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不穷,狼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八日,五鼓尽,船,下牢关①。夹江千峰万嶂:有起者,有独拔者,有崩欲压者,有危欲坠者,有横裂者,有直坼②者,有凸者,有洼者,有罅③者,奇怪不可尽状。初冬,草木青苍不凋。西望重山如阙江出其间则所谓下牢溪也。欧阳文忠公有《下牢津》诗云:“人峡江渐曲,转滩山更多。”即此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下牢关:今湖北宜昌市西北。本文写于陆游从江汉平原行船首次入西陵峡之时。②坼:裂开。③罅:缝隙。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猛浪若

    ②泉水

    ③蝉则千不穷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船/衣欲睡 B、下牢关/人恒 , 然后能改 C、起者/沉鳞 D、草木青苍不凋/既出军门,群臣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西望重山如阙江出其间则所谓下牢溪也

    (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甲】【乙】两文在写“山”时,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文表达了什么不同的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 2、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1)、认识昆虫,保护自然。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名著内容和昆虫相符。

    昆虫

    相关描写

    蟋蟀

    A.它用带有两排锯齿的有力后腿踩踏着土地,一边倒退,一边爬地,把无用的泥土扫出,摊成一个斜面。

    B.它的大腿更加地长,宛如扁平的纺锤,前半段内侧有两行尖利的齿刺。里面一行有十二颗长短相间的齿刺,长的黑色,短的绿色。

    C.它的歌声单调、尖锐,但很轻,在七月午后那撩人的寂静中,只要离开它几步远,就几乎听不见了。

    D.早知你要将我吮吸进肚中,我就该拒绝你带着麻醉的亲吻。

    (2)、热爱自然,与昆虫做朋友。试以《昆虫记》中某一昆虫为例,谈谈作者是如何表现昆虫之“人性”一面的?

    昆虫名称:

    表现“人性”: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6月30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了2023中国载人航天年中“成绩单”。在这份“成绩单”中,一共记录了28项内容,从1月21日第二届“天宫画展”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展,神舟十五号乘组给全国青少年送来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开始,一直记录到近日在天地协同配合下,空间站电推进系统大气瓶完成在轨安装任务,涉及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以及神舟十六号三个航天员乘组。其中,还包括了多项在空间站完成的科学实验和试验。可以说,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详细记录了中国载人航天这半年来的坚实步伐。

    【材料二】

    北斗:中国卫星导航系统

    祝融: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

    羲和:中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嫦娥:中国探月卫星系列

    神舟:中国自行研制的宇宙飞船系列

    天和:中国近地载人空间站核心舱

    (1)、材料一是某报刊发的一则新闻,请概括其主要内容。
    (2)、班级组织参观了航天科技展,此后同学们创作对联赞美中国航天成就,请你利用【材料二】展板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写完整。

    上联:北斗指路,羲和逐日,① 

    下联:祝融踏火,② , 天和驻星空。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0月1日凌晨五时许,我迅速蹒跚到天安门广场,只见鹤立鸡群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chù lì。观旗区虽然聚集了近千名左右观看升旗的群众,而且仍秩序井然。大家bǐng xī liǎn shēng地期待升旗时刻的到来。终于,城楼上吹响升旗号角,随着一声“正步走”的口令,三军仪仗队护旗而出,以摧枯拉朽的步伐走过长安街。六时十一分,伴随着升旗口令和《义勇军进行曲》,xuān áng的升旗手高高地扬起国旗,国旗徐徐升至旗杆顶端。晨光熹微,飘扬的国旗与绚丽多彩的鲜花互相映衬。我会深深地铭记这庄严的升旗仪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chù lì②bǐng xī liǎn shēng③xuān áng

    (2)、语段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蹒跚 B、鹤立鸡群 C、摧枯拉朽 D、映衬
    (3)、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观旗区虽然聚集了近千名左右观看升旗的群众,但是仍秩序井然。 B、观旗区不仅聚集了近千名左右观看升旗的群众,而且仍秩序井然。 C、观旗区虽然聚集了近千名观看升旗的群众,但是仍秩序井然。 D、观旗区虽然聚集了近千名观看升旗的群众,而且仍秩序井然。
  • 5、小文同学在默写时把“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萋萋”写成了“凄凄”,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向他解释为什么要写作“萋萋”。
  • 6、默写古诗文。
    (1)、 , 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2)、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3)、兴尽晚回舟,。(李清照《如梦令》)
    (4)、 , 行止依林阻。(曹植《梁甫行》)
    (5)、已而之细柳军, , 锐兵刃, , 持满。(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6)、在特定情景中,我国历代文人总是善于借用典故来表达复杂的情感。例如,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在慨叹历史的同时,别出心裁地借用典故表达自己空有抱负却无从施展的无奈;李贺《雁门太守行》“”借用燕昭王招贤纳士的典故,表达诗人忘身报国的决心;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的心情。
  • 7、这对翘起的大拇指,展示着一种风貌,表达着一种态度,体现着一种情怀。这翘起的大拇指,向着你、向着我、向着他(她),向着那段留下我们深深足印的经历,向着那个我们生活中很熟悉的一个物品……

    请以“我要为点赞”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雨季的木香花

    章钢胜

    ①雨季到了,木香花就开了。

    ②江南的木香花不多,但总是有的,通常是在爱花人家的院子里,在河边溪旁,想找,总是能找得到的。

    ③院子里的一架木香花高出院墙,远远地就能看到,路过,花香隐隐传来。想要木香花,走进院子,向花的主人讨要。多半是不会空手而回的。木香花开纷繁,谁会舍不得几朵花儿呢。

    ④河边溪旁的木香花,是野生的,找到了,就当成秘密藏在了心里。那样的小心思有点独占花香的意思在,我就曾有过这样的体验。

    ⑤我第一次看到木香花,心里恼恼的,因为那时我是不认识木香花的。当村里的一个女孩,拿着几朵小小的白花在我眼前晃了晃,然后又放在鼻前陶醉地嗅了嗅,再用一种炫耀的口吻告诉我那是木香花的时候,我的心里竟因此而生出了一些恨意——不是恨木香花,也不至于恨那个女孩,但也不知恨从何来。后来,当我在村庄东面一条小河的转弯处找到一丛野生的木香花的时候,我的这种恨意顿消,我把这个意外发现当成了心中的一个秘密,竟因此有了几分窃喜。

    ⑥木香花像白兰花一样,是属于雨季的花。雨中长长的街巷里,有人提着篮子叫卖白兰花、栀子花,却从未听说有人卖木香花的。而我,是喜欢雨中的木香花的,带着潮湿而又淡淡的清香,比白兰的花香要淡许多,淡到似有若无。

    ⑦木香花不怕雨淋。而天,院子里的一架木香花,爬满了用木头搭的花架,遮住了大半个院子。从院子空处漏下的天光,白亮亮的。雨中的木香,密匝而又细碎的绿叶间,铺满了数不清同样细碎的白花和饱胀的花骨朵儿,看着,总觉得像少不更事的孩子傻傻的样子,像极了几时的我们。

    ⑧彼时,我们在雨天的院子里玩水的样子,也是傻傻的,乐此不疲的。被大人们发现,一顿训斥后,露出满脸的委曲,委曲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然后又若无其事地在雨中被自己逗得“噗嗤”一声,傻呵呵地笑了出来,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笑。曾经的日子,细碎得就像是雨中盛开的木香花,一串串,串起了许多的快乐。

    ⑨雨季里,木香花是耐看的。翠绿的叶子在雨中闪着油光,小小的白色花朵,在雨中如洗过一般的洁净,一串串,一团团的花儿缀在枝叶间。我家阁楼的花池里,那株木香花种下才两年的时间,枝叶已经纷披而下。花开时,在楼下就能看到串串花朵。我常在雨中独自上楼,隔着玻璃窗,看着那木香花开。木香长得太大了,遮住了楼上的大片阳光,于是将木香花挖出,送给了乡下的亲戚,心里竟有些不舍。

    ⑩汪曾祺在《昆明的雨》里说,昆明“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就是白兰花。在昆明的雨里,令汪曾祺记忆深刻的,除了白兰花外,还有一株大木香花,大木香花在昆明莲花池边一条小街上的小酒店院子里。那天,因雨,他被阻在了小酒店里,雨中无事,汪曾祺便坐在院子里看大木香花,静静地看了一下午。

    ⑪时隔40年后,他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下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⑫雨季来了,我也想念我家的那株木香花了。

    (1)、简要概括“雨季的木香花”的特点。
    (2)、作者在文章第⑩、①段联想到汪曾祺《昆明的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小华认为文中作者想念的不仅仅是家乡的木香花,你的理解呢?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洲象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它体型庞大,雄性肩高可达3.2米,体重可达5.4吨。亚洲象有着很高的智商和独特的思维能力,更有堪比人类的记忆力,它们能精准记住大面积区域内食物和水源的位置。亚洲象常年都在行走,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时,它们都能在丛林中开辟新的“象道”,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

    在西双版纳,1991-1995年,有30头亚洲象因偷猎致死。1996-2005年,亚洲象得到严格保护,中国境内的大象基本摆脱了被猎杀的厄运。人象冲突的焦点,已经从盗猎和杀戮,变成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摘编自刘东黎《观象》)

    材料二:

    2021年,一群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迁移,进入昆明。在当地政府的柔性引导和细心呵护下,终于,它们在外“游荡”数月后,向南跨过元江,重返家园。

    这群陆地“巨无霸”的大胆行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有日本媒体专门做了一期节目,详细介绍这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奇幻旅行”,称“中国政府对迁移中大象的呵护令人印象深刻”。而网友则表示:“追吃逛吃,一路溜达,大象之旅诠释了什么叫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显然,“野象北移”事件已经成为一个缩影,见证了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的努力,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美丽的中国,看生机如此盎然》,《光明日报》2022年4月25日)

    材料三:

    生物多样性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方面,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另一方面,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摘编自《生物学》,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四: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体现的中国智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传统思想重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客观上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保护。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中国更以文明自觉的态度重视生物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艰巨而迫切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中国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

    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从法律、技术、人才等层面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

    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已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900多种,占全球种类总数的10%以上:高等植物3.6万余种,数量居全球第三。

    (摘编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光明日报》2021年10月10日)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亚洲象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的时候,往往借用人类在丛林中开辟的道路作为“象道”。 B、2021年,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的“奇幻旅行”,长达数百公里,历时数月,引人注目。 C、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D、生物多样性丧失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关,它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
    (2)、材料一第一段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举其中两种并分析各自的表达效果。
    (3)、亚洲象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为“濒危”等级物种,请根据前三则材料,就如何保护亚洲象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栗非不多也,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后孟尝君①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②,能为文收责③于薛者乎?”冯谣曰:“愿之。”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来合券④。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后期年,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谓冯谖:“先生所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有删改)

    注:①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四公子之一。②计会:会计,计算。③责:通“债”。④合券:核验契据。

    (1)、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方法

    词语

    示例

    加点字释义

    旧知迁移

    委而

    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以今推古

    来合券

    悉数到场

    借用成语

    谓冯谖

    瞻前顾后

    诗文印证

    文市义

    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②使吏召诸民当偿者。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句式整齐,多用排比,正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语言特点。 B、甲文逐层推进,通过比较点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C、乙文中冯谖是主动接下收债工作,在孟尝君的授意下烧毁了百姓债券。 D、乙文中“民扶老携幼”,是甲文中“天下顺之”的一种体现。
    (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5)、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一理念与甲乙两文中提到的“道”“义”内涵是否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 11、依据名著内容,回答问题。
    (1)、根据下面的信息,分析一下这个人是( )

    他出生在长江以南的一个省,家里是富农,他童年曾经反抗过专制的老师和家长:曾有过不幸的婚姻;他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敌人逮捕并忍受严刑拷打;他曾领导过一场起义:国民党曾悬赏5万-10万大洋要他的人头。

    A、毛泽东 B、彭德怀 C、徐海东 D、朱德
    (2)、下面这幅图片是旧版《红星照耀中国》的封面,请用简洁的文字描绘封面内容,并谈谈这封面的象征意义。

  • 1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新华网北京7月5日电7月5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第四届全国网络诚信宣传日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活动旨在落实中央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网络诚信制度化工作的部署,集中宣传网络诚信理念,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共识,大力营造依法办网、诚信用网的浓厚氛围,积极推动互联网发展,更好地造福人民。

    (1)、请你给材料一的新闻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20字以内)
    (2)、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两句话,思考你对诚信的理解。

    诚信好像那天空中的骄阳,失去它你将永堕黑暗;诚信好像。诚信好像

  • 1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在“审美”后加上“价值”) B、“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各个地方度假村的建设,要力争做到合理开发,精心规划。(将“合理开发”和“精心规划”调换顺序)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肇庆市很多学校正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用词不当,将“提高”改为“提升”) D、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成为爆款,原因是挖掘出了典籍里蕴含的思想精华,并让它穿透历史时空,与当下观众形成精神上的共振造成的。(删去“原因”或“造成的”)
  •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遇到复杂的问题,他总是泰然处之 , 沉着应付。 B、我身处三峡的游船上,抬头仰望,只见重峦叠嶂 , 正如郦道元《三峡》中所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最近教育部发布“睡眠令”,明确规定我国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真是大快人心 D、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人民对恶意挑拨中台关系的国家深恶痛绝
  • 15、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líba
    (2)、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 yǒu hēi脸膛。
    (3)、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bān fā了诺贝尔奖。
    (4)、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lián mián bú duàn , 下起来没完。
  • 1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知否,知否?。(李清照《如梦令》)
    (2)、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5)、小文同学收集了抒发家国情怀的诗文,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题目

    作者

    表达家国情怀的句子

    批注

    《饮酒》(其五)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醉心田园。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忠君报国。

    《春望》

    杜甫

    忧国思家。

  • 17、请以“那一次,我真”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请把题目补充完整;⑵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⑶不少于500字;⑷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樱桃花开

    李海燕

    ①震星那句话刚一出口,爹就变了脸,吼道,门儿都没有!娘正纳着鞋底,被他爹的吼声吓得一哆嗦,被针扎了手,疼得倒吸一口气。

    ②爹,震星喊了一声,我想……

    ③你休想!他爹堵住震星没说完的话,甩袖子走向门口,被门槛绊了下,一个趔趄闪了出去。

    ④娘,震星又喊了一声娘。娘把一条麻线绳从鞋底里拽出来,抬头看震星。娘叹口气,星啊,你这想法真的很荒唐,别说你爹,娘也想不通。明儿个回吧,别惹你爹生气了。

    ⑤这天,娘没熬夜做活计,早早躺进被窝,闭着眼睛。震星望着娘,他知道娘没睡,娘只是躲着不想跟他说话。娘心软,可能是怕他的软磨硬泡,最后像以前那样,无条件地支持他。震星轻轻推开房门来到外面,门口树墩子那儿,红色的烟头一闪一闪,爹的身影像树墩上戳着的一块黑色石头。

    ⑥震星深吸一口气,向爹走去,他闻到了一股老旱烟的呛人味儿。

    ⑦震星坐到爹身边。爹,给我卷支烟。爹没看他,指了指身子的另一边。震星看到了爹卷好的几支烟,他拿起一支点燃,一口吸下去,呛得一阵咳嗽。爹一语双关地说,别逞强了,这不是你能抽的烟。

    ⑧震星说,爹,那年我考出去,为了我的学费,乡亲们连几块钱都拿出来了,我想用所学的知识,改变这里,让你和娘还有所有的乡亲过上好日子。

    ⑨我以为你一定会留在城里,又是当学生会主席,又是入党,又考上了研究生,好不容易盼到你毕业,那么多家单位要你,我跟你娘乐得好几宿都没睡着觉。哪承想,你还要回咱这山旮旯里来。村里的年轻人没上大学的都离开村庄去城市打工了,你一个念了大书的却要回来,你念书不是白念了?听爹的话,回城去,挑个好单位,好好工作吧。震星爹说完,看着震星,眼里充满了期待。

    ⑩爹,我想在咱这块土地上有所作为。

    ⑪在这块疙疙瘩瘩的土地上有啥作为?

    ⑫爹,你不知道,咱这儿的土质最适合栽植大樱桃了,樱桃好吃,上市早,经济效益特别可观,三五年就能改变咱这儿的面貌。震星爹的两只眼瞪过来,震星权当没看见,爹,你就支持我吧。

    ⑬我跟你娘供你念书就差砸锅卖铁了,是为了让你再回这个山旮旯吗?你这是要气死我!震星爹气得一跺脚,撂下震星,回屋去了。

    ⑭第二天早上,震星睁开眼,感觉头晕晕乎乎的,他知道是昨天晚上睡得太晚的缘故。爹娘已不在屋子里,他掀开锅盖找吃的。锅底温着一碗白菜汤,旁边贴着两块饼。震星吃完去自家地里找爹娘,几块地都找遍了,也没找见。震星知道,爹领着娘躲了,就给他留下一顿饭,意思很明白,让他吃完走人。

    震星给爹娘留下一张字条,离开了家

    ⑯半个月后,一辆小轿车停在那个树墩前,震星从车上下来,随他一起来的是县里主管农业的领导,还有村党支部书记,一行人走进震星的家门。起初还能听到震星爹说不同意、不可能的话语,嗓门挺大,一副不听劝的样子,后来声音就小了,最后听震星爹说,我给这小子两年时间,他干不了,就回城里上班去。震星说,就两年。干不好,我自己走人。两个小时后,爹娘和震星一起送走了客人。

    ⑰震星和爹还有村书记三个人走在田野里。震星指指点点,村书记点着头,爹虽然皱着眉,也点着头。

    ⑱第五年,这片疙疙瘩瘩的土地上,长满了樱桃树。樱桃树开花了,花朵簇簇相拥,密密麻麻,煞是好看。花落坐果了,果实由小到大,由青变红,然后就是漫山遍野像挂满了红红火火的小灯笼……

    (1)、小说的焦点在矛盾冲突,通过矛盾冲突展现主题,请写出这篇小说的矛盾冲突。
    (2)、“震星给爹娘留下一张字条,离开了家。”请你结合全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出字条的内容。
    (3)、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4)、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阅读的层次

    [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

    ①第一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基础阅读,也可以用其他的名称,如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不管是哪一种名称,都指出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我们之所以喜欢“基础阅读”这个名称,是因为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

    ②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要问读者的问题是:“a”我们要做的努力就是去弄清楚这些字。只有当我们完全明白每个字的意思之后,我们才能试着去了解,努力去体会这些字到底要说的是什么。

    ③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特点在强调时间。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譬如他可能要用十五分钟读完一本书,或是同样时间内念完两倍厚的书。

    ④这个层次的阅读仍然可以用其他的称呼,譬如略读或预读。我们并不是说略读就是随便或随意浏览一本书。检视阅读是系统化略读的一门艺术。

    ⑤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上,你的目标是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教给你的一切。这笔交易通常是很划得来的。

    ⑥在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b”这是个表象的问题。还有些类似的问题是:“这本书的架构如何?”或是:“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

    ⑦用检视阅读读完一本书之后,无论你用了多短的时间,你都该回答得出这样的问题:“这是哪一类的书——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

    ⑧第三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分析阅读。比起前面所说的两种阅读,这要更复杂、更系统化。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⑨一个分析型的阅读者一定会对自己所读的东西提出许多有系统的问题。分析阅读永远是一种专注的活动。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读者会紧抓住一本书,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我们还要强调的是,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

    ⑩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主题阅读可以用另外的名称来形容,如比较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但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主题阅读涉及的远不止此。借助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全新的主题分析。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⑪主题阅读不是个轻松的阅读艺术,规则也并不广为人知。虽然如此,主题阅读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就是因为你会获益良多,所以绝对值得你努力学习如何做到这样的阅读。

    (节选自《如何阅读一本书》,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小学时获得的初步阅读技巧,称之为基础阅读。 B、检视阅读强调规定时间完成阅读任务。 C、我们用手机浏览新闻用到分析阅读的方式。 D、主题阅读的规则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的。
    (2)、将下列两个选项分别填入文中相应的空格处,并选择任一处说明理由。

    A.这本书在谈什么?B.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a b

    我选(a/b)处,理由:

    (3)、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课时,老师组织同学们阅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邹韬奋的《我的母亲》、老舍的《我的母亲》,请你结合本文内容,阐述完成群文阅读任务是如何体现阅读的四个层次的。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链接材料一】

    余在湖州,作诗追赴诏狱 , 妻子送余出门,皆哭。无以语之,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余乃出。

    (节选自苏轼《书杨朴事》)

    【链接材料二】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节选自苏轼《记游松风亭》)

    【注】①诏狱:就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②杨处士妻作一诗:杨处士是宋真宗时期的一个隐士,因为不愿应诏入京而被押到朝中。真宗问他能否作诗,他答曰:“不能。”真宗又问他临行时有无人作诗送行,杨处士便回答说:“没有。只有老妻作了一首绝句:‘且休落魄贪杯酒,更莫猖狂爱吟诗。今日捉将宫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听后大笑,便放了杨处士回家。③木末:树梢。④恁么:如此,这样。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作诗追赴诏狱/停车爱枫林晚 B、语妻曰/元方入门不 C、谓是如何得到/暇甚 D、人悟此/猛浪
    (4)、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鼓 声 如 雷 霆 进 则 死 敌 退 则 死 法 当 恁 么 时 也 不 妨 熟 歇

    (5)、【甲】文中苏轼被贬谪黄州,但是并未沉浸在仕途失意中,而是有闲情逸致赏月,在困顿中依然保持达观的心态,请结合【乙】文两则链接材料,具体谈谈这种达观心态是如何体现的。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