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这一时期(    )
    A、种植粟和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B、邦国林立,早期国家形成并发展 C、先后出现精美玉器、青铜器和铁器 D、氏族成员平等,未出现阶级分化
  • 2、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察四幅图片,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 19 世纪——20 世纪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立论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3、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简171·内史杂: 有事请殴(也) , 必以书, 毋口请, 毋 (羁) 请。

    简34·行书: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 辄行之; 不急者, 日觱(毕) , 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据统计:目前出土的秦简多为迁陵县署日常行政管理文书,包括户籍变化、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刑徒管理、以及教育、医药等政令。

    ——根据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容整合

    材料二

    1940年谢觉哉曾发表文章自豪地说: “全世界进步人士为什么称赞边区,说到中国不到延安,等于没有到中国?因为边区有民主。”……由于陕甘宁边区的广大农民缺乏民主意识,要想把他们动员起来参加选举,实在难度极大,为此边区开展了多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极大提高了边区民众的选举热情。而后为保证群众能够行使其选举权利,边区政府因地制宜,背箱法、豆选法、画圈法、烙票法等各种方法应运而生。到1941年10月,延安举行第二届边区参议员选举中,参加的人有1千多人。 由此可见,一旦真正把选举权利赋予广大民众,他们会非常珍惜,对选什么样的人尤为关心和慎重。

    ——摘编自卢毅《“因为边区有民主”:抗战时期中共声望的提升》

    材料三

    “多民族”与“大一统”是中国的历史特征,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情和民族实际出发,确定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内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从建国以来的经验来看,完善这个制度,需要认真处理好两个关系,即维护国家统一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保证国家整体利益与兼顾民族地区利益的关系。

    ——摘编自余志坤、普布次仁《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共同性”属性、趋势与进路探析》

    (1)、 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形成的一项制度,并结合所学概括该制度得以推行的因素。
    (2)、 依据材料二,概括陕甘宁边区政权选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边区有民主”的重要性。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我国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的名称,简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20世纪90年代“不断完善”的表现及其优势。
  • 4、下图是美国与苏联(含沙俄、苏俄时期) 工业生产指数(即设定 1913 年指数为 100,以此为基准两国各自工业产值的变化)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①处美国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得益于工业革命 B、②处苏联工业生产发展得益于苏联模式建立 C、③处苏联工业产值超过美国,实现了工业化 D、④处美国工业发展主要受“滞涨”危机影响
  • 5、《拿破仑法典》第1134条规定,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第1710条规定, “凡劳动力雇佣者可与出卖劳力者商定,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他方约定支付报酬的契约”。据此可知《拿破仑法典》(  )
    A、偏向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B、注重保护雇佣者的私有财产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体现了大陆法系的基本特征
  • 6、有学者将中国古代税制改革的结果称为“黄宗羲定律”,这一定律可以概括为通式: b=a+nx式中bₙ为经过n次改制之后的新税额,a为原始税额,x为杂派,n为改制次数。由此可见,古代税制改革(  )
    A、以增加税收名目为主要目的 B、最终导致民众负担加重 C、皆以改善民生状况为出发点 D、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 7、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铁器的出现极大推动了古代农业的发展,下图文明区域中率先掌握冶铁技术的是(  )

    A、 B、 C、 D、
  • 8、有学者认为:“1954年不仅是新中国的法制年,也是新中国的外交年”。下列选项能够为此说法提供依据的是(  )

    ①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②中国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③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④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9、某同学在学习笔记中有“癸卯学制”、 “五权分治”、 “政事堂铨叙局”、 “考试院”等内容。该同学学习的主题很有可能是(  )
    A、清末新政 B、选官制度 C、民国政体 D、教育制度
  • 10、下图反映了部分进口货物 1843 年前粤海关实征税率和 1843年中英协定税率,对此图表理解正确的是(  )

    A、近代中国经济主权丧失殆尽 B、中国自然经济面临全面解体 C、英国贸易逆差局面得到扭转 D、近代中国手工业将受到影响
  • 11、著名学者柏杨认为,宋朝是一个开放的平民社会,社会出现了类似“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变化,社会经济和基层治理方面都有所放松。但元朝统一全国后,在社会治理上出现了“制度的反动”,不少领域有一定程度的逆转,能够支持此观点的有(  )

    ①南北卷制度 ②诸色户计 ③四等人制 ④邻保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历朝历代皆设置机构加强民族管理。对此图中①②③填写正确的是(  )

    A、①四夷馆 ②鸿胪寺 ③理藩院 B、①四夷馆 ②大鸿胪 ③巡检司 C、①大鸿胪 ②鸿胪寺 ③宣政院 D、①鸿胪寺 ②大鸿胪 ③宣政院
  • 13、下图是某高一同学在复习时做的一个时间轴,整理了与台湾相关的一些知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上图划线空格处应该填入的是:
    (人名);②(年):③(构想)
    (2)、选择时间轴中两个相互联系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观点或者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阐述部分字数200以内)
  • 14、与时俱进的国家治理体系彰显中国智慧,推动民族复兴与国家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可以上溯到十九世纪60年代的自强运动。从十九世纪后期的世界发展来看,以内燃机和电动机带来的“电工技术革命”正以新的力量推动现代化的第二次浪潮。从国内形势来看,这时正处于一次全国性农民运动的平息与社会恢复时期,对外贸易大都是顺差,对外关系也有新近的调整(只有中法关系趋于恶化)。这正是幸存的清王朝得以推动改革的有利时机。在陈腐土壤上,嫁接若干近代工业的植株,其前景虽然未必美妙,但启动了中国早期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工业化进程。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邓小平在1985年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目标确定了,从何处着手呢?就要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搞两个开放,一个对外开放,一个对内开放。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20世纪90年代初受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等国际局势的影响,“左”的思想在中国国内开始抬头,否定改革开放的观点也开始出现。1992年,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等地,发表了备受关注的“南方谈话”。

    ——李君如《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材料三 《脱贫攻坚战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化情况表》

    ——《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九世纪后期中国“自强运动”面临的有利时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资产阶级为改造中国而进行的政治实践和思想运动(只写事件名称,无需展开)。
    (2)、依据材料二概述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方谈话”后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新举措。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所反映的重大历史成就;写出为实现该成就,习近平提出了什么理念;并指出其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
  • 15、宋元时期较之前代,经济和社会都有明显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川因其地理位置特殊,曾在汉末公孙述割据时行用铁钱,后来宋初平定后蜀时,规定铁钱继续在四川行用,但不许出境,从而成为宋朝特色的铁钱区。铁钱虽然价值低廉,但携带笨重,不能成为良好的流通手段。四川商品经济发达,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的经济作物,这大大促进了远距离大宗贸易的发展。对于四川商人来说,商品的交换、集散、运输都需要调用大量的货币。用远比铜钱重的铁钱进行交易,不仅增加了运输成本,更增加了运输风险,非常不方便。(后来,交子便出现了——编者注)

    ——徐琳琳《宋代交子的若干问题研究》
     

    材料二  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为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唯才是择。各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故议者谓国家科场之制,虽未复古法,而便于今世。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祖宗以来不可易之制也。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交子出现在四川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纸币发行和使用的角度概括纸币对元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科举制度“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哪些重要的新变化。
  • 16、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本次会议还(    )
    A、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B、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C、制定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D、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 17、1982年8月,义乌县委、县政府作出决策: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同年12月,浙江义乌某供销社进行改革,改变了过去“上面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间,浙江义乌从“鸡毛换糖”的小商品生意起家,逐渐发展到号称“华夏第一市”的规模。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了(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B、改革开放释放社会经济活力 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D、对外开放首先影响东南沿海
  • 18、新中国成立后重视外交工作,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新中国初期提出“一边倒”方针

    促进同印度、巴基斯坦、丹麦等国建交

    B

    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会上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会议

    D

    1972年尼克松访华

    推动中美两国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A、A B、B C、C D、D
  • 19、某校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如下历史图片,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争取和平民主 B、开创和平外交 C、巩固人民政权 D、实行改革开放
  • 20、“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筑成了坚固的抗日的阵线,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在历史上灿烂辉煌。”该歌曲赞颂的地方,被称为“革命圣地”。它位于下图中的大概位置是(    )

    A、 B、 C、 D、
上一页 691 692 693 694 69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