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联氨(N2H4)可用于处理锅炉水中的溶解氧,一种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

    (1)、NH3的电子式为
    (2)、[Cu(NH3)4]2+中,中心离子是 ,配位数是
    (3)、写出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2、部分含氮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液态a可用作制冷剂,g是农业上常用的化肥 B、b→a、b→c的转化都属于氮的固定 C、工业上由b出发制备e的路线: D、足量e的稀溶液与6.4g铜粉反应时,可以生成4.48L气体d
  • 3、过去,联氨和四氧化二氮的组合是航天领域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重要燃料之一,但是不可忽略的一点却是,联氨极不稳定、易挥发,且对人体有毒有害。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浓硝酸,产生“白烟”

    浓硝酸易分解

    B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 , 溶液只变红,不褪色

    SO2没有漂白性

    C

    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了CO2

    非金属性:Cl>C

    D

    向含淀粉的KI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溶液变蓝色

    氧化性:Cl2>I2

    A、A B、B C、C D、D
  • 4、【不定项】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式为 B、空间填充模型为 C、CO2是极性分子,能溶于水 D、CO2的水溶液能够导电,但CO2是非电解质
  • 5、“天问一号”轨道飞行器近距离拍摄了火星北极,看到大量白色冰冻区域,主要是二氧化碳低温凝结形成的干冰,虽然看起来和地球两极很像,但实际温度却比地球两极冷多了!

    已知25℃时,H2CO3的Ka1=4.2×10-7    Ka2=4.8×10-11 , HCN的Ka=4.0×10-10 , 若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6、某实验小组为探究Fe与Fe3+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试设计对应的双液原电池。
  • 7、已知铁是第26号元素,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基态铁原子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其核外有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 8、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捕捉到第一批火星图像。火星本身不发光,其红色的外观源于表层土壤中丰富的铁元素及反射的太阳光。火星反射的光线通过气态原子后经过棱镜色散分光后得到了一系列不连续的暗线,该光谱属于 (填“吸收”或“发射”)光谱。
  • 9、月球表面的铁元素以铁单质和亚铁离子形式存在 , 但是在嫦娥五号取回的微陨石撞击处的月壤样品中存在大量的Fe3+ , 推测在含该样品产生Fe3+的原因可能是(    )(铁元素以单质或氧化物表示)。
    A、3FeO=Fe+Fe2O3 B、Fe3O4=FeO+Fe2O3 C、Fe+FeO+O2= Fe2O3 D、FeO+ Fe2O3= Fe3O4
  • 10、人类对星辰大海的向往从未停止,探索浩瀚宇宙的步伐永无尽头。“祝融号”在火星上探测发现了大量矿物,含有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4种短周期元素X、Y、Z、W——X的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Z的3倍,Z元素原子M层电子数等于K层电子数,W元素最高价和最低价代数和为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Z>X>Y B、ZY和WY2都是离子化合物 C、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强酸 D、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Y
  • 11、CO2作为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使用电化学方法能够对(CO2进行吸收。利用活泼金属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能够构建金属CO2电池。其中一种LiCO2电池的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Li2CO3是固体)。

    (1)、下列有关该原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单选)
    A、该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向负极移动 B、在该原电池中,石墨作为负极 C、原电池工作时,正离子一定向正极方向移动 D、原电池工作时,b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2)、给出该原电池的正极反应以及总反应。

    正极:

    总反应:

    (3)、原电池中每转移1mol电子,能够吸收molCO₂。
    (4)、若二氧化碳中混有氧气,那么在a电极上会出现可能会出现的杂质是
    (5)、利用电解池,通过电化学还原,CO₂能够被还原为低价碳化合物。一种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的装置能够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酸(HCOOH),该装置中,石墨作为阳极,单质银作为阴极,电解质溶液是硫酸溶液。
    在该装置中,应该向极(填“阴”或“阳”)附近通入CO₂气体。
    (6)、写出CO₂在该电极上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7)、下列做法中,能够加速CO₂吸收速率的是(    )(双选)。
    A、适当增大电源电压 B、适当降低电解液温度 C、适当缩小两电极间距 D、适当降低通入CO₂的速度
    (8)、当电极上生成5.6L(标准状况)的氧气时,生成甲酸的质量为g。
  • 12、以下是有关铝的实验探究,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用铝粉和Fe₂O₃做铝热反应实验,需要的试剂还有(    )(双选)。
    A、KCl B、KClO₃ C、MnO₂ D、Mg
    (2)、镁能发生和铝类似的“镁热反应”,写出镁在高温下和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向集满CO₂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NaOH浓溶液,立即封闭罐口,易拉罐渐渐凹瘪;再过一段时间,罐壁又重新凸起。写出罐壁又重新凸起发生的相关离子方程式:
    (4)、向铝粉中添加少量NH₄Cl固体并充分混合,将其加热到1000℃时可与N₂反应制备Al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
    A、AIN是一种金属材料 B、AIN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时生成氢氧化铝和氨气 C、少量NH₄Cl能够破坏Al表面的Al₂O₃薄膜 D、AIN与足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N+3H+=Al3++NH3
    (5)、用打磨过的铝片进行如下实验,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单选)。

    A、①中铝片发生了钝化 B、②中产生的气泡是氮氧化合物,不是氢气 C、③中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₃+OH⁻=[Al(OH)₄]⁻ D、②中加水稀释过程中,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6)、为探究铝片(未打磨)与Na₂CO₃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

    无明显现象

    铝片表面产生细小气泡

    出现白色沉淀,产生大量气泡(经检验为H₂和CO₂)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选)。

    A、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O32+H2OHCO3+OH B、对比Ⅰ、Ⅲ,推测Na₂CO₃溶液能破坏铝表面的氧化膜 C、Ⅳ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Al³⁺ D、推测出现白色浑浊的可能原因:AlOH4+HCO3=AlOH3+CO32+H2O
    (7)、某铝土矿的主要成分为Al2O3xH2O , 还含有Fe₂O₃和SiO₂杂质。称取17.50g铝土矿样品,加入 200mL1.65mol/L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沉淀0.30g,然后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2.14g。

    ①该试样中Fe₂O₃的物质的量为mol。

    ②样品中Al2O3xH2Ox=

  • 13、以硫酸厂矿渣(含Fe₂O₃、α-Al₂O₃、SiO₂等)为原料制备铁黄[FeO(OH)]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资料:i. α-Al₂O₃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或碱, γ-Al₂O₃不溶于水,可溶于强酸或强碱            
     ii.KₛₚCaCO₃=2.8×10⁻⁹;KₛₚFeCO₃=2×10⁻¹¹。

    (1)、将mg含Fe₂O₃·nH₂O的γAl2O3溶于200mLpH=1的硫酸溶液中,然后加入100mL氨水,使溶液中的Fe³⁺和Al³⁺恰好完全沉淀,则所加氨水的浓度为( )(单选)。
    A、0.2mol/L B、0.1mol/L C、0.05mol/L D、0.02mol/L
    (2)、向“酸浸”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会变红,变红过程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
    (3)、“滤渣”中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
    (4)、“沉铁”过程中铁元素大部分转化为 FeCO₃,但往往有副产物Fe(OH)₂生成,分析原因是
    (5)、若用CaCO₃“沉铁”, 则无副产物Fe(OH)₂产生,当反应完成时,溶液中Ca2+Fe2+=               
    (6)、下列物质中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备得到的是(    )(双选)。
    A、FeCl₂ B、Fe(OH)₂ C、Fe(OH)₃ D、Fe₂O₃
    (7)、写出氧化过程生成铁黄的化学方程式

    为确定“滤液”中Fe²⁺的物质的量浓度,选用K₂Cr₂O₇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Fe²⁺,离子方程式为Cr2O72+Fe2++H+=Cr3++Fe3++H2O(未配平)。

    (8)、向滴定管中注入K₂Cr₂O₇标准溶液前,滴定管需要检漏、用蒸馏水洗涤和
    (9)、若滴定xmL“滤液”中的Fe²⁺,消耗amol·L⁻K₂Cr₂O₇标准溶液bmL,则滤液中cFe2+=            molL-1
  • 14、某实验小组把CO₂通入饱和Na2CO3溶液制取NaHCO3装置如下图所示(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

    (1)、选取必要的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填序号)。

    为确定制得的固体样品是纯净的NaHCO3小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方案:

    甲方案:将样品溶液与BaCl₂溶液反应,观察现象

    乙方案:测定pH法

    (2)、为判定甲方案的可行性,某同学用)NaHCO3分析纯配制的溶液,与B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BaCl2溶液 NaHCO3溶液

    0.1mol⋅L⁻¹0.1mol⋅L⁻¹0.02mol⋅L⁻¹


    0.2mol⋅L⁻¹

    浑浊

    浑浊

    少许浑浊


    0.1mol⋅L⁻¹

    浑浊

    少许浑浊

    无现象


    0.02mol⋅L⁻¹

    少许浑浊

    无现象

    无现象

    此实验说明甲方案(填“可行”或“不可行”)。

    (3)、产生浑浊(伴有气体产生)的离子方程式:
    (4)、乙方案是:取等质量的固体样品和分析纯NaHCO3加等质量的水配制的溶液,分别与pH计测定pH,pH值更大的是(填化学式)。
  • 15、汉弗里·戴维是英国著名化学家,他提出:“电流与化合物的相互作用,是最有可能将所有物质分解为元素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他制备得到了金属钾和钠。
    (1)、戴维在1807年用电解熔融烧碱的方法制得金属钠,电极之间设置镍网做隔膜以分离电解产物,电解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2)、关于金属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单选)。
    A、钠可保存在煤油或CCl₄等液态有机物中 B、氯化钠在电流作用下电离出的钠离子和氯离子 C、钠与硫在常温下化合就能剧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 D、若金属钠着火,可采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3)、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物的颜色是 , 电子式为
    (4)、ag钠完全燃烧后,将固体充分溶解在b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16、在地壳里硅的含量在所有元素中居第二位,仅次于氧。接下来我们尝试利用元素周期表,通过与其相邻元素类比来了解硅的一些特点。
    (1)、硅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族。
    (2)、晶体硅的结构和金刚石结构相似,碳化硅(SiC)也是一种具有类似于金刚石结构的晶体,其中碳原子核硅原子的位置是交替的。在①金刚石,②晶体硅,③碳化硅这三种晶体中,它们的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单选)。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3)、与铝类似,硅也能溶于强碱溶液并生成硅酸根(SiO₃²⁻)。写出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比较元素非金属性:SiP(选填“<”或“>”),给出 个可以用来说明该结论的化学事实是:
    (5)、二氧化硅一般不能与酸反应,但可以与氢氟酸发生如下反应:

    SiO2+4HF=SiF4+2H2O二氧化硅属于(选填“酸性”、“碱性”或“两性”)氧化物。该反应涉及的所有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填元素符号),生成物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填化学式)。

  • 17、短周期元素X、Y、Z、M、N、W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六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元素Z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3倍。其中元素Z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Y>N B、元素Z与其他五种元素均可形成2种及以上化合物 C、简单离子半径Z>M>W D、元素X与其他五种元素均可形成共价化合物
  • 18、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单选)。
    A、F2在暗处遇H2爆炸,I2在暗处遇H2几乎不反应 B、Br2和NaI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和NaCl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 C、金属Na和熔融KCl反应置换出金属K D、常温下,NaCl溶液的pH=7,AlCl3溶液的pH<7
  • 19、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中,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是(    ) (单选)。
    A、半导体材料砷化镓 B、吸氢材料镧镍合金 C、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锌 D、超导材料K3C60
  • 20、某兴趣小组提出Ag+具有一定氧化性,I具有一定的还原性,二者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于是向盛有1mL1mol/LAgNO3溶液(pH≈5.50)的试管中加入1mL1mol/LKI溶液,振荡后,向其中加入淀粉溶液,无明显变化。

    已知:AgCl为白色沉淀,AgI为黄色沉淀。

    (1)、成员甲初步认为Ag+与I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证据是 
    (2)、成员乙否定成员甲,并巧妙的设计原电池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开始后0 , 右侧溶液转为蓝色。电子的运动方向为 (填“a→b”或“b→a”)。成员乙认为Ag+可以氧化I

    (3)、成员丙对成员乙的实验产生质疑,认为仅凭借电流表偏转无法严谨说明,经过实验1(A1<A0),成员丙经思考后认同成员乙。

    ①完成成员丙的实验设计。

    c为  , d为 

    ②此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盐桥(图2)中阴、阳离子的选择要求有两项。首先是不能与两侧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然后是电迁移率(u)尽可能相近。根据如表数据,应该选取 (填写化学式)的饱和溶液作为盐桥填充。

    阳离子

    u×108/(m2⋅s﹣1⋅V﹣1

    阴离子

    u×108/(m2⋅s﹣1⋅V﹣1

    Li+

    4.07

                HCO3-

    4.61

    Na+

    5.19

                NO3-

    7.40

    Ca2+

    6.59

    Cl

    7.91

    K+

    7.62

                 SO42-

    8.27

    【结论】两个反应存在竞争,非氧还反应速率较快。

上一页 915 916 917 918 91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