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许多有机化学反应包含电子的转移,使这些反应在电解池中进行时称为电有机合成。例如,以丙烯为原料制备丙烯腈 , 再用丙烯腈电合成己二腈)。如下图所示为模拟工业电合成己二腈的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丙烯腈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B、离子交换膜可以是质子交换膜 C、若阳极产生(标况下)X气体,理论上阴极能生成己二腈 D、与其他有机合成相比,电有机合成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试剂纯净、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
2、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中NH3中心原子采用sp2杂化 B、根据理论,该物质中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 C、NH3是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NH3能溶于CCl4也能溶于水 D、NH3的键角小于H2O的键角
-
3、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含少量金属)中提取和 , 得到的和在空气中煅烧,可实现的再生。一种现行回收工艺的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浸取”反应中,正极材料成分为还原剂 B、“浸取”时转化为和 C、“滤液2”中的浓度比的浓度大 D、再生:
-
4、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醇溶液混合加热,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中
溶液褪色,证明气体成分为乙烯
B
向溶液中滴加2滴溶液,再滴加2滴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后,又生成红褐色沉淀,证明在相同温度下:
C
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产生乳白色浑浊和刺激性气味气体,证明具有氧化性
D
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溶液中存在
A、A B、B C、C D、D -
5、合成高分子材料T的反应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合成T的反应属于缩聚反应 B、T是可以降解的高分子材料 C、M可以发生分子内的酯化反应 D、可与发生反应 -
6、一种新型微孔材料由三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质子数之和等于Z的质子数,X与Y同周期,X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两元素的小,基态Y原子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p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 B、电负性: C、Z的氯化物属于离子化合物 D、Y的氢化物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
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通入中: B、溶液中通足量: C、将等浓度的溶液与溶液按体积比混合反应: D、过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
-
8、下列图示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或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图①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备 B、图②标准碱溶液滴定未知浓度酸溶液 C、图③可用于将氯化镁溶液蒸发制取无水氯化镁 D、图④可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
9、川芎是常用的中药,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为
, 关于该有机物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中有两个手性碳原子 B、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有 C、该有机物可与发生反应 D、该有机物可与发生加成反应 -
10、下列有关概念、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氢元素的三种核素:1H、2H、3H B、标准状况下,22.4L的N2中参与形成π键的电子数目为2NA C、H2O2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其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D、10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杯酚”分离和体现了超分子的分子识别特征 B、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 C、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可获得人造脂肪 D、天然橡胶硫化时由线型结构转变为网状结构
-
12、下列应用中所用到的物质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石墨可以用作电极材料 B、甲烷可以用作燃料电池的原料 C、维生素C用作水果罐头中的抗氧化剂 D、食用醋可以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
13、阿斯巴甜(G)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非糖类甜味食品工业的添加剂。它具有高甜度的特性,大约是蔗糖的200倍,因此只需少量就能产生甜味,同时具有含热量极低的优点。一种合成阿斯巴甜(G)的路线如下:
已知:
。
根据上述合成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2)、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3)、物质C与M()中,酸性较强的是________(填字母)。
(4)、阿斯巴甜(G)中含有个手性碳原子,写出其中含氮官能团的名称。(5)、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6)、H是C的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的H共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①能与氯化铁溶液显紫色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 ③苯环上有四个取代基
其中核磁共振显示氢原子个数比为的是(写出一种即可)。
(7)、参照上述路线,写出由丙酮和甲醇合成有机玻璃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合成路线(其他无机试剂任选)________。
-
14、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下列反应是目前大规模制取氢气的方法。(1)、标准摩尔生成焓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mol该物质的反应焓变。已知、、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是、、 , 则上述反应的焓变________。(2)、某化工厂在实验室模拟该反应过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将2.0molCO和混合加热到发生上述反应。
①下列条件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
A.体系的总压强不再改变 B.CO和的浓度之比不再变化
C. D.和的浓度之比不再变化
②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 , 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若此时再向容器中充入和 , 平衡将(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判断的理由是。
③在生产中,欲提高反应的速率,同时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及时分离出 C.增加水蒸气的投入量
D.增大体系压强 E.增大CO的投入量
(3)、实验发现其他条件不变,在相同时间内,向上述体系中投入一定量的CaO可以增大的体积分数,对比实验的结果如图1所示。请解释图中体积分数变化的原因:________。
(4)、以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以丙烯腈为原料电解制备己二腈的装置简图如图2所示。图中交换膜2为阳离子交换膜,通入丙烯腈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 应从(填“电极a”或“电极b”)通入。 -
15、金红石是一种重要的钛矿石,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化学惰性,其主要成分为 , 还含有少量Fe、Cr的氧化物。金属钛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耐腐蚀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医疗器械等领域。工业上常采用氯化法和还原法相结合的工艺来制备金属钛。工艺流程如下:(1)、Ti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排布式为________。(2)、金红石粉碎后遇浓硫酸加热酸浸,转化成了 , 加入大量水,水解成 , 水解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3)、若氯化过程产生等物质的量的CO和 , 则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4)、还原过程用金属镁在高温下还原得到金属Ti.
①还原过程需在气氛中进行(填字母)。
a.氩气 b. c. d.空气
②下列金属冶炼常用的方式和上述过程相似的是(填字母)。
a.Al b.Fe c.Na d.Pt
③钛的提取率在不同温度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工业中实际生产选择左右进行,请解释原因:。
(5)、如图2是“碳中和”反应在钛的氧化物催化作用下的反应基理,该过程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________。(6)、四卤化钛熔点如下表所示,利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解释熔点变化的原因:________。物质
熔点/℃
377
-25
38
150
-
16、亚硫酰氯的化学式为 , 熔点为 , 沸点为 , 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或黄色有气味的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可与苯、氯仿、四氯化碳等溶剂混溶,遇水剧烈水解,加热易分解,主要用于制造酰基氯化物,还用于农药、医药、染料等的生产。某化学兴趣小组计划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少量(加持装置已略去),生成的反应为 , 回答下列问题:(1)、的VSEPR模型名称为;价层电子总数和原子总数均相等的两种微粒(分子或离子)称为等电子体,写出分子的一个等电子体:。(2)、装置a的名称是 , 其中装有可以防止产物水解并除去未反应的气体,避免污染环境。(3)、由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制取时,一般采用70%左右的浓硫酸的原因是________。(4)、装置A和C中的浓硫酸,除了起干燥气体和防止生成的产物水解的作用外,还有________的作用。(5)、装置D的作用是 , 装置E中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将溶液蒸干并灼烧得不到无水 , 而将与混合并加热可制得无水 , 原因为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7、常温下,一元弱碱BOH的。在某体系中,和不能穿过隔膜,未电离的BOH分子可以自由穿过该膜(如图所示)。设 , 且隔膜两侧的溶液体积相同,使其达到平衡,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已知:)A、溶液Ⅰ中BOH的电离程度比溶液Ⅱ中大 B、溶液Ⅱ中BOH的电离度 C、撤去隔膜使溶液Ⅰ和溶液Ⅱ充分混合,所得溶液的pH约为12.7 D、向溶液Ⅰ中加入一定量NaOH固体,重新平衡后,溶液Ⅱ的pH也将增大
-
18、乙烯被誉为石油化工的“龙头”,其衍生物占石化产品的75%以上。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工业上乙烷分解制乙烯。恒温条件下,分别向体积为1L、2L、4L、8L的四个密闭容器(编号分别为Ⅰ、Ⅱ、Ⅲ、Ⅳ)中充入发生反应起始时容器Ⅰ中的压强为24MPa,10min后测得剩余的浓度分别为0.5mol/L、0.2mol/L、0.15mol/L、0.1mol/L,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容器Ⅱ中的平均反应速率比容器Ⅲ快 B、容器Ⅰ和Ⅱ处于平衡状态,容器Ⅲ和Ⅳ尚未平衡 C、容器Ⅲ达到平衡时,以各物质分压表示的压强平衡常数 D、将容器Ⅳ压缩至1L,平衡后乙烷的转化率为50%
-
19、以溶液、浓盐酸为腐蚀液,能将覆铜板上不需要的铜腐蚀。某小组对此反应过程进行探究。
资料:ⅰ.水溶液中:呈无色;呈黄色;呈棕色。
ⅱ.;CuCl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将等体积的溶液a分别加到等量铜粉中,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
溶液a
现象
Ⅰ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蓝色变浅,5h时铜粉剩余
Ⅱ
浓盐酸()
产生无色气泡,溶液无色;继而溶液变为黄色;较长时间后溶液变为棕色,5h时铜粉剩余
Ⅲ
溶液()和浓盐酸()
溶液由黄绿色变为棕色,无气泡;随着反应进行,溶液颜色变浅,后接近于无色,5h时铜粉几乎无剩余
经检验,Ⅱ中产生的气体为 ,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Ⅰ中产生白色沉淀的过程可以描述为 B、将加到铜粉中,溶液变蓝,未检测到。证明的产生与、结合成 , 提高了Cu的还原性有关 C、对比实验Ⅰ、Ⅲ,分析实验Ⅲ中将溶液a加到铜粉中未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可能是Ⅲ中溶液的酸性太强,白色沉淀被溶解 D、实验Ⅱ、Ⅲ对比,实验Ⅱ中产生气泡,实验Ⅲ中无气泡,可能是在此条件下或的氧化性强于 -
20、铜和氧形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设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半径分别为和。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 B、晶体中每个阳离子周围紧邻且距离相等的阳离子个数为12个 C、晶体的密度 D、晶胞沿面对角线的剖面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