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Haber和Bosch分别在1918和1931年因合成氨成功获得诺贝尔奖,同时带给世界“肥胖”和“战争动乱”。下列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
    A、NH3的电子式为: B、N价层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 C、含7个中子的N原子可表示为:714N D、N2的结构式为:
  • 2、保护钢铁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下列钢铁的保护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铁栅栏上涂上油漆 B、铁闸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 C、轮船底部镶嵌锌块 D、家用铁锅水洗后及时擦干
  • 3、八氢香豆素VI是合成香料的原料,以化合物Ⅰ为原料制备化合物Ⅶ的合成路线如图(反应条件略)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 , 官能团名称为
    (2)、脂环化合物Y为化合物Ⅲ的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且不含手性碳原子,其结构简式为(写一种)。
    (3)、对化合物Ⅴ,分析预测其可能的化学性质,完成下表。

    序号

    反应试剂、条件

    反应形成的新结构

    反应类型

    消去反应

    (4)、关于上述合成路线中的相关物质及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
    A、化合物Ⅱ中,碳原子采取了sp3和sp2两种杂化方式 B、反应①中,有非极性键的断裂与极性键的形成 C、反应②中,有O-H键和C-H键断裂 D、CH3COOOH易溶于水,是因为该分子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5)、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Ⅵ+CH3COOOH=Ⅶ+Z,化合物Z的结构简式为
    (6)、参考上述合成路线,以和HC≡C-COOH为有机原料,合成

    ①相关步骤涉及卤代烃的消去反应,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②最后一步反应是原子利用率100%的反应,则从HC≡C-COOH出发,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

  • 4、奥沙拉秦可用于治疗急、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其由水杨酸为起始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水杨酸中官能团的为;A的结构简式为;水杨酸羧基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2)、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一定条件下水杨酸与H2完全加成后的产物中手性碳原子有个。
    (5)、符合下列条件的水杨酸的同分异构体有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2:2:1:1的结构简式为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遇FeCl3溶液显紫色;

    ③能发生水解反应。

  • 5、有机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以下是10种常见的有机物,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②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为
    (2)、③分子中最多有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3)、⑧是某烃与氢气按物质的量1:1加成后所得的产物,该烃的结构简式可能有种。
    (4)、写出③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
    (5)、⑧的一种一氯代物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组峰,且峰面积比为3:4:4:2,写出该一氯代物的结构简式
  • 6、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请写出化合物HOCH2CH=CH2的名称
    (2)、请写出由苯生成溴苯的化学方程式
    (3)、与足量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的有机产物是(写结构简式)。
  • 7、化合物M(如图所示)是一种医药中间体。下列关于M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含手性碳原子 B、能发生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C、分子中C原子有2种杂化方式 D、1mol M最多消耗NaHCO3或NaOH的物质的量相等
  • 8、化合物Z是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多环呋喃类化合物,部分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X最多能和4molH2发生加成反应 B、Y分子中sp3sp2杂化的碳原子数目比为1:2 C、Z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在同一个平面上 D、Z不能使Br2CCl4溶液褪色
  • 9、甘氨脱氧胆酸可用作脂酶加速剂、离子去除剂、肠道细菌培养基以及用于蛋白质的溶解等,其分子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物质含有三种官能团 B、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1molNaOH发生反应 C、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2种 D、该物质能发生水解反应、氧化反应、缩聚反应
  • 10、阿魏酸(结构如图)存在于蔬菜和坚果中,在化妆品中主要作为收敛剂、抗炎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10H10O4 , 碳原子有两种杂化方式 B、可以使Br2CCl4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1mol阿魏酸最多可与2molNaOH发生反应 D、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内
  • 11、降冰片烯的键线式是 , 下列有关降冰片烯的性质说法错误的是
    A、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能溶于水 D、燃烧时可产生明亮的火焰,并伴有浓烟
  • 12、化合物M是一种治疗支原体感染的药物的中间体,它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M属于烃类化合物 B、1molM最多可以与4molNaOH发生反应 C、M与足量H2加成后的分子结构中含6个手性碳 D、M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3种
  • 13、如图是常见四种有机物的空间填充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甲能与4mol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恰好生成1molCCl4 B、乙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发生的是加成反应 C、丙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 D、丁与钠反应比水与钠反应剧烈
  • 14、“白色污染”泛指塑料污染,常见塑料的主要成分有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烯烃 B、其单体互为同系物 C、单体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D、分子内部都含有碳碳双键
  • 15、某硫酸厂用硫铁矿焙烧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制备绿矾粗产品FeSO47H2O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1.SiO2不溶于水和硫酸。

    2.常温下,金属离子沉淀的pH如下表:

    金属离子

    Fe3+

    Fe2+

    Al3+

    开始沉淀的pH

    1.5

    6.3

    3.4

    完全沉淀的pH

    2.8

    8.3

    4.7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中Al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还原”中溶液由黄色变浅绿色的离子方程式为
    (3)、两次“操作”步骤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4)、“滤渣”的主要成分除铁粉外,还有(写化学式)。
    (5)、鉴别滤液a中金属阳离子的实验方案如下,按要求填空:

    操作

    现象

    结论或离子方程式

    取少量滤液a进行(填实验名称)。

    滤液a中含有Na+

    另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依次滴入(填化学式)溶液和氯水。

    溶液无明显现象,后变红色。

    滤液a中含有Fe2+ , 不含Fe3+。写出该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④

    (6)、甲同学认为可以将“还原”和“调pH至5-6”这两个步骤进行对调,乙同学认为此方案不可行,理由是
    (7)、请以硫酸铁溶液为原料,设计制备铁红的实验方案:。(示例:BaCl2H2SO4BaSO4)
  • 16、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制备、收集氯气,并进行氯水中相关物质的性质探究。
    (1)、实验室制备Cl2

    装置I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氯水相关物质的性质探究。

    ①若装置Ⅳ中试剂b为H2O,可制得氯水。写出Cl2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若装置Ⅳ中试剂b为CCl4 , 可制得Cl2的CCl4溶液(Cl2可溶于CCl4 , 且不与CCl4反应)。取稀盐酸、新制氯水、Cl2的CCl4溶液,分别滴在三张干燥的红色纸条上,可观察到只有滴加新制氯水的红色纸条褪色,证明

    (3)、验证氯水中HClO光照分解的产物。

    ①如图是用强光照射密闭广口瓶中新制氯水时,用数字化传感器采集的图像,下列纵坐标(y)代表的物理量与图像相符的是(填字母)。

    a.溶液漂白能力 b.氢离子浓度 c.溶液的颜色 d.氧气体积分数

    ②据此数据,可分析得到HClO在光照下分解的产物为(写化学式)。

    (4)、若要模拟工业上制备漂白液,装置Ⅳ中试剂b为 , 制备漂白液的化学方程式为。“84”消毒液露置于空气中,其有效成分在空气中CO2的作用下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HClO,另一种是酸式盐(写化学式)。
  • 17、某小组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并测定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与稳定性探究

    ①图1、2所示实验,能够鉴别Na2CO3和NaHCO3的是图(填“1”或“2”),另一种装置不能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理由是

    ②图(填“3”或“4”)能更好说明二者的稳定性,写出固体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利用已鉴别出的NaHCO3和Na2CO3 , 对“能否用CaCl2鉴别NaHCO3和Na2CO3”的问题进行探究。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原因分析或离子方程式

    Ca2+CO32-生成CaCO3

    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气泡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该小组对NaHCO3与CaCl2的反应深入探究,利用气体压力传感器得到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注:CaCl2溶液浓度相同,所需时间指容器内气体浓度达到10000ppm所需时间)

    1:5

    2:5

    4:5

    1:1

    1.0

    142

    124

    114

    156

    0.5

    368

    264

    244

    284

    0.25

    882

    450

    354

    632

    0.1

    1126

    1316

    816

    1816

    由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当V(CaCl2):V(NaHCO3)一定时,随着 , 气体逸出速率减小;

    ②NaHCO3浓度在0.1~1.0mol/L,V(CaCl2)与V(NaHCO3)的比值为时,气体逸出速率最快,可获得理想的实验观察效果。

    (4)、加热10.00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了2.48g且不再改变,则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 18、某小组欲探究Na2O2与H2能否反应,实验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A还可以用于Na2CO3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实验开始后,先加热装置C,再往装置A中注入稀盐酸 C、装置C中固体若由淡黄色变为白色,推测最终产物为Na2O D、若装置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法说明Na2O2与H2反应生成水
  • 19、部分铁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可与g反应生成f B、e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被氧化生成d C、b分别与水、盐酸反应对应生成e、f D、g可用KSCN溶液检验
  • 20、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2SO4 , 所测混合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SO42+Ba2++OH=BaSO4+H2O B、a时刻溶液的导电能力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呈中性 C、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BaSO4不是电解质 D、用NaOH溶液代替Ba(OH)2重复上述实验,溶液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与上图相同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