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常温下用0.1000 mol∙L−1盐酸滴定25mL0.1000 mol∙L−1Na2CO3溶液,溶液pH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c(CO32)>c(HCO3)>c(Cl) B、b点:5c(Cl)>4c(HCO3)+4c(CO32) C、c点:c(OH)=c(H)+c(HCO3)+2c(H2CO3) D、d点:c(H)=c(CO32)+c(HCO3)+c(OH)
  • 2、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各项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s+3Bg2Cg+Dg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3vB=2vC       

    vCvD的比值为2:1

    ⑦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D的同时生成3n mol的B          

    ⑧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A、②③⑦⑧ B、①③④⑦ C、③⑥⑦⑧ D、①③⑥⑧
  • 3、下列应用中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用生铁炼钢 B、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用热碱水清洗餐具上残留的油污 D、用食醋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 4、NbO的立方晶胞如图,晶胞参数为anm,P的分数坐标为(0,0,0),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M为NA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b的配位数是6 B、Nb和O最短距离为22anm C、晶体密度ρ=6×93+16NA×a3×1021g/cm3 D、M的分数坐标为121212
  • 5、某新材料阳离子为W36X18Y2Z6M+。W、X、Y、Z和M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主族元素,前四周期中M原子半径最大,X、Y、Z同周期。X6W6分子含有大π键(66 ),XZ2分子呈直线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YZ2是强酸 B、MZW是强碱 C、M2Z2是共价化合物 D、X2W2是离子化合物
  • 6、蛇孢菌素(X)是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天然植物毒素。下列关于X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4种官能团,8个手性碳原子 B、1mol X最多可以和3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C、只有1种消去产物 D、可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 7、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常温下pH=2的盐酸(甲)和pH=2的醋酸溶液(乙),请根据下列操作回答:

    ①常温下,0.1mol/L 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下列数值一定变小的是(填字母)。

    A.c(H+)       B.c(H+)c(CH3COOH)       C.c(H+)c(OH)       D.c(OH)c(H+)

    ②取10mL乙溶液,加入少量无水CH3COONa固体(假设加入固体前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待固体溶解后,溶液中c(H+)c(CH3COOH)的值将(填“增大”“减小”或“无法确定”)。

    ③相同条件下,取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分别与0.1mol/L 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甲乙(填“>”“<”或“=”)。

    (2)、某温度下,测得0.001mol/L的HCl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0×109mol/L , 此温度下,将VaL pH=4的HCl溶液和VbL pH=9Ba(OH)2溶液混合均匀(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溶液的pH=6 , 则Va:Vb=
    (3)、已知:在25°C , 有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有下表:

    弱电解质

    NH3H2O

    HClO

    H2CO3

    H2SO3

    电离常数

    Kb=1.8×105

     Ka=4.7×108

     Ka1=4.2×107

     Ka2=5.6×1011

     Ka1=1.54×102

     Ka2=1.02×107

    ①将SO2通入该氨水中,当c(OH)降至1.0×107molL1时,溶液中的c(SO32)c(HSO3)=(精确值)。

    ②下列微粒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SO32HCO3       b.ClOHCO3       c.HSO3CO32       d.HClOHCO3

  • 8、

    (一)食醋是日常饮食中的一种调味剂,国家标准规定酿造食醋中醋酸含量不得低于3.5g/100mL。某研究小组用0.1000molL1 NaOH溶液可以测定食醋中醋酸的浓度,以检测白醋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Ⅰ.实验步骤

    A.冷却至室温后,在100mL容量瓶中定容配成100mL白醋溶液。

    B.量取20.00mL待测白醋溶液于锥形瓶中并滴入几滴指示剂。

    C.将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并用各待盛溶液润洗。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0.1000molL1标准NaOH溶液装入碱式滴定管,调节液面记下读数。如果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此时的读数为___________mL。

    E.继续滴定至终点,记下最终读数。

    F.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把锥形瓶移到碱式滴定管下小心滴入NaOH标准溶液,边滴边摇动锥形瓶。

    G.用干燥的酸式滴定管量取食用白醋样品10.00mL,在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

    H.重复以上实验。

    (1)以上步骤的正确顺序为GA______D_____H , ________,________(用编号字母填写)

    (2)步骤D中的读数为________mL。

    Ⅱ.实验记录

    实验数据

    滴定次数

    1

    2

    3

    4

    V(样品)/mL

    20.00

    20.00

    20.00

    20.00

    滴定前V(NaOH)/mL

    0.00

    0.10

    0.20

    1.00

    滴定后V(NaOH)/mL

    15.95

    15.10

    15.25

    15.95

    Ⅲ.数据处理与讨论

    (3)按数据处理,市售白醋中醋酸的含量=________g100mL1(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4)若测定结果偏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A. 滴定过程中振摇时有液滴溅出
    B. 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读数正确
    C. 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后未干燥
    D. 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Ⅳ.实验讨论:

    (5)某同学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市售食用白醋醋酸浓度,当醋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测得溶液中c(CH3COOH)c(CH3COO)=11.8×103 , 则此时溶液中的pH=________。(已知室温下醋酸的Ka=1.8×105)。

    (二)某同学欲利用下图装置及相关药品,完成酸碱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Ⅰ.配制0.50molL1的盐酸和0.55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各250mL。

    Ⅱ.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6)该同学组装简易量热计需要的仪器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

    (7)用组装好的仪器和配制好的溶液按要求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做四次平行实验(每次量取50mL盐酸和50mL氢氧化钠溶液)。

    ①四次平行实验所测的温度差数据如表所示,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起始温度t1/°C

    终止温度t1/°C

    温度差平均值t2t1/°C

    HCl

    NaOH

    平均值

    ________

    1

    26.2

    26.0

    26.1

    30.1

    2

    27.0

    27.4

    27.2

    33.3

    3

    25.9

    25.9

    25.9

    29.8

    4

    26.4

    26.2

    26.3

    30.4

    ②上述实验数值结果比正常值偏小,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盐酸的温度

    (8)写出用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数值为57.3kJmol1):________。

  • 9、合成氨技术是人类科学技术领域的一大进步,合成氨工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发展,也丰富了我国的能源结构。哈伯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近年来,中国化学家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其反应原理:N2(g)+3H2(g)2NH3(g)   ΔH=92.4kJ/mol。工业合成氨生产流程示意图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氨反应在(填“高温”或“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2)、“干燥净化”是为了除去原料气(N2H2及少量的CO, NH3的混合气)中的CO,高压,低温条件有利于醋酸亚铜氨溶液(含有Cu(NH3)2+CH3COO的溶液)更好地吸收CO,生成含Cu(NH3)3CO+的溶液,其原理为:(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吸收CO后的溶液经过加热,减压处理能再生,恢复其吸收CO的能力,可循环使用。
    (3)、流程中“干燥净化”除去原料气中CO的作用是:;“冷却”分离X的目的是:
    (4)、工业上N2H2混合气反应后经过图1中的过程再及时补充N2H2进入合成塔反应,以一定量的N2H2为研究对象,计算转化率时不考虑新补充进入的N2H2 , 循环过程中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图中所示进程中表示热交换过程的是

    A.a1b1          B.b1c1          C.c1a2          D.a2c1   

    E.c1b2          F.b2c2          G.c2a3          H.a3c2

    (5)、某化学小组利用虚拟仿真软件模拟合成氨的反应。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固定为1L的密闭容器内充入1mol N22.6mol H2发生反应。

    ①下列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标号)。

    a.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             b.反应停止,正、逆反应的速率都等于零

    c.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d.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e.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改变       f.断裂3mol HH键的同时生成6mol NH

    ②已知v(NH3)=1.25×103p0.5(N2)p1.5(H2)(kPas1)p(N2)p(H2)表示组分的分压(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反应达到平衡时,p()=160kPa , 此时N2的转化率为80%。通过上述信息可知:v(H2)=kPas1

  • 10、研究金属腐蚀和防护的原理很有现实意义。
    (1)、下图为探究钢铁的吸氧腐蚀的装置。某兴趣小组按该装置进行实验,发现导管中水柱上升缓慢,下列措施可以更快、更清晰地观察到水柱上升现象的有(填序号)。

    A.用纯氧气代替具支试管内空气                            B.用酒精灯加热具支试管提高温度

    C.将铁钉换成铁粉和碳粉混合粉末

    (2)、该小组将上图装置改进成下图装置并进行实验,导管中红墨水液柱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根据数据可判断腐蚀的速率随时间变化逐渐(填“加快”“减慢”或“不变”)。

    时间/min

    1

    3

    5

    7

    9

    液柱高度/cm

    0.8

    2.1

    3.0

    3.7

    4.2

    (3)、为探究(2)题图中a、b两点所发生的反应,进行以下实验,请完成表中空白: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向NaCl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溶液

    a点附近溶液出现红色

    一段时间后再滴加2~3滴铁氰化钾溶液

    b点周围出现蓝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探究,试判断(填a或b)为负极,该点腐蚀更严重。

    (4)、设计下左图装置研究弱酸性环境中腐蚀的主要形式。测定锥形瓶内压强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图丁所示,从下右图中可分析,t1~t2s之间主要发生(填“吸氧”或“析氢”)腐蚀,原因是

    (5)、金属阳极钝化是一种电化学防护方法。将Fe作阳极置于H2SO4溶液中,一定条件下,Fe钝化形成致密Fe3O4氧化膜,试写出该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 11、回答下列问题:
    (1)、甲烷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0.25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222.5kJ,则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查阅文献资料,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

    化学键

    HH

    NN

    NH

    E/(kJmol1)

    436

    946

    391

    氨分解反应NH3(g)=12N2(g)+32H2(g)的活化能Ea1=300kJmol1 , 则合成氨反应12N2(g)+32H2(g)=NH3(g)的活化能Ea2=kJmol1

    (3)、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的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Ⅰ.2NO2(g)+NaCl(s)=NaNO3(s)+ClNO(g)   ΔH1<0

    Ⅱ.2NO(g)+Cl2(g)=2ClNO(g)   ΔH2<0

    则反应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ΔH=(用ΔH1ΔH2表示)。

    (4)、写出氢硫酸的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a2=
    (5)、298K时,将20mL 3xmol/L Na3AsO320mL 3xmol/L I220mL NaOH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发生反应:AsO33(aq)+I2(aq)+2OH(aq)AsO43(aq)+2I(aq)+H2O(l)。溶液中c(AsO43)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若平衡时溶液的pH=14 , 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

  • 1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预测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预测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解释

    A

    相同温度下,同时向①4mL 0.1mol/LKMnO4酸性溶液②4mL 0.2mol/LKMnO4酸性溶液中分别加入4mL 0.2mol/L H2C2O4溶液

    ②中溶液先褪色

    该实验条件下,KMnO4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B

    0.1mol/L的氨水稀释为0.01mol/L , 测量稀释前后溶液pH

    稀释后pH减小不到1

    稀释后氨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C

    白铁皮(镀锌铁)出现刮痕后浸泡在经过酸化的3%食盐水中,一段时间后滴入几滴K3[Fe(CN)6]溶液

    无明显现象

    不能说明该过程未发生原电池反应

    D

    分别测定20°C80°C蒸馏水的电导率

    80°C蒸馏水的电导率大于20°C

    温度升高,H2OH++OH平衡正移

    A、A B、B C、C D、D
  • 13、如图所示的电解装置可实现低电位下高效催化还原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极连接外接电源的负极 B、电解过程中Na从右池移向左池 C、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l-2e+H2O=ClO+2H D、外电路上每转移1 mol电子,理论可催化还原标况下CO2气体11.2 L
  • 14、某小组实验验证“Ag++Fe2+Fe3++Ag”为可逆反应,并通过测定Ag+浓度计算其平衡常数。

    实验Ⅰ.将0.0100molL1Ag2SO4溶液和0.0400molL1FeSO4溶液pH=1等体积混合,产生灰黑色沉淀,溶液呈黄色。

    实验Ⅱ.将少量Ag粉中与0.0100molL1Fe2SO43溶液pH=1混合,固体完全溶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Ⅰ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cFe3+cFe2+×cAg+ B、实验Ⅰ、Ⅱ说明Ag++Fe2+Fe3++Ag为可逆反应 C、通过测定实验Ⅱ清液中的Ag+浓度计算其平衡常数 D、实验Ⅱ中,不宜用FeNO33溶液代替Fe2SO43溶液
  • 15、微生物燃料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某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该电池电路中有0.4mol电子发生转移,则有0.45mol H+通过质子交换膜 B、该电池在高温条件下效率更高 C、如果将反应物直接燃烧,能量的利用率不会变化 D、HS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SO42的反应式:HS--8e-+4H2O=SO42-+9H+
  • 16、25°C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硫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a1=1.1×107Ka2=1.3×10130.1molL1氢硫酸中:c(H2S)>c(HS)>c(S2) B、pH相等的盐酸、CH3COOH溶液,c(Cl)=c(CH3COO) C、pH=4.5的番茄汁中c(H+)pH=6.5的牛奶中c(H+)139 D、pH=2HCOOH溶液加水稀释至pH=3 , 稀释后溶液体积大于原溶液体积的10倍
  • 17、普通电解精炼铜的方法所制备的铜中仍含杂质,利用下面的双膜( 阴离子交换膜和过滤膜)电解装置可制备高纯度的Cu。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电极a为粗铜,电极b为精铜 B、甲膜为过滤膜,可阻止阳极泥及漂浮物杂质进入阴极区 C、乙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可阻止杂质阳离子进入阴极区 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时,可生成32g精铜
  • 18、KClO3受热分解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种方法。1mol KClO3(s)受热分解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实验测得第一放热峰温度为400°C , 第二放热峰温度为480°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KClO3(s)=2KCl(s)+3O2(g)   ΔH=78kJ/mol B、400°CKClO3热分解的产物是KCl和O2 C、若用MnO2作催化剂KClO3热分解温度大于480°C D、曲线Ⅰ的活化能大于曲线Ⅱ,所以KClO3KClO4稳定
  • 19、我国科研工作者研究MgO(s)CH4(g)作用最终生成Mg(s)CH3OH(g)的物质相对能量-反应进程曲线如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过程中MgO是催化剂 B、中间体OMgCH4(s)MgOCH4(s)更稳定 C、该反应进程中的最大能垒(活化能)为299.8kJmol1 D、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MgO(s)+CH4(g)=Mg(s)+CH3OH(g)   ΔH=146.1kJmol1
  • 20、铅蓄电池、镍镉碱性充电电池都是重要的二次电池。已知:铅蓄电池总的化学方程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镍镉碱性充电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为:2NiOOH+2H2O+2e-=2NiOH2+2OH- , 负极反应式:Cd+2OH--2e-=CdOH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PbSO4在两个电极上生成 B、若用铅蓄电池为镍镉电池充电,则PbO2电极与Cd电极相连接且两者的pH值均增大 C、镍镉碱性充电电池在充电时的反应为CdOH2+2NiOH2=Cd+2NiOOH+2H2O D、放电一段时间后铅蓄电池其内阻明显增大,镍镉碱性电池内阻几乎不变
上一页 114 115 116 117 11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