晶的糖丝儿,竟把老妈的眼泪给“扯”下来了。晚上,大刚给老妈端洗脚水,没想到又把老妈惹哭了。看老妈流泪,大刚说自己心里特不是滋味,自己为父母做的本来都是平平常常一点小事,没想到他们却感动成那样,可见自己当兵前多么不懂事。他说很奇怪,好像突然发觉自己变了。那种“变”,是他当兵前无法想象的。大刚说,在家休假那些天,他做梦都想哨所,更想廖班长。

    ⑨一天早饭后,趁战士们更换迷彩服的工夫,我偷偷把扁担担在肩膀上,结果连一只桶也没担起来,我的狼狈相没有躲过廖班长的眼睛。我慌忙把目光望向别处。哨所旁,长着一大片太阳花,那金黄的花冠像一颗小小的太阳,在浩瀚无垠的天地间,忠贞不渝地绽放着自己的光华。我说,我可以带一棵回去栽到阳台的花盆里吗?廖班长沉默了好一会儿说,温室里养不活太阳花。

    ⑩周末晚上,廖班长他们的清罐工作告一段落了。开完班务会,想到明天我就要下山了,心里竟有很多不舍。

    ⑪哨所的夜色还是那么清凉。在清凉的夜色中,我又看到了那条熟悉的扁担,一条刻满了岁月凹痕的扁担,一条默默负重的扁担。

    ⑫恍惚间,我觉得廖班长这个普通老兵,多像这条扁担。廖班长负重的身影,默默穿过哨所的小路,穿过那一重重山峦时,他和肩上的扁担何曾分过彼此?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围绕哨所的扁担,通过“北”的见闻和感受组织材料,表现人物形象。 B、文章第1段到第5段多次提及“我”看到扁担时的心理,暗示它的“不一般”。 C、廖班长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动了“我”,在临别前“我”“心里竟有很多不舍”。 D、文章篇末点题,揭示廖班长对哨所扁担的深厚感情,首尾呼应,构思十分巧妙。
    (2)、文章主要写了廖班长哪几件那?请简要概括。
    (3)、文章第⑧段写大刚探家的事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4)、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老妈夹起一块“拔丝地瓜”,说尝尝儿子的手艺,不想那扯老长还扯不断的亮晶晶的糖丝儿,竟把老妈的眼泪给“”下来了。(赏析加点词语)

    ②哨所旁,长着一大片太阳化,那金黄的花冠像一颗小小的太阳,在浩瀚无垠的天地间,忠贞不渝地绽放着自己的光华。(赏析句子)

    (5)、题目“哨所的扁担”有什么寓意?请简要分析。
  • 11、根据下面情境,在横线上补写诗文名句。

    翻阅古典诗文,犹如走进美丽中国的画卷。中国的美是王维笔下描绘大漠落日的壮阔:(1) , (2)(王维《使至塞上》);中国的美是王绩口中吟咏的秋林与山峦一片秋色的秀美:(3) , (4)(王绩《野望》);中国的美是白居易笔下初春西湖鸟儿们勃勃生机:(5) , (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国的美是李白奇特想象中的江中奇景:月下飞天镜,(7)(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国的美是郦道元眼中三峡深秋的凄美:每至晴初霜旦,(8) ,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郦道元《三峡》)。于中国的美景美物中,我们可以体悟松柏坚贞之德:岂不罹凝寒?(9)(刘桢《赠从弟(其二)》);可以感受人生壮志:(10) ,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可以在比喻、夸张手法中,感受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我军严阵以待的情形的一句诗是:黑云压城城欲摧,(11)。(《雁门太守行》);在《梁甫行》“剧哉边海民,(12)”中,我们感慨边地贫民生活之苦。在杜甫《望岳》“(13) , (14)”的呐喊中,我们感受到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迈进新时代,我们一起用文笔和行动为美丽中国增添华彩。

  •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被贬为龙标尉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醉别”叙事,“江楼”点出地点,“橘柚香”写景并点明时令,描绘了送别的环境。 B、潇潇的“江风”,凄迷的“雨”,冰凉的“舟”,暖色调的意象,烘托出送别的温暖和惬意。 C、第三句中的“遥”字,既写出与友人相隔距离远,又暗示分别后相见难,传达出依依惜别之情。 D、“愁听清猿梦里长”以凄清的环境烘托愁苦的心情,与“猿鸣三声泪沾裳”在情感表达上异曲同工。
    (2)、本诗前两句写实,后两句从“忆”和“梦里”等词语可以看出是诗人的想象,这样虚实相间,寓情于景,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说说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3、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极乐寺纪游

    [明]袁宗道

    高梁桥水,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余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 , 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注]①张盖:张开的车盖。②剔牙松:一种针叶松,其叶如牙签,故名。③斑剥:斑驳疏落。④进贤冠:古时儒者所戴的一种表示身份的缁布冠,元代以后废。这里说挂进贤冠,表示弃官退隐。⑤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称“跨虹六桥”,风景优美。⑥情障:这里犹言“心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B、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C、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D、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2)、下面对句中加点词意义的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由课文“一狼仍从”,可推知“西山深涧中来”中“从”字意义为“跟从”。 B、罗纹纸”的“若”本义是“顺从”,在此处引申为“如同,像”之意。 C、查字典,“然”有“如此”“然而”等义项,“思立亦以为”中“然”应选择“然而”。 D、联系成语“是非曲直”,可以推知“日分韵”中“是”字的意义是“对的,正确的”。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散文语言简洁清新、活泼灵秀,长桥、流水,堤坝、绿树、寺院,一幅幅画面清新秀美。 B、作者从高梁桥一路游来,桥下之水纯净柔和如白练;长堤被水所夹持,仿佛有震动摇荡的感觉。 C、依山傍水而建的佛寺道观,绀殿朱门,华丽壮观;极乐寺掩映在浓密古松中,古松鲜翠嫩黄。 D、文章第三段卒章显志,表示自己酷爱游山玩水,只因思慕“西湖盛景”,连官也想弃而不为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2)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此游。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14、下面一段文字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为了进一步推动环保事业的举行,我们在植树节当天,在茶山公园开展了一场盛大的植树活动。②当天在园内栽种的树木及花卉共计600余株左右,新增绿化面积达2000平方米。③通过此次植树活动,茶山公园实现了树木、花卉的更新及扩展。④作为本地居民,不仅我们要关注自己家园的绿化建设,更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广泛参加植树活动,为环保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A、 B、 C、 D、
  • 15、下列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运动会上,最激动人心的是800米决赛。比赛即将开始,参赛运动员正在一丝不苟地做准备工作;随着发令员振聋发聩的“各—就—各—位”的口令一喊出,全场屏息敛声 , 把目光锁定在运动员身上;运动员们奋力奔跑,他们霸气如蓄势咆哮的狮子,速度如追赶猎物的豹子,疯狂如脱缰的野马,其势真是锐不可当

    A、一丝不苟 B、振聋发聩 C、屏息敛声 D、锐不可当
  • 16、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杀戮     畸形     藏污纳垢     白首起家 B、燥热     娴熟     珊珊来迟     正襟危坐 C、桥墩     喧嚣     眼花缭乱     和颜悦色 D、憎恶     题跋     惮精竭虑     粗制滥造
  • 1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sài)        裁(zhòng)       然(qiāo)       恰如其(fèn) B、(shì)        首(qiáo)        运(è)            毛骨然(sǒng) C、红(fēi)        秀(qí)            杆(wěi)        耳欲聋(zhèn) D、仰(zhān)       遒(jìng)        猥(suǒ)        坦荡如(dī)
  • 18、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里,一字一格,不含标点。

    城楼经过漫长时光的剥蚀和打磨,有了岁月包浆,无语而沧桑,是历史的无字书。

     

  • 19、微写作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是一部蕴含着温馨回忆和理性批判的作品。在文集中他记录了自己生命中的一些人物,比如:长妈妈、范爱农等。请你任选一位,结合具体内容介绍一下他(她)的性格特点以及鲁迅对他(她)的情感。150字左右。

  • 20、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面和文字提示,任选一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选择  , 篇名是《》。

上一页 80 81 82 83 8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