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新航路开辟后,中国逐渐开始感受到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配备着大炮的西欧殖民者的船舶也出现在中国的海面上,并对中国发动了侵略。以下哪一选项可以证明这一说法(   )
    A、沙俄侵占雅克萨地区 B、倭寇进犯浙江台州 C、葡萄牙进犯广东屯门岛 D、蒙古准噶尔在新疆发动叛乱
  • 2、东晋时期的高僧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到达天竺,并在此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其中“天竺”是指
    A、波斯帝国 B、德里苏丹国 C、笈多帝国 D、阿拉伯帝国
  • 3、公元前9世纪,希腊人根据腓尼基字母表增加了元音字母。希腊字母又由厄脱鲁利亚人传给罗马人,形成拉丁字母。在腓尼基字母表上还分化出阿拉马字母,由此产生了阿拉伯字母。这表明
    A、欧亚文明间交流的历史悠久 B、腓尼基字母是文字的起源 C、字母文字有利于学习使用 D、腓尼基文化水平世界领先
  • 4、据考古发现,大麦、小麦最早出现在西亚,水稻、粟和大豆最早出现在南亚和中国,甘薯、玉米则最早出现在中南美洲。据此可知(     )
    A、农业耕作推动了人类文明兴起 B、亚洲地区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 C、农业是文明诞生最显著的标志 D、早期人类文明已出现农耕分工
  • 5、“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该段文字出自于(     )
    A、中共十七大报告 B、中共十八大报告 C、中共十九大报告 D、中共二十大报告
  • 6、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中国经历了从被动应付、一般性参与、主动参与到主导参与的过程,下列属于“主导参与”的表现有(       )
    A、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提出“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C、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D、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性事务
  • 7、“自中华民国的名称确定以后,帝制被抛入茅坑,便再也爬不起来了……无论帝制也罢,复辟也罢,都很快地塌台……”。这主要说明辛亥革命(       )
    A、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推翻了传统封建专制制度 C、促进了社会习俗变革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8、下侧坐标图中,中间的Z曲线体现的是

    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进程 B、中国近代化探索历史进程 C、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 9、梁启超在评价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     )
    A、宣传民主共和 B、编译学习西学 C、批判传统儒学 D、传播马克思主义
  • 10、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对郑和下西洋评价说:“东方的航海家—一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
    A、体现了中国人的和平友善 B、彰显了朝贡体制的优越性 C、推动了当地商品经济发展 D、扩大了中国对外交往范围
  • 11、金朝实行猛安谋克制,其成员平时在各自部落内从事狩猎、捕鱼劳动,一遇战争,青壮年便应征召去打仗,并自备武器、军马和粮草。据此可知,猛安谋克制度的特点是(     )
    A、因时而变 B、沿袭汉制 C、兵农合一 D、南北分治
  • 12、南朝时期,多由士族担任的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地位很高,但没有实权; 多由庶族担任、负责传宣诏命的中书舍人受到重用,“既总重权,势倾天下”。这一设计(     )
    A、基于强化皇权需要 B、意在防止政治腐败 C、导致中枢权力失衡 D、淡化门第等级观念
  • 13、西周时期的用乐是以钟、磬、鼓为主的打击乐,春秋战国时期,丝竹管弦类乐器因短促悦耳而活跃起来,起到“调民”“和民”作用的金石之乐渐遭废弃。这一变化体现了(     )
    A、享乐主义四处蔓延 B、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C、分封制度的崩溃 D、统治者的腐朽生活
  • 14、2021年,浙江省博物馆组织“玉·见——红山·良渚文化展”,两种同一时期不同区域的文化,穿越千年时空,终于在此相遇。以下两件展品共同见证了中华文明的(     )

    A、多元一体 B、封闭保守 C、自成体系 D、连绵不断
  • 15、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不断成长,人文主义思想得到逐步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举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三杰”中的两位代表人物。
    (2)、列举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3)、谈谈你对人文主义思想的认识。
  • 16、

    探索·实践·变化

    材料一   《政府论》是洛克倾注多年的心血之作。在这部著作中,他对近半个世纪英国政治思想领域的斗争进行了清理和总结,为新政权提供了理论论证。

    洛克法治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强调依法行政,即用法律约束和限制行政权力(即王权)。他指出,在君主专制政体中,君主只是用心血来潮或毫无约束的意志代替法律,而没有任何准绳和规定约束君主的行为。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用“光荣革命”后的史实说明英国政治变革是如何体现洛克思想主张的。

    材料二   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对唯物史观作了较系统的论述,论证了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阐述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

    在革命实践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决捍卫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断扩大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健康发展。

    ——据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新。结合所学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代表人物

    主张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2006)

    认为“福利国家”巨大的日常开支成为国民经济中沉重的财政负担。实行这种制度,就会有“太多的人终生依赖他人生活”,主张废除“福利国家”。

    【美】保罗·萨缪尔逊(1915—2009)

    认为“福利国家”实现了充分就业,实行了公平的财富和收入分配,创办了各种福利设施。断言“福利国家会长期存在下去”。

    ——摘编自李琮《对“福利国家”的一些认识》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的认识。
  • 17、近代以来,全球海路大通使全球建立了初步联系,改变了世界面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知识的积累使欧洲水手能够把世界各地区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是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影响着全世界各个社会。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变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人类群体的大规模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融合。

    材料二   美洲土著经历了混乱和破坏:来自东半球的疾病蹂躏着当地居民,有时甚至摧毁了整个社会。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数百万的黑人奴隶被强制移民至西半球,他们在那里做牛做马,在困苦中挣扎,饱受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摧残。

    ——以上材料均摘自本特利《新全球史》

    (1)、写出“全球网络”建立的标志。根据材料一,概括这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全球网络”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两个被摧毁的美洲文明的名称,并从族群变化的角度,分析殖民扩张给美洲带来的影响。
  •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施的经济措施包括:加大公共事业开支;制订经济发展计划;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进行调节。这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A、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B、采取自由放任政策 C、采用计划经济体制 D、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 19、《联合国宪章》规定: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这表明联合国的宗旨是(     )
    A、促进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 B、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C、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 D、积极推动多极化格局
  • 20、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促进社会发展,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下列项中,属于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B、华沙条约组织的诞生 C、不结盟运动的形成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