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浙南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其意在强调“历史越是成为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因是( )A、新航路开辟 B、早期殖民扩张 C、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D、工业革命
-
2、与中世纪西欧不同,拜占庭皇帝不仅是国家首脑,同时也是最高宗教领袖,有权颁布神学理论、钦定教会法规、召开宗教会议、任命高级神职人员,甚至有权剥夺教产。这说明东罗马帝国( )A、教权高于王权 B、是政教合一的封建中央集权的国家 C、王权高于教权 D、是世俗王权为代表的近代民族国家
-
3、以下是中古时期西欧农耕图和唐朝农耕图,可信的解读是( )A、唐朝时期曲辕犁传到欧洲 B、铁犁牛耕西欧用于旱地而唐朝仅用于水田 C、铁犁牛耕是庄园经济产物 D、唐朝与中古西欧生产力水平没有本质区别
-
4、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后来模式僵化了”。据此可知( )A、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 B、列宁主义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 C、苏联过渡到社会主义 D、过渡时期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
-
5、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奠定了我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的基本格局,同时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此规定( )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 B、推动了“三大改造”任务的完成 C、与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相适应 D、是“三面红旗”全面建设的产物
-
6、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这一思想( )A、源自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中 B、指导国民大革命实践并取得成功 C、完成了旧民主革命向新民主革命过渡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
-
7、民国二十二年十二月,中央执行委员会公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地方苏维埃暂行组织法(草案)》规定:在省、县、区级执行委员会及其主席团之下,设立劳动、土地、军事、财政、审计委员会及总务处等部,具体管理该苏维埃管辖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各方面的行政事务。这说明当时( )A、“三三制”原则得罚贯彻执行 B、中共重视工农民主政权建设 C、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基层的管控 D、民族矛盾地位正在快速上升
-
8、《广东军务记》载“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冈各乡,复行扰害。由是乡民共愤……乃鸣锣传递,富者捐资,贫者出力,备乃器械,响应风从,不谋而合者遥遥百余里,聚至百有余乡……逆夷狐凭鼠状,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这反映了( )A、晚清政府动员群众抵御侵略 B、扶清灭洋的口号推动清军与民众联合 C、民众有保境安民的爱国意识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人民抗争
-
9、“羁縻”有牵制、笼络、怀柔之意,包含了对民族地区政治现状的宽容和默认,将其纳入中央管控之下。据此可知羁縻政策( )A、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导致民族之间矛盾加剧 C、易造成边疆割据冲突 D、利于因俗而治稳定统治
-
10、《大明会典》载: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并规定“若诈冒脱免、避重就轻者,杖八十;其官司妄准脱免及变乱版籍者,罪同”。此规定( )A、巩固了工商食官制度 B、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C、顺应了民族交融趋势 D、加强了社会等级制度
-
11、唐宋之际,出现婚姻不问阀阅、取士不问家世、家族谱牒寝废、社会风气不同于前代等现象,有学者就此提出“唐宋变革”说。据此理解“唐宋变革”是( )A、贵族政治式微君主独裁逐渐兴起 B、实物经济结束货币经济开始出现 C、儒佛道融合理学成为了官方哲学 D、门阀社会已变社会风气趋于世俗
-
12、西周时将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口分封给诸侯,但秦朝时秦简已有“东成(里名)户人(户主)士五(无爵或免爵者)夫,妻大女子(女性)沙(名字),子小女子(女性)泽若(名字),子小女子(女性)伤(名字)”等记载。材料说明( )A、土地制度由公有制转为私有制 B、人口已由诸侯掌控转向王朝国家管理 C、人民赋役负担已经越来越繁重 D、女性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高
-
13、《左传》里说,上天生下百姓并为他们立了国君,让国君治理他们,不让他们丧失天性。有了国君又替他设置了辅佐的人,让他们教导保护他,不让国君越过法度。所以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士有朋友……以便互相帮助。这反映了当时( )A、国君权力受到一定限制 B、民本思想推动政治发展 C、仁政王道得到广泛推崇 D、君主专制思想开始形成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1988年,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000多万人,城镇成为当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这一时期人口迁移以短距离迁移为主,以小城镇为主导的“自下而上”农村城市化模式逐步建立。1990年代后,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和内地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1982年,规模最大的10个城市吸纳了11.86%的流动人口,1990年上升为17.04%。大城市和沿海城市逐渐主导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摘编自殷江滨、李邮《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上升40.6个百分点。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流动的阶段性特点。(2)、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晚清洋务运动所开启的,是一条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不归路,一旦开启,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就绝不会止于清末种种改良与改革举措所规定的界限之内。其“师夷之长技”的实质是经济变革,经济的变革、发展与其迟早必然引发的政治变革与维护清王朝统治之间的矛盾,对于清廷统治集团来说无疑是一道无解之题。所以,只有当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方式使其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清廷统治集团才被迫以接受“优待条件”而无奈地退出历史舞台。但辛亥革命中存在诸多弱点,对旧制度的扫除并不彻底,传统守旧的政治势力并未退出历史舞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继续有待于新的时机与新的推动力量。
——摘编自李学智《清末改良与辛亥革命后的建设:以宪法、国会为中心的考察》
根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准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
16、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政权建设问题的党内指示中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共产党占三分之一、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是中间分子占三分之一。”其中,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非党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陕甘宁边区政权是一个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窦红莉《试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创新》
材料二 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1947年7月至9月,刘少奇在西柏坡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的措施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的土地政策在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该时期中共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原因。 -
17、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明初中枢机构基本承袭前元,但君相间对中枢决策权的争夺出现了突变,并奠定了整个明代中枢政治发展的方向。虽然这一突变使君权实现了集中,却难以平衡集权与效率的矛盾,迫使后世嗣君在解决集权与效率的平衡时,不得不对明代中枢决策体制进行适当的调整。
——摘编自王剑李文王《承继、突变与适调:明初政治变动中的政治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枢机构的“突变”及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后来的君主是如何进行调整的?(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枢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 -
18、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上指出,“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由此可见中共八大( )A、对我国国情有正确认识 B、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 C、找到共产主义建设道路 D、注重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
-
19、下表是某校学生为撰写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研究性学习论文而收集的资料。
抗战时间最长
长达14年
付出代价最大
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
抗击日军最多
歼灭日军150多万人。
抗击日本陆军兵力最高达94%,牵制日军240万人
支援盟国情况
牵制日本北上和南下,支持了苏、美、英盟军的作战:
中国军队两次入缅作战,直接支援盟军在印、缅战场对日作战
据此推知,论文的主题是( )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B、日军的侵华暴行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 C、全民族抗战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D、日本不断扩大战争规模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
20、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 )A、推翻了北洋军阀统一中国 B、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是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