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同学们发现语文课要求阅读的许多名著都与英雄有关,但是同学们对“英雄”的认识各不相同,大家准备举办一次“何为英雄”的主题班会,交流分享对英雄的认识。

    【材料一】

    英雄是在国家、民族或人民面临危难时挺身而出的人,他们往往具有英勇无畏、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等精神品质。在战争年代,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如戚继光抗倭、杨靖宇抗日等,他们的英勇事迹展现了民族的气节和不屈的精神,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和平年代,同样涌现出了无数英雄。他们在科技、经济、文化、生态、教育等各个领域默默奉献,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努力奋斗。如钱学森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国投身国防科研事业,王继才守岛卫国32年等。一个国家和民族应该崇尚英雄,给予英雄应有的荣誉和地位,让英雄的精神得到传承和弘扬。同时,还要坚决捍卫英雄的尊严和权益,对任何诋毁、污蔑英雄的行为依法予以惩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出台,为捍卫英雄烈士的尊严提供了法律保障。

    【材料二】

    主题班会中,有“采访身边的英雄人物”这一环节,下面是采访方案:

                             

    【材料三】

    《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书中塑造的一大批鲜活的英雄形象、讲述的英雄故事,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其中的英雄人物更是身怀绝技,如鲁智深力大无穷,倒拔垂杨柳;“小李广”花荣箭法高超,能“百步穿杨”……

    (1)、结合材料一,简要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
    (2)、请你将材料二中的采访方案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语言简洁、条理清晰。
    (3)、小欣同学发现下列《水浒传》中的英雄也身怀绝技,其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用——擅长计谋          公孙胜——通晓法术 B、时迁——飞檐走壁            安道全——医术高明 C、张顺——水下功夫        戴宗——日行八百里 D、林冲——刀法厉害       张清——善用飞石
  • 2、名篇名句默写。

    (1) ,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2)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3) ,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4)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两句,表明自己所交往的人中没有平民百姓,都是高雅之士。

    (6)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喻指自己虽已经脱离官场,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与命运的两句是“”。

  •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 , 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释】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杜甫此时客居阆州(今四川间中)。②雪岭:四川西部的雪栏山。杜甫作本诗时,蜀地西北的三州已被吐蕃军队攻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题《岁暮〕让人有一种“岁云暮矣多北风”的凄凉之感,给全诗定下了低沉的感情基调。 B、首联的“还”字隐含着诗人的慨叹,说自己没想到这里仍有战争,表现了时局的艰难。 C、颔联“烟尘”“鼓角”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唐军积极备战、所向披靡的情形。 D、“天地日流血”从时空角度写出了战争波及范围之广及持续时间之长,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2)、末句“寂寞壮心惊”包含了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闯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迁阔而熟烂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 , 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动笔如飞 属:属于 B、先王之政故也 法:效法 C、经术正所以世务 经:治理 D、诸役相继并兴     兴:兴起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间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 B、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 C、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 D、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安石少时酷爱读书,思维敏捷;成年后做事果敢,有改变社会风气的远大志向。 B、王安石认为,后世很多处理政务世事的所谓“大儒”,全都是才能平庸之人。 C、王安石认为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当时最迫切的事情,这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D、王安石很早就有变法的思想,他在当政后,得到了皇帝的支持,果断推行了变法。
    (4)、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2)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 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     )。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

    A、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 B、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 C、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 D、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
  •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日晕常见于春、夏两季,近期如此频繁地出现,是因为与这段时间的气象特点有关。 B、近年来,绵阳市体考必考项目采用的智能化测试方式使考试更加公平、公正和透明。 C、规模空前的珠海航展不仅吸引了全球航空航天界,更展示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强大实力。 D、今年春季的校园艺术节,在各年级师生的精心组织、协同推进、周密计划下顺利开展。
  •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李教授虽然学术造诣颇高,但他依然不耻下问 , 经常向年轻人请教新兴的方法和技术。 B、曾经的他取得一点成绩后就变得目空一切,在事业上逐渐故步自封 , 最终走向了失败。 C、兰书记来到岛上,看到眼前渔村海枯石烂的情景,下定决心,要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 D、人工智能引发的隐私泄露、伦理道德困境等争议,使其始终处于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
  • 8、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选聘 挚友 重峦叠嶂 家喻户晓 B、烦琐 荒僻 天轮之乐 相濡以沫 C、聪颍 踌躇 心不在焉 潜心贯注 D、笼罩 驰骋 故弄悬虚 大庭广众
  • 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序(zhì)     澎(pài) 深痛绝(è)       负顽抗(yú) B、越(zhuó) 拭(kāi) 人不倦(huì) 悲天人(mǐn) C、育(pǔ)       杀(mǒ)       忍俊不(jìn) 海市楼(shèn) D、如(pì)       望(liáo) 安营寨(zhā) 垂珠联(lóng)
  • 1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芸芸众生,“小人物”是世界的主体。他们没有传奇的经历、壮丽的事业,没有深湛的学识、豪迈的言语,却给人带来一种平实、真切、直达内心深处的感动、欣喜……在你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小人物”?你是否也遇见过这样的“小人物”?

    材料二: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袁枚

    请以“小人物,让我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要求:①文体自选:横线上可填“愧怍、感动、幸福、欣喜、成长”等。②内容充实具体。③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 11、微写作

    《台阶》中对父亲的神态描写可谓精妙传神,如“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专注的目光”透露出了父亲对别人家高台阶的羡慕和向往的心理。请你也模仿文中的写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的面部神情,以表现人物在某种特定环境中的某种心理(150字左右)。

  • 12、名句默写

    (1) , 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2)深林人不知,。(《竹里馆》)

    (3)《春夜洛城闻笛》中,由听到“折柳”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4)《晚春》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句子是:

  • 13、古诗词鉴赏,完成下面小题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园东望路漫漫”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B、“马上相逢无纸笔”写作者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返京的使者。“逢”字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C、“双袖龙钟泪不干”带有夸张的意味,仍不失真实,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真情实感。“龙钟”即年迈的意思。 D、这首诗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之情,感情真挚。
    (2)、有人认为《逢入京使》中“双袖龙钟泪不干”的浓墨重彩与“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是矛盾的,你是否认同?结合内容进行赏析。
  • 14、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目相待          刮:擦拭 B、往事耳     见:了解 C、尔安敢吾射   轻:轻视 D、但微之     颔:下巴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的是(            )
    A、钱不沾湿             康肃笑遣之 B、蒙辞军中多务     公亦此自矜 C、大兄何见事晚乎   以我酌油知 D、始就学            取一葫芦置于地
    (3)、对上面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借助简短的故事阐明了深刻的道理。甲文告诉我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乙文则可以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B、两个故事都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孙权善劝,既有作为君王的威严,又对下属亲近、关心,极富智慧;陈尧咨对卖油翁的质问怒斥,表现了他傲慢暴躁的性格特点。 C、甲乙两文都注重了详略的安排。甲文详写“劝”,略写“学”。乙文略写陈尧咨射箭,详写卖油翁演示倒油绝活的过程。 D、甲乙两文在写法上略有区别。甲文注重以对话刻画形象,言简意丰,富有情味。乙文则主要以动作刻画形象。“睨之”“但微颔之”表现卖油翁对陈尧咨的箭术并不赞赏。
    (4)、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的文言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 15、“沙漠里养不出牡丹花来”常用来比喻恶劣的环境让人难以成功,甚至无法生存。请结合《骆驼祥子》中的相关情节,表达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 16、下列关于《骆驼祥子》的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以主人公祥子的奋斗、挣扎和毁灭为线索,是祥子一生的记录。 B、小说中虎妞嫁给祥子后,希望祥子拉车养家,但祥子却提出用虎妞的嫁妆买车出租来养家,后因祥子生病耗光了所有的积蓄。 C、老舍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风尚及运用的群众语言,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D、祥子的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 17、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阿长与〈山海经〉》(节选)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中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

    ②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③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④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⑤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⑥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⑦“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⑨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⑩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结合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能看出“我”对长妈妈的感情是变化的,由不耐烦到敬佩,乃至感激。 B、选文可以看出阿长虽没文化、粗俗,但心地善良热情、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C、课文开篇先写“我”对阿长的厌恶和不大佩服,后文写不识字的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令“我”震悚、感激,这是欲抑先扬的写法,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真实。 D、选文中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的“神力”是指“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2)、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人物

    对我的态度

    这样写用了③_________手法,作用:④_________。

    远方叔祖

    ①_________

    别人

    “不肯真实的回答我”

    阿长

    ②_________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中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

    (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4)、鲁迅家是个没名没姓的女佣,不同身份的人对她有不同的称呼,鲁迅的祖母叫她“阿长”,鲁迅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叫她“长妈妈”,而“我”平时叫她“阿妈”,只有在憎恶她的时候才叫她“阿长”。其实到写作时,作者对长妈妈已经是满怀敬重和感激了,为什么作者还要选择一个他憎恶时才叫的称呼放在题目中呢?作者在文中写了长妈妈很多事,为什么独独选择一个《山海经》放在文题中呢?这两个问题请你探讨其中一个 , 并阐释自己的理由。
  • 18、请从以下清明节的习俗中选择一个,简述这一传统习俗的意义。

    A.扫墓                 B.踏青                 C.放风筝             D.寒食

    用下列句式完成:我选择 ,它的意义在于:

  • 19、下列关于课文的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共8个乐章,本文是其中之一。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本诗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及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B、《木兰诗》这首长篇叙事诗,以“不知木兰是女郎”为构思核心,既展现木兰的英雄气概,又表现了她的少女情怀。 C、《卖油翁》作者是欧阳修,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除欧阳修外,还有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D、《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现代诗人臧克家先生的作品,臧克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本文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的一生。
  • 20、在算法重构认知版图时代,AI是“帮手”而非“手”,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培根曾在《新工具》中警示:“跛足而不迷路者,胜过健步如飞却误入歧途之人。”纵观人类历史,从用火到造铁,从发明蒸汽机、内燃机到创造互联网          

    ①然而人类文明伟大之处,就在于具有足够的智慧与韧性。

    ②每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工具的应用,都会对人类经济社会造成“震颤”。

    ③毕竟,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正是我们解锁更多原创性创新,走向前沿的好时机。

    ④以清醒的思辨力为刃,方能游刃有余。

    ⑤驾驭AI,亦是如此。我们须善假于物而不失本心。

    ⑥总能克服时代的“阵痛”,不断创造又“驯服”技术,趋利避害、更好造福自身。

    A、⑥⑤②③①④ B、②③①⑤④⑥ C、⑥①②⑤④③ D、②①⑥⑤④③
上一页 426 427 428 429 43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