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捷报       喧嚷       嘹亮       风烛残年 B、迁徒       淅沥       侍弄       人声鼎沸 C、瘫痪       云宵       徜徉       取义成人 D、枯燥       取诀       私塾       妄下断语
  •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镜(líng)       默(qiān)       清(chéng)       任劳任(yuàn) B、(hè)       酝(liàng)       蓄(chù)       咄逼人(duō) C、山(lí)       干(sè)       变(tuì)       呼朋伴(yǐn) D、(qí)       狭(yì)       嗡(wēng)       血雨风(xīng)
  • 3、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拖着锁链,而是为了展开双翼。

    ——雨果

    这句名言引发了你哪些感悟与思考?你可以叙述事件,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发表观点展开论述,还可以……

    要求:

    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等。

  •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小题

    寒塘

    【唐】赵嘏

    晓发梳临水, 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 一雁度南楼。

    (1)诗的一、二句表现了秋水________的特点。

    (2)请从内容、情感的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寒塘》相近的一首,并简述理由

    A

    B

    C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闻 雁

    【唐】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秋 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 5、【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

    [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玕(láng gān):像珠子的美石。③潆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荠(jì):荠菜。⑥舁(yú)夫:轿夫。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水尤清                         (2)然不动

    (3)西折纤秀长曲                    (4)则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2)、翻译下列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3)、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
    (4)、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
  • 6、为了了解Deepseek的功能,小文进行了多次实践。请你阅读并完成任务。

    【小文与Deepseek的三次对话】

    【Deepseek的三段回复内容】

                        

    问题: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奶奶介绍支付宝的支付原理。

                 

    支付宝作为一个复杂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其支付原理涉及多个环节和技术。从用户发起支付请求到资金到账,整个过程都需要依赖先进的技术架构、严格的安全机制和高效的后台支持。通过合理的风险管理、多样化的支付方式以及持续的技术创新,支付宝能够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支付服务。这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更低的交易成本、更高的客户满意度以及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1.支付宝是什么?

    支付宝就像一个“电子钱包”,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看不见的钱包,里面装着你的钱。通过手机上的支付宝应用,你可以随时随地管理你的钱。

    2.怎么把钱放进支付宝里?

    就像把钱放进实体钱包一样,你可以把银行卡里的钱转入支付宝。只需要在支付宝里绑定你的银行卡,然后按照提示操作,钱就会自动进入支付宝。

    3.怎么用支付宝付钱?

    当你在商店买东西时,商家会给你一个二维码。你只需要打开支付宝,点击“扫一扫”,对准二维码,输入密码或者用指纹确认,钱就会自动从支付宝里转给商家。就像用钱包里的钱买东西一样方便。

    1.支付宝就像一个“电子钱包

    钱包:就像你平时用的钱包一样,支付宝也是一个装钱的地方。只不过它是“电子”的,不用带现金出门。

    怎么用:你可以把银行卡里的钱“放进”支付宝里,然后用它买东西。

    2.支付宝里的钱就像“零花钱”

    零花钱:支付宝里的钱就像是你平时放在

    口袋里的零花钱,随时可以拿出来用。

    怎么赚:你可以通过绑定银行卡,把钱从卡里转到支付宝里。

    3.支付就像“碰一碰”

    碰一碰:支付宝有一种功能叫“碰一碰”,就像用钥匙开门一样简单。你只需要把手机靠近商家的设备,就能完成支付。

    怎么用:不需要输密码,也不需要找零钱,轻轻一碰就完成了。

    A

    B

    C

    (1)、请结合对话,“Deepseek回复内容A”最恰当的回复对象是(       )
    A、读小学的弟弟 B、支付宝高层管理人员 C、没有多少文化的老爷爷
    (2)、请为“Deepseek回复内容C”选择恰当的问题(       )
    A、请介绍支付宝的支付功能 B、请为支付宝的高层管理人员介绍支付宝的各项功能 C、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老爷爷介绍支付宝和它的支付功能
  • 7、石匠留下的歌

    何立伟

    ①沿一条仄仄的石板路,从山外头来了一个石匠,在水碾子坊前歇脚。

    ②他把背上的褡裢往地上一摆,褡裢里便发出来金属的钝响。侧耳,听了听水碾子坊里碾谷的嗡嗡声,他大声说:“碾子要凿了哦!”

    ③爹正在水碾子坊里扫谷。提着高粱帚子出来,见是陌生客,忙取了紫竹烟筒递过去。那石匠其时已将一根纸烟夹在食指与中指之间了。

    ④似乎从那陌生客紫红的脸膛,以及他吸纸烟的派头上,看出其人的不凡来了。

    ⑤水碾子正要凿槽咧,很快就讲定了工价,无争无吵,各自一派让得三分的气度。那石匠绕碾子转了三圈,也并不发表阔论交谈。从裢里取了锤凿,水碾子坊里,就叮叮当当热闹了起来。四面的苍苍郁郁的山壑里,一时贮满了这十分好听的声音。

    ⑥先前这水碾子终日碾谷,其音清越,其韵悠扬,好比寨前的四妹子,不紧不慢,打出好听的出歌来。后来,日日磨,日日磨,磨平了石槽,碾子就一声一声闷如沉雷了,不再动人。不再亲切。

    ⑦天热起来,他就索性打起赤膊,凿。他膀大腰圆,甩锤子的时候,上身的肌肉有规律地滚动。汗水使他宽阔的胸膛油着异彩。简直那不是血肉之躯,简直那本身就是一錾一錾凿出来的。像一尊石雕。

    ⑧拿来了蒲扇,拿来了茶罐,拿来了切得极细极细的烟丝,爹吩咐:“你好生招呼石匠师傅吧。”我说:“好。”爹放不下心又吩咐:“这石匠一定见过世界,莫要让他笑话我桃花寨人不晓得礼数。”我说:“好!”

    ⑨我就同他打扇,将酽茶斟得满满的,双手稳稳递与他。请他歇憩,请他喝茶。手里捏一把爹平日藏在柜里舍不得吸的,切得极细极细的烟丝。

    ⑩而我主要想同他谈讲。只想他是见过世界的,那重重的山外头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呢?有山歌打得如同四妹子一样好听的么?有日夜转动的水碾子么?有切得极细极细而舍不得吸的烟丝么?……

    ⑪他却默默喝茶,默默吸烟,默默歇憩。从鼻孔里口角里喷出的烟云浓浓的、辣辣的、也是默默的。

    ⑫但顷刻他又拿起了锤子。烟蒂于是在脚边断续着残烟几缕。山谷里,而且飞翔着钢与石的回音。很长的一声一声。仿佛四山里万人千人在凿岩取石,你呼我应。

    ⑬好像他是不晓得什么疲劳的;好像他是不愿同我这小孩子讲的;好像那硬邦邦的石头,才是他的好朋友。我的心里盈满了小孩子不被大人理解和尊重的委屈。

    ⑭后来又歇憩的时候,我终于极恳切地同他说:“说个故事我听吧。说个故事!”

    ⑮“故事?什么故事?”他放下了锤子。

    ⑯真的,什么故事呢?竟不晓得这个世界有哪样一些故事。

    ⑰于是我说:“随便你同我讲点什么吧。反正我什么都不晓得。”

    ⑱“等你长大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了,你就会什么都晓得的。用不着别人讲。用不着。”他将那多茧的厚实的手掌放在我的脑壳上,[A]你还小你还不懂事。生活里头有的是酸甜苦辣你只能够尝不能够讲。讲不出。生活里头没有故事。

    ⑲好久了我才说:“那就打一个山歌吧。”

    ⑳歉意的一笑,摇摇头,他又去凿那磨槽。洁白的石砾在錾子尖上跳跃,落在地上,落在他的裤褶缝里,如一层层雪粉。

    ㉑直到黄昏从山沟里溢了出来,才将那叮叮咚咚的锤声淹没掉。而这时,那很大的碾槽,正凿得如一朵刚刚绽放的山茶花。

    ㉒只有掌灯吃夜饭时,才看出他累了,倦了。爹招待他,用了好香的米酒,用了荷包煎蛋,和一条腊得透明的麂子腿。那麂子,还是去冬大雪封山时,爹在鹰嘴岩打的。好肥的麂子。爹舍不得吃,除非来了贵客。

    ㉓爹问他这问他那。爹这人,就景仰见过世面的人。而那石匠总是回答的很少,很有分寸。你总觉得他不肯说出来的东西必定深奥,但他不说,你并不觉得失礼。他那紫红的脸膛,有力的鼻梁,深刻的皱纹,使你感觉到他是一部书,但谁也无法打开。爹只好死劲地敬酒。

    ㉔“多谢。喝不得了。明日赶早,我还要行路。”

    ㉕“往那边走?岩陀,还是檀木坡?”

    ㉖[B]哪里有工夫做就到哪里去。石匠嘛走四方吃四方。

    ㉗他笑了一下,笑得好淡。起身,打一轮拱手,他晃晃地朝东厢房走去。

    ㉘第二日天刚放明,爬起来我就要去找石匠。要问他,见了世面的人,为什么不会讲故事不会打山歌?

    ㉙爹朝水闸走去,说:“这时候才起来,石匠他走了咧!”

    ㉚跑到高处,朝雾中的石板路望去,终于看见了他那朦朦胧胧的背影。其实无法说那是背影,整个的只是小小的一个黑点了。那黑点,在这迷蒙的天地之间,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就消失在了晨雾之中。他走了。同他来时一样,同他吸烟凿石时一样,是默默的,无声无息的。天和地,好大呵!

    ㉛哗啦——爹把水闸扯开了。蓄了一夜的溪水,扑过来,攀住染满了青苔的木轮了,木轮子就滚动起来,吱吱呀呀地带动了水磨,这清新的空气里,就颤动着它那好听的声音了。

    ㉜比先前还要好听些!清越。悠扬。娓娓地,悄悄地,向你叙述着什么。

    ㉝什么呢?你说不甚明白。但你于这不甚明白之中又实在明白了许多事理。

    ㉞我长大了。

    ㉟后来我一直觉得,这终日流淌的水碾子的声音,是那个默默的石匠,留下的一支很长很长的歌,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

    (选自《人民文学》1983年06期,有删改)

    ◎梳理笔记

    ◎聚焦人物

    ◎探究视角

    (1)、根据小说内容,补全笔记。
    (2)、关联前后描写是深入理解小说人物的妙招。结合以下语句,联系上下文,分析石匠形象。

    [A]“唉,你还小,你还不懂事。生活里头有的是酸甜苦辣,你只能够尝,不能够讲。讲不出。生活里头没有故事。”

    [B]“哪里有工夫做,就到哪里去。石匠嘛,走四方,吃四方。”

    (3)、关注反复之处,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中“爹”这一次要人物的作用。

    手里捏一把爹平日藏在柜里舍不得吸的,切得极细极细的烟丝。

    好肥的麂子。爹舍不得吃,除非来了贵客。

    (4)、小说以“我”回忆少年时代往事的儿童视角讲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参考提示,结合文章内容阐述。

    提示:

    儿童视角是小说借助儿童的眼光或口吻讲述故事。比如《故乡》中迅哥儿的视角为读者构筑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世界……

  • 8、某同学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做了下面的选项,其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B、书中《诗第十二》论述了从汉武帝时期至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展现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C、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其中《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D、根据《说文解字》中造字的六个条例说明,“人”“言”为“信”,“信”是会意文字,“江”“河”是形声字。
  • 9、默写。

    诗文绘景:诗文中有陶渊明“(1)芳草鲜美,”的美丽桃林;有柳宗元“青树翠蔓,(2) , 参差披拂”的葱郁树木。

    诗文传情:《关雎》中有君子对窈窕淑女“悠哉悠哉,(3)”的无比思念之情;《式微》中在泥地里耕作的劳役者看着满身的淤泥,不禁发出(4)“”悲歌质问;王勃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唱出(5)“”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诗文咏志:孟浩然在《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巧妙设喻,用“欲济无舟楫,(6)”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

  • 10、光阴行色匆匆。形形色色的人行走在光阴的遂道中,有人矢志不渝,也有人朝三暮四。人们常感叹:“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面对韶光易逝,面对斗转星移,面对白驹过隙,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岁月。时光会带走一切,时光也会给予一切。就让我们摆脱人生的罚绊,感恩时光的馈赠,采撷最美的诗意。
    (1)、请选出文段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光易逝(A.shào   B.sháo)赠(A. kuì B.ɡuì)

    (2)、校对时发现文段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遂道 罚绊

  • 1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线上教育即E-learning,是以网络为介质的教学方式,通过应用信息技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内容传播和快速学习的方法。

    材料二:利用互联网进行在线学习的方式已逐渐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一方面,网络为教育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大部分人有机会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实现个性化教学;但另一方面,线上教育也有很多劣势,如互动性差,技术不够成熟等。

    材料三:新浪网潘程《十年内,线上教育将成主流》一文披露iTutorGroup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杨正大博士观点:在未来十年内,线下教育终成辅助,线上教育才是主角。

    材料四:知网署名徐博、黄卉的文章《线上教育无法完全取代线下教育》认为,线上教育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弥补了以往教育存在的一些不足,但同时也带来了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和因时施教的问题,因此线上教育只是辅助,要完全取代线下教育是非常困难的。

    (1)结合上述材料以及疫情期间你的学习体验,谈谈你对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认识。(字数在100字以内。)

    (2)根据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学习方案,各地区开展了在线学习的新型模式,家校携手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律、自强意识。但小明借此机会玩手机,甚至沉迷网络游戏,请你以好友身份,给小明写一段劝告的话。(字数在70字左右)

  • 1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目前,美国和英国先后就是否批准《疫情隔离条约》写进宪法进行了全民公投,由于反对票过半,而且未获通过。 B、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C、疫情过后各地中小学陆续复课,石室联中深入排查各种隐患,实行错时进餐制度,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氛围。 D、在“直播带货”等销售新模式下,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我国将会因此有1亿贫困人口脱贫,提前实现脱贫目标。
  •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热播电视剧《人世间》里的主要演员都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明星。 B、中考前百日誓师大会虽已远去,但同学们对当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 C、山东健康码升级成金色,为推广疫苗接种、形成群体免疫推波助澜 D、在采访中,他为我们讲述着抗美援朝中一段鲜为人知的惨烈故事。
  • 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miǎn)          摇(yì)        广(mào)        成吉思(hàn) B、杂(cān)            伤(zhòng)   器(mǐng)       自惭形(huì) C、旗(jīn)             然(wàng)   睥睨(pìnì)        战战兢(jīng) D、沆砀(hàngdàng)   锱铢(zīzhū)   荣(yīng)        筹交错(gōng)
  • 15、下列故事出自《水浒传》,如果要你以“合作”为话题发表议论,请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一个情节作为你表达观点的依据,并简述理由。
    A.大闹桃花村B.汴京城卖刀
    C.智取生辰纲D.三打祝家庄

    我选择                , 理由:                                                              

  • 16、下面关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情节有一处与原著有出入,请指出并改正。

    鲁提辖在酒楼与李忠、史进一起喝酒,无意中得知郑屠强骗金翠莲,于是路见不平,出手相助,结果三拳打死了郑屠。鲁提辖因此被官府抓走。

  • 17、名篇名句默写。

    (1)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3)此中有真意,。(陶渊明《饮酒》其五)

    (4) , 白露未晞。(《诗经·蒹葭》)

    (5)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大风过后,黑云涌动,天空阴沉迷蒙,秋雨即将到来的两句是:“。”

  • 18、阅读下面苏东坡的两则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注:①这是苏轼写给朋友董传的一首诗,预祝他金榜题名,董传当时在凤翔穷困潦倒,但很有才气,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乙】

    臣自颖移扬,过濠、寿、楚、泗等州,所至麻麦如云。臣每屏去吏卒,入村落。访问父老,皆有忧色,云:“丰年不如凶年。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若丰年举催积欠,胥徒在门,枷棒在身,则人户求死不得。”言讫泪下,臣亦不觉流。又所至城邑,多有流民……

    臣闻之孔子曰:“苛政猛虎。”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臣窃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

    (节选自《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入村落(亲自) B、臣亦不觉流(眼泪) C、臣窃之(揣测、估量) D、苛政猛虎(在于)
    (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水旱\杀人百倍\于虎 B、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水旱杀人\百倍于虎 C、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水旱\杀人百倍于虎 D、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旱\水杀人百倍\于虎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中的颔联“踏槐花”源自“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指学子忙于春游活动。 B、甲诗中的颈联写董传身处失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C、乙文写苏轼深入民间体察民情,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D、乙文中当苏轼知晓百姓苦于官府催债难于活命时,就如实上奏朝廷并希望施行仁政。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2)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

  • 19、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望春风

    一夜之间,田野山间的野菜被微风吹绿了——几次探头探脑后,终于在黎明到来之前晕出活泼泼的一片。在人们的翘首盼望中,春天终于如约而来。

    ②路边的大树开始褪去了枯黄,和田间的桃枝一起绽出新叶。我也受到了感染,心情顿时明媚了许多。路上行人明显多了起来,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喧嚣。不时看到戴着口罩、装备齐全的骑行者,他们塌下身子,双手稳稳地攥住把手,如一尾尾灵活的鱼儿,在车流的汪洋中穿行。

    ③第一批被春天唤醒的,总是乡间的农人。在乡村,春风是人们最好的朋友。它把山坡吹绿,把枝头的新芽催绽,与田野上每一个守护着土地的人不期而遇,带来花的清香与叶的肥嫩。

    ④疫情逐渐缓解,卡口渐次开放。麦子地里,农业站的技术管理员在查看麦苗长势,指导农民除草施肥、喷洒农药。苹果地里,果农们在为果树剪枝、开沟、追肥。农民们终于回到那片一生难以割舍的土地,扑向那地毯般铺张开来的田野,不错过惊蛰前后的每一个日子。

    ⑤郊外田畦都齐齐整整,荠菜花满坡满地,不时能看见三五个人戴着口罩在麦地里挖野菜。那些肥嫩的荠菜、苦菜子被人们摘下,收进随身带来的布袋、提篮中。在挟裹着乡土气息的清风里,他们带着满心的喜悦回家,品尝这大自然恩赐的美味。

    ⑥姜地里,一家家姜农戴着口罩,扛犁带锨,拉着竹竿和塑料薄膜,提着推着正月里在土炕上生的姜芽,开始下地种姜了。干活干得起了兴,他们脱掉了羽绒服外套,忙得满头大汗。很快,白花花的塑料膜包上地畦,一大块黄土地就这样落了一层亮亮的白雪。

    ⑦村庄路口,一个穿深绿棉衣的老太太正拉着一个穿暗红外衣的老太太的手,隔着彼此的口罩,絮絮地嘱咐着什么。两位老太太都是70多岁的年纪,干瘦矮小的身体,核桃般沟壑纵横的面孔,灰白的头发。两人拉扯了一会儿,红衣老太终于离开绿衣老太,走向马路对面,步子缓慢,但是很沉着,稳稳的,没有回头。春天的风依然凛冽,吹着老人灰白的头发、瘦小的身子。绿衣老太一直站在那里,目光始终追随着红衣老太。终于走到了路南侧的人行道上,红衣老太默契地回首,仰起菊花般的笑脸,挥舞着胜利的手势,向对面的老太太大声喊着什么。隔着一条路的距离,只能看到口罩在动。绿衣老太也挥起了手,大声地喊着什么,那笑容也如菊花般,层层叠叠。然后,红衣老太转过身,步子似乎轻盈了很多,继续向前方走去。

    ⑧她们应该是一对老友吧。疫情阻隔多日不见,红衣老太一定是惦记着闺蜜,于是穿过村庄路口去看望。离别时,绿衣老太不放心,执意要送老友,红衣老太摆脱了她拉扯的手,安慰说自己能走。老人过马路时故意走得镇静而从容,因为她知道,老友温暖的目光正陪伴着她前行。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文本第①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
    (2)、文本形象地描绘了疫情缓解后乡村中哪几幅劳动场景?请简要概括。
    (3)、文本中作者是如何刻画两位老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4)、一边是友情,一边是疫情。文中两位老人在疫情还未完全解除的情况下,为友情而相聚的行为,有人认为不可取,有人认为值得赞赏。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因为有“我”的努力,家庭会更温馨;因为有“我”的付出,集体会更加和谐:因为有“我”的奉献,社区会更加美好;因为有“我”的参与,城市会更添活力;因为有“我”,世界会更加精彩。

    请以“因为有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章不得出现影响评卷的人名、地名、校名等。④不得抄袭或套作要求:

上一页 463 464 465 466 46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