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
2、在不同浓度(c)、不同温度(T)下,某物质发生分解的瞬时反应速率如下表所示:
c/mol·L-1
v/mol·L-1·s-1
T/K
1.00
0.08
0.06
0.04
273.15
3.00
2.40
1.80
1.20
298.15
6.00
5.00
4.00
3.00
T3
5.40
5.04
4.68
4.32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T3<273.15 B、同时改变起始浓度和温度,瞬时速率可能相等 C、该物质最适宜的分解条件是,温度为298.15 K,起始浓度为 1.0 mol·L-1 D、该分解反应一定是熵增、焓增反应 -
3、由碳、氮、磷、硫等元素组成的蛋白质,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后,最后氧化成酸,对应的酸不正确的是A、碳→碳酸 B、硫→硫酸 C、氮→硝酸 D、磷→磷酸
-
4、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2B(g)3C(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A,同时生成3a molC C、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
5、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pH=7的溶液中: Na+、Fe3+、、Cl- B、c(H+)/c(OH-)=1012的溶液中:、Mg2+、、 C、能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中: Na+、K+、Cl- 、 D、水电离出的c(H+) 与c(OH-)乘积为10-20的溶液中: K+、Na+、、Ca2+
-
6、氢气作为能源燃烧生成水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2是还原剂 B、H2是氧化剂 C、O2失去电子 D、H2发生氧化反应
-
7、下列关于范德华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范德华力的实质也是一种电性作用,所以范德华力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 B、范德华力与化学键的区别是作用力的强弱问题 C、任何分子间在任意情况下都会产生范德华力 D、范德华力非常微弱,故破坏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不需要消耗能量
-
8、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原子的数目为 B、所含中子的数目为 C、粉和足量S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D、盐酸与足量反应,生成的数目为
-
9、已知A2O可与B2-反应,B2-被氧化,产物为B单质,A2O被还原,产物为A3+ , 且A2O与B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则n值为A、4 B、5 C、7 D、6
-
10、
Ⅰ.探究含碳化合物的转化,对“碳中和”“碳达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如图是利用电解法将转化的原理示意图,其中铂电极为极;铜电极上生成的电极反应式为。

Ⅱ.实验室以碳酸锰矿(含及少量、、等氧化物)为原料制高纯和的流程如图:

(2)焙烧时的温度为300∼500℃,写出焙烧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将过滤后所得溶液净化后可得溶液。
①将净化后溶液置于如图所示三颈烧瓶中,控制一定的温度,将沉淀剂滴加到烧瓶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可得白色粉末。沉淀剂可以使用溶液、溶液或与氨水的混合溶液。实验小组经过比较后使用的是与氨水的混合溶液。

不使用溶液的原因是;
②已知可发生如下反应 , 和的物质的量相同,改变的物质的量,测得的转化率、的含量与和物质的量比值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信息,补充完整制取纯净的实验方案:将的溶液和的溶液混合, , 得到纯净的。(实验中可使用的试剂是溶液、溶液、溶液)。

-
11、
氯酸镁[]常用作催熟剂、除草剂等,实验室制备少量的流程如图:

已知:①卤块主要成分为 , 含有、等杂质。
②四种化合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加速卤块在酸性溶液中溶解的措施有:。(任写一点)。
(2)滤渣的成分。
(3)加入饱和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溶解度低的物质以沉淀形式析出)。
产品中含量的测定:
步骤1:准确称量产品配成溶液。
步骤2:取试液于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和的溶液,微热。
步骤3:冷却至室温,用溶液滴定剩余的至终点。此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步骤4:将步骤2、3重复两次
(4)①写出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步骤3中若滴定前不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将会导致最终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若平均消耗溶液 , 则产品中的质量分数为。(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
12、五种有机化合物之间存在如图转化关系。
(1)、中所含的官能团的名称是;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类型是反应。(2)、反应③可选用铜做催化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用同位素标记乙醇中的氧元素(即),通过测定产物来判断反应⑤中反应物的断键方式。结果表明分子在发生该反应时断开的是碳氧键,则得到的有机产物应为(写结构简式)。(4)、A是常见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可由直接进行加聚反应得到,A的结构简式。 -
13、纳米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精细陶瓷等领域。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为原料制备纳米的步骤如下:25℃时,(1)、酸浸:向磨细的钛铁矿中加入浓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主要含有、、、和。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中电子的不同空间运动状态数目为。(2)、除铁、沉钛:向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趁热过滤。所得滤液冷却后过滤得到富含的溶液;调节除铁后溶液的 , 使水解生成 , 过滤。
①若沉钛后 , 则需要调节溶液的略大于;
②水解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加入铁粉的作用是。
(3)、煅烧:在550℃时煅烧 , 可得到纳米。纳米在室温下可有效催化降解空气中的甲醛。和甲醛都可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光照时,吸附的与产生 , 从而降解甲醛。空气的湿度与甲醛降解率的关系如图所示,甲醛降解率随空气湿度变化的原因为。
-
14、用二氧化碳催化加氢来合成低碳烯烃,起始时以 , 的投料比充入反应器中,发生反应: , 不同温度下平衡时的四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b代表的物质是 B、该反应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C、为提高的平衡转化率,除改变温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是增压 D、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为50% -
15、捕获和转化可减少排放并实现资源利用,原理如图1所示。反应①完成之后,以为载气,以恒定组成的、混合气,以恒定流速通入反应器,单位时间流出气体各组分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始终未检测到 , 在催化剂上检测到有积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为;反应②为 B、 , 比多,且生成速率不变,可能有副反应: C、时刻,反应②生成速率大于副反应生成的速率 D、之后,反应②不再发生,随后副反应也逐渐停止 -
1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所得到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结论
A
向的溶液中滴入3滴的溶液,再滴入4滴的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产生红褐色沉淀
同温度下的:
B
在相同条件下,用试纸测定同等浓度的和溶液的 ,
结合能力:
C
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5滴溶液
若溶液变血红色,则和反应有一定限度
D
向2支盛有不同浓度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A、A B、B C、C D、D -
1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石灰乳中通入氯气制备漂白粉: B、用铜做电极电解溶液: C、溶液滴加溶液: D、少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
-
18、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X的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2倍,基态Z原子核外s轨道与p轨道电子数相等;W元素原子是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 B、Z、W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的共价化合物 C、电负性: D、第一电离能:
-
1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 B、 C、 D、
-
20、升高温度,下列物理量不一定增大的是A、化学平衡常数K B、水的离子积常数Kw C、化学反应速率v D、BaSO4的溶度积K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