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氮和氮的化合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已知:

    ⅰ.N2(g)+3H2(g)2NH3(g)  ΔH1=akJmol1

    ⅱ.4NH3(g)+3O2(g)2N2(g)+6H2O(g)  ΔH2=bkJmol1

    ⅲ.N2(g)+O2(g)2NO(g)  ΔH3=ckJmol1

    (1)、2H2(g)+2NO(g)N2(g)+2H2O(g) ΔH=kJmol1(用含abc的式子表示).
    (2)、T℃时,12N2(g)+32H2(g)NH3(g)  ΔH4=dkJmol1 . 各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图中决速步骤的反应方程式为d=

     

    (3)、某小组往一恒温恒压含有铁触媒的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 , 模拟合成氨的反应,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与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2.

    ①图中温度T1T2T3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图中xyzw四点中,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点.

    ②y点时,N2的平衡转化率为;在温度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MPa2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用含p2的式子表示).

    ③若在恒容条件下发生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

    A.温度升高,Kp将增大

    B.当2v(N2)=v(NH3)时,反应达到了平衡

    C.当N2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时,反应达到了平衡

    D.断裂1mol N≡N键的同时断裂6mol N―H键,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

    (4)、氨的催化氧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的反应主要如下:

    反应Ⅰ.4NH3(g)+5O2(g)4NO(g)+6H2O(g)

    反应Ⅱ.4NH3(g)+3O2(g)2N2(g)+6H2O(g)

    测得相同时间内NO、N2的产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①反应Ⅱ为(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随着温度升高,NO的产率先增大后减小的原因为

  • 2、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具有重大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硫与硫的氧化物转化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表示S(s)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

    (填“低温”、“高温”或“任意温度”)有利于该反应正向自发进行.

    ②在一密闭容器中仅发生该反应,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的是(填标号).

    A.升高温度   B.压缩容器体积   C.增大O2浓度   D.再充入一定量的SO2

    (3)、Ⅱ.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

    实验步骤:

    ①量取50mL0.25molL1H2SO4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测量温度;

    ②量取50mL0.55molL1NaOH溶液,测量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混合均匀后测量混合液温度.

    仪器a的名称为 , 使用的NaOH溶液稍微过量的原因是
    (4)、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次数

    反应物的初始温度T1/℃

    反应后体系的温度T2/℃

    H2SO4溶液

    NaOH溶液

    平均值

    1

    25.2

    25.4

     

    28.6

    2

    24.9

    25.1

     

    28.4

    3

    25.3

    25.3

     

    28.0

    4

    25.0

    25.2

     

    28.3

    设实验所用的酸、碱溶液的密度均为1gmL1 , 反应前后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 . 计算该实验的H+(aq)+OH(aq)__H2O(l)  ΔH=kJmol1

    (5)、实验过程中,向H2SO4溶液中加碱时,分多次加入NaOH溶液,将会导致测得的ΔH(填“偏大”或“偏小”,下同);若用0.55molL1氨水代替NaOH溶液,将会导致测得的ΔH
  •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相关实验如下:

    实验

    编号

    实验温度/℃

    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5molL1H2C2O4溶液

    H2O

    0.2molL1KMnO4溶液

    0.4molL1

    稀硫酸

    1

    25

    3.0

    3.0

    2.0

    2.0

    6.4

    2

    25

    4.0

    2.0

    V1

    2.0

    5.0

    3

    25

    5.0

    1.0

    2.0

    V2

    t1

    4

    25

    1.5

    4.5

    2.0

    2.0

    t2

    5

    50

    5.0

    V3

    2.0

    2.0

    t3

    (1)、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通过实验1、4,可探究(填外部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实验3、5,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V2=V3=;实验得出t1(填“>”、“=”或“<”)t3
    (3)、0~5min内,实验2中高锰酸钾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1min1 . 进行实验4时发现溶液几乎没有褪色,原因可能是
    (4)、甲同学在实验1、2、3中观察到KMnO4溶液褪色速率开始时较慢,反应一段时间后逐渐加快.查阅资料获悉:

    i.H2C2O4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一种机理如图所示:

    ii.Mn3+在溶液中呈紫红色,能发生反应Mn3++nC2O42[Mn2(C2O4)n](32n)[Mn(C2O4)n](32n)通常呈青绿色;MnO42呈绿色,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迅速分解产生MnO4MnO2

    ①仅由图示机理分析,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褪色速率突然加快的原因可能为

    ②乙同学将实验1中溶液pH调至1时再次做实验,发现溶液紫色并未直接褪去,而是先变为青色溶液,一段时间后青色溶液逐渐褪至无色.乙同学结合上述信息,推测紫色溶液变为青色溶液时,青色溶液中可能含有MnO42 . 指导老师否定了该猜想,理由是

  • 4、金属钛具有良好的耐高低温、抗酸碱、高强度和低密度等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TiCl4的一种制备方法为TiO2(s)+2Cl2(g)+2C(s)TiCl4(g)+2CO(g)  ΔH=51kJmol1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自发进行 B、恒温恒容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该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适宜条件是低温、低压 D、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再加入少量CO(g)TiCl4(g)的体积分数将增大
  • 5、CO2CH4在镍基催化剂催化作用下能发生如图所示的可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总反应为CO2+CH42CO+2H2 B、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 C、图示反应过程中有极性键的断裂与形成 D、更换更高效的催化剂,能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
  • 6、次磷酸(H3PO2)可用作杀菌剂、神经系统的强壮剂等,其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2PO2.25℃,次磷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H3PO2)=5.9×10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次磷酸为三元弱酸 B、次磷酸溶液中存在关系:c(H+)=c(H2PO2)+2c(HPO22)+3c(PO23) C、常温下,0.1molL1H3PO2溶液中H3PO2的电离度α10%α=×100% D、适当升高温度,0.1molL1H3PO2溶液中c(H2PO2)c(H3PO2)的值会增大
  • 7、下列事实能证明HA是弱酸的是( )
    A、1L0.1molL1HA溶液最多能与4.0g NaOH反应 B、0.1molL1HA溶液中含有A和HA C、HA溶液能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泡 D、0.1molL1HA溶液中通入HCl,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
  • 8、在恒温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M(g)和1molN(g) , 发生反应:mM(g)+nN(g)pP(g)  ΔH , 其他条件不变,5min末P的体积分数随容器的体积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整个过程中各物质状态不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点平衡常数大于c点平衡常数 B、体积为V L时,c点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C、a点一定不处于平衡状态 D、m+n>p
  • 9、恒温时,向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活栓已经固定住活塞)加入10molA(s)和1molB(g) , 进行反应2A(s)+3B(g)2C(g)+3D(g)  ΔH<0 .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其他条件不变,将图示容器换成绝热容器,B的平衡转化率会增大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若反应达到平衡后,拔去活栓,再充入适量He(不参与反应),平衡逆向移动 D、若反应达到平衡后拔去活栓,再次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会减小
  •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L0.5molL1稀盐酸中含有的H原子数目为0.5NA B、0.5LpH=2的稀H2SO4与足量钠充分反应,生成H2的分子总数为2.5×103NA C、23gNO2含有的原子总数为1.5NA D、1molH2(g)与1molI2(g)充分反应后,生成物的分子数为2NA
  • 11、在一体积可变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X(g)+Y(g)Z(g)+W(s)  ΔH<0 , 每次达到平衡后仅改变其中一个反应条件,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0时可能是升高温度 B、t1时可能是扩大容器体积 C、t2时可能是充入了部分Z(g) D、t3时可能是加入了高效催化剂
  • 12、101kPa,1mol物质完全燃烧[氮元素转化为N2(g) , 氢元素转化为H2O(l) , 碳元素转化为CO2(g)]的反应热叫做该物质的标准燃烧热,一些物质的标准燃烧热(25℃下)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化学式

    ΔH/(kJmol1)

    氢气

    H2(g)

    ―285.8

    乙烯

    C2H4(g)

    ―1411.0

    乙醇

    C2H5OH(l)

    ―1366.8

    甲烷

    CH4(g)

    ―890.3

    A、表示乙醇标准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5OH(l)+3O2(g)__2CO2(g)+3H2O(g)

    ΔH=1411.0kJmol1

    B、2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1molH2O(g)所放出的热量大于285.8kJ C、常温常压下,C2H4(g)+H2O(l)__CH3CH2OH(l)的反应热ΔH=44.2kJmol1 D、甲烷完全燃烧时,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 13、下列事实、现象或应用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CO中毒者应及时移至空气流通处,必要时应放入高压氧舱 B、工业上用钠制备钾:Na(l)+KCl(l)__K(g)+NaCl(l) C、工业上采用高温煅烧石灰石 D、工业上生产硫酸过程中,通入过量空气以提高SO2的转化率
  • 14、室温下,某溶液中c(Fe3+)=1molL1 , 下列离子组在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ClNa+K+ B、NO3SO42Al3+Mg2+ C、IHCO3Ca2+Ba2+ D、SO42ClMg2+K+
  • 15、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__H2O(l) ΔH=57.3kJmol1 . 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时,保持其他条件相同,使用以下4组酸碱组合:

    ①稀盐酸、NaOH溶液 ②浓硫酸、NaOH溶液 ③醋酸溶液、氨水 ④稀硫酸、NaOH溶液则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ΔH的大小顺序为( )

    A、②>①=④>③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③>①=④>②
  • 16、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传统调味品.山西老陈醋、江苏镇江香醋、福建永春老醋、四川阆中保宁醋等形形色色的食醋是厨房常见的调味品.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食醋属于弱电解质 B、适当加热,食醋的导电能力会增强 C、食醋中含有CH3COOH分子 D、醋酸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
  • 17、古诗词及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滴石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和CaCO3发生了化学反应 B、“冰寒于水”:冰融化成水是吸热过程 C、“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豆萁中的纤维素燃烧生成CO2H2OΔS<0的过程 D、“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火炉中木炭燃烧包含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 18、在一定温度下,对冰醋酸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I随加入水的体积V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温度下,向上述醋酸溶液中,加入加水稀释,按要求填空。

    ①电离平衡将(填“向电离方向”、“向生成醋酸分子方向”或“不”)移动;

    ②醋酸的平衡常数Ka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c(H)最小为
    (3)、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4)、若使c点对应的溶液中的c(CH3COO-)增大,则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____(填字母,下同)。
    A、加热 B、加入NaOH稀溶液 C、加入K2CO3固体 D、加水
    (5)、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酸

    HCOOH

    HCN

    H2CO3

    电离平衡常数

    (25℃)

    K=1.77×104

    K=4.9×1010

    K1=4.3×107K2=5.6×1011

    ①依据表格中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判断三种酸酸性强弱的顺序为

    ②向NaCN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探究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Ⅰ.某实验小组欲通过用酸性KMnO4H2C2O4(草酸)反应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的体积,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KMnO4溶液已酸化),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实验序号

    A溶液

    B溶液

    20 mL 0.01 mol·L1 H2C2O4溶液

    30 mL 0.01 mol·L1 KMnO4溶液

    20 mL 0.01 mol·L1 H2C2O4溶液

    30 mL 0.01 mol·L1 KMnO4溶液

    完成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10CO2+8H2O , 该实验是探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若实验①在2 min末收集了4.48 mL CO2(标准状况下,则在2 min末c(MnO4)=mol/L(假设混合溶液的体积为50 mL,反应前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3)、小组同学发现反应速率变化如图乙,其中t1~t2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生成的Mn2+可作为反应的催化剂;②

    (4)、Ⅱ.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该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其还原产物Cr3+在水溶液中呈绿色或蓝绿色。用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K2Cr2O7溶液中加入30%NaOH溶液。溶液呈色:向K2Cr2O7溶液中逐滴加入Ba(NO3)2溶液(已知BaCrO4为黄色沉淀),则平衡向着方向移动,溶液颜色变化为
  • 20、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为原料生产化工产品的方法。合成气(COH2的混合气体)是一碳化学的重要原料,焦炭与水蒸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会发生如下三个反应:

    I:C(s)+H2O(g)CO(g)+H2(g)

    II:CO(g)+H2O(g)CO2(g)+H2(g)

    III:CO2(g)+3H2(g)CH3OH(g)+H2O(g)

    (1)、当反应I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可提高正反应速率的是____(填标号)。
    A、加入焦炭 B、通入CO C、升高温度 D、分离出氢气
    (2)、若在恒温恒容容器中仅发生反应II,则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
    A、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 B、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不变 C、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单位时间内,每有2 mol OH键断裂,同时有1 mol HH键断裂
    (3)、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活性炭(足量)和NO , 发生反应C(s)+2NO(g)N2(g)+CO2(g)NON2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条件

    保持温度为T/℃

    时间

    0

    5min

    10min

    15min

    20min

    25min

    30min

    NO物质的量/mol

    2.0

    1.4

    1.0

    0.70

    0.50

    0.40

    0.40

    N2物质的量/mol

    0

    0.3

    0.50

    0.65

    0.75

    0.80

    0.80

    05min内,以CO2表示的该反应速率v(CO2)= , 最终达平衡时NO的转化率a= , 该温度T℃下的平衡常数K=

    ②保持温度T℃不变,向该2L密闭容器中加入该四种反应混合物各2mol , 该时刻,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 (NO)v(NO)(填“>”“<”或“=”)。

    (4)、已知4CO(g) +2NO2(g)4CO2(g)+N2 (g)   ΔH1 = -1200kJ•mol-1 ,该反应在(填“高温”、“低温”或“任何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上一页 875 876 877 878 87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