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重点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翰林学校2017年秋季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九台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青岛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调研试卷
- 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1、历朝历代理学家对于“理”都有不同的理解,以下选项属于程朱理学的有( )
①问:天道如何?曰: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
②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③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④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明朝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赞曰:“唐孙真人,方药绝伦,扶危拯弱,应效如神。”下列选项中,属于“孙真人”完成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千金方》 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
-
3、如图是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与这次人口迁徙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蜀吴两国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B、迁徙的主要民族是匈奴、羯、氐、羌和鲜卑 C、南迁的北方高门士族成为东晋政权主要支柱 D、进一步奠定了南方在全国的经济重心的地位 -
4、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某项世界遗产有如下评价:它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这项世界遗产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芍陂 D、邗沟
-
5、《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令皆明焉,以为恒。不从令者,赀(处罚)丞、令、令史、尉、尉史、士吏、发弩各二甲(甲胄)”。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秦朝( )A、重视耕战 B、刑法严苛 C、重农抑商 D、吏治腐败
-
6、古人云:“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与文中描述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内外服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
7、仰韶村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该遗址的发掘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的标志。下列关于仰韶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遗址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 B、出土诸多精美的玉器 C、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D、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评价宋朝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他对于宋朝的文化地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言语间也透露出他对文化盛世宋朝的向往。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在谈到宋代时也曾感慨道:“谈到十一世纪,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散文家余秋雨也曾坦言:“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名人眼中的宋朝盛世
阅读材料,自拟题目,结合宋朝历史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论证。(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论证充分)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杨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朝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摘编自《明史·选举志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至北宋户口变化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南北分卷制度的认识。 -
10、江西是最典型的利用山川形便划分的省级行政区。“犬牙交错”比喻交界线很曲折,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也比喻情况复杂,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 )
A、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B、造成了地方势力的强大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阻碍了区域的民族交融 -
11、下表为元朝中期吏部统计的官员数据。据此可知元朝( )
朝官
外任官
蒙古、色目
938
5689
汉人、南人
1100
14236
A、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B、政府已经完全汉化 C、社会门第观念弱化 D、地方权力逐渐分散 -
12、两宋时期,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古时期森严的良贱制度也逐渐被打破。宋仁宗时赋予了私人奴婢编户齐民的法律地位,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后官奴婢制度消亡。仁宗朝,政府规定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这本质上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影响力下降 B、社会秩序总体较为稳定 C、经济发展助推社会进步 D、官员的执政水平比较高
-
13、宋太祖将二十余万禁军的一半部署在京师,其余一半分散到外地驻扎;驻屯京师的禁军和驻扎外地的禁军经常调动,轮流换防;军队将领也须经常更换。这些举措( )A、分散了中枢机构的权力 B、体现了崇文抑武 C、遏制了藩镇势力的坐大 D、强化了中央集权
-
14、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写道:“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 ……若能俱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这一主张( )A、受主流思想影响 B、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C、推动了三教合一 D、开创中医学理论基础
-
15、租庸调制是“租出谷,庸出绢,调杂出缯纩布麻”,还有各种杂税杂役,税目繁多。与租庸调制相比,两税法( )A、简化了税收种类与程序 B、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 C、有利于全社会经济发展 D、减轻了人身依附关系
-
16、唐朝诗人王建《汴路即事》诗“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陆游《村居》诗:“草市寒沽酒,江城夜捣衣”;范大成诗:“远寻草市估新酒,牢闭篷窗理旧书”。材料反映出( )A、江浙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小农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C、商品经济向农村渗透的趋向 D、商税收入成为重要财源
-
17、595年—596年,隋朝政府先后在37个州建立了公益粮仓,这些粮仓分布在都城周围,集中在西至敦煌,东至宁夏平原、陕北高原、河套平原等地。这一现象反映了,隋朝时期( )A、边境地区自然灾害频繁 B、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C、政府注重维护京师安全 D、内轻外重局面形成
-
18、“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的《蒿里行》主要描述了( )A、东汉后期的军阀割据混战 B、少数民族大量内迁,主导北方局势 C、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互相残杀 D、三国鼎立,吴蜀联军打败曹军
-
19、西周晚期中原地区兴起一种宽大的长“深衣”,上衣下裳相连;春秋晚期逐渐发展成为短款的“深衣”,其外形与西北地区人们着装相似。该变化主要得益于( )A、民族交融的加强 B、早期国家的建立 C、中央集权的确立 D、等级观念的强化
-
20、据统计,中国大陆目前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城址共有150余处,分为八大区域,其中黄河中游17处,黄河下游24处,内蒙古中南部14处,内蒙古东南部至辽宁西部78处,青海高原4处,长江上游7处,长江中游9处,长江下游2处。这反映出( )A、早期各文化之间交流频繁 B、辽河流域文明程度高于中原 C、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特征 D、当时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