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12-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
    A、社会历史的倒退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 2.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 3. 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 4.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 5.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    )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C、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D、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 6. 《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 7. 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
  • 8.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宋朝(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 9.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 10.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 11. 某中学开展“古代中国政治”为题的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下列论文题目,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
    A、《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试论内外朝格局的形成与皇权的加强》 C、《三省六部制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D、《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 12. 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
  • 13.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 14.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 15.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B、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 16. 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 17. 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    )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 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 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18. 著名维新人士容闳与友人论时局时说:“汝以为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中国下层愚氓,民气已动,将及于士大夫。”容闳在这里(    )
    A、肯定义和团民众蕴藏的力量 B、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 C、强调义和团民众的愚昧无知 D、指明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源
  • 19.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中关于某次会战的解说词:“这些人用他们的生命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用他们的鲜血改写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们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的侵华策略”。这次会战(    )

    ①表明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日决心  ②体现了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精神

    ③打乱了日本侵略者的战略部署     ④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20.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    )
    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 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21.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 22. 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反映的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B、《资政新篇》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 C、《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是太平天国进行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 D、《资政新篇》表达了农民的理想与追求
  • 23.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强调辛亥革命( )
    A、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 B、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 D、推动了中国社会移风易俗
  • 24.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

    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25.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二、材料分析题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秦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指什么?
    (2)、结合史实,说明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在选官制度上的体现?带来了什么影响?
    (3)、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概括其主要做法?
    (4)、综合材料二、三、四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军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的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2)、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做说明
    (3)、据材料三概况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 28. 一百年前,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济、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的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说明“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
    (2)、材料一、二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如何理解“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