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工业生产中除去电石渣浆(含)中的并制取硫酸盐的一种常用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上述过程I、II可知氧化性 B、过程II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过程I中发生反应: D、将渣浆中的(浓度为)转化为 , 理论上至少需要氧气
-
2、已知反应。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每生成 , 转移电子 B、中R呈+6价 C、X为 D、被氧化的元素有两种
-
3、氨气可用来检验氯气是否泄漏,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氯气和氨气的密度之比为 B、常温常压下,消耗的氨气和生成的氮气的体积之比为 C、常温常压下,恰好反应的氨气和氯气的原子数之比为 D、产生时,消耗的质量为
-
4、下列实验装置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A.测定氯水的pH
B.可用于制备并检验氢气的可燃性
C.验证Na和水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
D.验证氯气是有具有漂白性
A、A B、B C、C D、D -
5、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澄清透明溶液中:、、、 B、的溶液中:、、、 C、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 D、无色透明溶液中:、、、
-
6、部分含氯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的在b中安静燃烧,产生白烟 B、c可用作自来水消毒剂,具有强还原性 C、存在a→b→d→a的转化关系 D、d性质稳定,常用作漂白剂
-
7、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与水反应: B、溶于水: C、石灰乳与盐酸反应: D、向液中加足量溶液:
-
8、设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与C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 B、铁粉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C、标准状况下,所含的分子数为 D、的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数目为
-
9、我国科学家通过乙醛溶液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室温静置反应制备了尺寸为3~5nm的碳量子点(内核由碳单质组成,内核表面含有由碳、氢、氧等元素形成的原子团)。碳量子点是具有荧光性质的新型纳米碳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质。下列关于碳量子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碳量子点是纯净物 B、碳量子点不可以燃烧 C、碳量子点分散在水中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D、可以利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碳量子点和氯化钠溶液组成的体系
-
10、下列物质的除杂质方法中,试剂的选择和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试剂和实验操作
A
CO(CO2)
气体通过装有Na2O2的干燥管
B
CO2(HCl)
气体通过饱和Na2CO3溶液
C
NaHCO3溶液(Na2CO3)
向溶液通入过量CO2
D
NaCl溶液(CaCl2)
向溶液通入过量CO2后过滤
A、A B、B C、C D、D -
11、下列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 B、 C、 D、
-
12、实验要有安全意识,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规范的是A、加热液体时,将试管口对准其他人 B、稀释浓硫酸时,应向浓硫酸中缓慢加入水,并不断搅拌 C、Na的性质探究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的钠投入废液缸中 D、闻气味时,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
13、
常温下,某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探究的沉淀溶解平衡。
实验装置
实验序号
传感器种类
实验操作
①
电导率传感器
向蒸馏水中加入足量粉末,一段时间后,再向所得悬浊液中加入少量蒸馏水
②
传感器
向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中加入足量粉末,一段时间后,再向所得悬浊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一段时间后,仍存在粉末
Ⅰ.实验①测得电导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
已知:在稀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
(1)点电导率不等于0的原因是。
(2)由图1可知,在悬浊液中再加入少量蒸馏水的时刻为(填“”“”或“”)点。
(3)分析电导率在段逐渐上升的原因:时刻,(填“>”“<”或“=”) , 导致。
Ⅱ.实验②测得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已知:①25℃时,;
②酚酞变色范围如下表:
颜色
无色
淡粉色
红色
(4)实验②过程中,溶液颜色变化:先变红,。
(5)图2中段低于段的原因是。
(6)常被用于改良水质,可调节水体 , 进而抑制细菌的生长。25℃且水体时,水体中为。
-
14、工业上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 , 还含有少量的、、等)为原料制取金属锰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ⅰ.经检验浸取液中不存在。
ⅱ.部分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如下表: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
6.8
1.8
3.7
8.6
沉淀完全的
8.3
2.8
4.7
10.1
ⅲ.25℃时,的电离常数、 , , 。
(1)、软锰矿“粉磨”的目的是。(2)、写出“浸出”过程中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浸渣”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4)、“除杂”反应中的最佳选择是(填标号)。a. b. c.
(5)、“除杂”时,调节溶液的范围为。(6)、写出“沉锰”操作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7)、在废水处理中常用将转化为除去,向含有的废水中通入一定量的气体,调节溶液的 , 当时,开始沉淀,则。往悬浊液中滴加过量饱和溶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5、和的高效利用不仅能缓解大气变暖,对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也有一定的补充作用。临氧耦合重整的反应有:
反应Ⅰ:
反应Ⅱ:
(1)、写出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2)、在两个体积均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起始时按表中相应的量加入物质,在相同温度下进行反应Ⅱ:(不发生其他反应),的平衡转化率如表所示。容器
起始物质的量/
的平衡转化率
X
0.1
0.1
0
0
Y
0.1
0.1
0.2
0.2
-
①下列条件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标号)。
A.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满足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②达到平衡时,容器X、Y内的物质的量关系满足(填“>”“<”或“=”)。
(3)、还可以通过催化加氢合成乙醇: 。设[]为起始时的投料比。通过实验得到下列图像:①若图1中相等,则温度从高到低的排序为 , 原因是。
②图2中、、从大到小的排序为。
③图3表示在总压为的恒压条件下,时,平衡状态下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则曲线表示的是(填化学式)的物质的量分数。下,该反应压强平衡常数的计算式为(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代入数据,不用化简)。
-
16、
某学习小组用溶液和溶液的反应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Ⅰ.硫酸浓度的测定:移取待测液,加入2滴酚酞溶液,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1)上述滴定操作用到的仪器有(填标号)。
(2)上述操作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编号
待测液体积
标准溶液体积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1
20.00
0.00
20.02
2
20.00
0.04
20.04
3
20.00
0.10
20.08
4
20.00
0.00
20.98
①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
②该硫酸的浓度为。
③请在答题卡虚线框中绘出上述实验中溶液随溶液)变化的滴定曲线图,注意标注滴定起点和滴定终点。
④以下操作会导致测得的待测液浓度偏低的是(填标号)。
A.未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B.滴定前锥形瓶中有水
C.量取硫酸时,酸式滴定管内开始有气泡,放液后气泡消失
D.用标准溶液滴定前仰视读数,达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Ⅱ.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反应原理】将一定体积溶液与过量的稀硫酸(浓度为上述标定浓度)反应,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方案】
实验序号
实验温度
溶液
溶液
硫全部沉淀所需时间
①
293
2.0
0.10
8.0
10.0
②
293
2.0
0.10
10.0
③
313
2.0
0.10
(注:忽略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
(3)实验①②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②③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
A.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也增大
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数增多,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
C.根据所学知识,预测三组实验硫全部沉淀所需时间:
(5)在内实验②中用表示的速率为(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
17、甲[]、乙[]是定量分析中的常用试剂。已知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常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等浓度的甲溶液和乙溶液的:甲<乙 B、浓度相等的甲溶液和乙溶液:(甲)(乙) C、等体积等浓度的甲溶液和乙溶液所含的阴离子总数:甲>乙 D、浓度均为的甲溶液和乙溶液含有的数目均为
-
18、25℃时,向浓度均为的和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的标准溶液,测得混合溶液的随加入标准溶液的体积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点对应的电离平衡常数: B、滴定过程中点对应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C、点对应溶液中存在: D、点对应溶液中存在:
-
19、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制备无水氯化铝
C.测定一定时间内生成的反应速率
D.用该装置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A、A B、B C、C D、D -
20、已知:常温下, ,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常温下,等浓度的溶液的酸性: B、少量通入溶液中的反应为 C、少量通入溶液中,发生反应 D、等浓度的溶液和溶液的:溶液小于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