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学情调研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5-09 类型:期中考试

一、板块一:山水草木寓情思(25分)

  • 1. 下面是小语撰写的活动宣传主持词初稿,请你帮他完善。

    孔子说:“知者乐山,仁者乐水。”古人最喜在山水中寻得一种悦乐,观蜿 yán ____的山,看妩媚的水,沉淀生命思考。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一 代代精神富裕、内心充实的文人们,用诗文、情怀、志趣浸润这方土地。他们创造出的一篇 篇脍炙人口的文章,令人    ⑤____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他们(fù)____予土 地以深层意义,(yùn)____育出土地独特的文化底 (yùn)____。为了激发同学们 欣赏山水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与班委讨论决定举行一次“诵山水名篇,做诗 意少年”的班级朗诵。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蜿 (yán)      
    ②(fù) 
    ③(yùn)
    ④底 (yùn)  

    (2)、 根据意思,写出正确的成语:⑤  。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4)、 画横线句有语病,请写出正确的句子。
    (5)、 赏山水品课文选对联。下联“游石潭水泠泠如珮环”,请你选择正确的上联。
    A、洞庭湖浪滔滔撼岳阳 B、溯桃源花灼灼若霞蔚
  • 2. 积累知识,完成填空。

    古典诗文别有洞天,藏有无数美景,也蕴含无限情思。陶渊明漫步桃花林,欣赏到了 “芳草鲜美, "(《桃花源记》)的胜境;  (填朝代)柳宗元 观小石潭,发现潭中小鱼“椒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意趣(《小石潭记》);孟浩然望洞庭湖,“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看到了水天合一的奇妙景象;而《蒹葭》中的男子面对眼前的“ ”,感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王勃眺五津风尘烟霭,不见丝毫离 愁别绪,用“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传递积 极的力量,劝勉宦游的友人;诗词中还有许多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佳作,如  “ , ”(写出连续的两句诗,不限本册语文书)。

  • 3. 名著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黄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材料二:

    《经典常谈》相关内容

    A.《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有赋、比、兴。“风”是周代各 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B. 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唱歌; 一唱三叹,叫人回肠荡气。

    (1)、根据诗歌内容推测《桃夭》属于风、雅、颂三个部分中的  。
    (2)、《富贵不能淫》中,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 而天下熄。”小语想要了解张仪等人的经历,便于更好地理解孟子的反驳。下列《经典常谈》 篇目中,他应优先选择的是(   ) 
    A、《 战国策》第八 B、《 说文解字》第一 C、《 诗经》第四 D、《 周易》第二
    (3)、结合上面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谈谈《诗经》的形式特点。

二、板块二:风物人情寄情思(35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回答问题。

    乌篷船

    罗大冈

    ①乌篷船,我喜欢这个名词,因为它是不折不扣的绍兴土话。 一声“乌篷船”,我内心 立即涌现出离别了六十多年的故乡风貌。

    ②乌篷船在河上航行,远看像一个黑得发亮的甲虫。船梢有两支交叉划水的把水划 成无穷无尽互相连接的“之”字,乌篷船就在这奇特的轨道上滑行,像飞又像爬。

    ③乌篷船是江南水乡特有的点缀。农民和渔夫们用的船,没有乌篷船那样庞大的身躯, 而且经常不用篷,即使有篷,也没有乌篷船的篷高大。一般船篷都是白色的,太阳晒久了, 竹子就变成灰白色。只有乌篷船的篷用黑漆漆的,简直和工艺美术品一样;外加一层桐油, 明光闪亮,无论多大的雨也滴水不沾。不过也有缺点:黑色吸热,夏天坐乌篷船比白蓬船要  热。由于它船身高大,船舱敞朗,仍是舒适的。而且,除了船篷漆成的黑色之外,船头船舷  都漆成别的颜色,有的甚至有彩绘。船舱里,甲板和两舷漆成黄褐色,配上同样漆色的简单  桌椅,更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我们水乡,这种乌篷船就相当于豪华的游艇了。

    ④提到乌篷船在我故乡人民生活中所演的各种角色,那是三天也说不完的。比如大户人 家办婚丧大事,就得出动不止一艘乌篷船,三艘四艘,甚至更多的乌篷船排成浩浩荡荡的船  队。可是印象并不深刻,远不如“船过坎”,也不如“上坟船里看娇娇”①。每年清明,有  条件的人家总要雇一只乌篷船,带上祭品,大人和小孩去祭扫祖坟。都换上新衣服,姑娘们 都爱“点胭脂”,在“人中”下面,在上下唇吻合处,点颗大红圆点,像一颗大樱桃。最爱  闹最活泼的是七八十来岁的男女孩子。当两只乌篷船迎面相遇时,两只船上的孩子,包括红  脸的娇娇(十岁左右的女孩),争着从舷窗口探出头来,互相笑乐叫喊。男孩子更是淘气, 互相投掷橘子皮、瓜子壳,一直闹到船离远了,欢笑叫喊声听不到了,才歇下来。对于淘气  的孩子们来说,“上坟船里看娇娇”是真正的诗意,天真的诗意。今天我已经是须眉皆白的 老人,回想起“上坟船里看娇娇”来,还觉得蛮有意思。

    ⑤水乡的乌篷船有它自己的潇洒风度。比如到了深秋,这个漂浮在河上的乌黑色的小甲 虫,又用另一番景色,做它在水上漫游的舞台装饰。绍兴的农民他们多在水畔种满乌柏树。 明末清初诗人吴梅村,原籍江苏太仓,想必熟悉江南风物。他在《圆圆曲》中仿佛有这样一  句诗“乌柏红经十度霜”,说的就是这种树。不是当地人不能体会这句诗的美就在“乌”与  “红”两种色调的显明对照。这儿说的就是柏树叶,深秋经过霜冻,都变成火红的了。…… 春天的乌篷船,“碧绿丛中一点墨”;秋天的乌篷船,红叶丛中一点黑,又是另一种动人景 色。荡漾在火焰中的乌篷船,是不是知道它身上发亮的乌黑色,就是这些红叶的前身,是春  夏绿色的杰作呢?

    ⑥我离开家乡也将近六十年了,往日的画面仿 佛更清新艳丽了。祖国换了新天,人民成 了主人,乌篷船上想必也换了乘客。有一次我做了一个梦,看见一艘巨大的乌篷船载了满满一船小学生,由几位老师带领着去春游。孩子们叽叽喳喳,像载了一船小麻雀。后来对面也 来了一大船小麻雀。两只乌篷大船相遇时可热闹了,小学生都挤在舷窗口,互相笑乐叫嚷, 比我童年时经历过的“上坟船里看娇娇”的场面增加了无限喜气。只是今天的小姑娘们的脸 颊上不沾胭脂了,但满脸的红晖更动人。(文章有删改)

    【注释】①上坟船里看娇娇:绍兴民谣《十二月节令》有:“正月灯,二月鹞,三月上坟船里看娇娇, 四月车水戴凉帽……”等语。“娇娇”指容貌娇美的女垓,也写作“姣姣”。

    (1)、请围绕“乌篷船”以及作者的情感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1)(2)(3)
    (2)、请你从甲、乙中选择一句进行赏析。
    (甲)船梢有两支交叉划水的橹,把水划成无穷无尽互相连接的“之”字,乌篷船就在这奇 特的轨道上滑行,像飞又像爬。(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画线句)(乙)我离开家乡也将近六十年了,往日的画面仿佛更清新艳丽了。(结合加点字理解句子含义)
    (3)、文章两次写到“上坟船里看娇娇”场面。请分别指出其用意。
    (4)、散文看似无意却有深意,色彩往往也暗含情与思。文中乌篷船的“乌”与乌柏叶的“红” 产生的视觉冲击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思?请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 5.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鸢乱啼。
    【注释】①羁思:客居他乡的思绪。
    旁批一: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呢?
    【乙】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④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旁批二: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鱼儿在水中时而纹丝不动,时而轻快敏捷的情态,侧面表现出潭水的清澄纯净,衬托出作者内心的愉悦。

    【丙】
    《黄冈竹楼记》(节选)
    王禹偶

    ①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橡 , 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②子城西北隅,雉蝶圯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 幽阕辽复 , 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④彼齐云、落星 , 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旁批三:____
    【注释】①本文写于作者被贬为黄州刺史期间。②橡(chuán):架在屋顶承受屋瓦的木条。③刳(kū):削剔,挖空。④雉蝶(dié):城上的矮墙。⑤蓁(zhēn)莽:丛生的树木和草。⑥挹:文中指望见。⑦濑:沙滩上的流水。⑧幽阅(qù)辽复(xiong):幽静辽阔。⑨齐云、落星:与下文的井干、丽谯均为古代楼名。
    (1)、 理解字词是读懂诗文的基础,请你一起梳理,完成表格。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技巧小结

    不可具状

    课内迁移法: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记》)

    ④我发现在疏通文言文时,要

    诗韵清绝

    课内迁移法: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

    亦谪居之胜概也

    查字典法:

    【胜】

    ①胜利

    ②能承受,能承担 
    ③美好的,优美的

    (2)、请用”/“给【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划分三处。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 联系【甲】诗,回答旁批一提出的问题。
    (5)、 参考旁批二,赏析【丙】文画波浪线的语句,完成旁批三。
    (6)、(三篇诗文均创作于作者被贬谪期间,分别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诗文谈谈你的理 解。

三、板块三:衣饰文化寓情思(10分)

  • 6. 阅读下面的几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服出圈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穿汉服逐渐发展为一种热门的时尚潮流。近期,一位年近八旬、身着汉服的汉服奶奶可谓出尽了风头 , 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的目光。汉服奶奶的走红,让我们看到了基于自信底蕴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那历久弥新的魅力。

    (选自《热点时评》,有删改)

    为了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汉服在款式、材质、设计上做出了许多改良。改良后的新汉服深受大众喜爱。作为汉服购买主力军的年轻人,平均一人每年购买4.8套汉服,每套汉服的平均价格为777.5元。以下两图摘自艾瑞咨询的数字分析。


    材料二:汉服溯源

    汉服源自黄帝创制衣裳,至清初剃发易服政策后消亡。其形制包括衣裳制、深衣制、袍服制、褥裙制四类。汉服是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彰显了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风范,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

    汉服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有古代汉服和现代汉服之分。相比古代汉服,现代汉服(新汉服)在保留前者的经典样式和形制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当下大众的多元化穿着情境和时尚美学加以重新设计,更符合现代日常穿搭习惯。

    材料三:汉服之争

    马面裙,明明是中国的汉服服饰之一,如今却被说成是外国某品牌自己的标志性服装,这种文化挪用简直是明偷暗抢。我国马面裙历史悠久,最早能追溯到千年以前的宋代旋裙,明代再加以发展。它四个面两两重合,裙门交替,这种独特的围合式结构在世界范围内几乎都找不到类似的。它的色彩尽显中国传统色的美,绣满各色传统纹样,寓意吉祥高雅。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马面裙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审美工艺集大成的象征性符号。如果说时尚的尽头是传统,那么传统的溯源叫华流。

    (选自《有一种潮流,叫中国马面裙》,有删改)

    当我们把马面裙完全作为一件常服去搭配时,这才算将汉服完全真正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只有真正的融入,汉服才能发扬得更快、更好,才能不被他人占领、掠夺。

    ——网友1

    真正能流行起来,被人们认可的东西,背后都少不了传统文化的支撑。人们会对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与符号的东西产生熟悉感和亲切感,从而不由自主地喜爱它们。

    ——网友2

    与传统汉服相比,我更能接受融合了现代元素或二次元元素的改良汉服。

    ——网友3
    材料四:火出圈的汉服,会是昙花一现吗?

    现在,无论是古镇、古街、影视城等景点,还是一些大城市,都可以看到很多人穿着汉服。据统计,目前全国服装消费市场人口超过200万,产业规模约10.9亿元。

    如此庞大的汉服文化产业是如何着火的?这场大火会很快熄灭吗?

    说到汉服文化,我们要把近年来流行的影视剧命名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这些都点燃了传统文化复兴的火。在这样的潮流中,年轻人穿汉服摆造型,成为一种时尚。当然,电影和电视剧的流行只会促进汉服的普及。《人民日报》曾经指出,汉服流行的主要原因是民族情怀和传统文化的兴起,中国人民拥有更强的民族情结,社会信心正在增强。此外,还有利润导向型和理性资本。

    一些幼儿园、小学的亲子课程也会特别让学生穿汉服上课,让年轻一代从小接触,有更强的认同感。

    汉服的需求,加上资本的眼光,使整个行业都有了井喷的发展。市场很大,还有很多漏洞。

    周期长,价格不便宜。据一位中国服装爱好者说,最便宜的中国服装是几百元,这只是服装的成本,买汉服还需要配饰。有些人动手,自己购买原材料,设计,加工,然后通过某鱼,某斗销售,称为手作娘。此外,汉服二手剩余价值低,清洗困难,占据一席之地也令人头痛。有些消费者只是选择租赁和旅拍,但这些企业也在"崩溃"。租金很高,不干净,旅拍的价格是每小时好几百元,可以说是壕无人性

    那么如此火出圈的汉服,会是昙花一现吗?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
    A、穿汉服近几年成为一种热门的时尚潮流,但是能不能持久还是未知数。 B、现代汉服保留了传统汉服的形制特点。 C、近几年,“汉服热”的现象带动了中国汉服产业的快速发展。 D、2019-2023年中国新汉服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消费者选择青睐新汉服最重要的原因是不用担心外界的眼光。
    (2)、根据材料二,编写“汉服”词条,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汉服”。
    (3)、有网友对“马面裙之争”事件不以为然。请你从材料三中提炼出反对这位网友的观点, 补全对话。

    某网友:要不是国外某品牌的借鉴,马面裙未必被那么多人了解,没必要斤斤计较。

    你:

    (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如何守护和传承汉服文化。

四、板块四:妙笔生花寄情思(50分)

  • 7.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舞台,让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演绎不同的故事。在这样的舞台上, 我们不可能永远是主角,但我们可以调整心态,做好自己,演绎出配角的精彩。请以“配角 亦精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字数600-800;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