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3g固体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 B、2.3gNa与足量水反应,所得溶液中阳离子总数为 C、1mol与足量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D、常温下,56g铁片投入足量浓硝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
2、鉴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达不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固体和固体
粉末和粉末
溶液和溶液
溶液和NaOH溶液
鉴别方法或试剂
加热法
观察法
澄清石灰水
溶液
A、A B、B C、C D、D -
3、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知识描述对应的化学知识或原理正确的是( )
选项
知识描述
化学知识或原理
A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胆矾是混合物
B
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过程发生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C
“火树银花不夜天”指的是金属元素的焰色试验
焰色试验属于化学变化
D
故宫红墙的涂料常用铁红作红色颜料
铁红的主要成分为
A、A B、B C、C D、D -
4、化学促进了社会进步与发展。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跨临界直冷制冰 B、以为原料制“硅(Si)基”芯片 C、侯德榜联合制纯碱 D、以为原料制备淀粉
-
5、除去固体中少量氯化钠的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B、
C、
D、
-
6、钠元素及其化合物用途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与水反应吸收热量 B、过氧化钠属于酸性氧化物 C、碳酸钠的俗称是小苏打 D、金属钠可以冶炼金属钛
-
7、将10mL溶液加水稀释至50mL,稀释后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B、 C、 D、
-
8、化学与生活、科技、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造华为麒麟芯片的主要材料是 B、氯化铵浓溶液可去除铜器表面的铜绿 C、铁栏杆表面涂油漆可以防腐蚀 D、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引起大气中含量上升
-
9、许多古迹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下列古迹在传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属于化学变化且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石质阶梯被游客踩踏磨损
B.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
C.铜质雕像逐渐变为绿色
D.木质中轴塔在火灾中坍塌
A、A B、B C、C D、D -
10、化学小组对Na在CO2气体中燃烧的产物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CO、Na2O和Na2CO3
【查阅资料】①N2的化学性质较稳定,通常情况下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②PdCl2溶液能与CO反应生成黑色的金属钯;
③将酚酞溶液分别滴入BaCl2、NaCl、NaOH、Na2CO3四种溶液中的现象如下:
溶液
BaCl2
NaCl
NaOH
Na2CO3
现象
无变化
无变化
溶液变为红色
溶液变为红色
(1)、【实验1】化学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步骤一:向甲装置的玻璃管中通入适量N2。
步骤二:停止通入N2 , 点燃酒精灯,再通入CO2气体,Na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和白色两种固体;装置丁中有黑色沉淀产生;装置戊中溶液变浑浊。
步骤一中通入N2的目的是;装置乙的作用是。(2)、根据步骤二的实验现象推理可知,Na与CO2反应的产物一定有(填化学式)。(3)、写出装置丁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实验2】为了进一步探究步骤二中所得白色固体的组成,兴趣小组同学继续进行如下实验:取实验1步骤二中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后振荡,固体完全溶解,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有同学认为,根据实验2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可以证明白色固体为Na2O,其推理的依据是。(5)、另有同学认为实验2中的现象并不能证明白色固体一定是Na2O,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结合题给信息,完善验证该实验方案:取实验1步骤二中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 , 证明该白色固体中必定含有Na2CO3 , 且不含Na2O。 -
11、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用途。(1)、吸入人体内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服用含硒元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 , 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由此推断的作用是作(填“氧化剂”或“还原剂”)(2)、可作为矿业废液消毒剂,有“绿色氧化剂”的美称。
①消除废液中的氰化物(如KCN),可经以下反应实现:KCN+H2O2+H2O═X+NH3↑,则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 , H2O2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理由是
②从H2O2氧元素的化合价可推测,H2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某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H2O2在某强酸性反应体系中的性质。
实验I:探究H2O2的氧化性。
向含5%H2O2的酸性溶液中滴加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Ⅱ:探究H2O2的还原性。
向含5%H2O2的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六种粒子:
O2、、H2O、Mn2+、H2O2、H+。
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了如下过程:H2O2O2 , 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盐,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NaNO2的性质,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表(已知遇淀粉变蓝)。实验
实验操作及现象或结果
①
取5mLNaNO2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KI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②
取2mLKMnO4溶液(先酸化好)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NaNO2溶液,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溶液紫红色褪去。
③
NaNO2固体与70%硫酸反应生成了NO和NO2两种气体
通过上述实验可知,NaNO2、KMnO4、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12、利用氯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含氯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关系。图中①~⑩均含氯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④的化学式为 , ⑦的电离方程式为。(2)、工业制漂白粉是将①通入中制成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工业上常用制备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用双线桥标明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4)、比较⑥和⑦溶液的酸性强弱(填可以或不可以)用pH试纸分别测定。(5)、含⑨的溶液可作为水处理剂除去水中的杂质离子。例如它可使酸性废水中的转化为 , 整个过程对环境无污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3、现有下列物质:①氯水②酒精③二氧化硫④铜⑤过氧化钠⑥熔融氧化钠⑦KOH固体⑧漂白液⑨硫酸⑩小苏打。回答下列问题:(1)、在表格中填写符合条件物质的序号
条件
序号
能导电
属于电解质
(2)、在如图所示的串联装置中,发现灯泡不亮,但若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加水,则灯泡会亮起来。请问:①哪个烧杯中液体加水灯泡会亮起来?。
②哪两个烧杯液体混合后导电能力会减弱?。
(3)、通常情况下,在弱酸及弱碱的稀溶液中,弱酸、弱碱的电离程度均较小。下列三个图为几种溶液导电能力随相应物质添加量的变化图像,请把符合要求的图像序号填在相应的过程后面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向CH3COOH溶液中滴入氨水至过量(图像序号);(离子方程式,下同);
②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至过量;。
-
14、某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①Na+ , ②SO , ③Cl- , ④HCO , ⑤CO , ⑥H+ , ⑦Cu2+中的若干种,且每种离子的个数均相等。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表: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
用紫色石蕊溶液检验
溶液变红
Ⅱ
向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Ⅲ
将Ⅱ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无法确定是否含有③ B、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②③⑥ C、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①③⑦ D、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④⑤⑦ -
15、甲、乙两种溶液中分别含有大量的、、、、、这6种离子中的3种(两种溶液中的离子不重复),已知甲溶液呈蓝色,则乙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 B、、、 C、、、 D、、、
-
16、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进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循环2中的气体X为CO2 B、沉淀池中得到的沉淀为碳酸氢钠 C、为提高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主要是设计了循环1 D、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足量的CO2 , 再通入足量的NH3 -
17、下列实验装置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B
C
D
验证和反应是否放热
除去中的
焰色试验检验固体中是否含有钾元素
比较、的稳定性
A、A B、B C、C D、D -
18、实验室制取Cl2时,净化与收集Cl2所需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接口连接顺序为d→c→b→a→e B、饱和食盐水可用来除去HCl杂质 C、干燥纯净的Cl2能使鲜花褪色,所以Cl2具有漂白性 D、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
-
19、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陈述Ⅲ
A
纯碱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纯碱可与盐酸反应
Ⅰ对,Ⅱ对,无
B
将过氧化钠加入石蕊溶液中,石蕊先变红,后褪色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有氧化性物质生成
Ⅰ对,Ⅱ对,有
C
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
常温下,金属钠在空气中会被氧化生成过氧化钠
Ⅰ对,Ⅱ对,有
D
过氧化钠可用于制作呼吸面罩
过氧化钠能和、反应生成氧气
Ⅰ对,Ⅱ对,有
A、A B、B C、C D、D -
20、化学实验操作有严格的规范,下列实验操作描述错误的是( )A、实验剩余的钠块可以放回原瓶 B、进行焰色试验前,将铂丝用硫酸清洗 C、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下端不能接触试管内壁 D、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实验时,不宜用玻璃棒搅拌,也不宜使液体沸腾时间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