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实验室用废铁屑制取无水氯化铁并测其纯度。实验方案如下:
Ⅰ.制备
①将废铁屑加入30%NaOH溶液中,煮沸30分钟,过滤,洗涤2~3次。
②将洗涤后废铁屑加入20%盐酸,控制温度在40~50℃之间,至反应完毕,过滤。
③向滤液中逐滴加入10%双氧水,同时加入25%盐酸,充分搅拌至溶液呈棕黄色。
④将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加热浓缩,缓慢冷却至大量晶体析出,抽滤,洗涤。
回答下列问题:
(1)、用NaOH溶液洗涤废铁屑的目的是。(2)、控制温度在40~50℃的原因是。(3)、滴加10%双氧水时,滴加速率过快会产生气泡。该气体为。(4)、Ⅱ.无水制备已知熔点―156℃,沸点77℃,易水解生成和HCl。
按图装置进行实验。锥形瓶中生成无水的总化学方程式为;仪器A的作用是。
(5)、Ⅲ.产品纯度测定称取3.250g产品试样,配制成100.00mL溶液,取20.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KI溶液,经充分反应后,滴入淀粉溶液3~5滴,然后用溶液滴定(),经三次平行实验,平均消耗溶液19.00mL。
①所制产品的纯度为(以无水质量分数表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所制产品中可能含有杂质,检验的试剂为(填化学式)溶液;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2、MX是一种难溶弱酸盐,离子不水解,某温度下,水溶液中pM与pH关系如下图。若代表 , ,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无外加酸碱时,MX溶液中存在 B、 C、加入HX可实现由甲到乙 D、
-
3、“三组电解质”储能电池工作示意图如下,放电时,通过固体电解质向Cu电极移动,充电时,Cu电极上生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Na电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B、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C、充电时,当外电路通过1mol电子时,Cu极区域溶液质量减少8g D、三组电解质有利于运动并防止副反应发生
-
4、下列设计的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备少量
B.分离酒精和碘
C.吸收
D.检验石蜡油分解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烃
A、A B、B C、C D、D -
5、甲、乙、丙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不同短周期的主族元素。甲、丙形成的单核离子所带电荷数相同;乙和丙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丙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 B、甲、丙形成的化合物熔融态不导电 C、最高价含氧酸酸性:乙<丙 D、乙、丙形成的单中心分子中各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
-
6、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56g Fe与1.0mol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 B、标准状况下,22.4L中含有氮原子的数目大于 C、1.0L0.1mol/L一元酸HA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数目为 D、10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中含有O―H键数目为
-
7、某有机合成中间体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聚合反应 B、该物质分子所有原子可能共面 C、该物质分别与足量Na和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比为2∶1 D、其苯环上的一溴取代物有2种 -
8、成都水井坊是我国最古老的酿酒遗址。其特色之一是在小麦、高粱中先后拌入糖曲和酒曲,发酵后进行“量质摘酒”——以如图所示的生铁“天锅”把酒头摘出后,边摘边尝,优中选优。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小麦、高粱中含有的淀粉多糖为高分子化合物 B、“天锅”材料中只含金属元素 C、图中“摘酒”操作是指通过蒸馏分离出乙醇溶液 D、通过“量质摘酒”可得到不同酒精度的酒
-
9、化合物是一种化学药物合成的重要中间体。的一种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Ⅰ.
。
Ⅱ.R1-CHO+
。
回答下列问题:
(1)、中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 的反应类型为。(3)、的化学方程式为。(4)、有机物是的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的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①分子中除苯环外不含其他环状结构
②仅含有一种官能团,能与新制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③苯环上有3个取代基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5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写出一种即可)。
(5)、设计以和
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
-
10、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流程简单,但氢气中含有的CO会降低氢燃料电池性能,如何降低一氧化碳含量、提升氢气纯度成为研究的热点。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过程发生的反应如下:
主反应:
副反应:
(1)、制氢过程中存在逆水气变换反应 , 。(2)、副反应部分机理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其中决速步骤的反应为。(3)、当水醇比为时,在催化剂作用下,温度对甲醇平衡转化率及选择性[]的影响如图所示。①升高温度平衡转化率增大的原因是。
②主反应的适宜温度在(填“210℃”“240℃”或“280℃”)左右。
(4)、在一定温度、压强和催化剂作用下,甲醇水蒸气重整反应中,CO、的选择性及单位甲醇的产氢率随水醇比的变化如图所示。①一般水醇比选择1.6左右,原因是。
②若点甲醇的平衡转化率为96%,此时的物质的量分数(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以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主反应的平衡常数(列出计算式即可)。
-
11、氮化铍可用于新型的耐火陶瓷材料和反应堆材料,可由铍粉和干燥氮气在无氧气氛中于700~1400℃的温度下加热制得。以绿柱石(主要组成是 , 还含有少量铁元素)为原料生产氮化铍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常温下相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如表所示。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pH
6.3
1.8
3.1
5.6
12.4
沉淀完全pH
8.3
3.2
4.8
8.5
138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时绿柱石要进行粉碎,其目的是。(2)、“转化”时加入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3)、“调”时加入适量细粉除去和 , 调节溶液的范围是 , 其中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 “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4)、“沉铍”时所加试剂是(填“氨水”或“溶液”)。(5)、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富马酸亚铁[]又称富马铁,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有机营养补铁剂,可由富马酸()与硫酸亚铁制取,其制备装置(夹持装置略)如图所示。
已知:①富马酸可溶于乙醇,微溶于水。
②柠檬酸易溶于水和乙醇,酸性较强,具有强还原性。
③富马酸亚铁易溶于水,性质稳定,难溶于无水乙醇。
实验步骤如下:
Ⅰ.打开活塞、 , 关闭 , 向d中通入气体,待d中空气被排尽后,将b中溶液压入d中。
Ⅱ.在50℃恒温条件下用电磁搅拌器不断搅拌,然后向d中滴加溶液,调节溶液 , 使反应物充分反应。
Ⅲ.反应完成后,向d中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无水乙醇,生成白色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得粗产品,将粗产品纯化后得精品。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相对于c,仪器a的优点是。(2)、步骤Ⅰ中将b中溶液压入d中的操作是。(3)、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柠檬酸的作用是。(4)、写出步骤Ⅱ中生成富马酸亚铁的化学方程式:。(5)、步骤Ⅲ中加入无水乙醇的作用是 , 沉淀洗涤时用作洗涤剂。(6)、若富马酸的投料量为 , 产出纯品 , 则富马酸亚铁的产率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13、时,三种硫化物(表示、或)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溶度积大小为 B、点对应的过饱和溶液,溶液中 C、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D、向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溶液组成沿曲线向点方向移动
-
14、利用对二甲苯制取对甲基苯甲醛的部分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带“·”的表示自由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o(Ⅲ)使苯环上甲基的键断裂生成对二甲苯自由基和 B、该反应的催化剂为 C、对二甲苯自由基在反应ⅱ中发生还原反应 D、总反应为: -
15、在不同温度下向容积为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 , 发生反应 。若在时,通入 , 时达到平衡状态;时,通入 , 时达到平衡状态。已知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时,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C、时,的平衡转化率约为 D、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
16、以丙酮为原料,以KI溶液为电解质溶液,BP膜为双极膜(中间层中的解离为和),利用电化学方法合成乙酸,同时生成清洁能源的原理及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极的阴极 B、M极电极反应式为I--2e-+H2O=IO-+2H+ C、电解过程中阴极区溶液不变 D、外电路转移时,理论上可制备乙酸 -
17、利用下列仪器(夹持装置略)和用品及试剂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仪器和用品
试剂
A
检验的存在
试管、滴瓶
稀硝酸、溶液、待检溶液
B
实验室制备氯气
圆底烧瓶、分液漏斗、集气瓶、烧杯、导管、酒精灯、橡皮塞、陶土网
浓盐酸、、NaOH溶液
C
检验的存在
烧杯、酒精灯、洁净的铁丝
盐酸、待检溶液
D
配制溶液
托盘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100mL容量瓶
蒸馏水、
A、A B、B C、C D、D -
18、铈是地壳中最丰富的稀土金属,可用作合金添加剂、医药、制革等。某兴趣小组以二氧化铈()废渣为原料制备金属铈和的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酸浸”时发生的反应为 B、“中和”时,加入氨水不宜过量 C、“试剂X”可选用和氨水混合物 D、“电解”时,阴极上得到的同时阳极上得到 -
19、装置甲是将废水中的乙醛()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成的装置,可同时利用此装置与装置乙制备“84”消毒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甲为原电池,N极为正极 B、制备“84”消毒液时,Y接口与a接口相连 C、M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D、若M极消耗乙醛,则理论上生成质量为 -
20、黄铁矿()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Ⅰ、Ⅱ、Ⅲ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Ⅰ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 D、该过程的总反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