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

    (1)“O”点为什么不导电:

    (2)a、b、c三点的氢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a、b、c三点中,醋酸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一点是

    (4)若使c点溶液中的c(CH3COO-)增大,在如下措施中,可选择

    A.加热          B.加水            C.加Zn粒

    (5)现有等浓度的硫酸、盐酸、醋酸,中和等量的NaOH溶液时,需上述三种酸的体积依次是V1L、V2L、V3L,所需V1、V2、V3关系为

  • 2、欲测定某H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用0.1000mol·L-1NaOH标准溶液进行中和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滴定前滴定管内液面读数为1.10mL,滴定后液面如图,则此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

    (2)乙学生做了三组平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

    序号

    待测HCl溶液的体积/mL

    0.1000mol·L-1NaOH溶液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1

    25.00

    0.00

    26.11

    2

    25.00

    1.56

    31.30

    3

    25.00

    0.22

    26.31

    选取上述合理数据,计算出HCl待测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小数点后保留四位);

    (3)滴定时的正确操作是。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此时锥形瓶内溶液的pH的范围是

    (4)下列哪些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高(填序号)。

    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测液润洗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标准液润洗

    C.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端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

    D.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滴定管读数

  • 3、中和热的测定是高中化学中重要的定量实验。取50mL、0.55mol/L的NaOH溶液与50mL、0.25mol/L的H2SO4溶液置于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看,其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 装置的一个明显错误是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3)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性迅速倒入

    (5)实验数据如下表:

    温度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度差平均值

    (t2-t1)/℃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29.5

     

    2

    27.0

    27.4

    27.2

    32.3

    3

    25.9

    25.9

    25.9

    29.2

    4

    26.4

    26.2

    26.3

    29.8

    ①近似认为0.55mol/L NaOH溶液和0.25mol/L H2SO4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 , 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H=(取小数点后一位)。

    ②上述实验的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C.做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

    D.量取H2SO4时仰视读数

  • 4、现甲、乙两化学小组安装两套如图所示的相同装置,用以探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

    (1)、仪器a的名称
    (2)、MnO2催化下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3)、甲小组有如下实验设计方案,请帮助他们完成表格中未填部分。

    实验编号

    实验目的

    T/K

    催化剂

    浓度

    甲组实验Ⅰ

    作实验参照

    298

    3滴FeCl3溶液

    10 mL2%H2O2

    甲组实验Ⅱ

    298

    10 mL5%H2O2

    (4)、甲、乙两小组得出如图数据。

    ①由甲组实验数据可得出文字结论

    ②由乙组研究的酸、碱对H2O2分解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Na2O2和K2O2溶于水放出气体速率较快的是;乙组提出可以用BaO2固体与H2SO4溶液反应制H2O2 ,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支持这一方案的理由是

  • 5、191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化学家V.Grignard,用于表彰他所发明的Grignard试剂(卤代烃基镁)广泛运用于有机合成中的巨大贡献。Grignard试剂的合成方法是:RX+Mg RMgX(Grignard试剂)。生成的卤代烃基镁与具有羰基结构的化合物(醛、酮等)发生反应,再水解就能合成各种指定结构的醇:

    现以2-丁烯和必要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3,4-二甲基-3-己醇,进而合成一种分子式为C10H16O4的具有六元环的物质J,合成线路如下:

    请按要求填空:

    (1) 3,4-二甲基-3-己醇是:(填代号),E的结构简式是

    (2)C→E的反应类型是 , H→I的反应类型是

    (3)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有机物请用结构简式表示):

    A→B , I→J

  • 6、A、B、C、D、E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元素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B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中最小的,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BO3;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4;C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C;C、E同主族。

    (1)E元素形成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2)元素C、D、E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是(用离子符号表示)。

    (3)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D2C的形成过程:。C、D还可形成化合物D2C2 , D2C2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

    (4)由A、B、C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它与强碱溶液共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某一反应体系中含有D2E、D2EC3、D2EC4三种物质,若此反应为分解反应,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化学式用具体的元素符号表示)。

  • 7、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组成的混合物共0.1 mol,完全燃烧得0.16 mol二氧化碳和3.6 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有甲烷 B、一定是甲烷和乙烯 C、可能有乙烷 D、一定有乙烷
  • 8、铁上镀铜,做阳极,阴极
    A、铁 铁 B、铜 铜 C、铁 铜 D、铜 铁
  • 9、HIn在水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平衡:HIn(红色)H+ + In-(黄色),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浓度为0.02 mol/L的下列各溶液:①盐酸,②石灰水,③NaCl溶液,④NaHSO4溶液,⑤Na2CO3溶液,⑥氨水,其中能使指示剂显红色的是
    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①④ D、②③⑥
  • 10、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图①装置精炼铜,a极为粗铜,b为精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B、图②装置的盐桥中KCl的Cl移向乙烧杯 C、图③装置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获得保护 D、图④两个装置中通过导线的电子数相同时,消耗负极材料的物质的量不同
  • 11、将一块去掉氧化膜的锌片放入 100 mL pH 为 1 的盐酸中,2 min 后溶液的 pH 变为 2,则产生H2的速率可表示为(设溶液体积不变)
    A、0.0225 mol / (L·min ) B、0.05 mol / (L·min ) C、0.045 mol / (L·min ) D、0.01 mol / (L·min )
  • 12、下列关于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共面的C原子最多为14个 B、共直线的C原子只有为4个 C、1mol该烃最多可以和6molH2发生加成反应 D、1mol该烃最多可以消耗6molBr2
  • 13、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将海水直接电解可获得 Mg及Cl2等单质 B、夏天冰箱保鲜食品的原理是降低温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 C、施用适量石膏(CaSO4·2H2O)可降低盐碱地(含较多NaCl、Na2CO3)的碱性 D、施肥时,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含K2CO3)混合使用
  • 14、1molN2H4(g)在O2(g)中燃烧,生成N2(g)和H2O(l),放出622kJ的热量,该反应的正确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N2H4(g)+O2(g)=N2(g)+2H2O(l)   △H=-622kJ·mol-l B、N2H4(g)+O2(g)=N2(g)+2H2O(g)   △H=-622kJ·mol-l C、N2H4(g)+O2(g)=N2(g)+2H2O(l)   △H=+622kJ·mol-l D、N2H4(g)+O2(g)=N2(g)+2H2O(g)   △H=+622kJ·mol-l
  • 15、四种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W和X元素原子内质子数之比为1:2,X2+和Z-的电子数之差为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WZ4分子中W、Z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且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结构 B、元素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X、Y、Z C、W、Y、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元素Z D、W与Y通过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
  • 16、利用金属活动性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冶炼方法冶炼金属。下列反应所描述的冶炼方法不可能实现的是
    A、2AlCl3(熔融)__2Al+3Cl2 B、Fe2O3+3CO__2Fe+3CO2 C、Fe+CuSO4=FeSO4+Cu D、2KCl(熔融)__2K+Cl2
  • 17、下列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 18、在不同浓度(c)、不同温度(T)下,某物质发生分解的瞬时反应速率如下表所示:

    c/mol·L-1

    v/mol·L-1·s-1

    T/K

    1.00

    0.08

    0.06

    0.04

    273.15

    3.00

    2.40

    1.80

    1.20

    298.15

    6.00

    5.00

    4.00

    3.00

    T3

    5.40

    5.04

    4.68

    4.32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T3<273.15 B、同时改变起始浓度和温度,瞬时速率可能相等 C、该物质最适宜的分解条件是,温度为298.15 K,起始浓度为 1.0 mol·L-1 D、该分解反应一定是熵增、焓增反应
  • 19、由碳、氮、磷、硫等元素组成的蛋白质,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后,最后氧化成酸,对应的酸不正确的是
    A、碳→碳酸 B、硫→硫酸 C、氮→硝酸 D、磷→磷酸
  • 20、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2B(g)3C(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A,同时生成3a molC C、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