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探究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 向其中通入氩气,反应速率加快
压强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B
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 往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比较和的大小
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待不再有白色沉淀产生后加入溶液
若产生黄色沉淀,说明
D
探究与反应存在一定限度
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5滴15%的溶液
若溶液颜色变为红色,说明与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A、A B、B C、C D、D -
2、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 某醋酸溶液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性随加入水的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稀释过程中,逐渐减小 B、随着水的加入,溶液中的导电离子数目逐渐减小 C、随着水的加入,溶液的逐渐减小 D、向点对应的体系中加固体,醋酸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的导电性减弱
-
3、常温下,关于的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B、 C、 D、
-
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B.
向沸水中滴入饱和溶液制备胶体
将球分别浸泡在冷水和热水中,热水中颜色更深
C.
D.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时,将乙酸乙酯不断蒸出
对、、的平衡体系加压后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
A、A B、B C、C D、D -
5、已知化合物A与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B与 , 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表示过渡态,Ⅰ表示中间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历程中的第二步为该反应的决速步 B、A与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B与的 C、中间体I2比中间体I1更稳定 D、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热
-
6、已知反应① , 反应② , 则反应③的平衡常数为A、 B、 C、 D、
-
7、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的溶液中:、、、 B、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 C、常温下,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 D、透明溶液中:、、、
-
8、常温下,关于的氨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 B、加水稀释100倍后,溶液的 C、与等体积的溶液充分混合后,溶液呈碱性 D、此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浓度为
-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B、凡是熵增大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C、要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必须综合考虑体系的焓变和熵变 D、反应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
10、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B、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 , 则稀溶液和稀溶液反应生成时放出的热量等于 D、时,燃烧放热 , 则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1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活中的应用不涉及水解反应的是A、用纯碱溶液去油污 B、用明矾净水 C、用的酒精溶液消毒 D、草木灰不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
12、是高效光催化剂,可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去除水体中的氨氮等。(1)、制备
已知:ⅰ.难溶于水;
ⅱ.沉淀的生成速率会影响其结构和形貌,从而影响其光催化性能;
①已知的平衡常数为 , 银氨溶液与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其平衡常数K与、、、代数关系式为。
②相同条件下,实验室不用和反应制备。其可能原因为。
(2)、降解有机物光催化剂与(质量比1:0.3:3)复合光催化剂降解双酚A(BPA)的实验探究。相同条件下,分别进行3次循环降解BPA实验,与对BPA的降解率如图1,样品反应前和循环3次后的X射线衍射图谱如图2所示。
根据图1、图2中信息,循环3次后,催化降解BPA效果比较好的催化剂是导致循环后催化剂对BPA的降解率减小的原因为。
(3)、除氨氮可见光催化除氨氮的机理是生成具有氧化性的活性物质:羟基自由基(·OH)、空穴()、超氧自由基(),其过程如下:
;;;
;;;
;
已知:
ⅰ、甲醇、EDTA-2Na、对苯醌作为捕获剂可分别捕获羟基自由基(·OH)、空穴()、超氧自由基(),不同捕获剂对光催化除氨氮反应的影响如图3所示:
ⅱ、光照条件下,表面的价带(VB端)失去的激发至导带(CB端),价带形成电子空穴(),、分离及转移与电势能的关系如图4所示。
①直接参与光催化除氨氮的主要活性基团为。
②加入不同捕获剂后,氨氮去除率均降低,但EDTA-2Na、对苯醌对氨氮去除率影响程度远小于甲醇,请简要说明:。
③空穴()与光生电子容易重新复合,复合催化剂能有效的抑制与的复合,分析可能原因是:。
-
13、实验室以溶液为原料制备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复合物。(1)、在氩气气氛下,向装有溶液的三颈烧瓶(装置下图)中逐滴加入溶液,用磁力搅拌器持续搅拌,在100℃下回流3h,得到成分为Fe和的黑色沉淀。
①图中盛装KOH的仪器名称:。
②三颈烧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检验反应是否进行完全的操作是:。
(2)、待三颈烧瓶中的混合物冷却后,过滤,再依次用沸水和乙醇洗涤,在40℃干燥后焙烧3h,得到复合物产品3.24g。①焙烧需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进行,原因是。
②计算实验所得产品产率。(写出计算过程)
(3)、利用反应也可以制备。请补充完整以溶液为原料制备的实验方案:取溶液,(实验中须选用的试剂:稀硫酸、双氧水、溶液、溶液)。 -
14、某研究小组通过下列路线合成平喘药物利喘贝。
已知:①
②
③
请回答:
(1)、利喘贝中含氧官能团为羧基、(写名称)。(2)、化合物D转化为E的过程涉及、两步反应。(3)、化合物F的结构简式是;由G与制备利喘贝,的结构简式为。(4)、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化合物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X的结构简式:。①1mol X在碱性条件下完全水解需消耗3mol NaOH;
②X中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5)、写出以和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流图(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
15、稀土元素已成为发展尖端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材料。以氟碳铈矿(含)为原料制备的工艺流程可表示为(1)、“硫酸酸浸”时不能使用硅酸盐容器,原因是(2)、“复盐分离”时先加入硫脲(
)还原酸浸液中等离子,生成二硫甲脒(
)和 , 再加入生成难溶的复盐 , 硫脲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在硫酸介质中Ce(Ⅳ)可被磷酸二异辛酯()萃取,Ce(Ⅲ)不被萃取。萃取“酸浸液”中Ce(Ⅳ),制取的流程如下:……
①磷酸二异辛酯在煤油中通过氢键形成对称的环状二聚体,较大的烃基会使与之连接的氧原子难以形成氢键,该环状二聚体结构式可表示为。
②被萃取物在有机层和水层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称为分配比(D),本题实验条件下。向20mL含的酸浸液中加入10mL萃取剂,充分振荡、静置后,水层中。
③反萃取时有机层加的作用是。
(4)、铈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 和之间可进行可逆电荷转移。通常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高温下,失去氧形成氧空位,结构如图。每失去 , 理论上有转化为。晶体中,每个O原子周围紧邻的四个组成了一个正四面体,在答题卡的图中将O原子周围紧邻的连成一个四面体。 -
16、基于单簇催化剂(SCC)的NO还原反应(NORR)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
(Ⅱ)
(Ⅲ)
在T℃、100kPa反应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和 , 发生上述反应,测得含氮元素占比[如的含氮元素占比]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反应Ⅱ为快速平衡,可认为不受慢反应Ⅰ、Ⅲ的影响;K为用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Ⅱ的 B、曲线c表示的是氨气的含氮元素占比 C、若选择对反应Ⅱ催化效果更好的催化剂,则F点将平移至E点 D、若95min时达到平衡,则反应Ⅲ的平衡常数K的计算式为 -
17、常温下,向某浓度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所得溶液中、、三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题图1所示。草酸钙的负对数随温度变化曲线如题图2示,已知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点时, B、加入NaOH至时发生的反应: C、F点存在, D、30℃时,向0.5L草酸钙饱和溶液中加入溶液,无沉淀生成
-
18、室温下,根据下列实验过程及现象,能验证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过程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等浓度等体积的溶液与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
二者水解相互促进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B
将固体加入饱和溶液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在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C
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溶液,再加入足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
无法判断原样品是否变质
D
将新制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稀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
HClO具有漂白性
A、A B、B C、C D、D -
19、锂/氟化碳电池稳定性很高。电解质为乙二醇二甲醚(
)溶液,总反应为 , 放电产物LiF沉积在正极,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电解质溶液可用的乙醇溶液代替 D、放电时,电子从a极经过电解液到b极 -
20、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