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现象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黑火药爆炸 B、高压钠灯广泛用于道路照明 C、“84”消毒液消毒 D、铁钉生锈
-
2、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迅速,下列对所涉及化学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A、火焰喷雾技术制备纳米材料:在高温火焰喷雾中形成的胶体属于气溶胶 B、“侯氏制碱法”利用海水、氨和制备纯碱,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长征七号”采用了液氧煤油发动机,煤油是纯净物 D、2022年北京冬奥会展示的智能服饰含有石墨烯,石墨烯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
3、如图所示是模拟制备氯水并检验Cl2性质的装置(夹持装置略去,挥发的HCl较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烧瓶中固体试剂X应是MnO2 B、水浴加热抽滤瓶能加快Cl2与水反应速率,增大氯水中HClO的浓度 C、干燥有色布条褪色,说明Cl2分子有漂白性 D、装有NaOH溶液的烧杯可吸收尾气,防止污染
-
4、
近年来,碳中和、碳达峰成为热点。以CO2、H2为原料生产甲醇是一种有效利用二氧化碳的途径。
途径一:涉及的反应有
Ⅰ.
Ⅱ.
Ⅲ.
(1)关于反应Ⅰ,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恒容下达平衡状态时,再充入少量氦气,正逆反应速率不变 B. 当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C. 当反应达平衡状态时, D. 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反应物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 (2)若某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根据反应Ⅰ-Ⅲ,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工业中,对于反应Ⅰ,通常同时存在副反应Ⅳ: 。在一定条件下,在合成塔中充入一定量和。当气体总压强恒定为1MPa时,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________0(填“>”、“<”、“=”);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原因是________。
(4)在一定条件下(温度为℃),往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和4.0mol , 发生反应Ⅰ,初始压强为 , 5min达到平衡,压强为 , 则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
途径二:涉及的反应有
Ⅰ.
Ⅱ.
Ⅲ.
(5)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V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和3mol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为amol,CO为bmol,反应Ⅲ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用含a、b、V的代数式表示)。
(6)时,反应Ⅲ的速率方程为 , 其中x表示相应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为平衡常数(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k为反应的速率常数。已知保持不变,达到平衡时, , 此时反应Ⅲ的速率________(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
-
5、重铬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般由铬铁矿制备,铬铁矿的主要成分为 , 还含有硅、铝等杂质。制备流程如图所示:(1)、中Fe为+2价,Cr的化合价为。(2)、步骤①的主要反应为: , 该反应的还原剂为 , 配平后还原剂与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硅、铝等杂质在该步骤变为、。(3)、为了提高步骤②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写两条)(4)、滤渣1主要成分是 , 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和。(5)、写出步骤④的离子方程式。(6)、步骤④反应平衡常数 , 滤液③中 , 则溶液中。(7)、向“滤液3”中加入适量KCl,经过操作X后得到固体。操作X为: , 过滤。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
-
6、
纯过氧化氢()是淡蓝色的黏稠液体,可与水以任意比混合,水溶液俗称双氧水,为无色透明液体,小组A查阅资料后发现为二元弱酸, , 。
(1)在水溶液中分步电离,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2)如果常温下溶液pH=7,的酸式酸根离子与的浓度比为。
实验Ⅰ:小组B验证氧化时发现异常现象,并进行了深入探究。
实验Ⅰ装置操作如下图;现象:溶液立即变红,继续滴加溶液,红色变浅并逐渐褪去。
(3)实验Ⅰ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 (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4)实验Ⅰ中红色褪去的原因:取反应后溶液,(填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溶液中有 , 而几乎无。
(5)查阅资料发现,酸性溶液中能氧化 , 但反应很慢且无明显现象,对该反应没影响。进行实验Ⅱ,发现实验Ⅱ褪色相对较快,由此推测在酸性溶液中能加快与的反应。补充Ⅲ,推测得到了证实。参照实验Ⅱ的图例,补全实验Ⅲ加入的试剂和现象。
①;②几滴;③。
-
7、
硫代硫酸钠晶体( , )可用作定影剂和还原剂。
Ⅰ.滴定——纯度测量
硫代硫酸钠晶体容易变质,可利用氧还反应测定其纯度(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称取ag某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配制成100mL溶液。取bmol/L的标准溶液cmL,硫酸酸化后加入过量KI(发生反应),加入淀粉溶液,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溶液滴定(发生反应:)至终点。经过3次平行实验,样品溶液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滴定前刻度(mL)
滴定后刻度(mL)
1
0.00
24.78
2
4.50
30.80
3
1.46
26.28
(1)滴定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填字母)。A.眼睛始终注视滴定管中液面变化
B.为了使实验中颜色变化更明显,应尽量多加一些指示剂
C.进行2-3次平行试验,以减少实验误差
(2)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是。(3)该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的纯度为(小数点后保留2位)。(4)下列操作中,会使最后计算的纯度偏小的操作为(填字母)。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
B.滴定振荡时用力过大,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到锥形瓶外
C.溶液变色后没有等半分钟直接读数,最后发现溶液褪色
D.锥形瓶没有干燥直接用于实验
E.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Ⅱ.应用——利用定量探究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查阅资料:该反应速率与和的关系为 , k为常数。
实验任务:测定不同浓度下的反应速率确定m、n的值。
实验方法:按如表体积用量V将各溶液混合,溶液最后加入,记录开始反应至溶液出现蓝色所用的时间t。
实验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慢)、(快)。
实验记录表:
实验编号
A
B
C
D
E
溶液/mL
10
5
2.5
10
10
溶液/mL
10
10
10
5
2.5
溶液/mL
3
3
3
3
3
溶液/mL
0
溶液/mL
0
0.2%淀粉溶液/mL
1
1
1
1
1
t/s
(5)加入、溶液的目的是控制实验条件,其中 , 。(6)当溶液中(填化学式)耗尽后溶液出现蓝色。根据实验A的数据,反应速率(列出算式)。(7)根据实验数据可确定m、n的值。n=1的判断依据是(用t的关系表示)。 -
8、室温下,某溶液初始时仅溶有M和N且浓度相等,同时发生以下两个反应:①;②。反应①的速率可表示为 , 反应②的速率可表示为(、为速率常数)。反应体系中组分M、Z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30min时间段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B、反应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的活化能大 C、反应开始后,体系中Y和Z的浓度之比保持不变 D、如果反应能进行到底,反应结束时62.5%的M转化为Z
-
9、现有室温下四种溶液,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序号
①
②
③
④
pH
10
10
4
4
溶液
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醋酸溶液
盐酸
A、相同体积③、④溶液分别与NaOH完全反应,消耗NaOH物质的量:③<④ B、②③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④溶液与②溶液混合(近似认为混合溶液体积),若混合后溶液 , 则 D、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值:①<②<③<④ -
10、水体中重金属铅的污染问题备受关注。溶液中Pb2+及其与OH-形成的微粒的浓度分数α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NH3·H2O的Kb=1.74×10-5。向Pb(NO3)2溶液中滴加氨水,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Pb2+的浓度分数先减小后增大 B、c()与c(Pb2+)的比值减小后增大,pH>10后不变 C、pH=7时,存在的阳离子仅有Pb2+、Pb(OH)+和H+ D、溶液中Pb2+与Pb(OH)2浓度相等时,氨主要以的形式存在
-
11、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并发生反应: , 温度、下X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下,在时间内, B、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平衡后X的转化率增大 C、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D、M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
-
12、常温下,向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NaOH溶液,溶液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1,某时刻滴定管的读数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1a点的 B、图2所示液面读数为23.20mL C、装NaOH标准液时,用图3所示方法排除滴定管内气泡 D、反应过程中的值不断增大
-
13、下列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甲装置可以定量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B、乙装置可以由球中气体颜色的深浅判断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丙装置可以由褪色快慢研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丁装置可以验证增大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1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由水电离出的溶液中:、、、 B、在含大量的溶液中:、、、 C、澄清透明的溶液中:、、、 D、在的溶液中:、、、
-
15、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关于常温下的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升溶液中的数目为 B、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减小 C、该溶液中存在、、、、、、共七种微粒 D、再通入HCl气体,溶液酸性增强,水电离的也增大
-
16、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能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
②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③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④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且等于26
⑤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⑥密闭容器中的体积分数不变
⑦固体的质量不变
A、②③④⑤⑦ B、②③⑤⑦ C、②③⑤⑥⑦ D、②③④⑤⑥⑦ -
17、已知反应 , 下列叙述与图对应的是A、图①表示,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在时刻充入了一定量的C,平衡逆向移动 B、由图②可知,、 C、图③随着压强变化K值的变化 D、图④y轴可以表示B的百分含量,则小于
-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都是弱电解质
②HCl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盐酸是强电解质
③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但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
④在水溶液及熔融状态下均可电离出、、
⑤同温下0.1mol/L NaOH溶液与0.05mol/L溶液的pH相同,溶液中数目均为
A、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
19、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A、 , 则0.5mol稀硫酸溶液和0.5mol稀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 B、101kPa时,1g燃烧放热142.75kJ,则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由 , 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 , 高温有利于该反应的自发进行
-
20、古代诗词中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等质量的水和冰相比,冰的能量更低 B、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石灰石煅烧是放热反应 C、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变化只有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苏轼《石炭·并引》“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所指高温时碳与水蒸气反应为放热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