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美国的制宪领导人意识到,在将国家的核心权力交由社会精英执掌的同时,必须为民众留出一定的政治空间,以选举、知情、监督和问责的方式来体现政府对民众的依赖。其结果是,新的全国性政体被塑造成某种精英和民众共治的体制。这主要体现在( )
    A、美国总统的选举 B、参众两院的相互制衡 C、中央集权的构建 D、三权分立理念的实践
  • 2、据统计,英国1721-1822年的22位首相里,13人是上院贵族,6人是贵族之子,1人是贵族之孙,沃波尔在1742年辞职时受封伯爵,仅乔治·坎宁在职病故,未得到爵位。直到20世纪,大贵族才不再染指首相职位,但依旧在内阁中占据要职。对于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光荣革命成果遭到侵蚀 B、贵族势力左右民主政治 C、内阁行政权力过度膨胀 D、历史传统影响权力建构
  • 3、孟德斯鸠主张,政治权力应当分属三个独立的部门,即立法、执行和司法部门,以保障公民的自由。据此可知,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理论的根本目的是( )
    A、提高政府效率 B、防止权力滥用 C、强化行政职能 D、改变社会秩序
  • 4、15世纪开始,儿童玩具或游戏的场面频繁地出现在西欧宗教肖像画当中。其中很多绘画直接表现童年耶稣游戏的场面,他的玩具有陀螺、风车、木马等。这反映了当时( )
    A、宗教改革成为历史趋势 B、儿童游戏受到宗教束缚 C、理性主义影响艺术创作 D、人文主义思想逐步发展
  • 5、17世纪,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这些公司由国家给予种种特权,有的甚至可以自行铸币、拥有武器、对外宣战和缔结条约。这些公司的活动( )
    A、加速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B、推动股份制公司的建立 C、扫除经济全球化的障碍 D、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6、在15世纪的欧洲,糖是非常稀缺和昂贵的商品。到了18世纪末,它己成了欧洲的大众消费品。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A、商业革命的出现 B、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 C、价格革命的出现 D、全球贸易网的最终形成
  • 7、1765年2月,一份向西班牙国王的报告中提到,“自从菲律宾群岛被征服(1565年)以来,运到这里的银子己超过2亿比索”,其中大部分都运到中国。这一时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主要是因为( )
    A、中国传统手工业具有优势 B、中国对外贸易以美洲为主 C、西班牙完全控制了东南亚 D、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拓展
  • 8、下表是16世纪初奥斯曼帝国的相关材料。这可以用来( )

    材料

    出处

    直到1517年征服埃及之后,奥斯曼帝国才初步控制了中东地区和地中海东岸

    (英)帕特里克·贝尔福《奥斯曼帝国六百年》

    占领埃及后的奥斯曼人与其他帝国一样,并不想杀掉转口贸易这只下金蛋的母鸡,而是想更多地分享世界贸易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6世纪初的奥斯曼帝国海军仍处于初级成长阶段,其势力还远未完全成型,征战地中海仍然有些遥不可及

    (英)佛利特《剑桥土耳其史》

    A、重新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B、深入研究文艺复兴的具体原因 C、全面探究西方对全球化态度 D、正面认识转口贸易的重要作用
  • 9、高丽成宗时代(981-997年),某大臣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这主要体现了该官员( )
    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 B、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 C、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 D、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
  • 10、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观察右图,下列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A、玛雅人在①处建造大量金字塔庙宇 B、阿兹特克人在②处发明“浮动园地” C、印第安人在④外开凿了巴拿马运河 D、印加帝国在③处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
  • 11、依据下列知识卡片中的内容,可以判断该卡片描述的是( )

    △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信仰伊斯兰教,最高统治者是苏丹

    △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

    A、阿拉伯帝国 B、奥斯曼帝国 C、俄罗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 12、根据下表可知,中世纪的西欧( )

    8世纪中期

    法兰克国王感谢教皇支持,献上部分国土,史称“丕平献土'

    11世纪前中期

    德皇亨利三世曾自行任命了多任教皇

    11世纪晚期

    教皇格里高利对德皇亨利四世处以绝罚,亨利四世为祈求教皇格里高利赦免,赤足站在雪中三天

    14世纪前中期

    教皇居住于法国阿维尼翁,教皇被称为“阿维尼翁之囚”

    A、基本实现了政教分离 B、封君封臣制遭到破坏 C、基督教的影响力下降 D、王权与教权长期斗争
  • 13、13、14世纪,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封建领主为了得到更多的货币,便把庄园中原实行的劳役地租普遍改为货币地租,同时,领主们还允许庄园农奴用金钱赎买人身自由。这些现象的出现(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推动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 C、加速了封建农奴制的瓦解 D、说明庄园制经济走向崩溃
  • 14、罗马共和国早期具有厌恶王权的历史记忆和拥护共和的民族心态,共和国晚期则逐渐将政治人物和神联系起来,凯撒成为首个被官方承认的“神”,奥古斯都(屋大维)在“共和外衣”下建立了元首制,并亲任大祭司长,营造“阿波罗之子”的神格身份。罗马的“造神”运动旨在强化( )
    A、皇帝与旧贵族的联系 B、共和国的政治根基 C、建立帝制的社会舆论 D、王权统治的合法性
  • 15、公元前3世纪,人们只要掌握一种语言就可以从罗马一直漫游到印度。从西西里到塔吉克斯坦,国王们在努力应对统治多民族国家所带来的挑战,而极具开拓性的希腊阿尔戈英雄们则探险到了印度洋和非洲大西洋沿岸。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波斯帝国的武力扩张 B、希腊化时代的影响 C、地中海地区保持稳定 D、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 16、两河流域古文明沿两河由南往北单线溯流而上,阶梯性发展;埃及古文明沿尼罗河由南往北顺流而下,也是阶梯性发展;爱琴海古文明也是由其南端的海中岛国,即克里特文明,越海向北发展为伯罗奔尼撒岛上的迈锡尼文明,再往北影响了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古希腊文明。由此可知,这些古文明( )
    A、扩展方向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B、发展模式受社会性质的制约 C、具备了农业文明扩展的条件 D、呈现出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
  • 17、2023年4月,在中国积极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双方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即日起恢复外交关系,原本因沙伊两国断交而动荡不安的中东局势得到有效缓解。这说明中国( )
    A、积极发展周边睦邻友好关系 B、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C、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 D、重视大国责任与担当
  • 18、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15年漫长历程。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此后数年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 B、市场经济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C、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19、1980年,浙江省某县一衬衫总厂开始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进行全面改革,从而由一个濒临破产的县级小厂成为省一流企业。而力主改革的时任厂长却成为了一个不太受欢迎的人,甚至部分老工人向省里写告状信。这反映了(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 B、对外开放的力度仍有待加强 C、经济体制改革需进一步解放思想 D、产业结构调整引发利益冲突
  • 20、下图反映的是1978-1984年全国农用拖拉机产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缩小 B、国有企业全面改革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上一页 457 458 459 460 46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