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以海水为原料,能够以低廉的成本获得氯气。除此之外,在实验室也可以多种方法制备氯气。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必要的加持仪器已省略),利用如下装置制备氯气并验证氯气的某些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制取的离子方程式为。(2)、装置B中溶液出现浑浊,能否说明与溶液发生反应?请说明理由:。(3)、装置C可制取氯酸钾,化学方程式为:(浓) , 请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过程:。(4)、装置D中导管接错,若导致溶液进入装置E,则E中出现的现象为。此过程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氯气有剧毒,一旦泄露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工业生产中常用氨气检查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有泄漏。若有泄漏,可以观察到有大量的白烟生成(为固体),同时会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海水中NaCl含量在30g/L左右,是制碱工业理想的原料,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中模拟“侯氏制碱法”,最终得到和的混合物。为测定其中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其实验流程如下:(1)、该实验需要用到1.00mol/L的稀盐酸100mL,但实验室只有12.0mol/L的浓盐酸,则配制该稀盐酸需要浓盐酸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在该溶液的配制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3)、配制稀盐酸时,下列操作会造成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A、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 B、容量瓶洗涤干净后,瓶内壁有少量水滴 C、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4)、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的体积,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5)、若实验中测得样品质量为5.92g,固体质量为5.85g,则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
3、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浩瀚的大海美丽而富饶,其中水资源和其他化学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海水中含有多种盐类,如①NaCl、②等。目前通过海水晒盐可制得食盐晶体和苦卤,食盐精制后可制成饱和③食盐水用以生产。④烧碱、⑤纯碱、⑥Na、⑦、⑧盐酸等。苦卤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例如,将苦卤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例如,将苦卤通入沉淀池,经⑨石灰乳沉淀、过滤、酸溶、浓缩、脱水、电解等工序可制得金属镁。或将苦卤用氯气氧化、热空气吹出、⑩吸收等一系列操作可以获得溴单质。海水淡化与化工生产、能源开发等相结合已经成为海水综合利用的重要方向。(1)、上述标有序号的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能导电的物质是。(2)、写出⑤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适量的④溶于装有5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后,通入少量⑩,写出该过程对应的反应离子方程式:。(3)、离子交换法是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之一。离子交换法获取淡水模拟图如图:
①海水中存在少量 , 检验存在的方法是。
②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数目(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
4、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干燥氯气通入装有鲜花的集气瓶,鲜花褪色
氯气有漂白性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该溶液中一定含
C
用洁净铁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观察到火焰呈黄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钠元素,可能含有钾元素
D
红热的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溶解,再滴入KSCN溶液,不变红
该固体中不含三价铁
A、A B、B C、C D、D -
5、1943年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为我国化工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A、流程①中应先通 , 再通 B、反应②产生的可循环使用 C、若纯碱中混有 , 可用澄清石灰水除去 D、母液的主要成分是 , 可用于化肥工业 -
6、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和多伦多大学等团队强强联手研制了一种纳米级氧化亚铜()其催化性能显著。实验过程中发现,纳米级氧化亚铜()进入溶液后,会在的用下,被溶液中溶解的进一步氧化,从而导致失活,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纳米氧化亚铜是一种胶体 B、若有被还原,则必有被氧化 C、为避免氧化亚铜被氧化,可以预先将溶液煮沸 D、为检验配制溶液的水中是否有 , 可以取样,加入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
7、用还原法可以将硝酸厂烟气中的大量氮氧化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常温下,将NO与的混合气体通入与的混合溶液中,其物质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为 B、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 C、反应Ⅰ、Ⅱ中含Ce的物质均作氧化剂 D、反应过程中,混合溶液中和的总数不变
-
8、将与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水中溶解,反应后水溶液增重24.8g,则原混合物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3 B、3:1 C、1:2 D、2:1
-
9、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滴加酚酞,酚酞先变红后褪色。某小组欲探究其原因,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实验①取反应后溶液加入二氧化锰,立即产生大量气体;实验②③中红色均不褪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①中产生的气体为O2 B、实验①中MnO2为反应物 C、实验②③可证明使酚酞褪色的不是氢氧化钠和氧气 D、上述实验可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H2O2
-
10、类比是化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类比正确的是A、Na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 , 则Fe和水蒸气反应也生成和 B、溶解度小于 , 则溶解度也小于 C、Cu与能化合生成 , 则Fe与能化合生成 D、液氯可以储存在钢瓶中,则氯水也可以储存在钢瓶中
-
11、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B、用图2所示装置蒸干NaCl饱和溶液制备NaCl晶体 C、用图3所示装置验证Na2CO3比NaHCO3稳定 D、用图4所示装置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
-
12、已知反应:①;②(浓);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三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反应③中若反应,则还原剂得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mol D、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
13、下列对图示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向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导电能力变化
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A.a时刻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
B.瓶口白雾可能是HCl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
用激光笔照射分散系,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NaCl溶于水
C.利用丁达尔效应证明烧杯中的分散系是胶体
D.
A、A B、B C、C D、D -
14、下列各组数据中,前者刚好是后者两倍的是( )A、2 mol水的摩尔质量与1 mol水的摩尔质量 B、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50 mL 1 mol/L CaCl2溶液与100 mL 1 mol/L KCl溶液 C、22.4L H2所含氢原子数与11.2L H2所含氢原子数 D、2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与1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
15、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所含的分子数约为 B、56g Fe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C、溶液中所含的数目为 D、常温常压下和的混合物含有的原子数为
-
16、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B、、、、 C、、、、 D、、、、
-
17、下列有关物质制备或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业上常用金属钠和氯气制备氯化钠 B、可用于纺织、造纸工业,可用治疗胃酸过多 C、将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可制得漂白粉 D、俗称铁红,常用作油漆、涂料和红色颜料
-
18、将饱和FeCl3溶液加入沸水中能制得Fe(OH)3胶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B、含0.1 mol FeCl3溶质的溶液形成胶体后,胶体粒子为0.1NA C、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 D、可通过观察液体是否澄清透明来区别溶液和胶体
-
19、合成新物质是研究化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意大利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O4 , 下列关于O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1个O4分子由两个O2分子构成 C、O4和O2互为同素异形体 D、O4和O2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转化
-
20、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还原剂的是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