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尚书·洪范》中箕子对周武王言,如对政事有疑问,在询问卿士和卜筮的同时,还要“谋及庶人”。这表明当时(     )
    A、权贵阶层毫无实权 B、国家决策体现民主 C、天下共主局面形成 D、国人可以影响朝政
  • 2、长江文明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长江文明都引领着中华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陆续发现了以玉器为主要随葬品的良渚文化大墓,琮、璧等玉礼器以及墓葬等级的差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达程度。2007年发现良渚古城,2015年确认水利系统,这些都将良渚文化推到了国家文明的高度,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列为世界遗产。如果没有对良渚80多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中国在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已经存在如此成熟发达的文明社会。通过再现良渚文明的历史,可以发现它对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乃至后世中华文明,均产生了礼制、艺术、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这一过程同时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演进历程。

    ——摘编自刘斌《良渚与中国百年考古-被低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

    材料二   魏晋时期开始,我国北方黄河流域长期存在混乱局面,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相对地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则比较安定,北方的劳动人民大量向南迁徙。这不但为此后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农业、手工业的先进生产技术。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宋元时期,江南地区已经取代中原成为新的经济中心。

    ——孟庆远等《中国古代史常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文化遗存的主要代表两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80多年良渚发掘考古和研究工作的历史价值所在。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结合所学,分别用宋朝和元朝的相关史实论证“宋元时期,江南地区已经取代中原成为新的经济中心”这个观点。
  • 3、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的皇帝是(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 4、契丹人建国后,“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治理汉人与旧渤海国人的官署位于皇帝行宫的南面,称南面官,其设置按照唐制,设三省六部制,官吏亦多用汉人。治理契丹的官署位于皇帝行宫的北面,称北面官,官员主要由契丹贵族担任。这反映契丹官制主要特点是(     )
    A、因俗而治 B、羁縻怀柔 C、民族平等 D、学习汉制
  • 5、从实际意义上来说,北宋并没有实现过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在它的北边,有辽政权。在它的西北边,有西夏政权。北宋与两者都签署了协议,比较“宋辽协议”和“宋和西夏的协议”,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①北宋与对方都以君臣相称   ②都是因为北宋与它们的战争屡战屡败

    ③北宋每年送钱物给对方       ④双方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北宋“革去其弊”的措施有(     )
    A、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兵权 B、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知州 C、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D、设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对各州进行监控
  • 7、论及宋朝政治制度,有学者认为:“宋代制度,一面是相权衰落,另一面则是中央集权。”下列选项中体现相权衰落的是(     )
    A、设参知政事专掌军政 B、设三司专掌财政 C、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 D、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 8、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下列科技成就属于隋唐时期的是(     )

    ①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出现   ②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③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       ④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9、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高僧求佛的行路图。此高僧是(     )

    A、法显 B、鉴真 C、玄奘 D、空海
  • 10、黄庭坚在谈到东晋某著名书法家时,称其书法“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下列最有可能与之描述相符的是(     )

    A、①王羲之《姨母帖》 B、②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 C、③柳公权《金刚经碑》 D、④怀素《自叙帖》
  • 11、《资治通鉴》卷226记载:“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材料中两税法说法正确的是(     )
    A、扩大了收税对象 B、以均田制的实施为前提 C、征税的标准以人丁为主 D、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加强
  • 12、如图为唐朝怀集庸调银饼,其铭文为“怀集县(今广东怀集县)(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是研究当时赋税制度的重要史料。下列有关此赋税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少了农民赋税负担 B、保证农民有较充足的生产时间 C、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因均田制遭到严重破坏而推行
  • 13、唐代新科进士发榜后,皇帝赐宴游赏于曲江池的杏园(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其繁华热烈,不胜言状,时人称为“曲江宴”或“杏园宴”,后遂用为咏进士及第之典。关于材料中选官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选拔人才主要看重家世、道德和才能 B、唐太宗时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为主 C、扩大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 D、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殿试
  • 14、新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内容。下列不属于唐代在新疆一带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

    ①西域都护府   ②北庭都护府   ③安西都护府   ④北庭都元帅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5、隋朝的各项建设较多,规模宏大。下列各项属于隋朝建设的是(     )

    ①广设赈灾仓库   ②修建赵州桥   ③开通大运河   ④修建招提寺

    A、①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
  • 1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如图中序号与政权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东晋 B、②—南朝 C、③—十六国 D、④—北魏
  • 17、有学者认为:“汉武帝的主要贡献在于,把秦始皇创建、汉高祖重建的中央集权体制进一步强化、完善,建立起空前强大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下列能论证这一论点的是(     )

    ①加强皇权,设立中朝   ②轻徭薄赋,工商皆本

    ③刺史班宣,周行郡国   ④盐铁官营,均输平准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18、秦朝采取的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包括(     )

    ①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

    ②设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

    ③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④郡县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命考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9、有学者指出,周初统治者特别重视庙祭,各级贵族均按礼制立庙,《礼记·王制》云:“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与之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内外服制 B、皇帝制度 C、郡县制 D、宗法制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得到充分体现,内涵更加丰富。这一时期,中国思想文化呈现出“集大成”的特点,在学术思想方面,陆王心学为代表的激荡表现出时人在思想上的探索,绘画、书法、小说、戏剧、建筑、医学等传统文学艺术与科技发展到新高度。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不但收获大一统政治稳定带来的人口增长、市场统一与扩大等红利,经济增长方式也以强劲的创新性,开始出现早期近代转型,资本主义萌芽,市民社会发展超势亦崭露新机。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

    根据材料,结合史实,从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两个主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自拟题目,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上一页 172 173 174 175 17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