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分离和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分离苯酚钠溶液和苯
B.除去中的


C.分离乙酸乙酯(沸点)和乙醇(沸点)
D.分离淀粉胶体和食盐水
A、A B、B C、C D、D - 
                            2、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电池两极的材料分别为锂单质和硫单质。放电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锂作电池负极 B、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C、电子由锂电极经外电路流向硫电极 D、电解质中阳离子向负极移动
 - 
                            3、岭南自古盛产甘蔗,糖业发达,广府人因地制宜,创造出独特的“糖水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绿豆沙中含有的酚类物质具有还原性 C、甘蔗汁净化过程中加入的石灰乳属于电解质 D、蒸煮制作鲜奶炖蛋的过程涉及蛋白质的变性
 - 
                            4、我国的造船历史绵亘数千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石器时代广泛使用的独木舟和木筏,其材料的主要成分为天然高分子 B、隋朝大龙舟采用榫接结合铁钉钉联的制作方法,铁元素位于周期表的d区 C、我国制造的第一艘出口船“长城”号货轮,其燃料柴油由煤干馏得到 D、我国核动力货船将采用钍基熔盐反应堆技术,的中子数为142
 - 
                            5、智能电车行业已经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下列关于电车的说法正确的是A、高压快充平台中的材料属于共价晶体 B、辅助驾驶系统的智能芯片主要成分为 C、电池充电时能量转化形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电池中分隔正负极活性物质的聚乙烯隔膜为纯净物
 - 
                            6、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古代梳妆用品中,主要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大米制妆粉
B.缠枝牡丹纹玉梳


C.瑞兽葡萄铜镜
D.金累丝凤簪
A、A B、B C、C D、D - 
                            7、工业上以菱锰矿(主要成分为还含少量的、、、、、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高纯度碳酸锰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①该工艺条件下,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3.4
1.9
7.0
8.1
9.1
沉淀完全的pH
4.7
3.2
9.0
10.1
11.1
②常温下, , 。
回答下列问题:
(1)、向“浸出液”中加入的作用是。(2)、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的范围是。(3)、“滤渣1”“滤渣2”的主要成分分别为 , 。(4)、加入的目的是。(5)、常温下,当溶液中、完全除去时: , 则。(6)、“沉锰”:在30-35℃下,将碳酸氢铵溶液滴加到硫酸锰净化液中,控制反应液的最终pH在6.5~7.0,得到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8、
“低碳经济”已成为全世界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为减小和消除对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世界各国都在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科学家加强了对创新利用的研究。
Ⅰ.催化制取甲烷的反应为:
已知:①
②
③
(1)则。
Ⅱ.催化加氢制甲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反应可表示为:。为探究该反应原理,在容积为1L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在某温度下发生反应,测得、和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2)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
(3)下列措施一定能使的转化率增大且反应速率提升的是。
A.在原容器中再充入 B.在原容器中再充入
C.在原容器中充入1mol氦气 D.使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E.缩小容器的容积 F.将水蒸气从体系中分离
(4)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得反应5分钟时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已知A点为平衡状态,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填计算结果)。
②若在A点时向体系中同时加入和 , 则此时(填“>”,“<”或“=”)。
③的转化率先增大、后下降的原因分别是。
 - 
                            9、某学习小组通过右侧装置模拟氯碱工业进行实验探究。请回答:
(1)、A物质是(填化学式)电解NaCl溶液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在阴极产生448mL气体,(标准状况)后停止实验,测得阴极室中溶液的体积为400mL,则常温下此溶液的。(3)、经分析,饱和NaCl的作用有4个,①提供 , 参与电极反应:②通过定向移动,形成闭合网路;③生成NaOH;④。(4)、有同学认为,改从B处加入饱和食盐水,并改用阴离子交换膜也可实现氮碱生产。如此改变的不利之处是(写一条即可)。 - 
                            10、研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有重要的意义(以下均为25℃)。(1)、有的三种溶液:a.NaOH b. c.盐酸
①溶液c中水电离出的。
②溶液b的 , 用化学用语解释原因。
③溶液a与溶液c混合后,若所得溶液的 , 则。
(2)、某些弱酸在25℃时的电离常数如下:化学式
HSCN
HCN
HClO
电离常数
下列反应可以发生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 
                            11、北宋卷轴画《千里江山图》,颜色绚丽,由石绿、雌黄、赭石、阵磲、朱砂等颜料绘制而成,颜料中含有硫、砷、铜、锌、钛、铁等元素。(1)、、、热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2)、Zn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区;基态Ti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基态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3)、Cu的第二电离能Zn的第二电离能(填“>”或“<”)。(4)、和中之间以双键结合,S—Cl、S—F之间以单键结合。预测和分子的空间结构为;中心原子S的杂化方式为;键角大小比较:(选填“<”“>”或“=”)。
 - 
                            12、25℃时,以溶液调节二元弱酸溶液的 , 溶液中的、、的物质的量分数随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元弱酸H2A的pKa1=1.2(已知:pKa=—lgKa) B、往溶液中滴加溶液的过程中,一定存在: C、溶液与溶液混合,混合液的 D、在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 
                            13、向1 L pH=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别投入0.65 g锌粒,则下图中比较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A B、B C、C D、D - 
                            14、下列关于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中往Fe电极区滴入2滴K3[Fe(CN)6],产生蓝色沉淀 B、图②中铁丝容易生成Fe2O3·xH2O C、图③中M可用石墨代替 D、图④中若电源断开,闸门易发生吸氧腐蚀 - 
                            15、下列对分子性质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青蒿素的分子式为 , 结构如图1所示,该分子中包含7个手性碳原子 B、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甲烷难溶于水都可用“相似相溶”规律解释 C、过氧化氢是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D、三聚的结构如图2所示,可以推测三聚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 - 
                            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述不正确的是A、氯化铝溶液与过量浓氨水混合: B、少量通入NaClO溶液中: C、硫酸铜遇到难溶的PbS,慢慢转变为铜蓝(): D、向明矾溶液中滴加溶液,恰好使沉淀:
 - 
                            17、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电镀在铁上镀铜,当阳极消耗1 mol Cu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大于 B、64g的中心原子价电子对数为 C、100mL的醋酸铵溶液中的数目为 D、1mol基态铬原子中含有的未成对电子数为
 - 
                            18、下列类比或推论正确的是A、水分子间氢键()键能大于HF分子间氢键(),因此的沸点更高 B、P可以形成和 , N也可以形成和 C、烷基是推电子基团,因此 D、冰中一个周围有4个紧邻的分子,晶体中也类似
 - 
                            19、下列关于原子结构或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处于椅式和船式状态时的能量相同 B、基态Cu原子的、、轨道是简并轨道 C、激光、焰火都与核外电子跃迁吸收能量有关 D、根据对角线规则,Mg和B的化学性质相似
 - 
                            20、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外p、d能级等原子轨道上电子排布为“全空”“半充满”“全充满”的时候更加稳定,称为洪特规则的特例,下列事实能作为这个规则的证据的是
①基态H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 , 基态H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1
②Fe2+容易失电子转变为Fe3+ , 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③基态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Ar]3d104s1而不是[Ar]3d94s2
④某种激发态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12p3而不是1s22s22p2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