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按要求填空:

    物质:①Na、②FeCl3溶液、③CH3COOH、④熔融的KNO3、⑤CO2、⑥NH4Cl固体。

    (1)、能导电的物质有(填序号)。
    (2)、属于电解质的物质有(填序号)。
    (3)、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物质有(填序号)。
    (4)、在一定温度下,向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加入新物质时溶液电导率(σ)随新物质加入量(V)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与A曲线变化趋势一致的是(填序号)。②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依次为

      

    ①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HCl气体直至过量                            

    ②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CO2

    ③向硝酸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氢氧化钾溶液至过量

  • 2、某兴趣小组用下列装置探究Na与CO2的反应产物,已知

    PdCl2+CO+H2O=Pd+CO2+2H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避免生成的CO2中混有HCl,最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B、装置Ⅲ的目的是除去HCl C、实验时先点燃酒精灯,再打开活塞a D、装置Ⅴ中出现黑色沉淀,则装置Ⅳ中发生反应2Na+2CO2Δ__Na2CO3+CO
  • 3、下列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FeCu

    盐酸

    过滤

    B

    CO2HCl

    NaOH溶液

    洗气

    C

    NaOHNa2CO3

    CaOH2溶液

    加入过量CaOH2溶液

    D

    NaHCO3Na2CO3

    CO2

    通入过量CO2

    A、A B、B C、C D、D
  • 4、ClO2是一种杀菌消毒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中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2KClO3+H2C2O4+H2SO4Δ__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是氧化产物 B、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 C、H2C2O4的氧化性强于ClO2的氧化性 D、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 5、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④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③表明CO2是酸性氧化物 C、反应⑤、⑥均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⑤、⑥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
  • 6、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为我国化工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某化学实验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此法制备纯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使甲中分液漏斗内的稀盐酸顺利滴下,应将分液漏斗上部的玻璃塞打开 B、乙装置中盛饱和NaHCO3溶液,目的是除去HCl C、雾化装置作用是便于充分吸收二氧化碳 D、反应完成后,将丙中U形管内的混合物过滤,得到固体Na2CO3和滤液
  • 7、在甲、乙两烧杯溶液中,分别含有大量的Fe3+Na+H+NO3CO32I中的三种离子,已知甲烧杯的溶液呈无色,则乙烧杯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Fe3+H+NO3 B、Na+CO32I C、Fe3+CO32NO3 D、Fe3+H+I
  • 8、下列反应中,氯元素只被氧化的是
    A、MnO2+4HCl__MnCl2+2H2O+Cl2 B、2Na+Cl2__2NaCl C、Cl2+H2OHCl+HClO D、2KClO3MnO2__2KCl+3O2
  • 9、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钠着火时,可用二氧化碳来灭火 B、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数目之比是11 C、可用氯化钙溶液来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D、某样品的焰色试验中观察到黄色火焰,说明一定含Na+ , 不含K+
  • 10、“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万米深潜海试,标志着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Na2O2可作载人潜水器的供氧剂,下列关于Na2O2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碱性氧化物 B、与H2O发生化合反应 C、与CO2反应有O2生成 D、可在常温下由Na与O2反应制得
  • 11、下列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不对应的是                                   

    选项

    分类标准

    分类结果

    A

    根据化学反应中有无单质参加或生成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B

    根据化学反应中有无离子参加或生成

    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C

    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胶体、溶液和浊液

    D

    根据无机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特点

    酸、碱、盐、氧化物等

    A、A B、B C、C D、D
  • 12、将一定量的CO2通入下列溶液中,一定变浑浊的是
    A、CaCl2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饱和Na2CO3溶液 D、稀H2SO4
  • 13、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透明溶液中:Mg2+、Fe2+SO42Cl B、NaHSO4存在的溶液中:Ba2+、K+NO3HCO3 C、CaCl2存在的无色溶液中:Cu2+、Na+SO42Cl D、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Mg2+、Na+OHSO42
  • 14、

    I.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1)Na用作强除水剂,如除去有机溶剂中的水分,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氢化钠(NaH)可在野外用作生氢剂,与水反应快速产生氢气。NaH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 , 从H元素的价态分析,NaH常用作(填“氧化剂”或“还原剂”),NaH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I.某膨松剂由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组成。

    (3)膨松剂中NaHCO3受热时能使面胚在烘焙过程中变得松软、多孔,受热时NaH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为研究该膨松剂中NaHCO3的含量,利用下图装置进行相关实验,已知各装置中的试剂均为足量,碱石灰是固体NaOH和CaO的混合物。

    ①装置A中NaOH溶液的作用为除去空气中的(填化学式)。

    ②将一定质量的该膨松剂样品装入装置B中,测定实验前后装置(图中装置对应的字母符号)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CO2的质量。

    ③若没有装置E,可能会造成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④若实验中加入的膨松剂样品质量为mg,充分受热分解后测得生成的CO2的质量为ng,则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用含m、n的表达式表示)。

  • 15、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常用工业盐。
    (1)、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2)、误食NaNO2能致人中毒,其中毒机制是将人体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 , 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功能,这说明NaNO2具有性(填“氧化”或“还原”,下同)。服用维生素C可以缓解NaNO2中毒状况,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性。下列物质中不能实现Fe2+转化为Fe3+的是(填字母)。

    A.O2       B.Fe       C.Cl2       D.KI

    (3)、将NO2和NO按化学计量数1∶1的比例通入NaOH溶液中,可制得NaNO2 ,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可用酸性KMnO4溶液测定NaNO2产品的纯度,反应原理如下:_NO2+_MnO4+_=_NO3+_Mn2++_H2O , 请配平该离子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示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16、如图所示,根据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制备氯气并进行性质验证,装置Ⅲ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其中a为干燥的有色纸条,b为湿润的有色纸条。

    (1)、装置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Ⅱ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为 , 装置V中NaOH溶液的作用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装置Ⅳ中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使溶液褪色的粒子是 , 检验该溶液中存在Cl-的操作及现象是
    (4)、实验结束后,在装置Ⅲ中观察到b的红色褪去,但是并未观察到“a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为了达到这一实验目的,你认为还需在图中装置Ⅱ与Ⅲ之间添加下图中的装置(填序号)。

    (5)、若将装置Ⅳ中的石蕊溶液换成淀粉­KI溶液进行实验,可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实验可证明氧化性:Cl2I2(填“>”或“<”)。
  • 17、

    I.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Cu②液氯③Fe2O3固体④SO2⑤盐酸⑥NaOH溶液⑦熔融的NaCl⑧NaHSO4固体⑨Na2CO3固体⑩次磷酸(H3PO2 , 一元酸)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物质中属于能导电的电解质的是(填序号)。
    (2)⑧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3)从物质的类别来看,⑨属于盐类,可以与酸、碱、等类别的物质反应,⑨与足量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以③⑤⑥为原料设计制备Fe(OH)3的路线(用“→”表示物质间的转化,示例:)。
    (5)⑩与足量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明代《徐光启手迹》记载了以绿矾(FeSO4·7H2O)和硝石(KNO3)为原料制备硝酸的方法,其主要流程如图:

    已知:铁的氧化物主要有FeO、Fe2O3和Fe3O4

    (6)X为铁的氧化物,X的化学式可能为 , 判断依据为
  • 18、Na2O2可用作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的供氧剂。利用如图装置完成Na2O2性质探究实验,证明Na2O2可作供氧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的试剂为碳酸钙和稀硫酸 B、③中发生的反应仅为2Na2O2+2CO2=2Na2CO3+O2 C、④中的试剂是NaOH溶液 D、检验⑥中气体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伸到试管口,有爆鸣声
  • 19、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化学反应并不改变的是
    A、木炭与O2 B、Ca(OH)2与CO2 C、Na与O2 D、Na2O2与CO2
  • 20、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为4Ag+2H2S+O2=2H2O+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Ag2S B、X是氧化产物 C、Ag是还原剂被还原 D、每生成1个X,转移2个电子
上一页 317 318 319 320 32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