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关于化学科学的发展、化学与STSE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 B、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有核模型 C、形成半导体化合物的某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特定的区域排列 D、氢键在维持DNA与蛋白质空间结构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2、84消毒液、ClO2是常见的含氯消毒剂。
资料:84消毒液中含氟微粒主要有ClO-、Cl-、HClO;相同浓度时,HClO的氧化性强于ClO-;ORP是反映物质的氧化一还原性,ORP值越大,氧化性越强。通常情况下,应将84消毒液原液稀释后使用;一般不用于衣服等纺织品的洗涤消毒。
(1)、制备ClO2的一种反应为:2NaClO3+2NaCl+2H2SO4=2ClO2↑+Cl2↑+2Na2SO4+2H2O,用单线桥法标出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取含次氯酸钠0.2mol·L-1的消毒液1mL,加水稀释至200mL,则稀释后次氯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3)、为研究84消毒液的性质与使用条件,进行下列实验:【实验1】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84消毒液,在试管l中加入2mL水,试管2中加入2mL白醋,再分别放入相同的红色纸片。观察到试管2中纸片褪色更快。
①实验中在试管l中加入2mL水的目的是。
②试管2中纸片褪色更快的原因是。
③如果实验中加浓盐酸,会有黄绿色气体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实验2】测定84消毒液在不同温度时ORP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
④实验表明,随温度升高,ORP值下降。50℃时ORP值下降较快的原因是。
-
3、舍勒发现氯气的方法至今还是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主要方法之一。(1)、写出用该方法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2)、某同学应用该方法,按照制备、净化、收集、性质检验及尾气处理的顺序进行实验。下列装置(“→”表示气流方向)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3)、写出上述D装置中Cl2经过湿润红布条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验证氯水中HClO光照分解的产物。将新制的氯水加入三颈烧瓶内,将pH传感器、氯离子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分别插入三颈瓶中(如图1),用强光照射氯水,进行实验并采集数据,获得相关变化曲线。(酸性溶液中,越大,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
若能够证明氯水中HClO在光照下发生了分解反应,则图2中纵坐标可以表示的物理量是(填字母)。
a.氧气的体积分数 b. 氯水的pH c.氯离子的浓度
(5)、某化工厂用氯气与氢氧化钙生产漂白粉。该厂出厂产品说明书如图3:
①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漂白粉需“密封避光保存于阴凉处”是因为漂白粉有效成分与空气中、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次氯酸而易失效。生成次氯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使用漂白粉时最好“随用随配”。某次使用时,取漂白粉2.54 g溶解于1000 g水中,所得溶液中次氯酸钙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漂白粉中只含有次氯酸钙和氯化钙,不含其它杂质,且所得溶液的体积仍为1 L)
-
4、
空气中 CO2浓度的持续走高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不仅要努力减少 CO2的排放,还要尽快想办法清除空气中过多的 CO2.为此,他们设想了一系列“捕捉”和“封存” CO2的方法。
方法Ⅰ:一些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加热的反应器“捕捉”空气中的 CO2 , 如图-1所示。

(1)步骤一中的 CaO的电子式为。
(2)步骤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方法Ⅱ:另一些科学家利用 NaOH 溶液的喷淋“捕捉”空气中的 CO2 , 如图-2所示。

图-2
(3)上图-2 a 环节中,物质分离的基本操作是。
(4)为了尽量减少成本,在整个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CaO和。
(5)下列溶液中,同样能用于“捕捉”二氧化碳的是 (填字母),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KNO3溶液 b.CaCl2溶液 c.H2O2溶液 d.Na2CO3溶液
-
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短周期部分,表中的数字序号代表该元素,请参照元素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⑥位于周期表中的位置:第3周期第族。(2)、元素②的单质有多种,这些单质互称。写出①和③形成的原子数之比为1: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3)、元素④的单质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4)、可用来判断元素④、⑤金属性强弱的是(填字母)。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c.单质的熔沸点高低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5)、元素硒(Se)与元素③和⑦位于同一主族,俗称“长寿元素”,在营养强化剂中硒元素主要以亚硒酸钠形式存在,写出亚硒酸钠的化学式: , 这三种元素简单氢化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用化学式表示)。 -
6、下列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湿润的红色布条遇氯气褪色 B、棕黄色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变为红褐色 C、向紫色酸性溶液中通入气体后溶液褪色 D、淡黄色固体露置于空气中逐渐变为白色
-
7、因为镁、锂在元素周期表中具有特殊的“对角线”位置而性质相似,如它们的单质在过量氧气中燃烧均只生成正常氧化物等。以下叙述的锂的性质与镁相似,其中正确的是A、Li2SO4难溶于水 B、LiOH是可溶于水,受热不分解的强碱 C、遇浓H2SO4会产生“钝化现象” D、Li2CO3受热分解生成Li2O和CO2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纸在使用时必须先要湿润 B、任何金属或者它们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都有特殊的焰色反应 C、乙醇可以任意比例溶于水,所以乙醇不能作为萃取剂萃取任何物质 D、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可以经过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
-
9、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是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次外层电子数3倍,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nDO2n+2 , E有两种常见简单离子,低价离子为绿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E为过渡元素 B、A与B形成的某化合物含非极性键 C、简单离子半径:A<B<C<D D、C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可以反应
-
10、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醋酸:CO+2H+=H2O+CO2↑ B、氯化铝溶液与足量氨水反应:Al3++3NH3·H2O=Al(OH)3↓+3NH C、向(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D、少量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2Na + Cu2+ = 2Na+ + Cu
-
11、某无色、澄清溶液中只可能含有①、②、③、④、⑤、⑥、⑦中的几种,且每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相等。依次进行下列实验,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
操作
现象
(1)
向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2)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和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3)
将(2)中所得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溶液和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实验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③ B、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②⑥ C、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①③ D、溶液中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④⑤⑦ -
12、碘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存在形式,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形式存在,而在海带、紫菜等海藻类植物中也含有碘元素,经过灼烧、溶解、过滤后得到的溶液主要以I-形式存在,几种粒子与Cl2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发生的反应是2I-+Cl2=I2+2Cl- B、I-与过量Cl2发生的反应是I-+3Cl2+3H2O=IO+6Cl-+6H+ C、以上反应中,氯气都体现氧化性,具体表现为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 D、若在加入淀粉的KI溶液中逐滴滴加氯水,不能观察到溶液变蓝的现象 -
13、实验室保存的浓盐酸标签如图所示,某同学用此浓盐酸配制500mL 0.2mol·L-1的稀盐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盐酸
分子式
HCl
相对分子量
36.5
密度
1.19g·cm3
HCl的质量分数
36.5%
A、该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1.9 mol·L-1 B、配制溶液所用的容量瓶不需要干燥 C、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D、实验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容量瓶、胶头滴管三种 -
14、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盐酸混合(Na2S2O3 + 2HCl == 2NaCl + S↓+ SO2↑+ H2O),生成单质硫并沉淀出来。若将硫代硫酸钠溶液先与界面活性剂(不参与反应)均匀混合于烧杯中,再加入盐酸溶液并立刻搅拌,静置后无沉淀产生,得到含硫单质的胶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硫代硫酸钠与盐酸反应中,盐酸作还原剂 B、烧杯中单质硫颗粒直径约为 10-9~10-7m C、界面活性剂减缓了硫生成的速率 D、用平行光照射烧杯中液体,将观察到光的“通路”
-
15、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Na和水的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
B.证明非金属性强弱:


C.观察碳酸钾的焰色反应
D.比较、的稳定性
A、A B、B C、C D、D -
16、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向50 mL 18 mol·L-1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小于0.45 mol C、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铝制容器贮存,说明铝与浓硫酸不反应 D、反应CuSO4+H2S===CuS↓+H2SO4能进行,说明CuS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
-
17、反应2Na2O2+4HCl=4NaCl+O2↑+2H2O说明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H2O的电子式为
B、Na+与Cl-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Na2O2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D、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Cl
-
18、下列物质与对应的归类不正确的是A、水、液态氯化氢、小苏打都是电解质 B、“84”消毒液、碘酒、液氨都是混合物 C、CO2、Mn2O7、S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D、NaH、NaN3、NaClO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
19、在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疫”中,化学品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喷洒无水酒精可以有效预防病毒的侵袭 B、二氧化氯泡腾片可以作环境消毒剂 C、84消毒液和洁厕灵混用会生成有毒有害的物质 D、氢氧化铁胶体可以作净水剂
-
20、以氧化铋渣(Bi2O3、Sb2O3 , 含Ag2O和SiO2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钼酸铋(Bi2MoO6 , 其中Mo为+6价)的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H2S的Ka1=1.0×10-7 , Ka2=1.0×10-13;Ksp(Bi2S3)=2.0×10-9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浸渣”的主要成分为AgCl和SiO2 B、溶液X经处理后可循环用于“酸浸”过程 C、“酸溶”时产生NO,理论上消耗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D、“沉铋”反应2Bi3+(aq)+3H2S(aq)=Bi2S3(s)+6H+(ag)的平衡常数K=5.0×1038