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各化合物中Mn呈最高价的是A、MnO2 B、MnSO4 C、K2MnO4 D、KMnO4
-
2、航天科学技术测得三氧化二碳(C2O3)是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下列有关C2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C2O3和CO2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B、C2O3和CO的完全燃烧产物都是CO2 C、C2O3和CO都是碱性氧化物 D、C2O3中C的化合价为+3
-
3、工业生产高纯硅涉及的化学方程之一为 , 该反应属于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
4、一种工业制备无水氯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X常选用生石灰 B、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制备金属镁 C、“氯化”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D、“煅烧”后的产物中加稀盐酸,将所得溶液加热蒸发也可得到无水 -
5、2023年冬天,哈尔滨冻梨红透了大江南北,以下关于冻梨说法错误的是A、使冻梨特别甜的果糖与蔗糖是同分异构体 B、冻梨黑不溜秋的颜色变化是因为梨子皮的植物多酚转化为醌类物质的过程,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C、当梨子被冷冻时,液泡中的水分冻结成冰,体积会变大 D、冻梨中的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可用于工业制镜
-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04溶液之间的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温度
/K
参加反应的物质
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时所需时间/s
KMn04溶液(含硫酸)
H2C2O4溶液
H2O
V/mL
c/mol/L
V/mL
c/mol/L
V/mL
A
293
2
0.02
4
0.1
0
t1
B
T1
2
0.02
3
0.1
V1
8
C
313
2
0.02
V2
0.1
0
t2
(1)、通过实验A、B,可探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V1= , T1=;通过实验(填序号)可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若t1<8,则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在实验中发现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草酸溶液反应时,开始一段时间反应较慢,溶液变色不明显;但不久突然褪色,反应明显加快。某同学认为是反应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所致,重做B组实验,测定反应过程中不同时间溶液的温度,结果如表:时间/s
0
2
4
6
8
10
温度/℃
20
21
21
21.5
22
22
①结合实验目的与表中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②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看,你认为还可能是的影响。若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除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溶液外,还需要选择的试剂最合理的是(填字母)。
A.硫酸钾 B.水 C.二氧化锰 D.硫酸锰
-
7、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药品:50mL0.5mol/L盐酸、50mL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
已知:①理论上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
②弱酸弱碱电离是一个吸热过程。
(1)、从实验装置上看,还缺少。(2)、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 , 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1
23.2
2
20.2
20.4
23.4
3
20.5
20.6
23.6
①依据该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②通过上述实验测得中和热数值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配制0.55mol/LNaOH溶液时俯视刻度线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内简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硫酸溶液的温度
e.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3)、若实验中改用60mL0.5mol/L的盐酸与60mL0.5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不相等”),若实验操作均准确,则所求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若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L1mol/L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H1、∆H2、∆H3 , 则∆H1、∆H2、∆H3的大小关系为。 -
8、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对促进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1)、在新型RuO2催化剂作用下,使HCl转化为Cl2的反应为2HCl(g)+O2(g)=H2O(g)+Cl2(g)。一定条件下在1L密闭容器中测得反应过程中n(Cl2)的数据如下:
t/min
0
2
4
6
8
n(Cl2)/10-3mol
0
1.8
3.7
5.4
7.2
计算2-6min内以HCl表示的反应速率是mol·L-1·min-1。
(2)、一定条件下铁可以和CO2发生反应:Fe(s)+CO2(g)FeO(s)+CO(g),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一定温度下,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下列条件的改变能减慢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是(填字母)。a.降低温度
b.减少铁粉的质量
c.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e使容器的体积增大
d.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e使体系压强增大
(3)、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2B(g)=3C(g)+xD(g),开始时通入4molA和6molB,5min末时测得C的物质的量为3mol,v(D)为0.2mol·L-1·min-1。计算:①5min末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②前5min内v(B)为mol·L-1·min-1。
③化学方程式中x的值为。
④此反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如下所示,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填字母)。
A.v(A)=0.4mol·L-1·min-1 B.v(B)=0.005mol·L-1·min-1
C.v(C)=0.3mol·L-1·min-1 D.v(D)=0.002mol·L-1·min-1
-
9、
I.完成下列问题。
(1)①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应中:
4P(白磷,s)+5O2(g)=2P2O5(s) ∆H1
4P(红磷,s)+5O2(g)=2P2O5(s) ∆H2
则有:∆H1∆H2(填“>”,“<”,“=”)。
②在25℃,101kPa下,无水乙醇的燃烧热∆H=-1366.8kJ/mol,则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常温常压下,氯气和水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原因是。
②)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
II.甲醇的合成
(3)已知:CO(g)+O2(g)=CO2(g) ∆H1
H2(g)+O2(g)=H2O(g) ∆H2
CH3OH(g)+O2(g)=CO2(g)+2H2O(g) ∆H3
以CO(g)和H2(g)为原料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CH3OH(g)。该反应的∆H=(用含∆H1、∆H2、∆H3的式子表示)。
-
10、下列关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压强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用催化剂,使反应的活化能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C、减小反应物的质量可以减少活化分子数,从而减小化学反应速率 D、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
11、反应 , 经过后的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B、用B、C、D分别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 C、在末反应速率用表示是 D、在这内用和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逐渐增大的
-
12、CaCO3与100mL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忽略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变化)生成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①反应开始2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
②反应在2min-4min平均反应速率用盐酸表示,v(HCl)=2mol/(L·min)
③反应4-6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小
④反应开始4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1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C(s)+O2(g)=CO2(g) △H=-393.0kJ·mol-1
②CO(g)+1/2O2(g)=CO2(g) △H=-283.0 kJ·mol-1
③4Fe(s)+3O2(g)=2Fe2O3(s) △H=-1640.0kJ·mol-1
则2Fe(s)+3CO(g)= Fe2O3(s)+3C(s)的反应热△H为( )
A、-490.0kJ·mol-1 B、+301.5kJ·mol-1 C、+663.5kJ·mol-1 D、-257.0kJ·mol-1 -
14、工业上制氢气的一个重要反应是: ,
已知:石墨,
石墨,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
15、以下反应均可生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二氧化碳分解生成氧气:;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
光照条件下,催化分解水蒸气生成氧气:;。
A、反应使用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 B、反应为吸热反应 C、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D、反应; -
16、N2O和CO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Pt2O+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为N2O(g)+CO(g)CO2(g)+N2(g)∆H,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如图甲所示,能量变化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H1=∆H+∆H2 B、加入Pt2O+ , 可使反应的焓变减小 C、为了实现转化,需不断补充Pt2O+和Pt2O D、由图乙可知,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
17、下列关于反应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 , 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1 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 , 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2×283.0 kJ·mol-1 C、反应热有正、负之分,燃烧热ΔH全部是正值 D、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
18、已知25℃、101kPa时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kJ·mol-1 , 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反应时的中和热为57.3kJ·mol-1 ,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①2C8H18(l)+25O2(g)=16CO2(g)+18H2O(l) ∆H=-5518kJ·mol-1
②C8H18(l)+O2(g)=8CO2(g)+9H2O(l) ∆H=-5518kJ·mol-1
③H+(aq)+OH-(aq)=H2O(l) ∆H=-57.3kJ·mol-1
④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 ∆H=-57.3kJ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19、下列与热化学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 B、反应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C、1 mol H2与0.5 mol 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烧热 D、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
-
20、自然界中臭氧形成反应3O2(g)=2O3(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2O3(g)=3O2(g)为放热反应 B、氧气比臭氧稳定 C、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 D、反应消耗3molO2时吸收的总能量为E3-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