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5-0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知识(26分)
-
1. 根据汉字写出拼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缄默,并不代表内心的huì 暗,也并非自我的xiāo声匿迹。它yùn 育着一种生活态度,是捍卫心灵底部那份宁静淡泊的独特方式,是繁华俗世中的另一幅画卷。
2. 古诗文积累。(1)、式微式微, ?(2)、蒹葭苍苍, 。(3)、 ,君子好逑。(4)、 ,悠悠我心。(5)、 《桃花源记》中运用借代描绘老人和小孩安闲快乐的生活情景的句子是: , 。(6)、 《小石潭记》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 , ,影布石上。(7)、唐朝陆龟蒙的《别离》中有“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 ,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 , ”写出了洞庭湖水汽升腾、波涛汹涌的磅礴气势。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社戏》的作者是鲁迅,选自散文集《呐喊》。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社戏》),句中“老旦”是戏曲行当之一,扮演老年男子。 C、《小石潭记》的作者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被贬谪到湖南永州之后,常常探山访水,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各地的民歌。4. 名著阅读。(1)、小文读了《经典常谈》之《诗第十二》后,整理了诗歌中的“第一人”,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第一个用全力作五言诗的人是 , 第一个将田园生活描写在诗里的人是 , 第一个用全力在诗里刻画山水的人是。(2)、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读者可依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阅读选择。小组同学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将《 <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了组合阅读。请你说这样组合的理由。二、现代文阅读(25分)
-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儿时的端午节①童年的端午节是我记忆最深刻的日子,因为我最喜欢吃粽子,往往在节前两三天,母亲就开始忙碌起来,从街上买来青绿色的箬,洗净晾干,浸泡好糯米、红豆、蚕豆之类的东西,然后请隔壁胖婆帮忙一起来包。妈和胖婆都是包粽子的能手,她们坐在方桌旁,一边张长李短地聊,一边手脚麻利地裹。她们把两张箬拼叠起来,卷成漏斗形,倒进豆米,用筷子压实,再用手一揿,封好口子。而后用事先撕成条状的老箬作绳子,一头咬在嘴里,另一头用手紧紧把粽子捆住,再把咬在嘴里的那一头穿过圈结,使劲一抽,一只棱角分明的粽子便诞生了。一个下午能裹一大镬,加上水和碱,用柴爿在大灶里煮烤。随着熊熊的烈火,锅里的水开始哒哒地滚起来,带着箬清香味的水汽不断地从锅边冒出来,弥漫灶间,香飘屋外,惹得在廊下玩耍的我口水直流。
黄梦燕
②与此同时,爷爷开始挖水缸边的菖蒲。丛生的菖蒲,叶如宝剑般往上刺着,它冬不畏霜雪,夏不怕虫咬,生命力极强,终年青翠,春天还开穗状黄色的花。因为它有一种特殊的气味,平时无人理它,只有到端午才派上用场。爷爷连根带叶挖上几棵,把菖叶和艾草一起悬挂在每个房间的门上,说菖叶为天上五瑞之首,又形如宝剑,可以捉鬼辟邪;艾草作为治病的草药,可以招纳百福,挂在门前可以强身。爷爷把菖蒲淡红色的根制成一个个小人的样子,俗称菖蒲姥人(女人之意),挂在我们孩子的衣襟上,说可以保孩子平安过夏。我好奇地问爷爷别的节日没有这样,为啥端午要这样搞?爷爷说,从古以来都把阴历五月五日当作“恶月恶日” , 因为端午以后,天热起来,瘟疫瘴气开始蔓延,毒蛇虫蝎纷纷出洞,所以就用这种方法来对付它们。
③到了端午节那天,一早起来,母亲先把头天晚上做好的香袋挂在我的脖子上,再用毛笔把调好的雄黄涂在我的鼻翼、额角、眉心上。我拿镜子一照,哎呀!难看死了,小囝不像小囝,小娘不像小娘。吃好早饭我躲在房里不敢出来,唯恐被人见了笑掉大牙,可母亲偏让我拿着瓶子到小店去买烧酒。我先是不吭声,再是拒绝,闹得母亲一肚子火,不得不向我下了最后通牒:“你去不去?不去,中午你别想吃粽子!”这可击中了我的要害,只好硬着头皮去打酒。路上见到别的小孩也同我一样脸上涂着雄黄,颈上挂着香袋,心中的顾虑打消了。
④此时,爷爷也从街上买来了一张钟馗的画像贴在大门上。这个鬼怪似的形象,满脸都是毛发,瞪着一双铜铃般的眼睛,凶神恶煞的样子。我问爷爷贴这画干啥,爷爷向我讲了一个故事,说唐朝有个皇帝叫李隆基,人称他为唐明皇,一次,他从骊山讲武回宫,忽患大病,梦中见一大一小两个鬼怪,先是小的穿着大红无裆裤子,潜入宫中偷杨贵妃的香袋和他的玉笛,然后绕殿而去,结果遇上一个身穿蓝袍的大鬼,大鬼把小鬼一把捉住,夺下香袋和玉笛,挖掉小鬼眼睛,一口吞到肚子里。唐明皇见了吓了一跳,大声喝问你是何人,大鬼说,臣姓钟名馗,因武举落第,原为陛下在宫中除妖。唐明皇醒后,出了一身大汗,顿感大病痊愈。第二天刚好是端午,于是叫画家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出钟馗捉鬼画像,通令天下张贴于门上,驱邪赶魔。这一风俗一直延续至今,不但端午贴,过年时也贴。
⑤母亲把买来的烧酒拌上雄黄,喷在屋角、床下、橱边。那时家里没有喷雾器,母亲用嘴巴来代替,喝一口雄黄酒,鼓胖两腮,紧缩嘴唇,嘟嘟地喷,喝一口喷一次,喷得满屋都是雄黄酒味,呛得躲在暗角里的过冬蚊子只好提前飞出来,让母亲拍死。蛰伏在地板缝里的一条蜈蚣也熬不住,爬出来被我踩死。
⑥中午,爷爷喝的是菖蒲酒,他事先把菖蒲根洗净切碎后泡在烧酒里,酒液呈淡红色。爷爷让我喝了一口,有点怪怪的香味,很不好喝。爷爷却喝得津津有味,他喝了几口还吟起了古词:“共荐菖华酒,君王寿万春。”我不懂这两句的意思,只大口吃着香喷喷的粽子,还有倭豆韭菜糯米饭,再用红烧肉过口,这味道至今尚留在齿间。宁波端午风俗,已成为浙东地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选自《为霞尚满天》)(1)、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简洁的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端午节习俗。(2)、 品读下面的句子,分析多感官描写所产生的表达效果。随着熊熊的烈火,锅里的水开始哒哒地滚起来,带着箬清香味的水汽不断地从锅边冒出来,弥漫灶间,香飘屋外,惹得在廊下玩耍的我口水直流。
(3)、有人认为第④段中作者花较多笔墨讲述的李隆基的故事是赘笔,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请简要 说明理由。(4)、读罢全文,孩提时代的端午节习俗历历在目。你觉得作者在此文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思?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当蟋蟀不再歌唱①蟋蟀是大自然的天然歌手,它们的歌声优美动听。为了吸引异性,公蟋蟀们常常不知疲倦地一展歌喉,唱着优美婉转的小夜曲。公蟋蟀的翅膀就是它们的小提琴。每当需要交配时,它们就会通过弯曲翅膀,用右翼鞘盖在左翼鞘上,利用它们的相互摩擦来发声,以期吸引异性,并与之交配。
叶子
②突然有一天,在夏威夷考艾岛,蟋蟀们基本沉寂了下来,它们都离开这里了吗?都去了哪里呢?一个生物学研究小组自1991年以来一直在夏威夷考艾岛研究蟋蟀,但直到2003年他们才明白,其实蟋蟀并没有少,而是近九成的公蟋蟀已经不再唱歌了。考艾岛近几代的蟋蟀一直都在经历着重要的遗传改变,它们的翅膀始终平铺着,不能再痛快地唱出求爱的歌曲了。
③是什么使公蟋蟀们不再歌唱了呢?原来歌声使它们的生命受到了威胁。在夏威夷考艾岛,被公蟋蟀们的小夜曲吸引来的不仅有异性,还有一种寄生昆虫。这种寄生昆虫常常会循声而至,一旦发现正在唱歌的蟋蟀,就会寄生下来,并把卵产在它身上,而这种卵会钻进蟋蟀的身体里,在那里长大,然后钻出蟋蟀的身体并杀了它。
④为了保护自己,公蟋蟀们被迫停止激情的歌唱,沉默了下来。虽然这种安静的转变让公蟋蟀们看起来没有以前的激情,但毕竟也保护了它们免受寄生虫的袭击。
⑤但是不唱歌又如何求偶?不求偶又靠什么来繁殖?(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有改动)(1)、请简析第⑤段两个设问句独立成段的作用。(2)、请指出②③④段的说明顺序。(3)、请写出你从末段画线文字得到的启示。大部分蟋蟀放平翅膀不再歌唱,而利用少量保持正常翅膀的“歌唱者”求偶,因而避免了寄 生虫的侵袭并能继续繁殖,这应该属于生物进化的一种成功范例。
三、古诗文阅读(19分)
-
7. 诗词鉴赏归自谣寒山碧① , 江上何人吹玉笛?扁舟远送潇湘客②。芦花千里霜月白,伤行色,来朝③便是关山隔。
〔南唐〕冯延巳
【注释】①碧:在古诗词中常作为一种伤心色。②潇湘客:去往潇湘的远行客。③来朝:明早。(1)、词中“寒山碧”“霜月白”等词语,营造出了送别时 的意境。(2)、 结合全词,分析“来朝便是关山隔”一句中“隔”字的妙处。8. 文言文阅读。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石青糁之。
【乙】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①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②;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③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④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⑤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虚火,盖供客茗饮也。舣舟⑥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余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选自宋起风《核工记》)【注释】①雉:城墙垛子。②应门:应声开门。③度:揣测。④卷帙(zhì):书卷,这里指佛经。⑤屠:塔。⑥舣舟:找船靠岸。(1)、 运用课内迁移法解释加点词。字词
课内句子
课外句子中的解释
许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长五分许 ( )
然
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形若渐寤然 ( )
盖
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盖供客茗饮也 ( )
(2)、 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A、“ 记”这种文体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的成分,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 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 杂记”。 B、【甲】文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详细地介绍了核舟的结构,依次写了船头、船舱、 船尾和船顶,很有章法。 C、【乙】文所记桃核工艺品的微雕世界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七绝《枫桥夜泊》意境的具体化、形象 化,并赋予其丰富的内涵。 D、两文都描述了一件微雕作品,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
(4)、【甲】【乙】两篇短文都描述了一件微雕作品,请概括它们共同具有的妙处。四、写作(50分)
-
9.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写作。
“你总是渴望得到同学的肯定,我觉得,你首先得肯定自己。”
“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被人肯定能增强信心;换位思考,我们也要学会肯定别人。”
“关键是这种肯定必须是真诚的,因此应留心发现他人的闪光点。” “我们要变成更好的自己,有更多的闪光点被肯定。”
这几个同学的谈话,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500字的文章。 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可以对这个话题发表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