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情调研问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5-07 类型:中考模拟

一、为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学校开展“中式美学的当代表达”项目化学习。任务一 设计中式美学海报(20分)

  • 1. 活动一:发布海报征集令

    【海报征集令】

    为了让师生更好地领略中式美学的独特韵味,我校特举办“书香校园”海报设计大赛,面向全体师生征集①        的海报。诚邀您共赴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shèng   ▲   宴,感受中式美学令人②        的mèi  ▲   力。

    提交方式:投放至指定邮箱。

    征集时间:即日起至4月25日止。












    清茶已备,静候君来!

    (1)、根据读音写出汉字。

    sheng宴        mèi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横线处。

            ②(填选项)

    A.别具匠心        
    B.异想天开        
    C.附庸风雅        
    D.心旷神怡

    (3)、海报征集令中“清茶已备,静候君来!”的意思是(   )
    A、邀请你喝茶聊天,阅读经典。 B、邀请你设计海报,参加比赛。
  • 2. 活动二:访谈评委探策略
    (1)、学校准备邀请知名海报设计师黄老师担任大赛评委,于4月26日下午5点到学校报告厅现场评选。学生代表邀请时表达不得体的句子是(   )
    A、黄老师,您好!为了让学生领略中式美学韵味,我校举办海报设计大赛。 B、您是知名海报设计师,经验丰富,我受学校委托,邀请您担任大赛评委。 C、请您于4月26日下午5点到我校报告厅,参与海报大赛现场评选活动。 D、机会难得,请您珍惜,务必早点到达现场,方便和海报设计爱好者交流。
    (2)、海报设计爱好者和黄老师交流海报设计策略。

    爱好者:您设计的海报与以往以人物为中心的海报风格迥然不同。

    黄老师:是的。 A , 但海报核心是传达故事的本质。

    爱好者:B?

    黄老师:我设计海报的核心原则是注重简洁。我在设计时会做减法,删去无效的文字信息和多余的构图元素,减少视觉干扰。

    爱好者:您在海报设计中如何选用构图要素来传达故事本质?

    黄老师:我设计海报时会有意选择并突出故事中某个有辨识度的构图要素,抢占海报视觉中心,利用构图要素之间的大小虚实对比,透露故事内容,隐喻作品主题。

    ①请根据语境补充A、B两处的内容。

    ②结合以上对话,判断下面哪幅海报是黄老师的作品并说明理由。

    A.B.

  • 3. 活动三:参赛海报巧介绍;请结合名著内容,完成参赛作品的介绍卡片。

    “书香校园”海报设计大赛作品介绍卡

    海报名称

    《简·爱》

    构图要素(写出两个)

    设计意图(从海报透露的小说情节及构图要素的寓意两个角度表述)

二、任务二 溯源中式美学基因(20分)

  • 4. 补全名句,体会雅致的中式之美。

    古诗文里的中式美学基因

    出处

    名句

    美学基因

    唐·王维《使至塞上》

    ①大漠孤烟直,

    反差构图

    宋·周敦颐《爱莲说》

    ②出淤泥而不染,

    以象寓意

    宋·范仲淹《渔家傲》

    ,  

    雁影融情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虚实相生

    宋·辛弃疾《破阵子》

    ⑤醉里挑灯看剑,

  • 5. 班级开展“观鱼知乐”单元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甲】《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得凭这部书。

    (朱自清《经典常谈》)

    “鱼,水虫也,象形。”

    (汉·许慎《说文解字》)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楷书(繁体字)

    行书

    楷书(简体字)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唐·柳宗元《小石潭记》)

    【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丁】阶前大缸贮水,养金鱼数尾,浮沉旋绕于中,非必池沼,然后可观。伫时观鱼之乐,即乐鱼之乐,既足怡情,兼堪清目。

    (清·曹庭栋《老老恒言》)

    (1)、根据甲文“鱼”字的字体演变过程,推断“鱼”字底部“一”原本是(   )
    A、 B、 C、鱼尾 D、地平线
    (2)、下列选项加点“乐”字,与丁文“即乐鱼之乐”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A、醉能同其乐 B、念无与为乐者 C、后天下之乐而乐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根据材料,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应内容。

    (4)、丁文作者观鱼目的是“”和“”。(用原文词语作答)
    (5)、请结合乙、丙、丁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观鱼知乐”的理解。

三、任务三 再探中式美学表现(13分)

  • 6. 留白是中式美学的重要表现,阅读下面关于“留白”的一组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①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

    ②留白____是一种艺术手法,____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具象化表达。

    ③儒家的“仁者爱人”的核心观念深刻地渗透进中国画的留白艺术中,赋予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一方面,在儒家思想的映照下,留白成为构建和谐意境的重要方式。画家以留白来暗示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融洽的关系,使观者在欣赏画作时,能感受到一种宁静、平和与包容的气息。另一方面,留白也成为展现君子品格的艺术手段。儒家所倡导的君子应具备坚韧、谦逊、内敛等品德,在中国画中通过留白与画面主体的布局安排得以体现。不仅如此,留白也可以被视为对“满”的克制,使作品不过于繁复,保持中和之美,体现儒家“满招损,谦受益”的哲学思想。

    ④道家思想对中国画的留白艺术影响同样深远。道家崇尚自然,讲求“清净无为”,反对绚丽缤纷的豪华之美。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反对绚丽灿烂,因此受其影响的山水画家摒弃“五色”,以黑白二色为主色,这成为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艺术标志。道家核心观念“有无相生、虚实结合”等在留白艺术中也有着充分体现。一幅画中的空白处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令人神往,体现对立统一的和谐之美。如果画面被墨色铺满就会显得不透气,就会让整幅画面失去灵气。

    材料二:

    留白的方法及效果

    例子

    通过安排主体位置和比例,画面更简洁,主体更突出。

    ◎阎立本的《步辇图》中,画家将人物置于画面中央,周围留白,既引导观者关注人物的神态与姿势,又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通过在画面主体外构建留白空间,画面呈现出视觉延伸的效果。

    ◎倪瓒的《渔庄秋霁图》中,画面的下方是一层坡地、杂树,中间保留一定的空白,表示湖水,上方则是一些低矮的山峦,中间空白的湖水带着观者的视线飘向画面之外,营造出超脱画面的广阔空间。

    通过安排物象的大小形态与墨色浓淡等,虚实、疏密强烈对比,构图协调。

    ◎郑板桥的《墨竹》中,一丛丛竹叶在画面的下角依次而上铺排开去,背景一片“留白”,竹叶层次分明,疏密有致,墨色浓淡相宜,画面和谐。

    通过截取重要意象,简约构图,传神表达,想象在留白中自由生长。

    李唐的画作《竹锁桥边卖酒家》中有一弯清清的流水,一座小桥横架于水上,桥畔岸边的一抹青翠的竹林中斜挑出一幅酒帘。只露一帘,将酒店“藏”于竹林之中,含蓄地生发意趣,留下无限想象空间。

    资料三:

    【作品简介】

    《小鱼都来》

    作者:齐白石

    创作年份:1951年

    规格:137.7cm×34.4cm

    材质:纸本水墨

    【画面】

    画面右上侧伸出两根鱼竿,仅垂下一根松弛的鱼线,另一根弯曲的钓竿延伸至画外。垂下的鱼线把人们的视线引向画面底部的小鱼,小鱼从不同方向游向鱼饵。

    【鉴赏】

    ⑴小鱼集中在画面下方,其余大面积留白。既引导观者注意画面主体————小鱼的姿态,又突出了小鱼的活泼灵动。

    ⑵____

    ⑶____

    【评价】

    寥寥几笔,意趣无穷。

    (1)、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论证“留白”理论的一项是(    )
    A、八大山人:“于无画处求画,无墨处以空补。” B、戴熙:“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 C、《丹枫呦鹿图》中有树木草甸、土丘沟壑等要素,元素密集,色彩浓艳。 D、《寒江独钓图》以黑白为主色调,以一叶扁舟和一位垂钓的渔翁为主体。
    (2)、材料一第②段横线处恰当的关联词是(    )
    A、不仅……而且…… B、或……或…… C、之所以……是因为…… D、虽然……但是……
    (3)、根据材料二补充画作《小鱼都来》的两处【鉴赏】。
    (4)、《画筌》中“有画处是画,无画处皆画”的艺术理念在古代诗歌创作中亦有体现,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请赏析。

四、任务四 解码中式美学表达(19分)

  • 7. 阅读小说《有兔子的田野》,完成鉴赏论文任务单。

    有兔子的田野

    陈毓

    ①把李大尔从深沉的睡眠中唤醒的,是鹧鸪的叫声。深山闻鹧鸪,李大尔一时有些恍惚,但他很快便在一片近切的麻雀的蓬勃叫声中彻底清醒。

    ②李大尔睡眠一向浅,基本不用定闹钟,身体暗藏的生物钟自然会提醒他,但今天本要起早,偏睡过了头。他急慌慌洗刷,一边想,妻子早到田地里了吧。

    ③赶到地头,见一辆收割机已经开进麦田深处,收割机的后面,无边田野出现了一条整齐的麦茬带,麦秸归麦秸,麦粒是麦粒,真是干净利落,叫他大为感动,他看见妻子此时站在田埂那棵老榆树下瞭望,像画中人。

    ④这景象使李大尔宽慰,镰刀收割、连枷打麦的景象不复见了。机器解放了人的身体,使人在忙碌的收获季也能直起腰身,享受片刻闲暇。今年第一次不用躬耕陇亩,妻子栗芬在收麦之季,在端午前夕,额外多包了一篮粽子,把粽子吊进地窖冷藏,嘱咐李大尔返城时带给公司的姑娘小伙儿吃。

    ⑤李大尔在城里注册了一家“乡村风物”农产品交易网站,他想着,像栗芬这样的庄户手艺人,未来都可能成为他签约的农户。像栗芬手工包的粽子,完全可以进入物流,在网上出售,未来每个拥有物产,拥有手艺的人,既可以是买方,同时又是卖方。

    ⑥李大尔回村帮妻子收麦,但今年机器第一次进他们这个小山村,机器在一个早上轻松完成的活儿,以前他和妻子前后要一个星期。李大尔再次肯定,乡村眼下正发生着巨变,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贸易交流方式,都发生着几千年来未曾有过的变化,李大尔觉得自己就是一棵站在山之巅的树,早早闻见风雨的味道。

    ⑦虽然他不能了然未来,但变化已经发生,需要重新调整思维和行为方式。站在田陇上,李大尔把外面的广大世界和眼前的小小村庄用心思索了一回。

    ⑧机器收割解放出身体的李大尔待在家里成了闲人,他外表安静,内心里翻江倒海,他看栗芬把机器脱出的麦粒晾晒在打麦场上,时时搅翻麦粒,让麦粒干得快,干得匀。这熟悉的动作也让他恍惚,他像一个思想家,游弋在关乎未来的预测里,他看着绵延的麦田,画笔勾勒般的山岭,森林从高处铺展下来,在淡蓝的江水边停驻,如此田园景象,一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对日子的快慢不发一言,就这样,一日日,浸淫其间。

    ⑨栗芬包的粽子还没等李大尔带回城,城里的姑娘小伙儿却来了。端午放假,他们干脆随老板回乡下,说要看老板的旧居,回归田园,寻找乡愁。李大尔在心里哈哈大笑。在苹果树下支起的饭桌上,一顿饭的功夫,粽子所剩寥寥。

    ⑩吃饱喝足,姑娘小伙儿要去田野体验割麦。

    ⑪栗芬只好拿来去年收起的镰刀。

    ⑫小伙子争闹着看谁割麦更专业。几个姑娘的打扮哪像割麦,鞋跟实在太高,去麦地已很扭捏,却说成是要亲亲麦子。脚下一扭三歪,走不到几步就丢掉手中的镰刀,只在收割机收割过的地方做出各种夸张姿势,和麦田合影留念。小伙儿呢,他们一小把一小把地抓麦子,割麦子,麦子割过,麦茬子比收割机收割过的还要高。李大尔想,从前这样的农民是不合格的。这一代人,哪怕他们户籍还是农民,但他们不会种庄稼了,也不爱土地了。

    李大尔在这种差别中再次思考。

    ⑭高跟鞋的姑娘出现在麦茬地不美,不和谐。李大尔顺着栗芬的眼光看,觉得姑娘们的短裙也不合适。一个短裙姑娘走进麦田,斜肩扭腰,做出各种陶醉表情,这还不够,大概为了体现亲近麦子,她竟然坐在了麦茬地上,麦茬不是草地,于是李大尔听到一声惊呼———

    ⑮短裙姑娘像一只在火炭上滋滋叫着的活虾。李大尔以为短裙姑娘会站起来,但她真是豁出去了,硬是要李大尔过去为她拍照。眼看着栗芬的眼睛里长出一把刀子来,拒绝不是,迎上去更不是。正不知如何是好,一只兔子窜出麦地,仓皇逃窜。

    ⑯抓兔子!李大尔大喊一声,快速摆动起胖胳膊,完全是一副逮不住兔子不罢休的样子。(有删改)

    标题:浅析小说《有兔子的田野》淡而有味的叙事美学

    作家谢志强将陈毓的表达方法归纳为:没事,却有诗意。

    本文故事情节简单,语言简洁,但勾勒出的画面、塑造的人物,都耐人寻味,像对人物“无声胜有声”的刻画,使小说意韵丰富,回味悠长。

    分论点

    内容要点

    故事情节简单,节奏舒缓

    ⑴阅读小说,梳理内容。

    ①李大尔睡过头赶到地头,;栗芬包粽子并交代李大尔带回城,随后李大尔陷入思索;②;一只兔子窜出麦地,李大尔快速追逐。

    描写细腻入微,情景交融

    ⑵第⑧段划线句子描绘的田园风光如诗如画,与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所表现的悠闲淡泊、宁静闲适的生活氛围相契合。

    语言诗意含蓄,意蕴深远

    ⑶品味第⑥段划线句,分析其妙处。

    李大尔觉得自己就是一棵站在山之巅的树,早早闻见风雨的味道。

    矛盾藏而不露,引人深思

    ⑷作者擅长用细致的心理描写,展现人物内心的思考与纠结。请联系全文,揣摩第⑬段划线句,以第一人称补写李大尔的矛盾心理。

    人物对话缺失,意在言外

    ⑸小说中没有任何人物对话,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意图?

    故事骤然收尾,余韵悠长

    ⑹小说以一只兔子窜出麦地收尾,别具匠心。请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

    选做任务:考试结束后,同学们可根据上述提纲,也可自选角度,为《有兔子的田野》写作一篇完整的小说鉴赏论文,向“宝安初语”公众号投稿,编辑老师会择优发表。(该任务不计入总分)

五、作文(共48分,写作45分,书写3分)

  • 8. 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任务A:《道德经》说“少则得”,生活却总诱惑我们追逐更多:盲盒、文具越买越多,衣柜越塞越满,旅行清单越拉越长。停下来,为生活做减法,心灵才能得以呼吸。

    请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以“精简成就丰盈”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任务B:清醒地直面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智慧在困境中突围,能让我们不断了解自己,超越自己。

    请以“这个问题,我有办法”为题目,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要求:请在任务A、B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不得套作、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