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加试题】古语云:温故知新。重温历史,汲取智慧和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曾经指出:“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将战国时代北边诸国的长城整合为“万里长城”。蜿蜒如带的长城横亘在今天的北中国地区,长城以南,“其人耕稼以食”;大漠之间,“畜牧畋渔以食”。西汉之时,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史谓“凿空”。从公元前127年到公元前100年,历20余年,沿河西走廊,曾多次大修长城。有意味的是,唐朝是少数没有大规模修筑过长城的王朝之一,有大臣曾建议唐太宗修复长城,太宗曰:“安用劳民”,一笑置之。

    ——据《说中国》《历史》选修教材等整理

    材料二   关于长城,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是,长城的线路,几乎与400毫米等降水线相重合。②长城的兴与修,取决于实际的社会政治状况。

    ——摘自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等

    (1)阅读材料一,按照“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思路,分析并概括秦汉修筑长城行动的预期目的及实际产生的结果。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解读哪一种认识?侧重解读①,请结合所学予以阐释说明。侧重解读②,请结合所学,以唐朝为例,从内政外交两个层面分析指出唐太宗对修复长城建议“一笑置之”的理由。

  • 2、吐鲁番出土的一批质库帐历,记录了唐代长安普通居民的质典活动:他们为了借钱,抵押旧衣衫、铜镜等日常物品,并在赎回时支付本息。这批帐历可用来说明当时长安(       )
    A、对外联系频繁 B、商品经济活跃 C、汇兑业务发达 D、阶层分化严重
  • 3、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为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原因是它们(     )
    A、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 B、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 C、都把才德作为主要选官标准 D、都始终把门第作为选官标准
  • 4、“……我们已经商得同意:当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唯有我们三国之间以及一切爱好自由的各国之间,继续增进合作与了解,才能够实现人类最崇高的愿望——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材料中提出实现“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是基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 B、二战对人类文明浩劫的反思 C、西方大国称霸世界的企图 D、东西方冷战格局的结束
  • 5、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活动中,民王党候选人罗斯福许诺,利用计划经济的方法克服经济危机。材料中的“计划经济的方法”是指(     )
    A、实行了自由放任 B、加强了经济干预 C、强化了科技创新 D、大力发展了高新产业
  • 6、《大国崛起》解说词:“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     )
    A、推翻了沙皇俄国专制统治 B、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 7、1862年10月,马克思在《北美事件》一文中大胆预言:“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这一预言的依据是林肯(     )
    A、领导北美人民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B、参与制定和完善了美国1787年宪法 C、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消除了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歧视现象
  • 8、1831年,达尔文随船进行环球航行,船长希望达尔文能够找到科学论据来验证《圣经》的记载,没想到旅行结束后,达尔文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以下关于达尔文这次航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首次证明了地圆学说 B、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交通成就 D、为提出进化论的观点积累了素材
  • 9、1624年,英国政府颁布的《垄断法》规定:任何涉及专利问题的侵权都可以向王室法庭或财政署普通法庭起诉。在专利制度下,法律保障人们对创新成果的独占。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专利制度增加了人们创新的热情,英国出现技术创新高潮。英国的专利制度(     )
    A、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 B、导致英国出现垄断组织 C、保护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D、使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 10、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的规定,下图中正确反映出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权力关系的是(     )

    A、 B、 C、 D、
  • 11、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学、艺术、思想、科学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由此可见,文艺复兴(     )
    A、主要在艺术领域成果突出 B、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目的 C、让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推动欧洲科学文化思想的繁荣
  • 12、“三大世界性宗教的形成,影响了世界各大古典文明体系的特点”。下列关于三大世界性宗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佛教、伊斯兰教的产生地在亚洲,基督教的产生地在欧洲 B、佛教反对将人分为等级,主张“众生平等” C、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是“博爱”,“基督”是“救世主”的意思 D、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建立统一的国家有机结合
  • 13、刻写《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上部的浮雕,呈现的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情景。该情景表达的思想是(     )
    A、君权神授 B、专制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 14、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凭“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仅用三年时间拿下大油田。他的事迹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坚持真理,英勇斗争 B、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C、献身科研,默默坚守 D、严谨治学,求真务实
  • 15、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一面旗帜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     )
    A、“实业救国”道路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和平建国方针
  • 16、据《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载,1926年12月,北伐军中担任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有1500人左右。在他们的宣传下,士兵加深了对“打倒军阀”的认识,因此作战非常勇敢。由此可知,这(     )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B、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D、打击了国民党的分裂活动
  • 17、“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由此可知,一些有识之士预见了《马关条约》的签订(     )
    A、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B、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C、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 18、有人用《增广贤文》中“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指
    A、自强,求富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 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中国近代工业 C、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D、维护清朝统治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19、京剧脸谱各具特色,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由此可知,京剧脸谱(     )
    A、真实再现历史场景 B、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 C、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D、刻画善变的人物性格
  • 20、朱绍侯在《中国古代史》中指出,“隋炀帝即位后,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一方面,这加强了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另一方面,因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大运河可用来转运南方的物资”。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
    A、使南方地区得到了开发 B、推动了运河沿岸城镇的形成 C、提高了南方的政治地位 D、适应了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
上一页 156 157 158 159 16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