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四制)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培优卷B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05 类型: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3题;共8分)

  • 1. 【任务驱动型试题】小语准备为班级出一期以“书韵飘香”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协助完成以下任务。

    【卷首语】人生因阅读而A____(气象万千/变幻莫测)。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有益于开阔眼界,提升格局;最是书香能致远,书海中yùn cáng着灼热的理想信仰,炽烈的家国情怀。翻阅《论语》《孟子》《礼记》等国学经典,感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bó dà精深;细览《史记》《资治通鉴》等古代典籍,获得“可以知兴替”的历史镜鉴;走进《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的文学情境,点燃拼搏奉献的生命烈火……含英咀华,浸润书香,精神面貌也会透着文化的气息,闪耀不一样的气质。

    (1)、请你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帮助小语完成卷首语。

    yùn cáng          bó dà精深

    (2)、从卷首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处。

    A处的短语是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谪”指的是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如滕子京、范仲淹。 B、《敬业与乐业》一文中,梁启超认为“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具有普遍意义,所以本文题目就是观点。 C、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更定指的是晚上八点左右。 D、《水调歌头》中苏轼对天上从向往到犹豫,又到留恋人间,从怨月到释怀,最终发出美好祝愿。

二、【情境化试题】(共5题;共5分)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搬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____,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我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____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____、曲折,____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骄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对本文的语言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据充分、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B、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 C、多用长句,少用短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D、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 3.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名师论坛上,名师的教学与作家的演讲相得益彰 , 让听众尽享文学之美。 B、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演员将节目演绎得荡气回肠 , 这让导演喜出望外。 C、奥运会上,每当看到中国运动员获得金牌,听到《义勇军进行曲》,在场的中国观众都不约而同地流下了爱国的热泪。 D、理想,有时候像那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而不可即 , 折磨着你的心;但更多的时候,它能激发你昂扬的斗志。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 B、通过学习《精神的三间小屋》,使我懂得了如何修筑好自己精神的小屋、建设精神的大厦。 C、我们自己的精神住所,不是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谁呢? D、只有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就能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
  • 5. 下列情境中,小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小林晚上要参加少年宫组织的一项活动,放学后打电话告诉妈妈准备晚饭。

    A、您马上给我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B、妈妈,你必须早一点儿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活动,别耽误我的事。 C、妈妈,您能早一点儿准备晚饭吗?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D、快点儿给我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 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____,____。____。____,____。它本身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

    ①“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②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

    ③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

    ④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

    ⑤“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

    A、④②③⑤① B、④③⑤②① C、⑤①④③② D、⑤②①④③

三、语言表达(共1题;共12分)

  • 7. 【情境化试题】假设毕淑敏主持了一场活动,主题为“如何成就自我”。梁启超、顾颉刚、利哈乔夫、陶行知、罗迦·费·因格参加。请你参考第二单元、第五单元相关名篇内容,完成以下对话。

    毕淑敏:今天有幸邀请到诸位名家出席这场沙龙。关于“如何成就自我”这个话题,在座诸位有什么想法?

    梁启超:我认为要成就自我,首先要找到自我。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我先讲讲有业的必要性:①。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那么我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取何种态度呢?第一要敬业。凡职业没有不神圣的,举个例子,②。第二要乐业。反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总而言之,③

    毕淑敏:职业的选择和发展是实现自我的重要途径。请问其他先生怎么看待这个话题?

    罗迦.费.因格:敬业与乐业确实是实现成就自我的重要途径。我认为要成就自我,最重要的是④。⑤(填人物名):⑥

    ……

    毕淑敏:诸位果然文采斐然,思想深厚。我有一点小小的补充,要成就自我还需要一颗大心,这颗心除了事业,还需要盛得下爱和恨以及我们自身。

四、综合性学习(共3题;共6分)

  • 8. 班级开展以“爱岗敬业”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于敏,我国杰出的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科学技术的学术带头人之一,隐姓埋名20多年,在核物理、中子物理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为建设强大国防、奠定我国大国地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

      材料二:魏建力同志从警多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乐于奉献,真情为民,彰显了公安民警的宗旨情怀和精神风采。

    (1)、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不同的人生经历却彰显着同样的精彩,你从于敏和魏建力的人生中获得了哪些感悟?
    (3)、你所在的小组搜集了很多爱岗敬业的人和事,准备以图文形式在活动中展出。请你为这些图文配一段总述性的解说词。

五、语段阅读(共5题;共10分)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从容淡定,能让我们在困境中超然忘我,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让我们的人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从容淡定是一种修养。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从容淡定表现为“八风吹不动”。所谓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风吹不动”意思是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称赞还是诽谤,都能泰然处之。

    怎样才能做到从容淡定?中华民族的先贤志士为我们做出了诠释。正因为有远大的理想,诸葛亮才能做到淡泊宁静;正因为有豁达的胸襟,范仲淹才能做到宠辱不惊;正因为有深厚的爱国情怀,文天祥才能从容面对生死。

    做到从容淡定,还需要有专注的精神。面对军阀混战,社会变革,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现实,著名学者胡适先生说:“这个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铸炼成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排除干扰,从容淡定,潜心治学,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使自己成为一位文化巨匠。

    (选文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①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

    ②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

    (3)、文中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
    (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从容淡定?
    (5)、下面的语段选自毕淑敏的《造心》,请仔细品读,从“要造怎样的心”或“如何造心”的角度谈谈阅读感受。

    造心的时候,可以有很多讲究和设计。

    比如预埋下一处心灵的生长点,像一株植物,具有自动修复、自我养护的神奇功能。心受了创伤,它会挺身而出,引导心的休养生息,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心整旧如新;比如高高竖起心灵的避雷针,以便在危急时刻,将毁灭性的灾难导入地下,耐心等待雨过天晴;比如添加防震防爆的性能,在心灵遭受短时间高强度的残酷打击下,举重若轻,镇定地维持蓬勃稳定;比如……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因为人生有太多的压榨和当头一击,会与独行的心灵,在暗夜狭路相逢。如果没有精心的特别设计,简陋的心,很易横遭伤害,一蹶不振,也许从此破罐破摔,再无生机。没有自我康复本领的心灵,是不设防的大门。一汪小伤,便漏尽全身膏血。一星火药,便烧毁绵延的城堡。

    心为血之海,那里汇聚着每个人的品格、智慧、精力、情操,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有一颗仁慈之心,会爱世界爱生活爱人,爱自身也爱大家。有一颗自强之心,会勤学苦练百折不挠,宠辱不惊大智若愚。有一颗尊严之心,会珍惜自然善待万物。有一颗流量充沛、羽翼丰满的心,会乘上幻想的航天飞机,抚摸月亮的肩膀。

    造心是一项艰难漫长的工程,工期也许耗时一生。通常是母亲的手,在最初心灵的模型上,留下永不消退的指纹。所以普天下为人父母者,要珍视这一份特别庄重的义务与责任。

    当以我手塑我心的时候,一定要找好样板,郑重设计,万不可草率行事。造心当然免不了失败,也很可能会推倒重来。不必气馁,但也不可过于大意。因为心灵的本质,是一种缓慢而精细的物体,太多的揉搓,会破坏它的灵性与感动。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9分)

  • 10. 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生命在阅读中高贵与优雅

    池 莉

    ①人都想要高贵与优雅。许多人有钱了就去买奢侈品,拼命往自己身上堆积昂贵的东西。那么,高贵与优雅到底是什么?

    ②是一个人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仍然保持勇气和淡定。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说:“勇气是在压力下仍然能够表现出优雅。”因此,高贵、优雅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你面对他人乃至这个世界,能够表现出自己的善良与宽容、坚强与淡定、宠辱不惊的定力,这一切都是精神力量。坚持阅读,就是获得这种力量的最有效方式。

    ③阅读的目的不是别的,其实就是开启心智,成熟情商,解除困惑,享受生命。

    ④我以为,阅读是越早越好。我很可能3岁就可以阅读了,因为我对方块字特别敏感。人们一定要让自己的子女尽早开始阅读,活在当代社会,不学会阅读,即使物质生活再丰富,人也是没有光彩的。

    ⑤阅读要主动积极,我们的注意力一定不要被俗世俗务,不要被手机、电脑以及一些转瞬即逝的泡沫信息所剥夺。如果你能够坚持阅读,并终生养成习惯,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护身符。当你非常苦恼、非常沮丧的时候,请打开一本你喜欢的书,这比任何东西都能让你安静平和。

    ⑥俄国思想家赫尔岑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他说:“生活的终极目的就是生命本身。”我是读了他的书以后,才发现自己的许多错误。我年轻的时候一心想成名成家,没日没夜地写,永远都不休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当然,人年轻有身体本钱的时候是可以去拼搏的,但是不能以名利为终极目的,一定要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有转换,有思想的进步,有对生命更清晰与客观的理解,要有由浅入深的人生转换。

    ⑦我建议到一定时候,要读一点哲学。很多人以为哲学很深奥、很艰涩,其实不然,哲学也有好读的。“哲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自我理解”,这是英国当代哲学家以赛亚·柏林说的。他的哲学书就非常引人入胜,读了之后无不受鼓舞。当下,现实,每日每时,都是生活的要义。一个人要学会过好每一刻,是柏林哲学思想之一。

    ⑧读书就是要懂得享受这美好一刻,而不是指望另外一天,另外一个时刻。我们很多人不顾现实沉溺于遥远的梦想,这是一种很致命的幻觉。还有许多现实中的是非判断,比如伤害他人是绝对的罪过,这个问题也并不是人人都懂。

    ⑨因此,需要通过阅读,学会善思明辨,懂得阅读是为了让自己活个明白。

    ⑩我们不需要记得太多,记住这一句话就很好。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1)、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这一观点的?
    (2)、试分析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3)、作者围绕阅读谈了自己的许多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看法,谈谈你的理解。

七、写作题(共1题;共50分)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同学们,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地探索与前行。每一次的出发,都源于内心的渴望与外在的引领。这份引领,可能源自一个温暖的家庭,一份深沉的友情,一本启迪智慧的书籍,一次震撼心灵的经历,或者是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它像一盏明灯,服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及体验,以“在    ▲    的引领下,再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将标题补充完整;文体自选(初诗歌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