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4-2025学年初三学业水平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5-07 类型:中考模拟

一、“时空对话者:守护文明之光”九年级学生作为光明区“文化守护小队”成员,参与“古今文明对话计划”。小队需完成以下探索任务————寻根传统、对话先贤、解码未来、聆听自然、生命成长,在沉浸式情境中完成试卷题目。第一部分:基础(32分)

  • 1. 寻根传统·清明文化采风

    小队前往光明文化馆,整理“清明文化”展板素材。

    清明,是节气、节日,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明假期,革命旧址游人如织,呈现出一派dǐng shèng之景。

    在延安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一把锈迹斑斑的老镢头,讲述自力更生的垦荒史诗,让南泥湾精神熠熠生辉;____, ____,____,____;

    在江西瑞金的“红色集市”,一场红色文创与地道美食的巧妙融合,营造活力四射的消费场景,让红色基因传承的力量日益磅礴。

    春和景明,清明习俗丰富多彩。在文旅融合的时代浪潮下,相关活动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浙江湖州善琏镇的“含山轧蚕花”活动,传承近千年,蚕农们祈求风调雨顺,现场人头攒动、hè hè yáng yáng。重庆巴南区,何怀凤一家在郊区踏青,孩子放风筝,一家人挖野菜、做清明粑,尽享春日美好。各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恰似pīng tíng少女逐渐绽放魅力,北京打造“春日经济”,湖南长沙创新文旅消费模式,让游客避免浮光掠影,真切领略到文化的深厚内涵。

    (1)、【妙语补全】展版墙上缺失三个关键词,请根据拼音补全词语,还原“清明文旅盛景”。

    ①dǐng shèng  

    ②pīng tíng  

    ③hè hè yáng yáng 

    (2)、【句子润色】展板导语划线句需用递进复句增强气势,请修改。

    修改后的句子是:

    (3)、【红色记忆】展馆新增“数字长征”互动区,请结合上下文和以下材料把介绍补写完整。

    全息影像亮起,长征“无名英雄”身影浮现,与游客“同走长征路”;模拟寒冷气流,“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有了实感”……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借由科技手段,将长征历史转化为一个个体验互动场景。

    “科技赋能的沉浸式体验,让我感受到红色江山的来之不易。”来自江苏的游客叶女士说。清明假期,“红飘带”接待省外游客占比超30%.

  • 2. 对话先贤·诗文密码破译;小队在文化馆古籍库中发现一本诗集残卷,内含散落的古诗文名句和两篇宋濂手稿。需修复残卷、破译诗文密码,为“先贤精神”主题展览提供核心内容。

    【名句补缺】

    刘禹锡的① “巴山楚水凄凉地,”(《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以时间之漫长,抒写了诗人被贬的辛酸和感慨。文天祥回顾② “ , 干戈寥落四周星”(《过零丁洋》),点出从他起兵抗元到被俘恰好四年,国家动荡、个人命运多舛,却也坚定了他的忠诚之心。③ “关注,取更多精品资料”(《十五从军征》)以少年出征与老翁归乡的年龄强烈对比,直观且震撼地突出了战争岁月的漫长。但我们的先辈从未被动地接受,他们立于时间波澜的潮头。苏轼通过④ “ , 鬓微霜,”(《江城子。密州出猎》)点明自己虽已不再年轻,但仍有壮志豪情。诸葛亮回顾过往,⑤ “后值倾覆,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精准道出从刘备三顾茅庐到他上书后主刘禅期间的时间跨度,饱含对先帝的忠诚与对蜀汉事业的坚守。

  • 3. 【词心解码】残卷中夹藏秋瑾《满江红》与辛弃疾《太常引》词页,队员们对这两首词进行了讨论。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小光: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团圆、和谐、感恩等文化内涵深入人心。

    小明:是的,每逢佳节倍感怀。这两首词都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烘托词人复杂的情感。

    小光:我读出两位词人都有些落寞,①如(具体语句)就能读出她/他

    小明:但是他们又浪漫而豪迈,②像(具体语句)表达了她/他

    (请分别选取一首词作内容进行赏析)

  • 4. 小队在古籍修复室整理宋濂手稿时,发现两篇关联文章(甲、乙),需破解其“治学密码”,为文化馆设计“古代学者精神”展览提供素材。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有删改)

    【乙】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 , 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 , 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余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节选自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有删改)

    【注释】①照磨:掌管宗卷,钱榖的属吏。②自免:自请免职。

    (1)、【字义考据】为还原手稿原意,请解释加点词。

    ①父母岁有裘葛之

    ②无冻之患矣

    从大将北征 

    三年

    (2)、【断句复原】古籍残卷中有一句未标点,请用“/”划分(限两处)。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余于京师

    (3)、【句子翻译】请将下列翻译为现代汉语,用于展览墙。

    ①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②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

    (4)、【为学秘籍】对比甲、乙文,撰写展览结论:请结合甲乙选文内容简要分析,一个人要在学业上有所成就的秘籍有哪些? 

二、阅读(40分)

  • 5. 阅读理解

    解码未来·AI教育思辨

    2025年DeepSeek火爆全球,“AI时代,教育何去何从”引发热议,小队对此产生了研究兴趣,收集了以下材料进行讨论。

    【材料一】

    DeepSeek冲击下,孩子最需要哪些能力?

    AI时代需要的是核心能力重构,以下5项技能非常重要。

    一是批判性思维。因为当AI能生成无数答案,比“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判断对错”。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批判思维呢?比如在小学阶段:玩“真相侦探”游戏——对比百度、ChatGPT、知乎对同一问题的回答;在中学阶段,可以组织“AI偏见研讨会”——分析机器生成内容中的一些倾向(比如立场偏见等)。

    二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美国高中生曾用ChatGPT设计“非洲净水方案”,AI提供技术框架,学生结合实地调研添加“部落文化适配模块”,最终方案获联合国青年创新奖。从AI协同的角度看,这个方法有三个步骤:一是由我们来定义问题本质;二是让AI生成备选方案;三是我们进行价值筛选与伦理校准。

    三是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新文盲的标准已经不再是识不识字,而是能否判断AI生成内容的可靠性,会不会训练专用领域小模型(如用AutoGPT整理读书笔记),具备不具备基础算法思维(理解推荐系统如何影响认知)。一些学校已经开展AI教学实验,开设“人机协作课”,学生需用AI工具完成项目,并撰写相关文章。

    四是增强情感智能。通过脑机接口实验发现,人类对“共情眼神”“安慰性触摸”的神经响应,AI模拟成功率仅38%;在心理咨询行业的调研显示,虽然AI辅助诊断准确率72%,但患者满意度却不足30%,情商在AI时代具有较难的替代性。所以我们平时可以多注重孩子的情商培育,比如在家里每周举行“情绪解码会”,用角色扮演理解他人感受;平时可以开展“AI盲测”,辨别对话对象是人类还是机器人,等等。

    五是跨学科迁移能力。比如,新能源工程师需同时理解材料学、社会学、环境伦理学;元宇宙建筑师要融合计算机图形学、心理学、艺术史。

    (选自《新华社》2025年3月9日,有删减)

    【材料二】

    图1:

    各年龄段网民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比例

    图2:

    不同学历网民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2024)》)

    【材料三】

    AI时代我们如何做家长

    人工智能 (AI)正在为人类所熟悉,AI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领域的革命,更是对我们生活方式、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全方位重塑。

    AI 时代,家庭教育若想取得成功需要重新思考亲子关系的类型,需要思考这个时代内在的平等精神的建立,通过亲子间的正面沟通和优势视角给予青少年应有的尊重和空间,培养出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学习的能力、乐于交流和感恩的心胸。这将是一场教育的革命,涉及方方面面,主要是我们要重新思考教育的目标和手段,特别是家长们要重新适应新的变化,建立新型的亲子关系。

    (选自《中国妇女报》2024年05月16日,有删减)

    【材料四】

    教师如何与人工智能同行?

    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推动教师积极应对新技术变革,着眼未来培养人才。

    如何让人工智能更好赋能教师,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教授杨俊锋提出,为提高人工智能教育师资水平,学校要重视教育数字化人才引育,提升教师智能素养水平,遵循规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在不少地区,技术正让教育轻盈而丰富。

    北京丰台二中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支梅介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抗美援朝精神,学校思政课教师借助生成式AI工具的“文生视频”功能,基于杨根思烈士的事迹生成了一段杨根思对当代孩子们的寄语,并再现了英雄壮烈牺牲的场景。“有意义、感染力强,教学效果特别好。”支梅说。在“人工智能+教育”的磁场中,教情、学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工作者自身要率先掌握AI工具,避免‘数字代际鸿沟’,更好地引导青少年在智能时代健康成长。”李晓东建议。

    观点: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教师不只传授知识,AI始终无法取代教师向学生传递价值观,无法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唐亮:“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教师角色的坐标系。”

    @郑州大学思政课教师周荣方:“只有真人真事真情感才能触及学生灵魂深处。”

    (选自《中国教育报》2025年03月03日,有删减)

    (1)、【观点甄别】整理资料时,你发现其中混入了一条错误观点,请选出与材料内容不相符的一项(   )
    A、在AI时代,孩子的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体现在能够判断AI生成内容的对错。 B、美国学生利用AI设计“非洲净水方案”并获奖,说明AI能独立完成复杂的创新项目。 C、家长在AI时代需要重新思考亲子关系,建立平等的教育模式,建立新型的亲子关系。 D、教师在AI时代需要提升人工智能素养,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智能时代健康成长。
    (2)、【数据洞察】为了解不同人群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比例,你需观察材料二中的两幅图表(图1、图2),提取并概括这两幅图表的主要信息,并结合社会实际,推测导致这两种现象的可能原因。
    (3)、【论证剖析】为明确材料一划线句的论证逻辑,你需分析该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通过脑机接口实验发现,人类对“共情眼神”“安慰性触摸”的神经响应,AI模拟成功率仅38%;在心理咨询行业的调研显示,虽然AI辅助诊断准确率72%,但患者满意度却不足30%,情商在AI时代具有较难的替代性。

    (4)、【辩论备战】为了深入探讨“AI与教育”,小队举办了以“AI时代教育的变革与坚守”为主题的辩论会。

    正方观点:AI时代教育应全面拥抱变革;

    反方观点:AI时代教育应坚守人文内核与育人本质你担任反方辩手,以上是你在赛前搜集的材料,请分析整理可以支撑你方观点的内容,分条陈述。

    (5)、【AI支招】作为一种高水平的口语交际活动,辩论有一定的原则和技巧。辩论赛前,你想请DeepSeek帮忙总结辩论的技巧,你认为DeepSeek可能会给出哪些建议?
  • 6. 任务四:聆听自然·生命教育觉醒;小队在文化馆看到一份“顽石日记”,决定以“顽石守护者”身份参与以下任务,完成“人与自然”主题的多维度探究,为其发声。

    莫把我弄哭

    揭方晓

    我,只是一块顽石。千百年来,历经呼啸之火的锻炼,又历经浩荡之水的洗涤,再加上岁月的沉淀、风霜的浸染,于是有了奇怪的形状,有了圆润的感觉,有了沧桑的味道。

    我喜欢我现在的生活———鱼儿不时绕着我游动,调皮地亲亲我的脸,又欢快地游走;蜻蜓不时驻足在我的身上,跟我轻声耳语,又自由地飞远了。这,才是有趣的生活。

    那天,又是一个天高云淡的日子。一群穿着艺术衫、说着斯文话的人,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有,来到我的家,在那条蜿蜒百里的古老大河里,在岸边,在砂石堆,在水中,到处找寻。

    他们在找寻什么?在我身边游来游去的鱼儿不知道,鱼儿只知道这泓水越来越混浊了,呼吸也越来越困难,她正上蹿下跳烦着呢;在我身上驻足的蜻蜓也不知道,蜻蜓只知道这方安静已被打破了,连同她费尽心思制造的绝美涟漪,她挥舞着翅膀,生气着呢。

    我好奇地打量着他们。只看到他们翻动着一块石头又一块石头,有些看也不看,直接扔一边,不作理会,偶尔也低低地咒骂几声;有些拿在手上仔细端详,又稍稍洗干净,再仔细端详,片刻之后,或失望地丢一边,或高兴地放在兜里;有些拿到手上立马就兴奋,呼朋引伴过来看,捡到宝贝似的……唉,再怎么挑选,都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同我一样普通而又平凡的石头,却让他们一会儿处在兴奋的云端,一会儿处在失望的低谷,真是滑稽啊!

    哟,不好了,一双肮脏的手摸到了我的脸。那双手,浓烈的青苔味、泥土味、腐臭味,熏得我几欲作呕。就在这双手将我拿出水面的一刹那,我听见他的心跳加快了,一下比一下更快,快得如飞一般。我还看到了他的瞳孔在剧烈地扩张与收缩,惊喜就这样一层一层地散发了出来。他屏住呼吸,好一会儿才大声地呼叫:“这块石头真美啊,这块石头真美啊,这就是人间美玉!”腥臭的唾沫和可耻的贪婪喷了我一身。然后,他才美美地把我放在了他的上衣兜里。

    美玉?搞错了吧,我只是一块顽石啊!

    这天晚上,这双手怎么也不肯停止,将我放在了强烈的聚光灯下,轻轻地端好,又小心翼翼地在我身上一寸一寸地抚摸着,在我光洁的皮肤上寻找卑劣的快感。那贪婪的目光也久久地停留在我身上,不肯挪动半分。我深感羞愧,就似全身的衣服都被扒光了一样,感到自己完全没有了隐私,没有了秘密,没有了尊严,成为这双肮脏之手的可怜玩物。

    那一刻,我哭了,哭得那样伤心。我脑子里只有轻柔的河水,只有悠闲漂过的渔舟,只有铺满整条大河的金色霞光。我还能回到那个令人心动的世界吗?

    “你们看啊,这是不是像一片无边无际的枫海?由近及远,枫海一会儿疏朗有致,一会儿细密有形;一会儿是淡淡的一抹绿,一会儿又是若有若无的一摊红……你闻到了吗?这里有秋的味道,有冬的诗情,有巧夺天工的匠心。”这人在与他的那群同伙讲述着自己在我身上的发现呢。他自以为很有文化,自以为讲得很煽情,他说所谓诗一样的语言。

    其实,他完全不明白,我身上自然的色彩、自由的图案、通透的质感,是不需要解说的。一切解说都显得那么牵强,那么苍白,都是缺乏文化和教养低下的表现,都是世间最俗气、最做作的语言。

    不著一字才是诗。这样高深的见识,他知道吗?

    后来,这个人更是可恶,他竟然在我身上刻上了“秋天的味道”几个字。当那锋利的刻刀在我身上欢快地游走的时候,我痛得浑身痉挛,一切甜蜜和幸福都坍塌了,觉得这样的日子真是生不如死。我可爱的圆润,我可贵的沧桑,就在刻刀不管不顾刻下的瞬间,完全被破坏了。那一刻,我哭了,哭得那样伤心。我脑子里只有来了又去的春与秋,只有稻浪翻飞的两岸,只有点点渔火映照着的温馨无边的夜晚。我还能回到那个令人心动的世界吗?

    这双手自认是雅致的。可是,一个讲求雅致的人会把石头弄哭吗?这双手自认是文化的可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会把石头弄哭吗?这双手自认是艺术的。可是,一个懂艺术的人会把石头弄哭吗?我只想回去,回到那个有鱼儿,有蜻蜓,有渔舟,有霞光,有稻浪的令人心动的世界。

    我,只是一块顽石,莫把我弄哭。

    (1)、【顽石日记】队员发现《顽石日记》中有部分内容缺失,请根据顽石被人类发现、带走、雕刻后的心理变化把内容补充完整(可结合文中细节)。

    日期

    被触碰的瞬间

    被端详的晚上

    被刻字的那天

    心情

    痛苦绝望

    日记内容

    一双手突然抓住我!腐臭的气味扑面而来,他的心跳快得像要炸裂。他喊叫着“美玉”,唾沫溅满我的身体。我浑身颤抖,只想沉回河底。

    一双手在我身上游走,我听见他粗重的呼吸,他的目光黏在我圆润、沧桑的身体上。我仿佛被剥去衣衫的囚徒,没有一丝尊严。

    (2)、【语言解码】作为“顽石守护者”,小队需从文学角度解读自然的语言密码,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其语言表现力。

    鱼儿不时绕着我游动,调皮地亲亲我的脸,又欢快地游走;蜻蜓不时驻足在我的身上,跟我轻声耳语,又自由地飞远了。

    (3)、【认知差异】在“自然与人文辩论会”中,小队需解释人类与顽石的认知差异:顽石反复强调“我只是一块顽石”,但人类却称它为“美玉”。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认知差异的根源。
    (4)、【叙事视角】为深入了解顽石的遭遇,小队研究了叙事视角的独特作用。本文以顽石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述,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顽石视角的独特表达效果。
    (5)、【思辨延伸】在“古典与现代对话讨论”中,小队将《莫把我弄哭》中的“顽石”与庄子《逍遥游》的“大樗树”进行对比,分析本文与庄子《逍遥游》中“无用之用”的思想有何异同。

    链接材料:《逍遥游》中惠子向庄子抱怨:樗树(臭椿)因木质松脆,树干臃肿、枝干扭曲,不合绳墨规矩,遭木匠弃置。庄子反驳道,若将此树移植广漠旷野,人可悠然寝卧其下,享受荫蔽。正因其“不材”,方能免遭斧斤之祸,成就“无用之大用”。强调事物若不被功利束缚,便能以自然状态实现超越世俗的生命价值。

    (6)、【生命美学】为加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学习小组把《昆虫记》也进行了关联阅读,聚焦法布尔在书中对昆虫的各种有趣的称呼,请完成表格内容。

    昆虫

    称呼

    原因

    称呼背后的深意(科学与人文)

    夏日歌唱家

    形容其高声鸣唱夏日的习性

    切叶蜂

    灵巧的裁缝

    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剪”下精确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盖子的精细技巧

    杨柳天牛

    外观特征使其看起来像是穿着一件“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

    螳螂

    凶残的刽子手

    (7)、【生命觉醒】顽石的生活因人类而发生巨变,正如人类社会中许多个体也在外力裹挟下面临蜕变。在《朝花夕拾》  《水浒传》  《简·爱》中,主人公同样经历了被“命运刻刀”重塑的过程。请任选一部作品,简述主人公成长中的一个关键转折事件,并结合整本书内容和具体情节,阐述这一转折如何成为其生命中的“必修课”。

三、写作(45+3分)生命成长·文明守护者的必修课

  • 7. 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完成写作。

    生命如原野,每一株草木的生长都需历经风雨;人生如长卷,每一笔浓淡的勾勒都暗含深意。麦穗低头是谦逊的必修课,寒梅傲雪是坚韧的必修课;史铁生在地坛参透生死,海伦·凯勒在黑暗中触摸光明,贝多芬在无声中谱写命运交响曲……那些刻进灵魂的领悟,那些融入血脉的成长,都是生命赠予我们的珍贵课程。请以你的经历或思考为墨,以《生命中的必修课》为题,书写一程属于你的“必修课”。

    要求:

    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⑵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个人信息。

    ⑶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