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劳动开创未来。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FeCl3溶液刻蚀铜电路板

    氧化性Fe3+>Cu2+

    B

    用漂粉精对水池进行杀菌消毒

    次氯酸盐具有强氧化性

    C

    用氢氟酸溶蚀玻璃生产磨砂玻璃

    SiO2能与强酸反应

    D

    面包师用小苏打作发泡剂烘焙糕点

    NaHCO3受热分解产生气体

    A、A B、B C、C D、D
  • 2、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Mg(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Mg2++2HCO3+2OH=MgCO3↓+2H2O+CO32- B、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稀硫酸:[Al(OH)4]+H+=Al(OH)3↓+H2O C、向Ba(OH)2溶液中加入NaHSO4溶液至沉淀完全Ba2++2OH+2H++SO42-=BaSO4↓+2H2O D、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O2+H2O+C6H5O-→C6H5OH+ CO32-
  • 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2 L 0.5 mol·L-1的HCOOH溶液中滴加氨水至中性,铵根离子数为NA B、5.6 g铁粉与标况下2.24L的Cl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C、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N2与足量H2充分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目为2NA D、4.5 g CH3CH2NH2中sp3杂化的原子数为0.2NA
  • 4、下列有关元素单质或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r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符合构造原理 B、O3是由非极性键组成的非极性分子 C、基态As的简化电子排布式[Ar]4s24p3 D、中子数为7的氮原子:N714
  • 5、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B铅笔芯的成分为二氧化铅 B、水发毛肚中添加甲醛保鲜,甲醛具有防腐作用 C、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杀菌和抗氧化作用 D、焰火中颜色是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致
  • 6、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是科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在0.5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氮气和氢气进行如下化学反应:N2(g)+3H2(g)2NH3(g)  ΔH<0 , 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200

    300

    400

    K

    K1

    K2

    0.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比较K1K2的大小,K1K2(填“>”、“=”或“<”).
    (2)、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填序号字母).

    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3v(N2)=v(H2)

    c.v(NH3)=v(NH3)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3)、400℃时,反应2NH3(g)N2(g)+3H2(g)的平衡常数K= . 当测得NH3N2H2的浓度分别为3molL12molL11molL1时,则该反应的v(N2)v(N2)(填“>”、“=”或“<”).
    (4)、下图为一定温度下,N2H2以1∶3进行反应,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随压强的变化示意图.

    ①随压强增大,NH3的体积分数增大的原因是

    ②比较b点和a点:平衡常数K(a)K(b)(填“>”、“<”或“=”,下同),N2的浓度c(a)c(b)

    ③计算b点的平衡常数Kp=(Mpa)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 7、草酸锰能作漂白催化剂,特别用于增强过氧化物在漂白有色污渍时的漂白效果.工业上,常用废锰料(主要成分为Mn,含有一定量的Al2O3、FeO、CaO、SiO2)为原料制备纯净草酸锰晶体,其工业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草酸锰晶体(MnC2O42H2O)难溶于水.

    ②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见表中数据.

    金属离子

    Fe3+

    Fe2+

    Al3+

    Mn2+

    开始沉淀pH

    1.9

    7.0

    3.0

    8.1

    完全沉淀pH

    3.2

    9.0

    4.7

    10.1

    (1)、能提高“酸浸”速率的方法有(写出一点即可).
    (2)、“氧化”步骤中,试剂a常选双氧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加入氨水调节pH”时,应控制pH的范围是 , 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
    (4)、“沉锰”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操作a”是指
    (6)、氨水是常用于废水处理的pH调节剂,如对于含锰废水中的Fe3+ , 用氨水调节pH值,以除去Fe3+ , 若使c(Fe3+)小于2.6×109molL1 , 而保留c(Mn2+)=0.0548molL1 , 则需控制pH的大致范围为 . [已知常温下,Fe(OH)3Ksp=2.6×1039Mg(OH)2Ksp=5.48×1016
  • 8、硫代硫酸钠(Na2S2O3)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
    (1)、Ⅰ.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某实验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已知反应:S2O32+2H+__S+SO2+H2O

    实验

    序号

    体积V/mL

    出现相同浑浊度的时间t/s

    Na2S2O3溶液(0.1mol/L)

    H2SO4溶液(0.1mol/L)

    5.0

    10.0

    0.0

    t1

    5.0

    Vx

    2.0

    t2

    5.0

    6.0

    Vy

    t3

    表中Vx=mLVy=mLt1t2t3的大小关系是(由小到大).
    (2)、Ⅱ.已知:I2+2S2O32__S4O62+2I , 且S2O32S4O62均为无色.某实验小组利用K2Cr2O7标准溶液定量测定市售硫代硫酸钠试剂的纯度,步骤为:

    ①溶液配制:称取1.000gNa2S2O3试样,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溶解,最终定容至100mL.

    ②滴定:用移液管取10.00mL 0.0100mol/LK2Cr2O7标准溶液,加入2mL稀硫酸酸化,再加入过量KI溶液.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Na2S2O3溶液用量,平行滴定3次.

    步骤①中必须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

    (3)、完成并配平步骤②中的离子方程式:.

    Cr2O72+)+I__I2++Cr3++H2O

    (4)、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在滴定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会使测得Na2S2O3试剂纯度偏高的是(填字母).

    a.滴定管未用Na2S2O3溶液润洗   b.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c.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进行干燥处理   d.滴定管尖嘴处滴定前无气泡,滴定终点发现有气泡

    (5)、若3次滴定消耗的Na2S2O3溶液的平均用量为12.00mL,则样品的纯度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9、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是重要的物质资源宝库,同时海水具有强大的自然调节能力,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已知不同pH条件下,水溶液中碳元素的存在形态如下图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A点,溶液中H2CO3HCO3浓度相同

    b.pH=8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微粒主要是HCO3

    c.当c(HCO3)=c(CO32)时,c(H+)>c(OH)

    ②上述中性水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关系是pH=10时,由水电离出的c(H+)=

    (2)、海水pH稳定在7.9~8.4之间,可用于烟道气中CO2SO2的吸收剂.

    ①海水呈弱碱性是因为主要含有OH(填微粒符号).

    ②已知:25℃时,H2CO3电离平衡常数K1=4.3×107K2=5.6×1011H2SO3电离平衡常数K1=1.5×102K2=6.0×108 . 海水中含有的HCO3可用于吸收SO2 , 吸收后溶液呈弱酸性的原因是

    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是

    (3)、洗涤烟气后的海水呈酸性,需处理后再排放.与新鲜海水混合同时鼓入大量空气排出部分CO2 , 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式.通入O2可将酸性海水中的硫(IV)氧化,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10、一定温度下,向三个体积分别为V1V2V3(V1<V2<V3)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足量活性炭和2molNO2 , 发生反应:2C(s)+2NO2(g)N2(g)+2CO2(g) , 在相同时间内测得各容器中NO2的转化率与容器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曲线上反应均达到平衡状态 B、a、c两点时气体的颜色相同 C、容器内的压强:PaPb>67 D、向a点平衡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NO2 , 达到平衡时,NO2的转化率比原平衡大
  • 11、T℃下,三种硫酸盐MSO4(M:Pb2+Ba2+Sr2+)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pM=lgc(M)p(SO42)=lgc(SO4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点对SrSO4是不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SrSO4 B、溶度积:BaSO4>PbSO4>SrSO4 C、BaSO4不可能转化成PbSO4 D、Z点对应的溶液中c(Ba2+)=c(SO42) , 二者的浓度积等于1×1010
  • 12、常温下,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的二元酸H2A溶液.溶液中pH、含A微粒分布系数δ(物质的量分数)随滴加NaOH溶液体积VNaO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H2A在水中电离的方程式为:H2AH++HAHAH++A2 B、VNaOH溶液=20.00mL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HA)>c(H+)>c(A2)>c(OH) C、常温下,HA的电离平衡常数为1×105 D、VNaOH溶液=30.00mL时,c(HA)+c(H+)=c(A2)+c(OH)
  • 13、化学平衡常数是表明化学反应限度的一个特征值,由下表中的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弱酸

    HCOOH

    HCN

    H2CO3

    电离平衡常数(25℃)

    1.77×104

    4.9×1010

    K1=4.3×107K2=5.6×1011

    A、2CN+H2O+CO2__2HCN+CO32 B、HCOOH+CN__HCOO+HCN C、2HCOOH+CO32__2HCOO+H2O+CO2 D、等浓度的HCOONa溶液和NaCN溶液中,c(HCOO)>c(CN)
  • 14、科学家设计出质子膜H2S燃料电池,实现了利用H2S废气资源回收能量并得到单质硫.质子膜H2S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极a为电池的负极 B、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O2+4H++4e__2H2O C、电路中每通过4mol电子,则负极消耗(标准状况下)44.8LH2S D、每17gH2S参与反应,则有2molH+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
  • 15、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分别测定同浓度的HCOONa和CH3COONa溶液的pH,CH3COONa溶液的pH较大

    结合质子的能力:

    CH3COO>HCOO

    B

    分别蒸干并灼烧FeCl3溶液和Fe2(SO4)3溶液,均可得到固体产物

    固体产物的成分一样

    C

    向pH=3的HA和HB溶液中分别加水稀释至100倍,pH(HA)>pH(HB) 

    酸性:HA>HB

    D

    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H2O , 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FeCl3溶液,后一支试管反应快

    FeCl3可做H2O2分解

    的催化剂

    A、A B、B C、C D、D
  • 16、已知25℃物质的溶度积常数为:FeS:Ksp=6.3×1018;CuS:Ksp=1.3×1036;ZnS:Ksp=1.6×1024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 , 可以选用FeS做沉淀剂 B、相同温度下,CuS的溶解度大于ZnS的溶解度 C、足量CuSO4溶解在0.1mol/L的H2S溶液中,Cu2+能达到的最大浓度为1.3×1035mol/L D、在ZnS的饱和溶液中,加入FeCl2溶液,一定不产生FeS沉淀
  • 1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1的溶液中:Ba2+NH4+NO3Fe2+ B、无色溶液中:H+K+IMnO4 C、由水电离出的c(OH)=1.0×1013molL1的溶液中:Na+NH4+SO42NO3 D、在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Na+CO32NO3SO42
  • 18、活化能测定实验主反应S2O82(aq)+2I(aq)__2SO42(aq)+I2(aq)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过程②ΔH>0 C、①代表有催化剂参与的过程 D、该反应从原理上不能设计为原电池
  • 19、关于常温下pH为2的盐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10mL,该溶液稀释至100mL后,pH=4 B、向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为12的氨水恰好完全中和 C、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c(OH)=1×1014 D、该溶液中盐酸电离出的c(H+)与水电离出的c(H+)之比为10101
  • 20、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
    A、醋酸的电离:CH3COOHCH3COO+H+ B、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NaHCO3=Na++HCO3 C、氯化铵的水解:NH4++H2ONH4OH+H+ D、碳酸钙的溶解平衡:CaCO3(s)Ca2+(aq)+CO32(aq)
上一页 844 845 846 847 84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