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育才中学的部分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分成两个兴趣小组,进行化学实验探究。

    Ⅰ.第一组:以过氧化氢(H2O2)为对象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纯过氧化氢(H2O2)是淡蓝色的黏稠液体,可与水以任意比混合,为无色透明液体。

    (1)该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后发现H2O2为二元弱酸,Ka1=2.0×1012Ka2=1.0×1025

    ①写出H2O2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②如果常温下H2O2溶液pH=7,H2O2的酸式酸根离子与H2O2的浓度比为

    (2)测定某瓶过氧化氢溶液中H2O2的含量

    ①取20.00mL试样置于锥形瓶中,用装有0.1000mol·L-1的酸性KMnO4标准溶液的棕色式滴定管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为 , 记录数据。重复滴定两次,每次消耗的酸性KMnO4标准溶液体积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体积

    16.10

    16.05

    16.15

    则试样中过氧化氢的浓度为molL1。(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下同)

    ③若实验测得的浓度比该瓶试剂标签上的数据低,下列哪些是造成偏低的可能原因:

    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

    B.滴定管水洗后直接倒入KMnO4溶液进行滴定

    C.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

    D.滴定时有几滴KMnO4溶液溅落在锥形瓶外

    Ⅱ.第二组:已知NaNO2溶液和NH4Cl溶液可发生反应:NaNO2+NH4Cl=N2+NaCl+2H2O。为探究反应速率与cNaNO2的关系,该组同学设计下表进行四组实验,排水法收集N2.用秒表测量收集1.0mLN2所需的时间。每组实验过程中,其他反应物浓度变化很细心奥,忽略其对反应速率测定的影响。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V/mL

    t/s

    NaNO2溶液

    NH4Cl溶液

    醋酸

    1

    4.0

    V1

    4.0

    8.0

    334

    2

    V2

    4.0

    4.0

    V3

    150

    3

    8.0

    4.0

    4.0

    4.0

    83

    4

    12.0

    4.0

    4.0

    0.0

    38

    (3)①V1=V3=

    ②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kcmNaNO2cNH4ClcH+ , k为反应速率常数。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得m=(填整数)。

  • 2、25℃时,醋酸、次氯酸、碳酸和亚硫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所示:

    化学式

    CH3COOH

    HClO

    H2CO3

    电离平衡常数

    K=1.8×105

    K=4.0×108

    Ka1=4.5×107

    Ka2=4.7×1011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O3溶液可以去油污的原因:
    (2)、同浓度的CH3COO、ClO-HCO3-CO32-在溶液中结合H+的能力最强的是
    (3)、下列能使醋酸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而电离平衡常数不变的操作是

    A.升高温度       B.加水稀释       C.加少量的CH3COONa固体

    D.加少量冰醋酸       E.加氢氧化钠固体

    (4)、判断CO2通入次氯酸钠溶液是否发生反应,如果不能说出理由,如果能发生反应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5)、取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盐酸两溶液,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中和,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V(醋酸)V(盐酸)(填“>”、“<”或“=”)。
    (6)、在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的NaCl固体,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
    (7)、已知:H+(aq)+OH-(aq)═H2O(l)△H1=-57.3kJ/mol,每mol醋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吸收0.3kJ热量。则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8)、HCO3在水溶液中会发生自偶电离:HCO3+HCO3H2CO3+CO32(H2CO3K1=4.5×107K2=4.7×101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是(用K1、K2表示)。
  • 3、25℃时,pH=3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各1mL分别加水稀释,溶液导电能力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Ⅰ代表盐酸的稀释过程 B、分别将a、b点溶液与镁条反应,a点溶液的起始速率与b点相等 C、b点溶液中和氢氧化钠的能力强于a点溶液 D、将a、b两点所示溶液加热至30℃,c(Cl-)c(CH3COO-)的值变小
  • 4、根据实验目的,实验方法、操作或现象均正确的是

    实验

    实验方法、操作或现象

    A

    探究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

    取5mL0.1mol/LKI溶液,加入1mL0.1mol/L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5滴15%KSCN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B

    取20.00mL盐酸

    在25mL酸式滴定管中(经盐酸润洗后)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5.00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

    C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往烧杯中缓慢加入NaOH溶液,用温度传感器采集烧杯内溶液的温度的变化

    D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试管中加入2mL0.5mol/L的CuCl2溶液,加热试管,观察到溶液从黄色变成蓝色

    A、A B、B C、C D、D
  • 5、K2Cr2O7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H2O2CrO42(黄)+2H+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加入适量NaHSO4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C、加入浓NaOH溶液,溶液呈橙色 D、向体系中加入适量水,平衡不移动
  •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B、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使容器容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因而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可使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D、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可使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 7、下列叙述中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后呈红色 B、10 mL 1 mol·L-1的醋酸溶液恰好与10 mL 1 mol·L-1NaOH溶液完全反应 C、室温下,将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钠溶液混合,若混合溶液pH<7,证明醋酸是弱酸 D、用玻璃棒沾0.1mol·L-1的醋酸钠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约为8.6
  • 8、盐类水解与生活密切联系,下列做法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时,应先将其溶解在盐酸中,而后加水稀释 B、除去MgCl2中的Fe3+ , 可以加入NaOH固体 C、用浓NaHCO3溶液与浓Al2(SO4)3溶液混合作灭火剂 D、加热蒸干AlCl3溶液得到Al(OH)3固体
  •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1mol·L-1HClO4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0.1NA B、浓度均为0.1mol·L-1的磷酸钠溶液和磷酸,当体积为1L时,磷酸根离子数均为0.1NA C、25℃时1L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离子数为0.1NA D、0.1molN2和0.3molH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分子总数为0.2NA
  • 10、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pH=7的溶液 B、c(H+)=c(OH-)=10-6mol·L-1溶液 C、使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 D、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的溶液
  • 11、工业上以CO2NH3为原料合成尿素,主要发生反应I:CO2(g)+2NH3(g)CO(NH2)2(s)+H2O(g)

    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热是指在101kPa下,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NH3CO(NH2)2燃烧热测定中氮元素变为(填化学式)。
    (2)、焓变的计算方法有很多,仅从以下单项数据不能计算出反应I的ΔH的是_______(填标号)。
    A、各化学键的键能 B、各物质的燃烧热 C、正逆反应的活化能 D、各物质的相对能量
    (3)、一定条件下,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初始氨碳比[L=n(NH3)n(CO2)],初始水碳比[M=n(H2O)n(CO2)]的关系如图1和图2所示。

    L1L2(填“<”或“>”,下同),M1M2

    ②已知反应的焓变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图1中CO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关系,请从焓变与平衡的角度,简述CO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原因:

    ③改变初始水碳比对合成尿素反应有利有弊,从化学平衡角度解释增大初始水碳比不利于合成尿素的原因:

    (4)、①T , 向2L恒容容器中加入1molCO22molNH3发生反应I,平衡时,CO2转化率为20%;相同温度,在体积为VL的恒容容器中发生该反应(起始投料与上述容器相同),平衡时CO2转化率为80% , 则V=L。

    ②恒温恒容下,以n(CO2):n(NH3)=13:14投料发生反应I,从反应开始至反应恰好达到平衡时,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随时间变化趋势为(填标号)。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5)、利用电解装置可以将汽车尾气中的NO转化为尿素[CO(NH2)2],工作原理如图。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12、马拉维若(K)是一种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抗HIV口服药,可由下列路线合成(部分试剂和条件省略)。

    已知:Bn—代表苄基()。

    回答下列问题:

    (1)、E中含氧官能团有酰胺基、(写官能团名称)。
    (2)、DE的反应类型是
    (3)、J的结构简式是
    (4)、根据流程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物质B的碳原子杂化类型为sp2sp3 B、SO3所有原子共平面 C、1mol物质F最多能与8molH2反应 D、物质J中有1个手性碳原子
    (5)、写出A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的方程式:
    (6)、G可由L()经七步反应合成。L的二氯代物有种结构(不考虑取代芐基上的氢,不考虑立体异构)。
    (7)、已知醇和氯代酯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R1OH+ClCOOR2 ClCOOR1+R2OH , 请设计合适的路线,利用甲苯和合成BnOOCCl:
  • 13、工业上以铬铁矿(FeCr2O4 , 含AlSiMg的氧化物等杂质)为主要原料制备K2Cr2O7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矿物中相关元素可溶性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数lg[c/(molL1)]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当溶液中可溶组分浓度c1.0×105molL1时,可认为已除尽。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Fe2+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2)、“焙烧”的目的是将FeCr2O4转化为Na2CrO4并将AlSi氧化物转化为可溶性钠盐,“焙烧”时气体与矿料逆流而行,目的是;“焙烧”过程中SiO2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25时.已知Ksp[Fe(OH)3]=4.0×1038Ksp(MgF2)=6.5×109Fe(OH)3+6F=[FeF6]3+3OH   K>105。工艺流程中“调pH”和“净化”调换顺序后,是否还能得到“滤渣3”,请分析并说明理由:
    (4)、“滤渣2”的成分主要为(填化学式)。
    (5)、“酸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向“酸化”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KCl,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K2Cr2O7固体。冷却到(填标号)得到的K2Cr2O7固体产品最多。

    a.80   b.60   c.40  d.10

  • 14、二氯异氰尿酸钠[(CNO)3Cl2Na]为白色固体,难溶于冷水,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氧化性消毒剂。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备二氯异氰尿酸钠。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实验原理为2NaClO+(CNO)3H3=(CNO)3Cl2Na+NaOH+H2O

    (1)、仪器a的名称为 , 装置A中的药品不能选择(填标号)

    A.KMnO4   B.MnO2  C.K2Cr2O7  D.KClO3

    (2)、装置B的作用是 , 用平衡原理解释B中不用蒸馏水而选用30%硫酸的原因:
    (3)、加入(CNO)3H3溶液,实验过程中C的温度必须保持在,17~20 , pH控制在6.5~8.5 , 则该实验的控温方式是。若温度过高,pH过低,会生成NCl3 , 写出(CNO)3H3生成NCl3的离子方程式:
    (4)、二氯异氰尿酸钠缓慢水解可产生HClO消毒灭菌,通过下列实验检测二氯异氰尿酸钠样品的有效氯。准确称取mg样品,用容量瓶配成100mL溶液;取25.00mL上述溶液于碘量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和过量KI溶液。密封,在暗处静置5min;用0.1000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黄色,加入淀粉。继续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mL

    [(CNO)3Cl2Na+2H2O=(CNO)3H3+NaClO+HClOI2+2S2O32=S4O62+2I]

    已知:该样品的有效氯=×100%

    ①样品的有效氯测定值为%(用含m、V的代数式表示)。

    ②下列操作会导致样品的有效氯测定值偏高的是(填标号)。

    A.盛装Na2S2O3标准溶液的滴定管未润洗  B.滴定管在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

    C.碘量瓶中加入的稀硫酸偏少        D.滴定结束的时候仰视读数

  • 15、一定条件下,分别向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气体,发生反应Z(g)X(g)+Y(g)K=0.5(T) , 测得实验①、②、③反应过程中体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

    充入气体量

    反应过程条件

    反应物转化率

    1molX+1molY

    恒温(T)

    α1

    1molZ

    恒温(T)

    α2

    1molZ

    绝热

    α3

    A、实验①、②中X的浓度相等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B、t1~t2时间内,实验②、③中Z的平均反应速率:前者>后者 C、图中c、d两点的气体的总物质的量:nc>nd D、实验①、②、③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α1=α2>α3
  • 16、25时,用0.1molL1KOH溶液滴定同浓度的H2A溶液,H2A被滴定分数[n(KOH)n(H2A)]与pH、微粒分布分数δ[δ(X)=n(X)n(H2A)+n(HA)+n(A2) , X表示H2AHAA2]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选酚酞作为此滴定实验第二滴定终点的指示剂 B、25时,H2A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Kal =104 C、c点c(K+)=3c(HA) D、pH=5时,溶液中c(A2)=c(H2A)
  • 17、黄铁矿主要成分的晶体的立方晶胞如图所示,晶体密度为ρg/cm3S22是双原子离子,因此同一晶胞中存在多种取向的S2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两处的S22的取向可能不同 B、S22位于由距离最近的Fe2+形成的正八面体空隙中 C、晶胞中与Fe2+等距离且最近的Fe2+有12个 D、晶胞边长为4.8×1023NAρ3nm
  • 18、铜阳极泥(含有CuAgAu等元素)是一种含贵金属的可再生资源,回收贵金属的化工流程如下:

    已知:①AgCl(s)+Cl(aq)AgCl2(aq)

    ②“浸取2”步骤中,单质金转化为HAuCl4

    ③“浸取3”步骤中,“浸渣2”中的AgCl转化为Ag(S2O3)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浸出液1”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主要是Cu2+ , 说明在“浸取1”步骤中H2O2增强了H2SO4的氧化性,促进H2SO4和Cu发生反应 B、“浸取2”步䯅中,应加入过量的HCl使Ag充分转化为AgCl C、“还原”步㻮中,被氧化的N2H4与产物Au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高
  • 19、2019年10月9日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锂离子电池方向研究有突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磷酸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流电池,其放电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增强导电性,电解质可以配成水溶液 B、充电时,电极a与电源正极相连 C、充电时,电极b的反应式为LiFePO4xe=xLi++Li1xFePO4 D、电池驱动汽车前进时,负极材料减重14g,理论上电路中转移4NA电子
  • 20、一种可为运动员补充能量的物质的分子结构式如图。已知:R、W、Z、X、Y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和Y同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R4W2R4两分子中WR的键能相同 B、第一电离能:W<Z<X C、R2X2为非极性分子 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无强氧化性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