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水平调研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5-07 类型:中考模拟
一、外交部发布视频“未来已来”,细数中国近年实现的诸多科技飞跃。班级据此开展“未来已来”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任务。(22分)
-
1. 活动一:制作主题展板,完成小题。
前 言
星河璀璨处,东方巨龙正以科技为笔①____(gōu lè)着未来的图景。从嫦娥六号月球采样到神舟十九号刷新出舱纪录,从CR450动车组刷新陆地极速到DeepSeek-R1大模型撼动AI格局,硬核创新已②____ (liú tǎng) 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
当宇树机器狗扭起新春秧歌,当“中国天眼”捕获千颗脉冲星,中国智能时代的引擎已经全速轰鸣。此刻,智能未来的浪潮正奔涌向前,未来已来 , 我们正在见证!
(1)、请写出前言第一段①②两处的汉字。(2)、前言中“星河璀璨”的结构与下列哪一项相同? ( )A、全速轰鸣 B、东方巨龙 C、未来已来 D、智能时代(3)、关于展板栏目的名称,DeepSeek分析了前言第一段后给出了两个设计方案,请你选择最适合的方案,并说明理由。方案A:探索·叩问星辰奥秘 远征·突破海陆空域 智能·重构未来图景
方案B:探索·远古文明 坚守·人文血脉 创新·领航未来
2. 活动二:开展主题讨论,完成小题。在深圳科技馆三楼体验区的游戏环节,智能机器人出示了三句古诗,分别对应馆内三个展区的主题,请你为古诗匹配展区。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填字母序号) A.通信科技展区
②“千里江陵一日还”(填字母序号) B.智享出行展区
③“天涯若比邻”(填字母序号) C.我AI我家展区
3. 小湖撰写了活动感言,请你帮他补充完整。、漫步展厅,伫立在科技馆穹顶所模拟的浩瀚星空下,我不禁联想到李清照笔下“天接云涛连晓雾,①”(《渔家傲》)的瑰丽与奇幻,这是古人对浩瀚宇宙的浪漫遐想;今人在科技进步的征程中,也秉承“② ,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乐观精神,书写着时代诗行。
参观展板,目睹英雄们直面科研难关时的坚定身影,愈发体悟到面对挫折,需怀“③ , ④”(李白《行路难》)的那份乐观与执着。置身于“未来已来”的科技浪潮中,少年当怀“⑤ , ⑥”(杜甫《望岳》)的雄心气概。
4. 小湖的感言让同学们体会到,即便在人工智能全面接管现代生活的信息时代,古诗文依然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闪耀着自信的光芒。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下列任务。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谈谈诗中“狂” 的内涵。(2)、结合本次“未来已来”活动主题,谈谈“狂”带给你的启示。二、班级开展“直面未来”主题活动,请阅读材料,完成小题。(15分)
-
5. 阅读理解
【材料一】
智能房间依据主人的指令进入“影院模式”,自动驾驶车辆载着乘客前往目的地,护理机器人为失能老人进行按摩和清洁,数字人导游与博物馆游客实时互动……这些未来感十足的场景,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常见,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消费升级正在众多领域悄然发生。
(摘编自《“人工智能+”助力消费焕新》,《经济日报》2025年3月31日)
【材料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岗位可能被机器取代。工厂里的工人、银行里的柜员,甚至一些简单的文案工作,都可能被人工智能系统所替代。这让很多年轻人感到焦虑:未来,我们会不会失业?
(图片来源于《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斯坦福大学)
(摘编自《人工智能时代的青年觉醒:在机器浪潮中重塑人类价值》,《中国青年杂志》2025年第5期)
【材料三】
不久前,话题“防止DeepSeek乱编文献的方法”冲上热搜。记者注意到:用AI工具写论文“被坑”的经历并非鲜见。有网友列出了自己的亲身经历,除了编造论文文献,AI还会编造法律条文……
问AI一个问题,它给了你一个特别详细、丰富,看上去很有逻辑的答案。但当我们去核实时,却发现这些信息完全是虚构的。这就是著名的“AI幻觉”现象。
"AI幻觉”指的是AI会生成看似合理但实际确实错误的信息,最常见的表现就是会编造一些不存在的事实或者细节。
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宋林泽认为,AI输出的内容只是一个认知起点,而不是终点。大学生需要主动去验证它的内容,比如查阅权威来源、对比不同观点,甚至直接与领域专家交流。这种验证过程,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问题,还能让我们在面对复杂信息时更有判断力。
专家提醒,“AI幻觉”并非没有好处,有时候与其把它当成缺陷,不如把它看作创意的源泉。在写作、艺术创作或头脑风暴时,这些“跳跃性思维”反而可能帮我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AI幻觉”的本质是,AI在知识的迷雾中,有时会创造出看似真实,实则虚幻的“影子”。但就像任何工具一样,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归根结底,在这个AI与人类共同进步的时代,重要的不是责备AI的不完美,而是学会与之更好地协作。
(摘编自《DeepSeek“乱编”坑惨大学生?这个话题冲上热搜!有救了……》,《人民日报》公众号2025年3月30日)
【材料四】
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数字社会公民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
数字素养能力模型
摘编自《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
【材料五】
人工智能不是来抢我们饭碗的,而是来帮我们更好地工作的。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医生分析病历和影像,但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还是需要医生来决定;在艺术领域,人工智能可以生成音乐和绘画,但真正的创意和情感表达仍然来自人类。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工具,它的价值在于帮助我们提高效率。未来的工作模式将不是人与机器的竞争,而是人与机器的合作。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自己的独特优势,比如创造力、情感共鸣、批判性思维等,这些都是机器难以替代的能力。
在人工智能时代,单一技能已经不够用了。我们需要成为“T型人才”————既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跨学科视野。比如,如果你是一名程序员,可以学习一些心理学或设计知识,这样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还能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跨学科思维不仅能帮助我们解决复杂问题,还能让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脱颖而出。
国家也在推动“双创”教育,鼓励年轻人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培养综合能力。无论是学习新技能,还是探索新领域,关键是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
在人工智能时代,青年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不是与机器竞争,而是与机器协作。通过培养创造力、情感智能、跨学科思维等核心竞争力,我们不仅能与机器和谐共生,还能在人工智能时代找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摘编自《人工智能时代的青年觉醒:在机器浪潮中重塑人类价值》,《中国青年杂志》2025年第5期)
(1)、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未来已来,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众多领域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 B、《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指出,2023年大部分人认为AI将在五年内取代自己的工作。 C、"AI幻觉“最常见的表现是根据已存在的事实或者细节编造看似合理的信息。 D、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独特优势,这样才能在与机器的竞争中取得胜利。(2)、阅读材料后,小罗以“人工智能的利与弊”为主题制作了思维导图,请协助补充完整。(3)、你认为材料四的哪些数字素养能力能协助我们应对“AI幻觉”?请结合材料三、四及生活经验具体阐释。(4)、小湖说:”未来是人工智能的时代,AI将取代大多数工作,反正我们再怎么学习也比不过人工智能,我能怎么办呢?学习根本毫无意义。”请结合材料及生活经验对小湖进行劝说。(5)、名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需要面对“未来”。阅读下文,从“红小鬼”“祥子”中任选其一,谈谈面对未来,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红小鬼们精神昂扬。比他们年长的人看到他们,往往也会将自己的悲观情绪抛诸脑后,会振作起来,想到自己正在为像这样的少年的未来而斗争。这些“小鬼”总是很开心,很乐观……在这里的少年先锋队队员的身上看得到中国的未来,只要这些少年能够得到解放、得到塑造、得到启发,就能够有机会去建设新世界。
(节选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的立在那里。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的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然后,坐在原位,低下头去,仿佛非常疲倦。
……
在小马儿身上,他似乎看见了自己的过去;在老者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三、班级举办“洞庭湖文化”阅读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35分)
-
6.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初中生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① , 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②以耗国③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④以束发⑤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⑥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⑦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节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注释】①增堞籍兵:增高城墙招募士卒。②文法吏:执掌法律的官员。③耗国:耗费国家资财。④第:但。⑤束发:代指成童之年,这里指年轻。⑥报政最:政绩卓著至极。⑦毛锥子:这里指毛笔。
资料夹
袁中道,明代文学家。年少有才,16岁中秀才,在科举路上屡遭挫折,乡试六次、会试前三次皆落第;身患疾病,更经历挚亲兄长病逝;47岁中进士,入仕后官职亦未达理想。虽文学成就颇高,但一生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终在不得志中病逝于南京。
(1)、下列词句中的“是”与甲文中“是进亦忧”的“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是则真可哭也 B、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C、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D、是非曲直(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
(3)、乙文中袁中道为什么认为滕子京“有何可哭”?(4)、面对乙文中袁中道的“真可哭也”,请你结合资料夹,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观点来开导他。7.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洞庭一角
余秋雨
①下洞庭湖看看吧。我登船前去君山岛。
②这天奇热。也许洞庭湖的夏天就是这样热。没有风,连波光都是灼人烫眼的。记起了古人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这个“蒸”字,我只当俗字解。
③丹纳[1]认为气候对文化有决定性的影响,我以前很是不信。但到盛暑和严冬,又倾向于信。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是九月十五日,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秋空明净,可让他想想天下;秋风萧瑟,又吹起了他心底的几丝悲壮。即使不看文后日期,我也能约略推知,这是秋天的辞章。要是他也像今天的日子来呢?衣冠尽卸,赤膊裸裎,挥汗不迭,气喘吁吁,那篇文章会连影子也没有。范仲淹设想过阴雨霏霏的洞庭湖和春和景明的洞庭湖,但那也只是秋天的设想。洞庭湖气候变化的幅度大着呢,它是一个脾性强悍的活体,仅仅一种裁断哪能框范住它?
④推而广之,中国也是这样。一个深不见底的海,顶着变幻莫测的天象。我最不耐烦的,是对中国文化的几句简单概括。哪怕是它最堂皇的一脉,拿来统摄全盘总是霸道,总会把它丰富的生命节律抹煞。那些委屈了的部位也常常以牙还牙,举着自己的旗幡向大一统的霸座进发。其实,谁都是渺小的。无数渺小的组合,才成伟大的气象。
⑤终于到了君山。这个小岛,树木葱茏,景致不差。尤其是文化遗迹之多,令人咋舌。它显然没有经过后人的精心设计,突出哪一个主体遗迹。只觉得它们南辕北辙而平安共居,三教九流而和睦相处。是历史,是空间,是日夜的洪波,是洞庭的晚风,把它们堆涌到了一起。
⑥挡门是一个封山石刻,那是秦始皇的遗留。说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巡游到洞庭,恰遇湖上狂波,甚是恼火,于是摆出第一代封建帝王的雄威,下令封山。他是封建大一统的最早肇始者,气魄宏伟,决心要让洞庭湖也成为一个驯服的臣民。
⑦但是,你管你封,君山还是一派开放襟怀。它的腹地,有尧的女儿娥皇、女英坟墓,飘忽瑰艳的神话,端出远比秦始皇老得多的资格,安坐在这里。两位如此美貌的公主,飞动的裙裾和芳芬的清泪,本该让后代儒生非礼勿视,但她们依凭着乃父的圣名,又不禁使儒生们心生向往。
⑧岛上有古庙废基。据记载,佛教兴盛时,这里曾鳞次栉比,拥挤着寺庙无数。缭绕的香烟和阵阵钟磬声,占领过这个小岛的晨晨暮暮。吕洞宾既然几次来过,道教的事业也曾非常蓬勃。面对着秦始皇的封山石,这些都显得有点邪乎。但邪乎得那么久,那么隆重,对山石也只能静默。
⑨眼前又出现了柳毅[2]井。洞庭湖的底下,应该有一个龙宫了。井有台阶可下,直至水面,似是龙宫入口。一步步走下去,真会相信我们脚底下有一个热闹世界。那个世界里也有霸道,也有指令,但也有恋情,也有悲欢。一口井,只想把两个世界连结起来。人们想了那么多年,信了那么多年,今天,宇航飞船正从另外一些出口去寻找另外一些世界。
⑩杂乱无章的君山,静静地展现着中国文化的无限。
⑪君山岛上只住着一些茶农,很少闲杂人等。夜晚,游人们都坐船回去了,整座岛静寂无声。洞庭湖的夜潮轻轻拍打着它,它侧身入睡,怀抱着一大堆秘密。
⑫洞庭湖,在我眼前罩上了神秘的浓雾。
⑬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进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因此,我每每以另一番眼光看娥皇、女英的神话,想柳毅到过的龙宫。应该理会古人对神奇事端作出的想象,说不定,这种想象蕴含着更深层的真实。洞庭湖的种种测量数据,在我的书架中随手可以寻得。我是不愿去查的,只愿在心中保留着一个奇奇怪怪的洞庭湖。
⑭我到过的湖可谓多矣。每一个,都会有洞庭湖一般的奥秘,都隐匿着无数似真似幻的传说。
⑮我还只是在说湖。还有海、还有森林、还有高山和峡谷……那里会有多少蕴藏呢?简直连想也不敢想了。然而,正是这样的世界,这样的国度,这样的多元,这样的无限,才值得来活一活。
(节选自《文化苦旅》,有删改)
【注释】[1]丹纳:法国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2]柳毅:唐代传奇小说《柳毅传》的主要人物,小说写洞庭龙女远嫁泾川,受其夫与公婆虐待,幸遇书生柳毅为其传书至洞庭龙宫,终得营救,回归洞庭的故事。
(1)、读到“范仲淹设想过阴雨霏霏的洞庭湖……”处,我们联想起《岳阳楼记》中的“若夫霪雨霏霏, , , 浊浪排空……”的描写。(2)、梳理文章,完成下图。(3)、DeepSeek就《洞庭一角》的内容拟写了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挑选恰当的短语组成下联。上联:气蒸云梦波撼岳阳吞今古
下联:
史载春秋 共烟霞 古往今来 文融三教 历史神话 神奇多
(4)、如果君山会思考、能讲话,面对秦始皇的“雄威”,他会有怎样的神态与心理活动,请结合上下文,合理想象,加以描写。(5)、作者为什么“只愿在心中保留着一个奇奇怪怪的洞庭湖”?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岳阳市人民政府网这样介绍君山——“君山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历代文人墨客围绕君山的‘奇’‘小’‘巧’‘幽’‘古’,或著文赋诗,或题书刻石……”。读了《洞庭一角》,你觉得作者是围绕君山的哪一点来写的,请阐述你的理由。(7)、作者认为“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进发的乐趣”,你在阅读中一定也有这样的体验,请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内容谈一谈。备选名著: 《海底两万里》 《西游记》 《简·爱》
四、写作与书写(共48分,写作45分,书写3分)
-
8. 写作
穿越历史的迷雾,触碰前人的情怀;观察那个不曾深入交流的身边人,发现人性的美好与温暖;走进转角的特色小店,感受多元文化碰撞出的惊喜;驻足那一丛悄然绽放的花,聆听大自然诉说的奥秘;参加一场实践活动,解锁创造带来的乐趣……生活中的未知总是激发起我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新的风景……
请以“探寻未知的精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不得套作、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字数不少于6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