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乙二酸( , 俗名草酸)是一种二元弱酸 , 广泛分布于植物、动物和真菌体中。(1)、室温下,用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所得溶液里、、三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当滴入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第二次滴定终点,所选择的指示剂是。
②。
(2)、可以使酸性溶液褪色,医学上常用酸性溶液和溶液反应来测定血液中钙的含量。测定方法:取血液用蒸馏水稀释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将沉淀用稀硫酸溶解得到后,再用标准溶液滴定。①滴定管盛装好标准溶液后需排气泡,下列排气泡的操作正确的是(填序号)。
a
b.
c.
②滴定终点的标志为。
③下列操作中,使测定的血液中钙含量数值偏高的是(填字母)。
a.滴定过程中,振荡锥形瓶时有液滴溅出
b.达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c.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用水洗涤后未润洗
d.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在滴定前没有气泡,滴定后有气泡
-
2、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常用作饮用水消毒,实验室用如图方法制备:
(1)、已知: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 则分子中元素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填元素符号)。(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气体A是 B、与反应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 C、消毒是通过缓慢释放的作用的,其消毒的持久力强 D、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中的(3)、与在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中作氧化剂,作还原剂,假设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设计实验检验溶液B中所有阴离子。 -
3、
Ⅰ.水在25℃和95℃时电离平衡曲线如图。

(1)在曲线A所对应的温度下,的醋酸与的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呈性。
(2)在曲线B所对应的温度下,的盐酸中由水电离产生的浓度为。
Ⅱ.25℃时,有关物质平衡常数的数值如下表所示:
(3)四种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4)同浓度的、、结合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5)若向溶液中通入少量气体,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反应的平衡常数。
-
4、W、X、Y、Z、M、N六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中W、X、Y、Z为短周期元素,六种元素的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特征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特征
W
原子核外有6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X
原子中最高能级的不同轨道都有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同
Y
最外能层电子数是最内能层电子数的3倍
Z
原子核外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p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但第一电离能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M
第四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
N
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正三价离子遇硫氰化钾显红色
(1)、Z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区,其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形。(2)、W、X、Y三种元素的电负性数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作答,下同),这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3)、写出元素M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4)、元素N基态原子共有种空间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写出元素N基态的价层电子排布式。 -
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实验装置或操作合理的是


A.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
B.用盐酸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

C.研究沉淀之间的相互转化
D.判断与的反应是否可逆
A、A B、B C、C D、D -
6、在T℃时,Ag2CrO4(橘红色)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该温度下AgCl的Ksp=1.8×10-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Ag2CrO4的Ksp为1.8×10-8 B、T℃时,Y点和Z点时Ag2CrO4的Ksp不相等 C、T℃时,X点的溶液体系处于过饱和状态,会产生橘红色沉淀 D、T℃时,将0.01mol∙L-1AgNO3溶液滴入20mL0.01mol∙L-1KCl和0.01mol∙L-1 K2CrO4的混合溶液中,先沉淀 -
7、室温下,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A是一种弱酸,且约为 B、水的电离程度 C、滴加过程中可能存在: D、B点溶液中: -
8、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放入足量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 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
温度/℃
25
80
230
平衡常数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活化能大于逆反应活化能 B、25℃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C、在80℃时,测得某时刻、的浓度均为 , 则此时 D、80℃达到平衡时,往体系中再充入一定量的 , 再次达到平衡后的体积分数增大 -
9、化学小组研究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实验如下:
实验
Ⅰ
Ⅱ
装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Ⅰ中发生析氢腐蚀,实验Ⅱ中发生吸氧腐蚀,且铁钉腐蚀速度实验Ⅰ<实验Ⅱ B、实验Ⅰ中裸露在外的铁钉附近处出现蓝色 C、实验Ⅱ中铜片附近处出现红色,发生电极反应: D、实验Ⅱ中裸露在外的铁钉附近处出现蓝色,出现蓝色的离子方程式为: -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已知是第4周期第ⅥA族元素,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 B、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B族到第ⅡB族的8个纵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M能层中有、、三个能级,共9个轨道,可容纳18种运动状态的电子 D、所有非金属元素都分布在p区
-
11、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物B的体积分数(B%)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 B、 , C、该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D、、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
12、体积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 ,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 经 , 反应放出热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的平均反应速率 B、当时,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C、增大的浓度和使用催化剂均可提高的平衡转化率 D、增大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使反应速率增大
-
13、室温下pH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与盐酸两种稀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水稀释相同倍数后,醋酸的pH大于盐酸 B、温度均升高10℃(忽略酸的挥发),两溶液的pH不变 C、与足量锌粉反应,当产生相同体积的H2时,醋酸所需时间短 D、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
1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钢铁发生吸氧腐蚀的负极反应: B、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镁溶液: C、亚磷酸是二元弱酸,向其中加入过量烧碱: D、向沉淀中滴加溶液可得到沉淀:
-
15、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况下,氯气通入足量水中发生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B、电解精炼铜时,电路中通过个电子,阳极消耗铜 C、常温下,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的数目为 D、溶液中含有微粒数可能为
-
16、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A、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 B、
错误,违反了泡利不相容原理
C、钠原子由时原子释放能量,产生的原子光谱为发射光谱
D、电负性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也越大
-
17、固态或气态碘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
②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中的为固态,②中的为气态 B、②的反应物总能量比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C、压缩氢气与碘蒸气反应的平衡混合气体,平衡逆移,颜色变深 D、固态碘升华时将吸热 -
18、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加以解释的是A、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B、在铁和稀硫酸反应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反应明显加快 C、室温下,将的氨水加水稀释至后,测得其 D、热的纯碱更容易去油污
-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焰色试验时可以使用铂丝或者洁净的铁丝,是因为铂丝和铁丝在加热时不会发生电子的跃迁,所以火焰没有特征焰色 B、基态Br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4s24p5 C、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D、离子半径:S2->Cl->K+
-
20、某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条件下氯气与二价锰化合物的反应。
资料:i.Mn2+在一定条件下被Cl2或ClO-氧化成MnO2(棕黑色)、 (绿色)、 (紫色)。
ii.浓碱条件下,可被OH-还原为。
iii. Cl2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NaClO的氧化性随碱性增强而减弱。
实验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

序号
物质a
C中实验现象
通入Cl2前
通入Cl2后
I
水
得到无色溶液
产生棕黑色沉淀,且放置后不发生变化
Ⅱ
5% NaOH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
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Ⅲ
40% NaOH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
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1)、B中试剂是。(2)、通入Cl2前,Ⅱ、Ⅲ中沉淀由白色变为黑色的化学方程式为。(3)、对比实验I、Ⅱ通入Cl2后的实验现象,对于二价锰化合物还原性的认识是。(4)、根据资料ii,Ⅲ中应得到绿色溶液,实验中得到紫色溶液,分析现象与资料不符的原因:原因一:可能是通入Cl2导致溶液的碱性减弱。
原因二:可能是氧化剂过量,氧化剂将氧化为。
①化学方程式表示可能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 , 但通过实验测定溶液的碱性变化很小。
②取Ⅲ中放置后的1 mL悬浊液,加入4 mL 40% NaOH溶液,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且绿色缓慢加深。溶液紫色变为绿色的离子方程式为 , 溶液绿色缓慢加深,原因是MnO2被(填“化学式”)氧化,可证明Ⅲ的悬浊液中氧化剂过量。
③取Ⅱ中放置后的1 mL悬浊液,加入4 mL水,溶液紫色缓慢加深,发生的反应是。
④综合上述结果,分析实验Ⅲ未得到绿色溶液的可能原因:在浓碱条件下,c(OH-)和c(ClO-)均很大时,MnO被氧化为MnO比MnO转化为MnO的速率快,因而不能实验Ⅲ未得到绿色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