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班级开展“读经典,悟常谈”专题阅读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谈经典

    《经典常谈》作者是 , 共篇,介绍了《》、《》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2)、任务二】谈经典

    请结合《经典常谈》的内容,说一说中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意义。

  • 2、综合性学习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特别是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在中华文明史上蔚为壮观。为了弘扬这一优秀文化,零陵区某中学将举行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辨诗句】走进古诗苑,你会收获许多咏春的诗词佳句。请你在以下诗句中,选出一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   )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任务二:诉心言】活动中将举行“古诗词吟诵”比赛,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写一段不少于50字的开场白,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3)、【任务三:书箴言】活动结束时,语文老师以对联的形式为本次活动作结。不过老师只说出了下联,请你选用下列三个词语,补全上联。

    文海    徜徉       赏心悦目

    上联: 下联:漫步诗苑含英咀华

  • 3、 某同学参与“影视剧中的传统文化”研究活动后,写了一段话,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妖猫传》《长安十二时辰》《风起洛阳》等影视作品爆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①剧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精神的符号

    ②创作团队在饮食、器具、建筑等细节设计方面做了大量功课

    ③结合具体的历史细节,复原出属于那个时代的视觉记忆

    ④让观众在轻松观剧中亦切实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厚重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 4、参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活动后,某班同学写了读后感,下面是从部分同学作文中选出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汉服上穿短襦下穿长裙的优雅设计,使得现代社会的少男少妇女仍喜爱身着汉服走进大街小巷。 B、唐装雍容华贵、色彩绚丽、品类多、善变化,是因为唐代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包容的原因。 C、宋代服饰以高雅清贵的风格为主,体现了中国含蓄儒雅的民族性格,距今已有大约一千年左右的历史。 D、民国旗袍融合了清朝旗服文化与西方服饰文化,展现了女性的曲线美,至今仍备受人们的喜爱。
  • 5、 某同学参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的传统文化”研究活动后,写了下面语段,请你帮他选出画横线处成语全都使用恰当的一项(   )

    2022年2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隆重举行。在二十四节气的流转中,倒计时从“雨水”开始,一个又一个节气____,最后到“立春”落定,春季开启、向阳而生,与冬奥会口号“一起向未来”完美融合。“冰雪五环”破冰而出,整个画面的意境来自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充满了中国美学的意趣和山水画的美感,让人____。经历了千年历史的____,古老的中国文化在与现代运动的结合中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A、川流不息  目眩神迷  风云变幻 B、川流不息  叹为观止  瞬息万变 C、纷至沓来  叹为观止  风云变幻 D、纷至沓来  目眩神迷  瞬息万变
  • 6、某同学参与“神奇的汉字”研究活动后,做了以下归纳,请你帮他找出其中有错误的一项(   )
    A、应注意汉字中的一字多音现象,例如:强(qiáng)大、强(qiǎng)词夺理;中间(jiān)、挑拨离间(jiàn)。 B、大部分的形声字可根据声旁定读音,例如:漩(xuàn)涡、寒噤(jin)、推搡(sāng)。 C、应注意区别形近字,例如:“漫不经心”“轻歌曼舞”;“不修边幅”“名副其实”。 D、要注意成语中的一些特殊字形,例如:“震耳欲聋”不要写成“振耳欲聋”,“安营扎寨”不要写成“安营札寨”。
  • 7、有这样一种美好,日月星云、山水花鸟、草木鱼虫、园林田野,让我们感觉美不胜收;有这样一种美好,建筑、雕塑、绘画、表演,让我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有这样一种美好,得体的行为、美好的心灵、和谐的环境,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请以《有这样一种美好》为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和要求:要明确写出“这样一种美好”是什么;要明确表达出这种“美好”让人感受到什么;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语句通顺;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

  • 8、八年级(1)班将要举行“倡导低碳生活”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方面,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②因为这一意识对社会的意义很大。

    ③因此,近年来,低碳生活理念日益为人们所接受。

    ④节能减排、过低碳生活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

    ⑤另一方面,低碳生活不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指数,相反会使我们的环境更舒适。

    A、④②①⑤③ B、④②⑤①③ C、③②①⑤④ D、③②⑤①④
    (2)、下列选项对“低碳生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低碳生活"的主要方式是节能。比如:人走关灯。 B、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人们应该选择更加绿色的方式出行。 C、初中生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为实现理想打下基础。 D、“低碳生活"讲究较低或更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每个人都应该身体力行。
    (3)、为做好低碳环保的宣传,某同学尝试写标语,其中横线处未完成,请你帮他完成标语的拟写。

    标语:画山描山,不如植树养山;歌水颂水,不如   

    (4)、在活动中,班长草拟了一份倡议书,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倡议书

    老师们、同学们:

    ①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②为了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大家庭,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共同遏制全球气候变暖。为此,向大家发出以下倡议:

    ③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低碳生活”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④节约用电,要做到随手关闭电灯、电脑、空调等电器设备,做到人走电停。

    ⑤选购绿色产品,绿色食物,倡导绿色消费。

    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成为“低碳理念”的传播者,成为“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者,携起手来建设我们的绿色低碳新家园!

    ⑦八年级(1)班

    2024年3月

    ①句子有语病:

    ②标点符号有错误:

  • 9、阅读

    硕鼠①(节选)

    硕鼠硕鼠,无食我添!三岁贯②女③,莫我肯顾。

    逝④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⑤得我所。

    【注释】①硕鼠:大老鼠。比喻统治者贪得无厌②贯:侍奉③女:同“汝”,你④逝:同“誓”,发誓(⑤爱(yuán):乃,就

    (1)、下列诗歌与本诗表达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子衿》 B、《关雎》 C、《蒹葭》 D、《式微》
    (2)、结合注释,说说你对"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中"逝”字的理解。
  • 10、古诗文阅读

    游青碧溪记
    (明李元阳)

    溪在点苍山①马龙峰之南。正德庚辰,予尝游焉。嘉靖辛丑,郡守杨公邛崃②招予复至溪上。丙辰,又同郡马公元冈、任公积斋,深穷其源。

    源出山下石涧,涌沸③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 , 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观玩久之。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④之,不知其巨测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鸦碧色,上潭鹦绿色。予每至溪上,縠纹⑤壁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习缘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马、任二公尝建“灌缨亭”,今废矣。此溪四时不竭,灌溉千亩,人称为“德溪”云。

    【注释】①点苍山:位于云南大理。②杨公耳味:杨仲琼,大理知府,四川耶人。③沸:泉水涌出的样子。④狎易:异常亲近。⑤毅纹:形容溪水微波如皱纱。

    (1)、下列对本文内容或写法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A、“印心染神”写出青碧溪之水能够净化精神。 B、深青、鸦碧、鹦绿依次是上、中、下潭的水光之色。 C、作者曾与马元冈、任积斋一起寻青碧溪源头。 D、本文记游青碧溪,突出了潭深、水明、景幽的特点。
    (2)、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人称“德溪”云     不足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B、明莹不藏针          潭中鱼百许头 (柳宗元《小石潭记》) C、其源              子子孙孙,无匮也(《愚公移山》) D、水明见底           其境过清 (柳宗元《小石潭记》)
    (3)、具体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与《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影布石上”一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 11、阅读

    民航飞机上为什么没有降落伞

    苏椰

    ①每当提到民航事故,总会有人要问,民航飞机上,为什么不给乘客准备降落伞。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航空公司偷工减料。互联网对此给出的解释也不少,但无论怎么解释,总会有人提出各种诘问。实际上,在民航业内,这早有定论,并不存在什么争议。

    ②飞机在飞行中发生事故,我们分成两种情况来看。先假设这架可怜的飞机失控了,其实这是非常稀罕的事儿,对于现代民用客机来说,要想完全失控还真不容易。完全失控意味着,要么飞机进入了无法改出的危险状态,要么就是爆炸了、机身没有办法稳定。在这种情况下,飞机就像调酒师手中的摇壶,乘客完全无法站立,更不用说跳伞。

    ③然而在绝大多数航空事故中,飞机都是仍然可控的,在可控的情况下迫降,成功率非常高。通俗地说,飞机无论出了什么事,最后都会落地,飞机员需要做的只是让它落得轻一些,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举例来说,加拿大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67,在40000英尺的高空燃油耗尽,依靠无动力滑翔最终成功迫降,无一人受伤。美国阿罗哈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机舱突然完全破损,前半段机与仅剩下地板,仍以过山车的外表迫降,仅失去了一名没系安全带的空姐。这是因为现代飞机的动力和控制系统,通常都有多套冗余,如果排除严重的人为失误,出现伤亡性事故的机率极小。波音747有四套液压操纵系统,坏掉三套仍然能正常控制,波音777有两台发动机,只要一台工作就能越洋飞行。如果飞机没有失控,按照正确方法进行迫降,根据以往的情况来看,出现伤亡的机会是很小的。

    ④而跳伞可就不同了。在一个摄氏零下40度,严重缺氧的高度,一个既不是超人也不是007的普通人,抱着“有总比没有强的心态”,打开舱门造成客舱失压,然后抱着降落伞从接0.8马赫的飞机上跳下来,他可能既不会拉伞,也不会着地动作,也不知道落在什么地方……可以想见这个生存机率有多大。假设现在我们处在一架发生事故、正在迫降的飞机上,给你一副降落伞你想跳吗?

    ⑤如果你不想,这就是本文给出的答案,一个理智的人,在危机情况下会选择两害相权取其轻,而不是跳下去总比听天由命强。因为此时你并不是听天由命,站在你身后的,是100年来无数的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还有经过大量应急训练的飞行员团队。也许有的人说,我就不相信科学,就不相信技术,就不相信飞行员,我就相信我自己——那这就是一种癖。放弃安全来满足乘客的癖,这就不属于航空公司该做的事了。

    ⑥还有的人会举出这样的例子,有的飞机在发生事故后,在低空盘旋了很久才坠毁,这个时间完全可以跳伞。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些飞机盘旋并不是为了等死,而是在寻找迫降的机会,成功迫降的机会是非常大的。迫降失败都是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发生的,在这之前,没有人能够预料,据以往的数据未看,这种可能性也不会高于3%。所以这种事后诸葛的论断,并不具有说服力,用过去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去指导未来,也很难成为有效的做法——你把今天的彩票头奖号码背得滚瓜烂熟,也很难得到明天的头奖。所以,即使在飞机上准备了降落伞,在不能未卜先知的情况下,贸然跳伞也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⑦所以,民航飞机不需要降落伞。

    (选自《科学松鼠会》,有改动)

    (1)、下列关于民航飞机上不备降落伞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如果民航飞机失控,降落伞派不上用场;飞机没有失控,按正确方法迫降,出现伤亡的机会很小。 B、民航飞机失控,本身就是非常稀罕的事儿,对于现代民用客机来说,要想它完全失控还真不容易。 C、从零下40度,严重缺氧的高度跳伞,打开舱门造成客舱失压,从飞机上跳下,他不会着地动作 D、乘客跳伞求生的生存几率很小,而依靠科学技术和经过应急训练的飞行员团队比自己跳伞更安全。
    (2)、第③段“飞行员需要做的只是让它落得轻一些”中的“只”能否删掉?为什么?
    (3)、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第⑥段中“这种事后诸葛的论断”指什么?你赞同这种看法吗?简述理由。
  • 12、现代文阅读

    灯笼

    朱成玉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灯笼腰身糊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

    ⑧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了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⑩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选自《人生与处世》)

    (1)、下列关于父亲与灯笼的事,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
    A、父亲给人做灯笼一视同仁。 B、父亲做灯笼是为了赚些钱。 C、父亲将自家灯笼送给拴柱。 D、父亲做灯笼总是一丝不苟。
    (2)、结合语境,简要赏析第⑤段的划线句子。
    (3)、下列对第⑨段的划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间接赞美了村民朴实与真诚的品德。 B、表达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一主题。 C、灯笼的光象征父亲内心的那份善良和爱心。 D、含蓄地赞美了父亲淳朴善良的美德。
    (4)、概述文中父亲的形象,这个形象给你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什么启示?
  • 13、结合你读过的《经典常谈》,按要求答题。
    (1)、《经典常谈》的作者是 , 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史、子、的顺序。
    (2)、《经典常谈》中,对很多古代经典都有平实而高明的观点。下面的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ABC中的哪部经典?请做选择。(填选项)

    《①》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和门径,研究字形、字音、字义都得靠它。民众的《②》是巫术的本来面目,在思想的演进中,卜筮所笃信的人与天地鬼神的感通,从最初的宗教化和神秘化,逐渐被哲学化和德性化了。《③》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

    A《尚书》 B《周易》C《说文解字》

     ②

  • 1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故被称为“诗三百”。到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B、《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其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C、《小石潭记》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他和白居易是“唐宋八大家"中仅有的两位唐代散文家。 D、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年龄称谓来代替。 “垂髫,垂下的头发” ,用来指小孩; “始龀,刚刚换牙” ,指七八岁;弱冠,表示十八岁已成年;花甲,指六十岁。
  • 15、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①下见小潭,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②悠哉悠哉, 。《诗经·周南·关雎》

    ③兼葭采采, 。《诗经·秦风·兼葭》

    ④土地平旷, 。陶渊明《桃花源记》

     ,胡为乎泥中? 《诗经·郑风·式微》

    ,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贺敬之《回延安》

    ⑦王勒《送杜少府之任写川》一诗“ , 。”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⑧《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作者孟浩然借用钓鱼之事来表明希望得到引荐心情的诗句是 , 。

  • 16、阅读

    开学已近一月,时光匆匆流逝,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新芽冒尖,春花吐蕊,空气中弥散着自然的香气。我们跟着语文课本穿越时空:同江南水乡的小伙伴们一起月夜行船,在乡间摆脱一切束缚和jī(  )绊,怅Wǎng(  )烟消云散;唱着“信天游”回延安一睹革命圣地的岁月变迁,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到黄土高原,感受安塞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的热烈,也静享鼓声夏然而止后的宁谧;打着灯笼洞察世间美好,领会人情世故,体悟吴伯箫愿为马前zú(  )的意志和热情;跟着靖节先生寻访世外桃源;见证君子对淑女的思mù(  )与追求。

    (1)、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括号里的汉字。


    怅wǎng
    马前zú
    思mù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叹为观止 B、弥散 C、戛然而止 D、人情世故
  • 1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都是人生旅途的跋涉者,用深深浅浅的脚步大量着成长,记录着得失。有时,眼前的坎坷使我们犹豫不定,或许需要莫大的勇气才能迈出一步;有时,远方的风景令我们心动不已,或许对身边的美好未曾留意......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题目一:我终于迈出了这一步

    题目二: 让我停了下来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拓印画里的美

    金岳清

    ①在松阳,我总觉得自己醉了。那些日子,整个松阳都在蒙蒙烟雨中沉浮。那些青山白雾、黄墙翠竹,总在我眼前不断变幻。我还记得那松阳白老酒,还有包装盒上的拓印画。
           ②我们那天是坐车上的出。来时有小丽,山上大雾弥漫。下车时看到一个木牌:松庄。四周全是山(松庄就在山底,一条小溪环村,仿佛是轻轻一搂,便把小山村搂在怀中。小溪两边,老屋傍水而建,黛砖黑瓦,青山碧水,那色调宁静、恬淡,有一种独特的意韵。
           ③屋内泥墙上挂着许多画,我在一幅拓印画前驻足良久。画面仅盈尺,上面有黑乎乎的四个手印;四个大拇指上居然用黄色颜料点缀成四个神态各异的鸭头,或惊呼,或疑惑,或恬静。上方是一只被惊起的肥大白鹅;白鹅右侧散落着凡只稚态可掬的小鸭。这一下,画面活起来了。似乎来了危险,白鹅先受惊,扬头振翅欲飞,下面一只黑鸭闻风呼唤自己的孩子,另一只却一脸懵懂,而小鸭们仍然悠然自得,实在是意趣盎然。
           ④我想,这么有创意的作品,应该出自某位艺术家之手,但画上的落款写得歪歪扭扭。有人从旁介绍,作者是隔壁的村民叶奶奶,已经七十多岁了。屋主人指着边上的一张照片:“喏!就是她。”她穿着咖啡色上衣,黑色裤子,头顶已是白发,两条粗大的麻花辫子却黑得发亮,眼睛笑成了一条缝。主人说,叶奶奶每天早上四点多去田头劳作,每年五月份开始赤脚,一年四季喝自家做的端午茶。她是个爽朗热心的人,隔三岔五给邻居们送一把豆角或者苋菜,所以人缘很好。叶奶奶热爱拓印画,用手掌拓,用手指拓,用脚掌拓,也用蔬果拓,青椒、土豆、菜心、柠檬、苹果……再看墙上,我被另一幅色彩丰富的拓印画吸引住了。那是一个粗糙的瓦罐,里面插着一把摇曳的山花,红的、黄的、紫的,重重叠叠,散而不乱,枝干纤细,花朵肥大,每一朵花都是抽象的,但簇拥在一起的花,又似乎构成了一朵更大的花。我受到了感染,似乎听见了画里的笑声和歌声。那笑声与歌声一浪一浪地涌过来,使我陶醉。
           ⑤我还沉浸在想象中,主人轻轻拉了我一把,用手指指另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赤膊的老人,坐在自家门前,古铜色的皮肤,头发花白。主人说,这位叶阿公更年长,今年八十多岁了。那天主人请村里人来作拓印画,叶阿公来了,从山上摘了茶叶,拓了四幅作品,分别表现山村的春夏秋冬,一鸣惊人。我一边听,一边品味墙上的画。不得不佩服叶阿公,这些叶子在他的手中千变万化,形态、疏密、层次、色彩、方向,无不恰到好处。这纷纷落叶昭示着四季更迭,昭示着自然的法则,也流露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气息。边上的另一张照片里,叶阿公正用一双苍老的手,把蘸满灰蓝色颜料的茶叶压在赭色的画纸上。那种自如、随性、胸有成竹的样子,俨然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乡村艺术家。
           ⑥出门时,我看见叶奶奶充满意趣的拓印画被印在松阳白老酒的包装盒上。这对老人来说是莫大的幸福。我想,创造美的人是幸福的。在这小山村里,老人们老有所乐,他们热爱美,创造美,幸福着自己,也幸福着别人,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选自2023年4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在松阳,我总觉得自己醉了",作者因什么而“醉”?请根据文意完成导图引路。

    (2)、联系上下文,请你说说第①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这么有创意的作品,应该出自某位艺术家之手,画上的落款写得歪歪扭扭。

    (3)、第④段描写拓印画里满是“山花”,“我”为什么似乎听到“笑声与歌声”?
    (4)、小南同学为松阳拍摄短视频,将叶奶奶作为特写镜头。如果再增加一个,你更想推荐下面哪一个镜头?说说你的理由。
    A叶阿公与他的拓印画
    B印有叶奶奶拓印画的松阳白老酒包装盒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让节约融入家庭教育

    ①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尚书·大禹谟》中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在当今时代,在家庭教育中提倡浪费可耻、节约为荣,不仅是倡异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让孩子在其中涵养“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道德品质·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

    ②在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培养节约习惯方面,家庭教育是重要一环。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教育中提倡浪费可耻、节约为荣,不仅是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让孩子在其中涵养“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道德品质,去除铺张浪费的

    不良之风,在举手投足间展现深植于心的文明素养。勤俭节约的美德如金子般闪光。

    ③将勤俭节约融入家风,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代代传承。家庭在粮食、衣物、住房、交通等方面的消费观,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如果不从儿时抓起、不从小处着眼、任由铺张浪费成为孩子根深蒂的习惯,就有可能积重难返。因此,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培育节约的生活习惯,是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孩子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每一位家长都应谨记:勤俭节约是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④家风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潜移V化地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塑造着人们的品格。很多人儿时都背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很多人幼时都被父母提醒“碗里饭菜要吃干净"。延续至今,从落实“光盘行动”到拒绝过度包装,再到节水、节电、节气,改变出行方式,只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言传身教,就能把节俭新风写在生活点滴间、刻在家门家风上。

    ⑤如今,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道德文明素养也在不断提升,“舌尖上的浪费”更是要不得。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没有任何权利浪费。希望每个人都能树立节俭意识,培养节约习惯,自觉抵制餐饮浪费行为,让勤俭节约成为良好家风、社会新风。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运用道理论据,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让勤俭节约成为良好家风、社会新风。 B、第②段运用了比喻论证,把勤俭节约的品格比作金子,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勤俭节约品格的可贵,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C、选文论述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只要让节约融入家庭,就能去除铺张浪费的不良之风。 D、勤俭节约成为良好家风,需要从儿时抓起,从小处着眼,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需要我们在生活的点滴间践行。
    (2)、作为当代中学生,请你结合本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如何把“节俭新风写在生活点滴间、刻在家门家风上”。
    (3)、校开展“光盘行动进校园,勤俭节约好风尚”主题教育活动后,布置同学们参与“家庭光盘行动”打卡活动。但部分家庭觉得这是校园内的主题活动,在校园内进行倡导就可以了,请你根据选文内容列举支撑“家庭光盘行动”打卡活动的理由。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各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激,影布石上。佑然不动,尔远逝,往来,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羌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日光下澈  澈:

    以其境过清 清: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速。

    (3)、【乙】

    初自马岭入龙山①,小径崎岖,有倦意。又数里,入龙口谷,山色回合,林木苍翠。

    绕观俯览,逆忘②之劳。翊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③。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④。留连徐步,薄幕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明旦,惟深⑤约寺僧契园从予游。东过通胜桥至苍龙洞,又至菩萨洞,下而南观长老岩、水帘亭。周行岩径,下瞰白龙潭而归。

    (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

    【注】①龙山:与下文“林虑”均为山名。②签(chui):马鞭子、马笼头。③晡(bū):申时,即下午3时至5时。泛指下午或黄昏。④物外:人世之外。⑤惟深:和尚的法号。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可数/子观夫巴陵 B、平地数/病终 C、气象潇洒/元方入门不 D、留连徐步/清风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翊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

    (5)、游记一般采用“移步换录”和“定点观察”的写法。请结合【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

    小明:我认游文段以“移步换景”为主,因为

    小红:我认为甲文段以“定点观察”为主,因为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