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生长受到了封建势力的阻碍,它需要得到国王的保护以制止封建贵族对城市的骚扰和镇压发生在城市中的暴乱……为了保护这种(跨国贸易)经济活动,国王必须强化本国的秩序,负责修筑本国范围内的道路、桥梁……这些都要求国王必须采取措施集中其领土内的资源,以满足国际性物流所需要的条件……随着这种权力的增强,统治者据此把自己定位在了“公共福利”的维护者上。

    ——丛日云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世界性交往使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棉布、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量也大大增加。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伦敦、巴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意大利成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

    ——摘编自熊家利、彭顺生《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扼要说明欧洲中世纪工商业、城市、专制王权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简析中世纪王权强化对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贸易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
  • 2、阅读有关秦汉制度和兴亡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滑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嬴政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政府才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

    ——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
  • 3、20世纪70年代,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爆发了“瑞典病”:巨额公共开支加剧了财政赤字,并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劳动积极性下降,生产增长率降低,产品竞争力下降,引发经济结构危机和失业率上升;企业、个人税务负担沉重,导致企业后劲不足,经济效益下降,国民收入增长缓慢。“瑞典病”的出现(       )
    A、反映出效益与公平的日益失衡 B、说明国家宏观调控存在严重缺陷 C、表明社会保障体系已亟需改革 D、折射出社会生产力水平快速下降
  • 4、20世纪40年代,好莱坞曾经拍摄过一系列正面表现苏联的电影,从苏联的视角对其进行了相对正面的刻画。而20世纪50年代之后,苏联在美国电影里的形象也很快出现了急转弯,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了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美国这一态度转变反映出(       )
    A、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B、国际形势影响价值观 C、雅尔塔体系走向瓦解 D、冷战聚焦于文化领域
  • 5、1945年,苏美英签署《雅尔塔协定》,苏联对日宣战的条件是:外蒙古现状需予维持;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并保证苏联优先权;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还苏联。这反映了当时国际社会(     )
    A、尊重国家主权独立得到了重视 B、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C、资本输出是列强侵略主要方式 D、国际法准则成为各国依靠
  • 6、墨西哥《1917年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领土以内的土地和水源为国家所有,国家过去和现在均有权将其所有权转让给个人,成为私人财产……国家直接控制所有矿物”。同时,墨西哥政府还要求外国公司必须领取政府颁发的特许使用证,方可进行生产。这些规定(       )
    A、彰显了民主与平等原则 B、旨在保护本国生态环境 C、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管控 D、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 7、“光荣革命”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新国王和王后接受了议会提交的《权利法案》,该法案规定了国王合法且有限的权利,建立了一个以依靠法治、选举的议会为基础的政府体系。这(       )
    A、促使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B、完善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C、使工业资产阶级跻身统治地位 D、推动了英国的民主化进程
  • 8、如表为孟德斯鸠考察历史和现实后关于国家政体的划分。由此推知,孟德斯鸠(     )

    类型

    特点

    统治原则

    评价

    专制政体

    君主权力无限,将个人意志视为一切

    恐惧

    坏政体

    君主政体

    君主依赖法律和贵族统治国家

    荣誉

    好政体

    民主政体

    主权属于全体人民

    美德

    好政体

    A、推崇君主立宪制度 B、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C、赞赏中国政治体制 D、错误分析法国现状
  • 9、读表,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15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

    1400年

    1500年

    1600年

    1700年

    1750年

    欧洲

    45

    69

    89

    115

    140

    亚洲

    224

    254

    292

    402

    508

    非洲

    74

    82

    90

    90

    90

    美洲

    30

    41

    15

    9

    10

    A、工业革命导致了欧洲人口稳步增长 B、近代化运动推动亚洲人口迅速增长 C、奴隶贸易导致美洲丧失大量劳动力 D、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各地区人口变化
  • 10、1498年,达•伽马率领的船队抵达印度的卡利卡特港,这也正是郑和下西洋时,展示天国德威的地方。当印度人问他们到来的目的时,达•伽马很简练地回答说“基督徒、香料”。导致东西方航海目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航海家与支持者的关系不同 B、支撑航海的经济形态不同 C、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差异 D、对于经济效益的重视程度不同
  • 11、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规定。法典的显著特点是它几乎没有留下解释的余地,概述了对各种违法行为的精确处罚。这一特点表明《民法典》致力于(     )
    A、确保司法适用的公平性和一致性 B、维护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的专政 C、突出体现法律制定者的主观意志 D、集中权力以维护庞大帝国的统一
  • 12、在欧洲中世纪,从理论上说,国王对贵族有管辖权,因为国王是土地分封终极的来源;可是由于每一个封建主只效忠给他土地的人,也就是他的直接封主,所以他可以不听国王或者其他任何人的话;他可以拿起武器和国王打仗,或者和其他任何人打仗。这可以用来说明,欧洲中世纪(     )
    A、贵族权力得到提升 B、世俗王权形同虚设 C、封建自治特征明显 D、封君封臣关系稳定
  • 13、如表中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创作于12世纪,反映了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是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

    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B

    《汉谟拉比法典》前言宣扬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法典的正文共282条

    《汉谟拉比法典》是研究古巴比伦封建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C

    (高丽史)的体例分为“世家”“列传”“志”等,详细记载了当时的历史;日本根据自己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笔画,创制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古代朝鲜和日本吸收中华文化,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D

    【美】伯恩斯、拉尔夫著《世界文明史》第3卷说到:“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

    美洲当时文化发展水平居于世界首位

    A、A B、B C、C D、D
  • 14、历史学家认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 ……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 兵和吏。 ……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     )
    A、文字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农业的发展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C、古代文明是祭司对神灵崇拜的结果 D、私有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
  • 15、下列所示的数字,是最初的书写样式。数字的发明者是(       )

    A、埃及人 B、印度人 C、希腊人 D、阿拉伯人
  • 16、卢沟桥事变,平津陷落后,国民党在华北的军队望风溃退。1937年9月八路军进入山西后,第115师首战平型关获胜,接着第129师夜袭阳明堡,第115师、第129师转战正太铁路,第120师挺进晋西北,揭开了游击战的序幕。这些战斗(       )
    A、扭转了华北战局不利的局面 B、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嚣张气焰 C、配合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 D、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 17、郑国曾于公元前706年派兵援齐国,帮助其击败了入侵齐国的北戎军队,而齐桓公更是凭借“尊王”和“攘夷”战略,为周王室和小国提供政治和安全保障。这本质上说明(     )
    A、分封制度逐渐瓦解的现实 B、齐国取代郑国成为霸主 C、“尊王攘夷”受到普遍认同 D、战争冲突促进民族交融
  • 18、唐代对市场的管理主要采取“市令”专管或由其他官员兼职掌控,严格管理各级市场空间的“直管模式”。宋代“市令”几乎消失,代之以在全国各地设置管理贸易的机构征收商业税,呈现出“以税代管”的特征。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B、政府财政面临危机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D、国家治理改弦易辙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指出,经济发展是以科教资源为中心,创投资源、市场资源、企业资源和文化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中要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关注供给侧和需求侧;经济发展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关注战略产业和新兴产业;经济发展要处理好区域适度集中和均衡协调的关系。

    ——据李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全球四大湾区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

    提取材料中整体或任意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清晰。)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0年,美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城市化率达到51.2%,这标志着美国初步完成了城市化。为此,美国城市基层治理日益成为重要课题。社区教会始终是美国社区生活与基层活力的核心源泉,教会深深扎根于基层社会。美国基层社会权力的过度分割使其缺乏统一的社会机制来确保城市社区的整体公共利益。美国社区邻里流动不断固化,并且泾渭分明。以芝加哥为例,部分白人社区流向黑人社区,却极少有方向垂直流动的例证,大量的则是社区之间的水平流动,即从富人区迁往富人区,从黑人区迁往黑人区。美国城市基层治理不断陷入困境。

    ——据陈辉《中美城市基层治理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市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强调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吸纳社会相关利益群体的参与,重视民众参与到决策的相关环节中。对于涉及民众的利益冲突,公共部门可以通过行政、司法等正式渠道以及社会中介组织等非正式平台予以协商解决。在城市基层治理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儒家思想的价值,强调邻里互帮互助,构建和谐友爱的邻里关系。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的治理需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从而将钢筋、水泥与混凝土的冰冷世界转变为充满温情、信任与互利互惠的城市共同体。

    ——据陈辉《中美城市基层治理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20年代以来美国城市基层治理陷入困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基层治理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城市基层治理的本质区别。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