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SO2SO2+2OH=SO32+H2O B、将少量H2S通入CuSO4溶液中:H2S+Cu2+=CuS+2H+ C、Na2S2O3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S2O32+2H+=S+SO2+H2O D、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Na2SO3溶液:2MnO4+5SO32+2H+=5SO42+2Mn2++H2O
  •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SO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2NA B、1molL1NH4Cl溶液中含有的Cl数目为NA C、7.1gCl2完全溶解于水,转移电子数为0.1NA D、常温常压下,1.4g乙烯与环丙烷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NA
  • 3、实验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实验装置操作不规范的是

    A.制备FeOH3胶体

    B.除去Cl2中混有的HCl

    C.制备无水MgCl2

    D.制备FeOH2

    A、A B、B C、C D、D
  • 4、部分N或C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e均为酸性氧化物 B、c的结构中只可能存在σ键 C、j和h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的产物中存在离子化合物 D、b的沸点高于a是因为b的化学键更稳定
  • 5、多巴胺分子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种使人快乐的物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分子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B、能与饱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C、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3molH2反应 D、能与盐酸、碳酸钠溶液反应
  • 6、实验小组尝试从海藻中提取碘,下列仪器或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捣碎干海藻

    B.灼烧海藻

    C.萃取含碘溶液

    D.蒸馏浸出液

    A、A B、B C、C D、D
  • 7、为解决大气污染物SO2的排放问题,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烟气脱硫步骤,设计如下工艺流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吸收塔内发生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B、沉淀室内发生主要反应:Na2SO4+CaOH22NaOH+CaSO4 C、氧化室内每生成136gCaSO4时理论上可消耗1molO2 D、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NaOH溶液
  • 8、劳动创造未来。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铁路工人:利用铝热剂焊接铁轨

    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

    B

    卫生人员:使用酒精消毒液擦拭桌子

    乙醇具有强还原性

    C

    气象员: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

    D

    护士:利用紫外线为病房消毒

    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

    A、A B、B C、C D、D
  • 9、化学品为美好生活提供保障。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机屏幕的液晶,具有各向异性,属于晶态物质 B、FeCl3溶液可用作覆铜板的“腐蚀液” C、氢氧化铝或小苏打制成药物,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休闲钓鱼时使用的“尼龙”线,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 10、科技发展见证国家的强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CO2合成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实现无机小分子向有机高分子的转化 B、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煤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C、磁悬浮列车使用双氧铜钡钇(BSCCO)作为超导材料,Ba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 D、我国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所用材料为SiO2
  • 11、下列化学用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A、SO2VSEPR模型为 B、乙烯的空间填充模型为 C、CuCl2的电子式为 D、基态Ti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 12、越窑是中国最著名的青瓷窑,有诗赞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下列汕头博物馆藏品材质与之相同的是

    A.金漆木雕人物博古纹神椟

    B.粉青釉堆白龙凤群花纹双象鼻耳瓶

    C.董其昌草书十七帖纸册页

    D.鎏金罗汉铜像

    A、A B、B C、C D、D
  • 13、布洛芬与传统的阿司匹林药物相比较,其药效作用更强,副作用更小,被称为“超级阿司匹林”。布洛芬的常见合成方法有以下两种:

    方法一:

    方法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b的分子式为
    (2)、化合物1c的官能团名称为;化合物1c的某同分异构体含有苯环,在核磁共振氢谱上只有4组峰,且与新制Cu(OH)2溶液共热可得砖红色沉淀,其结构简式为(写一种)。
    (3)、1a→2b的反应中,产物为2b与化合物Z,HF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则Z的结构简式为
    (4)、根据化合物1c的结构特征,分析预测其可能的化学性质,完成下表:

    序号

    反应试剂、条件

    反应形成的新结构

    反应类型

    Zn-Hg;稀盐酸

    消去反应

    加成反应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1c→1e反应中,存在C、O原子杂化方式的改变,且有新的手性碳原子形成

    b.1mol化合物1f最多可消耗1molNaOH

    c.合成布洛芬的两种方法中,均包含原子利用率100%的反应步骤

    d.2c→2d反应中,存在C-O键的断裂和形成

    (6)、结合以上流程,以丙烯为唯一有机原料,合成(无机试剂任选)。基于你设计的合成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最后一步反应中,有机反应物为(写结构简式)。

    ②第一步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即可)。

  • 14、

    CaCO3的固体分解和沉淀转化反应在化工实际生产和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I.CaCO3的固体分解反应CaCO3(s)CaO(s)+CO2(g)   ∆H>0(反应I)可应用于石灰工业。

    (1)反应I在________(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可自发进行。

    (2)已知CaCO3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则CaCO3(s)CaO(s)+CO2(g)的焓变∆H=_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

    (3)某研究组研究CaCO3的固体分解反应,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样品所处气氛(以Ar为载气,调整CO2的比例)不变,测得CaCO3失重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温度升至850℃时,CO2浓度为35%的反应气氛中CaCO3已开始分解,而CO2浓度为65%的反应气氛中CaCO3仍未分解,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_。

    (4)某研究组将500gCaCO3置于1L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在Ar和CO2的混合气氛中加热CaCO3固体,测得不同温度下CaCO3分解转化率随时间变化如图,Kp为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的分压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1150℃条件下,0~300s内反应I的平均速率v(CO2)≈0.013mol•L-1•s-1
    B. 1150℃条件下,使用粒径更小的CaCO3进行相同的实验,300s时CaCO3转化率小于80%
    C. 1150℃条件下,在F点处测得CO2分压为p1 , 则该温度下反应I的Kp=p1
    D. 950℃条件下,在G点处向密闭容器中充入少量CO2 , 再次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总压强不变

    II.用钠盐溶液处理后,CaCO3可转化为其他工业价值高的难溶钙盐。

    一定温度下,分别向1molCaCO3中加入1LNa2X和NaY溶液发生反应:CaCO3+X2−CaX+CO32、CaCO3+2YCaY2+CO32 , 加入Na2X或NaY的物质的量为n(Na2X)或n(NaY)。平衡时,分别测得c(CO32)c(X2-)随n(Na2X)的变化曲线和c(CO32)c(Y-)随n(NaY)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Ksp(CaCO3)=3.0×10-9 , 反应过程中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不考虑X2−/Y/CO32的水解。

    (5)Ksp(CaX)________Ksp(CaCO3)(填”>”“<”或“=”)。

    (6)若要用1LNaY溶液将1.25molCaCO3完全转化为CaY2沉淀,所需NaY溶液浓度至少为________mol/L。(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15、工业上常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 , 含少量Fe2O3、Al2O3、CaO、SiO2等)和Li2CO3合成电极材料LiMn2O4和明矾,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Ⅰ.Mn2+在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pH高于5.5时易被O2氧化为MnO2

    Ⅱ.当溶液中某离子浓度c(Mn+)≤1.0×10-5mol·L-1时时,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常温下,几种沉淀的Ksp如下表所示:

     

    Fe(OH)3

    Al(OH)3

    Mn(OH)3

    Fe(OH)2

    Ksp

    2.0×10-39

    1.0×10-33

    2.0×10-13

    5.0×10-17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Mn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2)、“酸浸”时,软锰矿中的Fe2O3与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加入MnCO3“调pH”时,调节pH的范围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焙烧”Li2CO3和MnO2混合物。

    ①资料显示Li2CO3的分解温度为723℃,本流程中Li2CO3于515℃开始分解,可能原因是

    ②“焙烧”过程中发生的总反应为

    (5)、尖晶石结构的LiMn2O4是一种常用的正极材料

    ①充电时,LiMn2O4电极的电势(填“高于”或“低于”)电池的另一极。

    ②LiMn2O4的晶胞为立方体,该晶胞由图中A、B两种基本结构单元交替排列构成。

    图中“●”表示的微粒是(填离子符号);设该晶胞边长为an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 , LiMn2O4的摩尔质量为Mg/mol,则该晶胞的密度为g/cm3(用含有NA和M的计算式表示)。

  • 16、

    某实验小组探究银氨溶液与醛基反应的相关反应机理。

    银氨溶液的制备: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生成灰黑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直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得到Ag(NH3)2+浓度为0.1mol/L的银氨溶液(后续实验中“银氨溶液”均为该溶液)。

    (1)配离子[Ag(NH3)2]+中不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填标号)。

    a.极性共价键             b.非极性共价键             c.配位键

    第一部分:反应条件初探

    实验编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I

    往20mL0.1mol/LAgNO3溶液中滴加3滴乙醛,水浴加热

    无明显现象

    II

    往20mL银氨溶液中滴加3滴乙醛,水浴加热

    试管壁出现一层光亮的银镜

    针对实验I无银镜生成,实验II有银镜生成,甲同学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乙醛在碱性条件下还原性增强。

    假设2:Ag(NH3)2+氧化性强于Ag+

    第二部分:影响因素研究

    为验证以上假设,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并进行了以下四组实验。每组实验中,溶液A和溶液B体积均为20mL,浓度均为0.1mol/L,向溶液B中滴加3滴乙醛后,测得电压表读数如表所示。

    已知:参与原电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检测到的电压越大。

    实验编号

    溶液A

    溶液B

    电压表读数

    AgNO3溶液

    NaCl溶液

    U1

    AgNO3溶液

    NaOH溶液

    U2

    银氨溶液

    NaCl溶液

    U3

    银氨溶液

    NaOH溶液

    U4

    实验测得电压表读数:U2>U4>U1>U3。

    (2)实验①和实验③中,溶液B选用NaCl溶液,而不使用蒸馏水的原因是

    (3)由U2>U1,U4>U3可知假设1成立。碱性条件下,乙醛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为: , c(OH-)增大,乙醛还原性增强。

    (4)由可知假设2不成立。查阅资料得知:银镜反应中,Ag单质由溶液中的Ag+得电子生成,银氨溶液中发生反应Ag++2NH3Ag(NH3)2+ , c(Ag+)降低,Ag+氧化性减弱。

    第三部分:严谨性讨论

    (5)根据实验结果U4>U1,甲同学认为“第一部分中实验I无银镜生成,实验II有银镜生成”的原因为:改用银氨溶液后,“Ag+氧化性减小的影响”小于“乙醛还原性增强的影响”,乙同学认为该实验结果无法得出此结论,理由是:

    (6)乙同学使用pH计测得0.1mol/LAgNO3溶液的pH=6,并指出:在酸性条件下,NO3也可能氧化乙醛;电压表读数U3<U1不能证明“随c(Ag+)降低,Ag+氧化性减弱”。

    针对该质疑,甲同学增设了一组实验,将实验③中的溶液A改用溶液,测得电压表读数远小于U1,因此实验中NO3的影响可忽略。

    (7)乙同学查阅资料后提出假设:随c(OH-)增大,银氨溶液中N3还原性会增强,可能会还原Ag+1 , 并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III

    往20mL银氨溶液中滴入浓NaOH溶液,振荡,水浴加热

    试管壁出现一层光亮的银镜

    根据实验现象,假设成立。但是甲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证明实验II中的银镜也是由N3还原Ag+1生成。

    请设计实验,验证实验II中生成银镜的还原剂为乙醛;该实验方案及现象是:

    实验结论:银氨溶液与乙醛发生银镜反应时,NH3与NO3均不直接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单质Ag由Ag+与乙醛反应生成。

  • 17、已知:pOH=﹣lgc(OH),298K时,向20.00mL0.10mol·L-1氨水中滴入0.10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和pOH与加入盐酸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PJN表示溶液中pOH的变化 B、图中a+b=14 C、水的电离程度:M<J D、交点J对应的V(盐酸)>20.00mL
  • 18、NH3的还原性可用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其中除去NO的主要反应如下:4NH3(g)+6NO(g)5N2(g)+6H2O(l)     ΔH<0。某研究小组将2molNH3、3molNO和一定量的O2充入2L密闭加热反应器中,在Ag2O催化剂表面发生上述反应。随着反应器温度的不断升高,测得升温过程中不同温度下NO的转化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5min内,从420K升温到580K,此时段内NO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342mol·L-1·min-1 B、加入O2后NO的转化率升高,可能是O2活化了Ag2O催化剂 C、低温条件有利于提高NO的平衡转化率 D、在有氧条件下,温度580K之后NO生成N2的转化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平衡逆向移动
  • 19、M、W、X、Y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W、X、Y在处于同一周期,W基态原子各能级电子数相同,Z元素的基态原子3d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且价层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6种,由该5种元素形成的一种配位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Y B、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大于X的元素有3种 C、M3Y+、XM3两种微粒的空间构型相同 D、该物质中元素Z的化合价为0价
  • 20、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证明溶液是否含NH4+

    向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

    试纸未变蓝,说明不含NH4+

    B

    探究浓硫酸的性质

    取少量蔗糖于烧杯,向其中加入浓硫酸

    蔗糖变黑,同时发生膨胀变大,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C

    探究KI与FeCl3反应的限度

    取1mL0.1mol/LKI溶液于试管中,加入5mL0.1mol/L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5滴15%KSCN溶液

    若溶液变血红色,则KI与FeCl3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D

    比较HClO、H2S的Ka大小

    用pH计分别测定浓度均为0.1mol/L的NaClO和Na2S的pH

    Na2S的pH更大,所以Ka(HClO)>Ka(H2S)

    A、A B、B C、C D、D
上一页 70 71 72 73 7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